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的精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金耀基等学者对于大学的本质及精神的精彩论述二十余篇,论文就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做深入的探讨和思考,重新审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并探寻我们中国的现代大学应该秉持何种理念,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内容推荐

站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球化的背景下,就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做深入的探讨和思考,重新审视大学的理念和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学人无法回避的事情。就现代大学而言,其起源肇始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提供的教育几乎包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因而提供的实际上是一种博雅教育。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是柏林大学的创建,柏林大学标榜学术与教学自由,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统一,“发展知识”与“传授知识”并重,高高举起了现代大学的新理念。我们中国的现代大学应该秉持何种理念呢?本书选录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金耀基等学者对于大学的本质及精神的精彩论述二十余篇,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

目录

莅北京大学校欢迎会演说辞

梁启超

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梁启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年)

蔡元培

非留学篇(1912年)

胡适

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1947年)

胡适

大学一解

梅贻琦

蔡元培先生与北京大学

——谨以此文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

罗家伦

塑造中国大学精神的现代实践

——以蔡元培1917—1923年对北京大学的改造为中心

应星

危急时刻的大学精神

——重识蔡元培的“大学理念”

罗 岗

清华大学与通才教育

智效民

大学的世界精神

——为“新亚书院龚雪因先生访问学人计划”之成立而写

金耀基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金耀基

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与学术伦理

金耀基

在世纪之交谈大学之理念与角色

金耀基

中国现代大学的“制度设计”

谢泳

我对大学理念的认识

纪宝成

我的大学理念

徐显明

大学理念与素质教育

李成智

大学的理念

韩锋

留学生和现代大学理念

沈卫威

大学之魂

肖雪慧

大学的使命:公民科学与自由教育

李猛

大学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郭齐勇

大学的理念

童世骏

大学的角色和任务

——台湾大学的例子

陈维昭

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

徐葆耕

美国大学教育观察

别敦荣

构建学人的乐园

——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理念考察

肖海涛

德国大学的自我主张

海德格尔

大学三问

陈平原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

——我的大学观

陈平原

华人大学理念九十年

甘 阳

试读章节

清华研究院茶话会演说辞

粱启超

校长,诸位先生,诸位同学:

今天是研究院第一次茶话会,本来早就要开,因王静安先生有不幸的事发生,到上海去了,所以缓后了许久。到今天,大家有个聚会的机会,我很高兴。

我们研究院的宗旨,诸君当已知道,我们觉得校中呆板的教育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想参照原来书院的办法——高一点说,参照从前大师讲学的办法——更加以最新的教育精神。各教授及我自己所以在此服务,实因感觉从前的办法有输入教育界的必要。故本院前途的希望当然是很大的,但希望能否实现,却不全在学校当局,还在诸位同学身上。我所最希望的,是能创造一个新学风,对于学校的缺点加以改正。固然不希望全国跟了我们走,但我们自己总想办出一点成绩让人家看看,使人知道这是值得提倡的,至少总可说,我们的精神可以调和现在的教育界。使将来教育可得一新生命,换一新面目。

现在的学校大都注重在知识方面,却忽略了知识以外之事,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努力于知识的增加,知识究竟增加了没有,那是另一问题。但总可说现在学校只是一个贩卖知识的地方,许多教员从外国回来,充满了知识,都在此发售,学生在教室里若能买得一点,便算好学生。但学问难道只有知识一端吗?知识以外就没有重要的吗!孔子说过,“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这都是知仁勇三者并重的。不但中国古圣贤所言如此,即西国学者也未尝不如此。所谓修养人格锻炼身体,任何一国都不能轻视。现在中国的教育真糟,中国原有的精神固已荡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而且政治不良,学校无生气,连知识也不能贩卖了。故我们更感到创造新学风的必要。

本院同学一部分是受过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是从名师研究有素的,在全国教育界占最高位置。受到这种最高教育的人,当然不能看轻自己,从本院发生一个新学风,是我们唯一的责任。若仍旧很无聊的冒充知识阶级,便不必在此修学。既到这里,当立志很高,要做现代一个有价值的人,乃至千百世的一个有价值的人。孟子说:“士何事?日:尚志。”孔子说:“吾十五而志于学。”立志高的人犹恐未必成功,何况立志不高的人。诸同学既在这全国最高学府内修业,必当发愤做一个伟大的人——小之在一国,大之在世界,小之在一时,大之在千古。

