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最新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本书即探究其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创造性地将他一生的成就归纳为“八大学问”,可以说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本书汇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读者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成功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内容推荐

本书题名为《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探究其曾国藩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和市面上众多有关曾国藩的书籍相比,本书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易于掌握。为了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本书创造性地归纳出: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之时候;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座自习的大课堂;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第二是可资借鉴。本书汇集了历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人们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理解和把握。第三是简洁实用,根据曾国藩的八大学问,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我们成功的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目录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1.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个大字

 2.一定要有“同类中我最强”的信念

 3.为自己敢争一口气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1.致力打败自己的弱点

 2.“知足慎独”四字是人生大要

 3.治住一颗奢惰之心

 4.做人必须守“清廉”与“规矩”

 5.戒傲是不败人生之法

 6.知己,才能少疏漏

 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1.刚柔兼济是种大本领

 2.以刚压柔则猛,以柔克刚则巧

 3.一味地求快,则易摔倒

 4.没有实力,什么事都干不成

 5.从大处着眼才能做大事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1.整顿吏治是职责

 2.制止住贪心最重要

 3.绝不容忍私欲膨胀

 4.重拳出击,震住一片人

 5.亦官亦绅,办事必成

 6.操纵治人三诀

 7.打心眼里要为百姓谋利

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1.缺操守者坚决不用

 2.用人四法:做、省、学、禁

 3.摸透人的精、气、神

 4.适时放开手中的线

 5.天下的对手不一定都成不了好朋友

 6.让别人去做大台面

 7.主动举荐有才之人

 8.用慧眼打量周围俊才

 9.借人之力为己力

 10.因人不同,采取不同的用人之法

 11.人才都是磨砺出来的

 12.重用为你着想的人

 13.善于“取人之式”

 14.绝不可抬举三种人

 15.要提防性格怪僻的人

 16.避开有大欲望者的锋芒

 17.越磨就越老到

 18.一定要任用“智”、“严”、“劳”三种人

 19.将心法传授给可靠之人

 20.只有患难,才能见真心

 21.联手打天下是用人最高方略

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

 1.没有关系,那是万万不行的

 2.和难交之人做朋友

 3.敢于下手击垮人心

 4.得人心之法在于“诚”字

 5.为共同目标而聚一起

 6.牢记“宽则得众”的古训

 7.与友人交心

 8.已当难,功人享

 9.做人和交友尽可能敞开心胸

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

 1.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2.学会巧妙地护身

 3.越势盛,越要知退一步的道理

 4.凡事不求十全十美

 5.切忌有争心过重

 6.不知退,就不知进

 7.万不可撕破面子

 8.有藏有露再试锋刃

 9.不把荣辱毁誉放在心上

 10.没有对立面最惬意

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

 1.以学养为人生支柱

 2.缺少学问是人生一大遗憾

 3.不让名利之根“发芽”

 4.多一点平淡,多一分喜悦

 5.养心者可养身

试读章节

对一般人来说,弱点是成功的大敌,是无法克服的,故无法懂得人生学问。曾国藩善于总结自己的弱点,并致力打败自己的弱点。此等学问说明:他非常反对在别人的夸赞面前矫揉身心。就意志方面来讲,是很坚强倔强的。这在曾国藩的家世中也曾提到。龙梦荪写的《曾文正公学案》,序中写道:“遇到困难激励自己去克服,力图赶上从前的贤人;下定决心立即行动起来,自己不甘流于鄙俗。虽然遇到千般艰苦的事情,但也不改变自己的决心;即使遇到千折百阻,也没改变自己的志向。坚贞自信的人,不受外界的改变;狂妄的人必定不能坚持,古人的话果然是对的。”这一段把曾国藩的意志坚强刻画得淋漓尽致。只有意志坚强,才能遇到困难而不放弃,不追求于眼前的功利,才有巨大的成就。

曾国藩的个性,就其发展来看,与其年龄的增长也大有关系。早年时期,举止行为非常活泼,而且态度乐观,但也不免有点轻浮,大概是和多血质有关。到了京城以后,学习宋时理学,言行举止,都规规矩矩,感情上虽然沉静没有变化,但理智非常丰富,大概和神经质(忧郁质)有点相近。统率军队之后,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态度沉着冷静,虽然屡次遭到挫败,但仍能本“屡败屡战”的精神,始终如一的战斗,这一时期的个性,又与胆汁质相似。到了晚年,经历了许多忧患挫折,对世上的事情,也看得很清楚,因而一举一动都权衡利害,深思熟虑,即使因为过于谨慎小心而受人非难,也在所不惜,这又与黏液质极为相近。一般认为,才子的气质是多血质,学者的气质是忧郁质,豪杰英雄多是胆汁质,依曾国藩的生平来看,也觉得差不多是这样的。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爱好诗文,行为浪漫,自然就是风度翩翩的才子。后来专心研究义理,讲究个人修养,思想谨慎,自然又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学者。曾国藩的个性发展,都是靠勤奋、踏实、观察、学习而实现的。他戒矫揉是真知人生大道。

曾国藩说:人生有矫揉的一面,故唯有掩面待人。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己害,不知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敝,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果无惧心,斯终身无不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知命之功夫也!

近来礼察物情,大抵以鄙人用事太久,兵柄过重,利以过广。远者震惊,近者疑忌。按之消息盈虚之常,即合藏势收声,引嫌谢事。拟于近日,毅然行之,未审遂如人愿否?

