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栻的思想世界
内容
目录
绪论
一 历史维度中的张拭
二 学术视野下的张拭
三 关于张拭研究的几点思考
章 张拭的生平履历与学术渊源
节 张拭的生平履历
一 周旋侍亲
二 紬绎儒学
三 教化西南
第二节 张拭的学术渊源
一 过庭之训
二 早期从学
三 问师胡宏
第二章 太极一元的本体论
节 太极本体论
一 太极与无极之关系
二 太极是万物之本根
三 太极既超越又内在
第二节 太极的不同转换使用形式——理、性、心
一 理是万物之所以然
二 性是万物之本质
三 心是万物之主宰
第三节 张拭与朱熹的太极之辩
一 论辩的由来及背景
二 论辩的过程及观点
三 论辩的价值及意义
第三章 纯粹彻底的性善论
节 性善之彻底性
一 原物皆善,何独人尔
二 朱熹对“性无善恶”之批评
三 纯粹至善,惟善可名
第二节 不善之可能性
一 恶之产生
二 性之差殊
第三节 复善之可行性
一 循性为善
二 学可复善
三 尽性成圣
第四章 居敬主一的工夫论
节 察识端倪说
一 察识端倪说之原委
二 察识端倪说之内容
三 朱熹对张拭的欣赏
第二节 察识与涵养并进
一 存养省察之功兼备
二 朱熹对张拭的质疑
第三节 居敬与穷理互发
一 反省操存
二 主一无适
三 格物穷理
第五章 独具特色的义利观
节 义利之辨的标准
一 义利之分途
二 无所为雨为s南所为币为
三 援理欲之辨于义利
第二节 义利相斥相容
一 义利并存互涉
二 理欲同行异情
第三节 义利之辨的应用
一 王霸政治分野的理论根据
二 品评历史的依据
三 经史致用的苦心
第六章 相须并进的知行观
节 张拭知行观的背景
一 知行问题脱节
二 学者游谈相夸
第二节 知行互发并进
一 知之在先的修正
二 知行互发的提出
三 力行践履的提倡
第三节 张拭知行观的意义
一 经世致用的理论依据
二 知行关系的必经环节
第七章 吸佛辟佛的佛教观
节 张拭佛教观的背景
一 帝王对佛教的重视
二 士大夫出释入佛
三 家学佛教渊源深厚
第二节 张拭对佛教的吸收与批判
一 张拭与寺僧的交游
二 张拭对佛教的吸收
三 张拭对佛教的批判
四 张拭救佛之弊之措施
第三节 张拭佛教观的意义
一 士大夫出入佛教的典范
二 儒佛冲突的反映
三 儒佛融合的缩影
第八章 张拭的影响及地位
节 张拭思想的特征
第二节 张拭在当时的地位
第三节 张拭对后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张南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本书稿首先介绍了张南轩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渊源,然后依次考察和探讨了张南轩的本体论、人性论、工夫论、义利观、知行观和佛教观,最后阐述了张南轩在当时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 鲜明地提出张南轩以太极为万物本体的观点,并建构了极为缜密的太极一元本体论,回应了多元本体论或本体论驳杂不纯的观点。②“分期”(分为早期和晚期)研究张南轩的工夫论是本书稿的大胆尝试,同时,回应了南轩盲目“随着朱子脚跟转”的观点。③ 挖掘张南轩以无所为和有所为进行义利分判的目的和意义,将其义利观的研究向前推进了至关重要的一步。④“全幅”(兼顾吸收与批判,吸收与了解是批判的前提)考察张南轩的佛教观,拒绝仅限于“批判”的“断章”式研究。⑤ 从体和用两个维度论述张南轩的人性论,认为张南轩纯粹彻底的性善与胡宏性无善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指出在该问题上张南轩并没有背叛师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栻的思想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丽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50266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54
CIP核字 2019200612
中图分类号 B244.9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