所谓伟大的人,必如何而可,不能不下一解释,这并不看他地位之高低与事业之大小来断定,若能在我自己所做的范围以内,做到理想中最圆满的地位,便算伟大。从前日本一个老学者,在日俄大战以后。说东乡大将的功劳与做皮靴的工人一样,因为没有大将固不能战胜俄国,然没有好的皮靴也不能战胜。所以不能拿事情的大小来比较价值的高低,只要在自己所做的事业中做一个第一流的人物,便算了不得。诸同学出校后若做政治家,便当做第一流的政治家,不要做一个腐败的官僚。若做学问家,便当做第一流的学问家,能发前人所未发而有益于后人。若做教员,便当做第一流的教员。中小学教员不算寒酸,大学教员不算阔,第一流的小学教员远胜于滥竽的大学教员。总之,无论做何事,必须真做的好,在这一界内必做到第一流。诸位必须把理想的身份提高,孟子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又说:“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他说狂者“其志嘐嘐然,日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孔子弟子如曾点,年纪与孔子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狂者,然孔子很奖励他。所以我们要把志气提高,自己想这样做,做不到不要紧,但不要学一般时髦人。必要自己真有所成就,做人必须做一个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人,著书必须著一部世界上必不可少的书,这是我们常常要提醒的。

本源既立。我们便要下一番绵密的工夫来修养,大约有两个方法:一是因性之所近的来扩充;二是就自己所短的来矫正。第一法是孟子的主张,第二法是荀子的主张。我们当二法并用,一方面要看出自己长于那一点,竭力去发挥,便容易成功。修养道德是如此,砥砺学问也如此。但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短处,我们总不能没有缺点,或苦于不自知,或知而怯于矫正。孔子说颜渊死了便无好学的人,而所谓好学,即“不贰过,不迁怒”二句,这是说缺点当勇于改正,自己不知,若经师友告知,当立刻改去。这是古圣贤终生修己教人的工夫,也是学问天天进步的基础,便是年纪老了,也不停止,尤其在青年的时候,当如何磨砺,才把底子打好。

现在学校教育真可痛心,无法令青年养成这种习惯。小学教育,我不很明了。中学教育,从不注意到修养方面,整天摇铃上课,摇铃下课,尽在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转来转去。安分守己的青年尚可得些机械的知识,然出校后也无处找饭吃,找不到便要颓丧下去,幸而找到则混了几十年便算过了一世。还有对于政治运动很热心的,连机械的工课也无心听了。政治固当注意,但学无根底,最易堕落,或替官僚奔走,或勾结军阀,承望他们的颜色,做个秘书,这是最糟的。激烈的便只知破坏一切以攫取政权,若能达到目的,便什么坏事都可做,这派人的领袖既如此,青年自然也跟着这个方向去。

在此黑暗时代,青年以为实力派更糟,与其向这“黑”的方面走,不如向“赤”的方面走,不要说青年如此,便是我五十多岁的人,觉得既无第二派,自然不趋于黑而趋于赤。青年若能心地洁白,抱定正当目的去干破坏的事业,坚持到底,也还不妨。但千百人中恐无一人能如此,少有成功便趾高气扬,偶有失败便垂头丧气,或投降军阀,什么坏事都能干出,青年不入于彼,即入于此,若将来的青年仍如此,则国家便没有希望了。我们五十多岁的人不要紧,至多不过二十年,好事也做不多,坏事也做不多。青年日子正长,青年无望,则国家的文化便破产了。

全国青年都在这状态之下,本院同学的责任特别重。诸君在全国青年中虽占少数,但既处于最高地位,自当很勇敢的负此担子:跳出来细察一般青年的缺点,从事于移风易俗的工作。若大家有些志,当可成功,古圣贤一二人可谓一新风气,何况我们有三四十人,三人为众,三十人便十倍了,且学校生命是很长的。一年三十人,十年便三百人,出校后若能互通声气,立志创造新学风,不怕一般青年怎样堕落,我们发心愿来改正,终有成功的一日。诸位在此切实预备,在知识外要注意修养,或同学问互相切磋,或取师长的行动做模范,将来在社会上都能做第一流人物,便可不辜负学校当局创办本院的好意及各位教授在此服务的苦心了。P7-10

书评(媒体评论)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演说

大学的真正成就就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的完善。

——原柏林大学校长洪堡

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必须是发源于本土的种子,而不能在枝繁叶茂、发育成熟之际,从英格兰或德国移植而来。

——原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的精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蔡元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0244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4-08-01
首版时间 2004-08-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53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