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历史维度重新解构张爱玲,相府门风如何沿袭?丰润张氏有哪些特质?生命轨迹早已注定,还是另有玄机?

以小加大,从家族兴衰见社会变迁;鉴往知今,取精华传承为己所用。

台湾皇冠出版授权家族图片,内附精美插图。

历史学者的权威解读,图文考证,史料说话,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家族史。

张爱玲是张氏家族中最后的贵族,这本由冯祖贻著的《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就是从她的豪华家族对她影响的分析中,打开一条能读张爱玲的新路,既是丰润张氏的百年家族史,也是从另一角度写的张爱玲传。

内容推荐

由冯祖贻著的《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没有“想必如此”,也没有“理所当然”,作者从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李鸿章、祖父张佩纶写到张爱玲个人成长的家族史,包括清朝末年珍贵的内政外交史料,参差对照张爱玲的作品,互征推敲,逐线追溯,铺展成这部百年家族史。

目录

一 绝代豪华

 祖母为李鸿章爱女

 祖父为清代名臣

二 旧家庭·新女性

 遗老与遗少——张爱玲的父辈

 新派的母亲和姑母

 压垮了的一代——弟弟

三 两种不同的教育和生活

 旧式家塾与旧学根底

 新式学堂和新文学尝试

 摆脱牢笼

 冲击与浪花

四 乱世文章

 “出名要趁早”

 旧式家庭的情与欲

 无望的前景

 时代、家世、经历造就的一代才女

五 家族影响下的婚姻观

 恋父情结

六 服装与日常:旧家中开出的新花

 惊世骇俗的服装

 中西合璧的生活方式

 家族背景与写作背景

 一身傲骨

七 适应与出走

 适应的困难与出走

 急管哀弦

八 张爱玲作品的再“出土”

 发现了张爱玲

 台湾、香港的张爱玲热

 大陆的张爱玲热

附录一 张爱玲家族世系简表

附录二 张爱玲生平及著述年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一 绝代豪华

我没赶上看见他们(祖父母),所以跟他们的关系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

我爱他们。

——张爱玲

祖母为李鸿章爱女

相府千金

张爱玲的血管中流着贵族血液,她的豪华家世可从她的祖母算起。她的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爱女,一位相府千金。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度极高的人物,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几乎都与李鸿章有关。从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之役,他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核心人物。在他手里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条约就有:中英《烟台条约》,中法《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李鸿章还是晚清兴办洋务的领头人,他主持创办了机器局、煤铁矿山、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与津沽铁路、南北洋电报、织布局;并选派了学童赴美留学;在军事上,他训练新式军队,购置铁甲兵船,编练北洋海军,建炮台、船坞等等,以上事业在中国大多都属首创,因此梁启超称他是学习西方、筚路开山的祖师。但他一度拥有“投降派”“卖国贼”“洋务派首领”等多顶帽子,直到现在,国内史学界在评价李鸿章上仍存在不小差别。但这些都不属于本书论及范围,这里仅从家族传统的角度对其作一些介绍。

李鸿章原名章铜,字渐甫,又字少荃,晚年自号仪叟,生于清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安徽合肥东乡人。合肥在清代是庐州府治。李氏前代本姓许,后过继给李氏,连续七代都以耕读为生。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曾开设家馆,当塾师,贴补家用。李文安的三个哥哥(文煜、文瑜、文球)也都当过塾师。李文煜还是弟弟们的老师。合肥李家在未发迹前,应是旧中国典型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李鸿章上面有一个哥哥李瀚章(原名章锐,字筱荃),下面有四个弟弟,依次是鹤章(原名章锬,字季荃)、蕴章(原名章钧,字和甫,又字和荃)、凤章(原名章铨,字稚荃)、昭庆(原名章钊,字幼荃)和三个妹妹。

经过辛勤苦读,李文安终于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中了甲午江南乡榜第九十六名举人;四年后,道光十八年(1838年)又中了戊戌科进士,分发刑部以主事任用,后官至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李文安是合肥李氏由耕读走向出仕的第一人。

李鸿章兄弟中,只有李鸿章天资聪明,李文安将读书应试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李文安中进士后一年,李鸿章入了县学,时年十七岁。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李鸿章年二十,他写了一首《二十自述》,表露他急于成名的抱负与愿望: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沤。久愧蓬莱仙岛客,簪花多在少年头。

次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得到优贡,李文安写信催他人都参加第二年的顺天乡试,他又写了《入都诗》十首,其中不乏气薄云天的豪言壮语,如:“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哪有闲情逐野鸥?”“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也真如李鸿章所愿,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的甲辰顺天恩科乡试,他脱颖而出,中了第八十四名举人,他以年家子侄身份列名曾国藩门墙,从此受到曾国藩多方照顾。但接着的乙巳恩科会试,李鸿章名落孙山,算是小挫。三年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会试,春闱告捷,列为二甲第十三名进士,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这年李鸿章虚岁二十五,“簪花多在少年头”的目的达到了。三年后散馆,李鸿章正式成为翰林院编修。翰林院编修职位不高,只是正七品,但在明清两代却是清贵之选,贴近中枢,入阁拜相往往是翰林出身,假如不发生变故,经过辗转周折,李鸿章包括其师曾国藩都有可能走上这条路。但太平天国运动和同时的捻军起事,使他们走上了另一条封侯拜相的捷径。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暴露了清政府整个国家机器的腐朽无能。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经湖南、湖北、安徽,势如破竹直下南京,并于1853年在南京定都,清朝半壁江山震动。清政府多方围堵,绿营兵非败即溃,只得起用汉族地主来组织团练对付起义军。

