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一战中的华工 |
内容 | 内容推荐 徐国琦著的《一战中的华工》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使者”,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还成为了晏阳初等一代中国精英的老师;他们在血染的西线战场戴瑞士表、太阳镜、绅士帽,交法国女朋友,为保卫自己的权益把欺负他们的美国大兵打得头破血流,尽显中国男儿的威风…… 作者简介 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91年赴美留学,1999年获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国际史”三部曲: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英文版,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 《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英文,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西线战场陌生客:华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哈佛大学出版社21111年英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文版《一战中的华工》); 目前正致力于“共享历史”三部曲的写作及研究: 《中国人与美国人:一部共享的历史》(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英文版,广西师大出版社拟出版中文版); 《亚洲与大战:一段共有的历史》(该书系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约稿,已完稿,英文版应于2016年底出版); 《关于中国:一个共享的历史》(仍在研究中)。 目录 新版序 中文版序 导论 第一章 大战与大危机:中、英、法与“以工代兵”计划 中国的危机 法国的回应 英国终于转向中国 新世界中的新中国:中国政府之看得见的手 第二章 英法招工与华工赴欧的奥德赛之旅 招工合同:责任与推诿 在华招工:竞争与摩擦 人数与工种 开启奥德赛之旅 第三章 被掩盖的历史:隐秘的加拿大之旅 运输与旅途 危险的赴法之旅 对加拿大运输计划的保密 加拿大人对华工的歧视 第四章 工作 工作环境和管理 华工的工作 牺牲和英雄行为 战争的余波 第五章 待遇与认知 认知 沟通问题 以惩罚为纪律 英国人与法国人的区别 停战和回国 第六章 在陌生的世界里: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 服装、外貌和心情 生活经历 娱乐、两性与浪漫 第七章 美国士兵与中国劳工 美国呼唤支援,于是中国人来了 美国人与法国人之间的麻烦 缺少称职官员,缺乏妥善管理 美国人与华工之间的问题 第八章 基督教青年会与华工 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 基督教青年会提供的帮助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人员及华工服务 基督教青年会的工作内容 第九章 寓教于学:学生亦师,师亦学生 老师亦学生 华工亦老师 五四运动中的师生联合 第十章 文明的交融 华工与中国国家认同的转变 华工与国际新秩序 华工的收获与文明的交融 结语 附录一 惠民公司与法国政府的合同 附录二 英国招工合同 参考文献 鸣谢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战中的华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国琦 |
译者 | 译者:潘星//强舸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165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2 |
出版时间 | 2019-01-01 |
首版时间 | 2019-01-01 |
印刷时间 | 201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0 |
CIP核字 | 2018099088 |
中图分类号 | D634.31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