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河畔老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潘年英著的《河畔老屋(精)》介绍:曾经的四座老屋,都是紧挨着盘江河修建的,其中的每一栋老屋都有着它们的不同遭遇和命运。侗族作家潘年英通过讲述记忆中的四座老屋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边远山区几代侗族人的生活际遇,折射的是一部侗族人的当代史。
作者简介
潘年英,侗族,1963年生,祖籍贵州天柱,现居湘潭,系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教授文学和人类学,业余爱好摄影和写作。有著作30余种出版,亦有作品被译成法文和英文在境外发表。代表作品有《木楼人家》、《故乡信札》、《伤心篱笆》、《扶贫手记》、《在田野中自觉》、《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等。
目录
正文
导语
潘年英著的《河畔老屋(精)》介绍:四座逐渐消逝的老屋反映出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村落与风俗文化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被慢慢吞噬,具有独特魅力的侗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潘年英对此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希望以对四座老屋的回忆的方式来展示侗乡农民的风俗文化,并思考对传统习俗的保护和继承,也表达了他深挚的故乡之恋。
精彩页

就在盘村公路的旁边,高高的计九山坡脚下,盘江河谷西北岸一处突兀的半岛一样的巉岩上,一片茂密的杂树林之中,矗立着一栋古旧的木房,那就是我的老屋,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老屋是一栋两进三间的二层木楼,屋顶盖着青色的土瓦,两边均有厢房。左边的厢房被我父亲改造为火塘兼厨房,右边的厢房被我二弟用作猪圈。房屋周围长着各种大小不等的果树和杂树。有些树是人为种植和培育的,比如李树和梨树;有些则是天然生长的,比如柿子和青冈。现在还能看到的树,有板栗、杜仲、柚子、李树、梨树、杨梅、棕榈、青冈、柿子、拐枣、椿芽……而在先前,就还有一些其他的果树,后来不见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棵造型奇特而优美的桃树。
那棵桃树生长在老屋里侧的一块菜地旁边。菜地是一块高出路面约两米的台地。台地下面是一条古老的青石花街路。由这条路走出去,上可通天柱石洞镇,下能达剑河楠洞司,是附近村民往来于这两个历史古镇的交通要道。那棵桃树就从那台地上面的菜园子边上横着身子伸展过来,枝繁叶茂地覆盖着路面。那时候,菜园子里边还有一股水,是从百米开外的山湾里直接用木笕接引过来的,到菜园子的台地之后自然跌落,形成一道小小的水瀑,瀑下自然成塘,可以洗菜,洗衣服,洗各种生活用具,更可以用木桶把水担回家,供日常使用。在自来水还没有进入木楼人家的年代,这股水几乎就成了我家的自来水。它距离我家的水缸太近了,只有不到三五米。而生长在水瀑旁边的桃树,春来桃花盛开,姹紫嫣红一片,或者花落后浓荫蔽日果实累累的样子,都能给这个水瀑或这村子增添一道格外迷人的风景。
水瀑的另一边还生长着一棵高高的棕榈树。无论是棕榈花开的时节,还是平常风平浪静的日子,棕榈叶迎风招展或自由伸张,都有难以形容的温馨和美丽。
这股水究竟具体是什么时候断流的,我已经记不真切了。但我能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回到故乡时,还能看到水瀑的飞溅。我甚至还有照片可以做证,那是一张我和我侄儿盛汤在水瀑旁边玩耍的照片,那时我侄儿才三四岁的样子,夕阳下我们在水瀑边开心嬉戏,那动人的情景被跟我同来盘村度假的一位同事摄入了镜头,定格为永恒的瞬间。
后来盘村家家户户都引入了自来水。我们家也不例外。但我们家的自来水是用土办法自行安装的,没有享受到集体的福利。我三弟用一根胶管从老屋背坡后面山顶的一处水源里直接把水接到家中的水缸里,同时在老屋侧门边用水泥修砌了一个小水塘——实际上,他只是把原来的老水塘往老屋移动了两三米而已,水还是那股水,塘也还是那个塘,但飞溅的水瀑却不见了。
那棵桃树就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消失不见了,也不清楚它到底是被人为砍伐掉的呢,还是死于自然的病虫害?反正很多年后我回到老屋,再也没能见到它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密密麻麻的葡萄架,从路坎上的台地里向老屋侧门的方向伸展过来,几乎爬满了老屋的左厢房,同时在后侧门那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凉棚,无论春秋寒暑,也不论天晴落雨,那葡萄架下总是一个热闹的所在。如今却是连这葡萄架也看不到了——自从几年前我三弟带着母亲来到公路旁新修的水泥砖房居住之后,老屋就被闲置和荒废了。如今的老屋看上去已经破败不堪,几近于目不忍睹,但老屋周围的果树还在自由生长,可是由于缺乏人的亲近和照料,似乎也长得不那么尽如人意——那株巨大的葡萄是自然死去的呢,还是被三弟强行割掉了?我同样不得而知。
原先印象深刻的大树,除了桃树,就还有那棵既高且直的梧桐。它高高矗立在右厢房旁边的巉岩上,巨大的树枝几乎覆盖了整个老屋。这种梧桐树结一种奇怪的果实,很小,圆圆的,大小如黄豆,长在一种像汤匙一样的花叶上,秋天的时候,花叶随风飘落下来,铺满了一地。那花叶上的果实是可以吃的。味道如板栗,脆而香。但不能多吃,多吃了会头疼头晕。我二弟大约嫌弃这梧桐树大而无当,没什么特别的用处,又遮挡着阳光,就把树砍来烧火了。后来我父亲生急病去世,我二弟媳去看香①,人说那是因为我家屋基前临河湾,被水冲击,家中主人必然蚀财折寿,若需解煞,必得栽种大树以替主人遮挡才行。我二弟听说后后悔不迭,说是自己害死了父亲,同时担心不幸可能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于是举家远走广东打工,一去十多年,一直没敢再回老屋居住。
老屋正门前原来有一个较为宽阔的地坪,那或许在别处就相当于院子或院坝,但也许是因为没有围墙的缘故吧,我们那里都不叫作“院”,而直接叫“屋门口”。现在那坪子也还在,但已经不再像原来那么干净整洁了,到处长满了杂草。在原来,那地坪的边上总能看到一些有着各种不同用途的药草,那是我父亲多年慢慢培育起来的,常常能给村人带来方便。草坪下面还有一个坪子,修建有一排猪圈和牛圈,圈舍的顶部盖的是杉树的木皮,高度刚好平齐上面的地坪。我们可以从老屋门前的地坪直接走到猪圈的木皮顶上去,在那儿玩耍晒太阳,或者瞭望和欣赏全村的风景。我如今还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河畔老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年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31074
开本 32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08
CIP核字 2018187543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4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