P1-3

序言

丰润张氏算得上百年来有影响的家族,这个家族祖孙两代出现了像张佩纶、张爱玲这样的著名人物。

张佩纶是清朝名臣,光绪年间“四谏”之一。中法战争马江之役打了败仗,充军察哈尔,获释后当了相府贵婿。张佩纶与李鸿章爱女李菊耦的婚姻一时被传为佳话,《孽海花》生动地记述了这件事。

张爱玲是张佩纶、李菊耦的孙女,她出生时已进入民国,前辈的光环早已褪色。她从小便显露过人才华,又早早逃出家门,年仅二十多岁便以一系列传奇故事震动文坛,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后一度沉寂。

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一浪一浪的张爱玲热里,她赢得了比李鸿章、张佩纶更高的声誉。

张爱玲说得好,封建时代的文人“是靠统治阶级吃饭的”,“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童言无忌》)丰润张氏、合肥李氏的先辈都是耕读人家,直到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才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张印塘病逝于镇压太平军的战场上,张氏家族一度中衰;随着张佩纶少年科举,官场一路顺风,家族又兴旺起来;马江之役失败,张佩纶第一个感触便是“家声道中堕”,幸而李鸿章与张印塘的交谊帮了他,联姻又为张氏家族注入新鲜血液。可见封建世家的命运总是与时代、朝政、科举、世谊、婚姻联系在一起的。

剧烈动荡的近代社会也在考验着世家大族,一部分家族顺应潮流走上中体西用的路子,合肥李家办洋务、在通商口岸置产业、让子孙学西文即是一例,张家自然亦步亦趋。辛亥革命风暴席卷全国,许多王孙贵胄遭没顶之灾,张氏、李氏的后裔只是断了入仕之路,仍能在租界当寓公。这便是民国初年遗老遗少多集中在上海等几个城市的原因。

张佩纶与李菊耦的婚姻使相府门风影响了张氏后人,他们的爱子张志沂(号廷众)与李鸿章一样饭后“走趟子”,能将古文、时文、奏章倒背如流,但时代决定了他不能成为第二个李文忠公。而只能当一个遗少。生活在十里洋场的遗少们从不拒绝西式的物质享受,住洋房、坐汽车;也不放弃祖辈的特权,抽鸦片、娶姨太太和家长威严。两者的结合,只能使这个家族更加腐朽。

终于有人向他们挑战了,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张志沂的妻子黄素琼(又名逸梵)、妹妹张茂渊走出家门,出洋留学,成为时代新女性。她们带回了西方文明,于是围绕着张爱玲的培养和教育,出现家塾和学校、闺秀和淑女、中学和西学之争。本书以张爱玲为线索来回溯张氏家族史,很大程度上便考虑到集中在张爱玲身上的家族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是时代的矛盾。张爱玲后来写的小说既传统又现代,也正是这个转型期中西文化相互冲撞和相互包容的结果。

张爱玲步入文坛时,进入她眼帘的是她周围的世家大族无一例外地走向没落。旧式世家大族没落的原因,首先是他们无法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做官无门、经营乏术是普遍的苦恼,而在他们身后站着有政治后台的新豪门,他们只能从世代传承的领地退出,李鸿章嫡孙李国杰将招商局让给四大家族即是一例。其次是封建主义加资本主义的腐朽生活方式,刺激了他们的欲望,而他们只能卖土地、卖房产,从根本上动摇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基础。张家是这样,李家是这样,任家(张爱玲六姑奶奶家)、黄家(张爱玲舅舅家)无不如此。第三是强烈的物质欲望造成家族成员的道德沦丧,维系世家大族的精神纽带彻底崩溃。第四是新思想的出现,家族中一代又一代人挣脱家族桎梏,走向新生。

丰润张氏的几位女性——张爱玲的母亲、姑姑和张爱玲本人都先后离开家庭,成为旧家族的叛逆。

张爱玲知道,原属于她和她的家族的世界在破坏中,更大的破坏还会来,所以她义无反顾地走出了充满鸦片烟气味、没有希望的家。但她自幼年起受的教育和参差对照观察事物的方法,又使她在回首眺望时,产生了依恋和凄凉的身世之感。她写的小说,不管是上海故事或是香港传奇,都笼罩着苍凉的气氛。她同情在旧式家族中苦苦挣扎的男女,为那个时代写下了一曲曲扣人心弦的挽歌。

相府门风虽然影响了张家,但并不意味着丰润张氏没有独特的思想和性格的传承。从张佩纶到张爱玲,中国文化人的清高和孤傲都体现得十分明显,趋时和避世之间也掌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与李鸿章一味热衷权势的最大的不同点。当然,祖孙两代人因时代不同、性别不同,表现也就有了差异。

张爱玲是张氏家族中最后的贵族。有人说,“就是最豪华的人,在张爱玲面前也会感到威胁,看出自己的寒伧”。又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和极度的孤寂”。张爱玲一生留下了许多谜,为破释这些谜,无数“张迷”们千方百计走近张爱玲。

本书就是从她豪华家族对她影响的分析中,打开一条能读懂张爱玲的新路。因此本书既是丰润张氏的百年家族史,也是从另一角度写的张爱玲传。

作者

2016年5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觉得有两个词特别可怕:一个“想必如此”,一个“理所当然”。这个世界说话的人太多了,应该少说,如果要说,就应该说些像话的话!

——《张爱玲全集》主编 止庵

研究张爱玲著作甚多,但多半虚多于实,观点多过实证。相对而言,这本传记,它的丰富朴实,反而显得异军突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南方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煊赫旧家声(张爱玲家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祖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23116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6198336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