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死亡的诗意--马原自选集
内容
试读章节

我不讲语言学教程,这个话题到此为止。

我写了一个阴性的神祗,拉萨河女神。我没有说明我在选择神祗性别时的良苦用心。我写了几个男人几个女人,但我有意不写男人女人干的那档子事。我写了一些褐鹰一些秃鹫一些纸鹞;写了一些熊一些狼一些豹子一些诸如此类的其他凶恶的动物;写了一些小动物(有凶恶的)如蝎子,(有温顺的)如羊羔,(也有不那么温顺也不那么凶恶的)如狐狸旱獭。

我当然还写了一些我的同类的生生死死,写了一些生的方式和死的方法。我当然是用我的方法想当然地构造这一切。大概我这样做是为了证明我是个不同凡响的作家。谁知道呢?

我其实与别的作家没有本质不同,我也需要像别的作家一样去观察点什么,然后借助这些观察结果去杜撰。天马行空,前提总得有马有天空。

比如这一次我为了杜撰这个故事,把脑袋掖在腰里钻了七天玛曲村。做一点补充说明,这是个关于麻风病人的故事,玛曲村是国家指定的病区,麻风村。

毫无疑问,我只是要借助这个住满病人的小村庄做背景。我需要使用这七天时间里得到的观察结果,然后我再去编排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我敢断言,许多苦于找不到突破性题材的作家(包括那些想当作家的人)肯定会因此羡慕我的好运气。这篇小说的读者中间有这样的人吗?请来信告诉我。我就叫马原,真名。我用过笔名,这篇东西不用。

当然肯定也有另一些人宁可不当作家也决不会铤而走险走我这一步。不走就对了。羡慕的不必羡慕。

实话说,我现在住在一家叫安定医院的医院里;安定医院是对外名称;所有知情的都知道这是一家精神病院。我住在这里写作。我周围是些老人,这是老人病房。房间里很干净。大约是个二十平方米的房间,有六张病床。,

实话说,我当初不知道麻风病的潜伏期最长可达二十年以上。我刚刚出来三个月,现在我还没有呈现任何病兆。

我开始完全抱了浪漫的想法,我相信我的非凡想象力,我认定我就此可以创造出一部真正可以传诸后世的杰作。

(请注意上面的最后一个分句,我在一个分句中使用了两个——可以。)

我不是个满足于“想一想不是也很好吗”的海明威式的可以自己宽解愁肠的男人。我想了就一定得干,我干了。海明威是个美国佬。

我不敢夸口我是唯一敢这么干的人。因为我进玛曲村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另一个这么干的。他说他也不是第一个。

你看我有多大年龄。说你第一眼时的直观判断。不要怜悯我。不要说那些想使我高兴一点的话。不不。我说了别这样。

这里有镜子。有水。我每天都能看到我。可是我不知道我是否显得衰老。我不知道别人到我这个年龄时的样子。你告诉我实话。你应该知道这没有关系的。我早就从你们的世界里退出来了。那个世界是你们的。

有三十年了。也许四十年,我没去计算时间。时间没法计算。昨天跟今天一个样,今天跟明天一个样。你记不住重复了许多次的早上或晚上,山绿了又黄。我是记不住了。

我是个哑巴。这里的人都当我是哑巴。我到这里就再没说过话。我怕我早把汉话忘了。跟你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敢肯定我还记着。有些事会了就忘不了。游泳就是这样。我七岁那年学会游泳,那好像是一百年以前的事了。不是地道汉族。我父亲是个做生意的印度人。

我不说话。后来也没人跟我说话了。就不要问这个了。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关系呢?这么多年我没有名字一样活着。他们都不叫我。没有人知道我叫什么。他们当我是个聋子。  你真有眼力。这里没有人看出我读过书。我父亲有钱。是我自己不想再读下去了。

你要吃东西吗?你有再好不过了。我至少几十年没吃过点心了。好吃。我们再不回去就错过吃午饭了。那好。我们就往沟沟里走。

我一直不想这些事。这些事现在想起来好像跟我没有关系了。也许不是关于我的。其实我的别人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肯定不信我有一支枪。二十响盒子。我们一会儿就会看到了。有七发。这么多时间了不知道是不是还能打响。没一点锈。我放的地方雨淋不到。没人知道。没有人往山上爬。我爬山他们都当我是傻瓜。从这儿往上去。

从到这的第一天我就爬山。这条路就是我踩出来的。这种地方没人来。你累了就歇歇,上面的路还远。我尽可能走得远一点。我不放心那支枪。走吧。一会儿累了再歇。P2-4

书评(媒体评论)

马原小说的巨翅的投影不但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文坛。而且成了包括后来名噪一时的先锋派作家在内的一大批青年作家的叙事蓝本。

——何立伟(著名作家)

无论哪个层面,马原的小说都不会令人失望,它像黑洞效应一样,拥有巨大的能量,连最挑剔的文学界同行和理论家们也无不称道。小说是马原的理想国,也是他安顿灵魂的地方。

——白辰(著名评论家)

