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为台湾地区地区学者李仁渊所著 原为作者硕士毕业论文 后由台北稻乡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本书考察了19世纪中叶以来,西洋的各种传播形式对晚清中国有何影响,这些影响产生什么效果,以及在晚清社会政治与思想的变迁中新式传媒发挥了什么功用等问题。题材的选择上 以文字传播 特别是报刊与印刷出版业为论述中心。作者试图探究晚清传播媒体与思想、政治、社会之间互动的问题,旨在把传播媒体当作一种社会机制 主要针对于士人阶层与代表专制王权的政治体制 讨论其间社会关系的变化 欲初步地勾勒出其大致趋势。该书是学界较早关注晚清报刊发展及其与政府、士人之间关系的一部专著,举凡研究框架、方法及论点等,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其研究成果早已引起大陆学者的注意。 作者简介 李仁渊,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研究博士。现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研究员。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与文化史。著有《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等。 目录 自序 序论 章1895年之前新式传播工具的引入 节传教士与宗教性期刊 第二节外国商人与商务期刊 第二章传播媒体的政治化 节从《万国公报》到强学会 第二节《时务报》的组成与发行 第三节《时务报》与戊戌时期报刊的影响 第三章从海外到国内 节戊戌之后的流亡者与新式刊物 第二节从流亡到留学:思想资源的转向与留学生报刊的政治化 第三节海外刊物的销售渠道与海外新学的影响范围 第四章从租界到内地 节上海的优势与言论空间的构成 第二节内地的启蒙:扩大传播范围与建立新群体 第五章官方的回应 节禁制 第二节对抗 第三节规范 第六章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江南为例 节晚清士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二节传播媒体与士人的转型 结论 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的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以报刊出版为中心的讨论/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仁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06293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7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60 |
CIP核字 | 2019042678 |
中图分类号 | G219.295.2,D691.71 |
丛书名 | |
印张 | 2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