曾国藩谈“私意”、“私欲”都是戕贼仁义,这是他体察物情的结果。也许,人世间有笑面、有苦面、有傻面、有呆面,但是争夺私意、私欲乃为世情。可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曾国荃在功名事业渐臻全盛的时候,犹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心念,这与曾国藩时惧盈满的想法,恰成强烈的对比。所以曾国藩在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要时时以此为戒,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切实履践,他在这些地方看得破,认得清。其实,他在一开始就有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惧心情。对待同僚及幕友的“劝进”,曾国藩更是多加规劝,不生妄念。为此,使晚清大怪杰王闾运心中生恨,引发一场文墨大官司。

瞧,曾国藩眼力多么尖锐,他怕人世混乱,总有一种戒惧之心,这实为他不拒绝面具的特殊反应。人世间有许多狗脸,狗脸比狗眼还可怕。曾国藩戒惧什么脸面呢?他有什么可以汗颜的呢?不妨听他真言:“余不得不隐于面貌者,盖须藏锋而已。”

曾国藩是用面具向别人说话的高手,掩饰了自己,却成就了自己,别人还看不见,这是一种神功。

曾国藩行世天下,乃有秘笈可循,左左右右,明明暗暗,东东西西,全在一副“面具”。“面具”是什么?面具是隐身,是包装,是伪造,是活法。

世人有君子、有高官、有大人、有小人模仿曾氏面具,活得有滋有味,洒洒脱脱。这是曾氏面具的魅力。

人生本来就是化装舞会,你真我假,你实我虚,你追我躲,个中原因是因为大家都怕看清对方的心理活动。

曾国藩的绝招是轻轻松松地驾驭各种权力,含而不露,随机应变,隐身玄秘,因此,他常把“脸”藏在面具里,常把“心”藏在面具里,常把“手”藏在面具里。照此说来,曾氏是用面具伪装自我的大公,他隐藏了自己,却成了最大、最全的自己。

天下事,必须躬身入局。曾国藩最不喜欢经常发牢骚、怨天尤人的做法,提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人局,才能有改变的希望”的原则。

曾国藩处世的成功,和他主张的做事必须躬亲实践有关。关于这一点,清末的蔡冠洛说:“曾国藩以前任两江总督时,讨论研究的文书,条理清楚严密。没有不是亲手制订的章程,没有不是亲自圈点的文书。前年他回任两江总督时,感激皇上恩情高厚,仍然令其坐镇东南,他自己说如稍有怠惰安逸,则内心会负疚很深。他利用工作之余接见各方面的客人,见到后必定要访问周详,殷勤训导勉励。对于幕僚下属贤明与否,事情的原原本本,没有不默默地记在心里的。他患病不起,实在是由于平日事无巨细均须亲自过问,用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所造成的。”

躬身入局,首先要自己做得正。

做事能躬亲实践,且能行得端正,其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论语》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那么无论制定什么政策规章,部下也不会遵从的。

综观曾国藩生平处世,不仅积累了具体事情躬身入局的办法,更体验到了天下大事需积极躬身入局的意义。为此他人了匡时救世“报效国家”之大局,入了科举之局、为官之局、从军打仗之局,且都有所成就,成了人们所推崇的近代的重要人物。

担当敢为,不避利害,这正是曾国藩作为人臣的信条。林则徐也说:“知难而退,此虽保家保身之善谋,然非人臣事君致身之道也!”敢于当事,勇于承担责任,曾国藩不满绿营军的就是他们有功便抢,有难便逃。在他得知曾国荃想延长休假时,他写了这样一封信:

“天下纷纷,沅弟断不能久安,与其将来事变相迫,仓促出山,不如此次仰体圣意,假满即出。余十五之信,四分劝行,六分劝藏,细思仍是未妥。不如兄弟尽力王事,各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终不失为上策。沅弟于毁誉祸福置之度外,此是根本第一层工夫,到处皆坦途矣。”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曾国藩作为人臣的最高理想。为此,他曾在戎马征战的沙场几次自杀。P14-17

序言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作为“湘军首领”和“中兴之臣”,打开了自己的人生局面,他又作为“桐城派”文学的后期代表,成就了自己“当秀才”的夙愿。这样看来,曾国藩在两方面都实现了他自己一生的目标。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究竟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赢得人生的成功局面呢?回答这个问题,众说不一。就曾国藩而言,他的成功则完全可归节于“学问”两字,正如他自己所说:“一生不可废学,乃事业有大成。”我们翻开曾国藩的《家书》,就会发现: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可见曾国藩一生视读书为人生学问,为求取功名的基础。曾国藩曾有叱咤风云的疆场经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能在读书学问上专心求精,每天都读古文,写日记,以此来总结和提高自己成大事的修养,这些都印证了他“惟有‘常’字为人生第一美德”、“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的人生观点。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曾国藩是那个历史时期封建势力的代表,他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刽子手。毛泽东直到晚年,还说他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不管你是一个什么样类型的人,只要你想成大事,必须要有学问,以学问为成功的“跳板”,离开这个硬道理,所有的成功都会倒塌的。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考察成就曾国藩一生成就大事的学问。这也是我们策划和写作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

本书题名为《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探究其曾国藩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和市面上众多有关曾国藩的书籍相比,本书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第一是易于掌握。为了便于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本书创造性地归纳出: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之时候;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座自习的大课堂;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第二是可资借鉴。本书汇集了历史上的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人们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理解和把握。第三是简洁实用,根据曾国藩的八大学问,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我们成功的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同样希望大家合理切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所用。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出版后,立即受到广大读者的厚爱。这几年又反复加印,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此次再版,我们做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相信会使广大读者从书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走上成功的道路而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最新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4812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29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