马原的讲故事能力,至今在中国作家当中相当鲜见。他的小说,在西藏时写的篇什最出色。

——李劫(著名文学批评家)

目录

死亡的诗意——小说·马原

虚构

海边也是一个世界

拉萨河女神

旧死

倾述

冈底斯的诱惑

叠纸鹞的三种方法

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

零公里处

游神

喜马拉雅古歌(节选)

总在途中

错误

死亡的诗意——《拉萨的小男人》群像之五

马原创作年表

序言

容我先卖个关子。

如此写这篇序文,我不知是否合适。原来的题目取了一句成语,叫“原形毕露”,想深入地剖析一下马原和马原的小说,甚至爆料一些不为人所知的事情。我知道像我一样的俗人很多,且都很八卦。可这想法就在刚才被打消了。在这篇序文中,我自忖无法做到那么深刻,一是由于篇幅的关系,二是认知的能力有限,三是……总之,我做不到。我被自己的顾虑重重扼住了喉咙。但我还是保留了原有的副标题——“小说·马原”,并决定以散记的形式写这篇序文。从“小”处说马原,往“小”处说马原。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原的小说和早巳不写小说的马原。

马原的小说以与主流的格格不入、分庭抗争或者说最相违离的文本模式横空出世,便注定了它不入流的边缘化命运。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镀金时代”,之所以称这个阶段为“镀金时代”,而非“黄金时代”、“白银时代”,亦或其他什么时代,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个风起云涌,黄金般耀眼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泥沙俱下,各种宣言“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是一个标新立异,各种口号交错碰撞的时代;是一个争奇斗艳,各种流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对擂时代。“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孤独地踯躅在离蓝天最近的喜马拉雅山脚下(这个意象似乎预示着什么?边缘的、神圣的、清醒的、最高的),以符合他自身情感的宣泄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事实上,马原的小说和马原一样很难定义,仅仅一个“叙述圈套”①是不能够圈定马原小说的。他的小说中,被理论界共认的形式主义的叙述方法,打破了当时传统的、官方的、主流的、单一的、以内容决定形式的文体模式,开创了形式主义文学创作的崭新局面。让无数的文学朝圣者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并重新认识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谁是主体,谁是载体,谁决定谁,这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大事件。作为一个形式主义方法化的倡导者和实践者,马原身体力行地先后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虚构》、《游神》、《错误》、《上下都很平坦》、《死亡的诗意》等等。内容与形式在他的小说中建立起了一种共生共存、互为因果的审美关系。

对于不同层面的阅读群体,马原的作品有着同样迷人的魅力。读小说的人大多是从故事开始的,一部分读者完全可以只停留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层面上,另一部分读者可能会为故事中精彩绝妙的语言和句式所吸引,更有的读者会关注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文本风格,这其中最匪夷所思的是对讲故事的人的关注和迷恋。而无论那个层面,马原的小说都不会令人失望,它像黑洞效应一样,拥有巨大的能量,连最挑剔的文学界同行和理论家们也无不称道。小说是马原的理想国,也是他安顿灵魂的地方。当时光冲走了理想主义,物欲横流流入人心和大气同样污染严重的90年代,一切都变得黯淡模糊。这一时期,马原的小说创作如坠入了黑暗的深谷,不再有新的作品问世了。渐渐的,他和他的作品同时淡出了大家的视野。是江郎才尽,世俗纷扰还是十年磨剑?都不是,是“小说死了”。马原就这样失望地悲叹一声,完成了他虚构般传奇人生中一次令许多人惋惜的角色转换,默默地走进校园,做了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著名作家何立伟先生感慨道:“马原小说的巨翅的投影不但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文坛,而且成了包括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先锋派作家在内的一大批青年作家的叙事蓝本。”①格非则在马原身上“几乎看到了一位伟大作家所必须具备的所有素质和禀赋”圆。更有一些人把他奉为“先锋文学鼻祖”、“作家中的作家”等等。用如日中天来形容那时的马原一点不过分。正当许多先锋派作家及其作品大行其道、荣登大雅的时候,他这个先锋派的旗手却放下旗帜,令人大惑不解地离开了队伍。是退隐?是无奈的选择?现实真的就只有“生存还是死亡”@的大开大阖,大起大落吗?马原落入了现实生活为他“虚构”的一个复杂而阴险的圈套中。

虚构本来不是让人相信的,而现实比虚构更令人难以相信。一次偶然的身体检查,让马原对生与死有了更深的感悟——多年动荡的飘泊生活,致使他身体出现多发性病症:脑血管轻度梗塞、肺部肿块、带状疱疹、糖尿病……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平素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人高马大的“大马”(朋友们对马原的爱称),一时有些招架不住。我猜想当时的马原一定经历了惊悸、躁动、恐惧、沮丧、低落、绝望、乃至于因心理失衡而基本上放弃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那一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上海看望他。可眼前的马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健康,乐观,根本看不出是个多种病症缠身的人。同时他的身边还多了一位美丽贤淑的海南姑娘(如今,他们的小儿子都已经两岁了)。马原真是个聪明的家伙,他懂得放弃,更懂得收获。他可以自如地与死亡周旋,让死亡如此“失意”!

养病期间,马原开始冷静地思考现实中人的(形而下的)生命价值和哲学层面上人的(形而上的)生命价值。同时,不安分的他开始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油画,用画笔记录他的异想天开、自以为是。出于历史的原因和对艺术的热爱,马原的周围有许多画家朋友——何多苓、孙良、裴庄欣等等。每次大家聚会、探讨和观摩,都撩拨着马原画画的欲望,这次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而画画也确实给马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满足,所有看过马原画作的人无不为之惊叹。马原曾给我看了他创作的一幅题为《老婆是只狗》的作品,令我佩服之至!在这幅画中,你可以于浓烈的色彩中体会安详,在夸张的造型中感悟和谐,你可以读到夏加尔的梦境,可以读到高更的平和。在另一幅作品《它俩有戏》中,你又可以同时读到西方的塞尚和东方的朱耷。这是那个只学过机械制图的马原吗?是那个至今都画不直一条直线的马原吗?匪夷所思……而马原说:“艺术是原初的,不受任何教育和经验的限制,重要的是描述和表达欲望。”但我想,艺术是相通的,小说家马原只是进行了一次创作移情,在精神上又放纵了一次而已。

由于身体的原因,家里人对马原平素的饮食控制得很严格。可马原却很馋,且和我一样是个老饕。于是,每次来北京,他就像是到了解放区一样,总是约我去一家老北京餐馆吃蒜泥肘子、五丝筒和回锅牛肉。看着他急不可耐地先吃二片拜糖平(阿卡波糖片,拜耳制药生产的一种日服降糖药),再对着面前的美食一顿狼吞虎咽,你永远都不会忍心打消他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记得是去年夏季,马原和我因事沿渤海湾去做考察。进入辽宁境内,路旁许多瓜农就近贩卖刚下架的香瓜。我和其他几位便买了一些洗好,放在车上解渴,结果弄得满车都是香甜扑鼻的瓜味。我们几个人边吃边讨论香瓜与糖尿病的关系,一致认为糖尿病人失去了许多口福。马原也为此唏嘘不已,先是说儿时他最爱吃的水果,就是老家东北的香瓜,接着说这些年在南方很少见到如此香甜的香瓜,边说边拿起一个瓜来,放在鼻子边嗅,竟不放手。大家宽慰地说吃不了,闻一闻味道也好。过了好一会,马原放下了香瓜,开始在他随身的一个小挎包中找东西。大家正纳闷,只见他拿出一板药,抠下二片,扔进口中,也不饮水,直接就咽了下去。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他已经拿起一个瓜,一掌下去便裂成两瓣。接下来,连瓜肉带瓜瓤狠狠地咬了一口。大家急忙劝阻说:“渴了有矿泉水,馋了忍一忍。”可马原狡辩说:“不是解渴,不是解馋,是解乡愁。”

评价一个作家的历史地位,首先要看其作品的优劣、对文学史的影响、以至于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评价一个人,则复杂得多。马原跟我谈他的哲学随笔《以常识做三问》时,这位年过五旬的老愤青慨叹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现在对许多事已经基本做到“耳顺”了,并展望他七十岁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美好前景。看着他自我陶醉的样子,我知道他一定是又把自己与圣人同化了,众所周知,在现今纷杂繁扰的现实生活中,早已无处寻觅圣人的踪影,即便是马原也只是从死神的圈套中挣脱出来的一个“剩人”而已。

尘埃落定,满天繁星。即使小说死了,理想亡了,也不会妨碍“剩人”马原诗意地生活下去。

2011年7月24日于北京姜庄湖

内容推荐

马原,汉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这本《死亡的诗意--马原自选集》是其自选集。

《死亡的诗意--马原自选集》收录了《虚构》;《海边也是一个世界》;《拉萨河女神》;《旧死》;《倾述》;《冈底斯的诱惑》;《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拉萨生活的三种时间》;《零公里处》;《游神》;《喜马拉雅古歌(节选)》;《总在途中》;《错误》等作品。

编辑推荐

马原,汉人。中国当代“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1953年生于辽宁锦州。中学毕业后到辽宁大有农场插队。曾先后就读于沈阳铁路运输机械学校和辽宁大学中文系。1982年去西藏工作任记者。1989年调辽宁省作家协会,任专职作家。2000年到同济大学任教授.中文系主任。主要作品有:《虚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总在途中》、《错误》、《死亡的诗意》和《上下都很平坦》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文体风格,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本《死亡的诗意--马原自选集》是其自选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死亡的诗意--马原自选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66335
开本 32开
页数 4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