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育仁(隐没的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伍奕和多一木专著的《宋育仁(隐没的传奇)》为你讲述史上最有行动力的愤青宋育仁的故事。他是高蹈于时代尖端的火炬手,是清代历史上唯一筹划袭击日本并付诸实施的中国人,他的一生,体验了形形色色的改变,洋务运动、维新改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

内容推荐

《宋育仁(隐没的传奇)》的作者是伍奕和多一木。

《宋育仁(隐没的传奇)》:

入世在国难最深重、国脉最衰微、国人最迷茫的非常年代。他衔命西行,使节四国,万里袭倭;他奠基维新,重振蜀学,在巴蜀首创报纸……宋育仁这个史上最有行动力的愤青。完全捅破了书生本色的天花板。

横跨纷繁世纪,他的一生,体验了形形色色的改变,洋务运动、维新改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每个人都自以为手握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可宋育仁的梦、无数中国人的梦,依然似近犹远。

最后的古老中国。最后的书生,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奋斗与失落。以及——隐没。

目录

这个纠结的书生(代序)

壹 天降斯人:川南的意义

宋育仁的一生,都被这片地域文化与性格浸

染,留下深刻的“川南”烙印。

川南“老四川”

替天传味的小镇

远道离歌育仁三迁

贰 蜀都成才:一座书院的贡献

尊经书院一共只存在了28年,却造就出大批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

“石室重开”:张之洞再造蜀学

王闿运:巴蜀有幸迎先生

尊经少年谱

年轻校长与状元弟子

叁 翰林院:不安分的书生

西方人将翰林院比作中国的牛

津、剑桥,庶吉士则是大清帝国的实

习生、中央储备干部。

名声在外的“实习生”

一群维新先驱的诞生

肆 1894:甲午之梦,欧罗巴

大清帝国尚有最后一点余勇可

贾,英国观察家强调:“亚洲现在是

在三大强国手中——英国、俄国和中国。”

出使:先行者的哀愁

梦中的欧罗巴

没有硝烟的战争

隐没的传奇:一个人的舰队

伍 死水狂澜:盆地1898

宋育仁这块不甘寂寞的石头,猛砸向一

潭死水,巴蜀狂澜顿起。朱德、邹容、蒲殿

俊等大批年轻人深受影响,在未来岁月里。

逐渐成为开启新时代的风云人物。

先声:皇城风满楼

首任“四川公司”CEO

巴蜀第一报

蜀学与维新

陆 中华变奏:向左走,向右走?

宋育仁一直坚持他选择的宪政之路前

行,沿途穿越辛亥的喧嚣和洪宪的闹剧.直

至生命终结。

翰林院的火光

《庚子秋词》:悲怆交响曲

奔走在东南

柒 京都尴尬:保路与保皇

川汉铁路之梦,悠然间已越百载。当年川

人寄托其中的自豪、辛酸与血泪早已化去,只

剩下一页保路的传奇,在历史中默默沉淀。

立不起的宪

保不住的路

溥仪:听说有个宋育仁

捌 叶落归根:前度宋郎又重来

废兴万变,斯人其间。这位中国书生的

梦,似近犹远。

“老不死”与“讨人嫌”

吾以吾手书汗青

宋育仁年谱简编

附录

追寻这位救世者,从“钩沉”做起

中国北京、台北与日本现藏宋育仁图书书目

于无形处起丰碑

宋育仁先生移灵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王闿运:巴蜀有幸迎先生

1876年底,令蜀中学风焕然一新的学政张之洞卸任回京了,大力支持他创办尊经书院的四川总督吴棠,也已于春天病故,而接任吴棠的人,是原山东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给四川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宫保鸡丁”这道现在世界闻名的中国菜,更重要的是他完成了张之洞当年没能做到的事情,给宋育仁们请来了真正的名儒——经学大家王闾运。

晚清曾有说法,推崇湘潭出了名震中华的“一个半举人”,这一个就是王闿运,另外半个同列的,是湘潭女婿左宗棠。虽然同样是举人,都没能考中进士,王闾运却非此前任书院主讲的钱保塘、钱宝宣可以比肩。

王闿运生于道光十二年(1832),少负奇才,胸怀锦绣,((清史稿》里对他的评价相当高:“年十有五明训诂,二十而通章句,二十四而言礼。考三代之制度,详品物之所用。二十八而达春秋微言,张公羊,申何学,遂通诸经。”

王闾运虽为孔子门徒,却长了一身纵横家的身骨,一心要辅非常之主,成辉煌大业,来往的都是当世奇杰。他28岁时(1859)一入京,才华便得到了清朝权贵肃顺的激赏,竞到了要跟他“约为兄弟”,帮他捐纳为官的地步,王闾运辞而不受,不过最终还是成为肃顺的幕僚。肃顺则是“奉之若师保,机要咸与咨访” 。

咸丰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署两江总督。薛福成《庸庵笔记》记载:“文宗欲用胡公总督两江。肃顺日:‘胡林翼在湖北措注……

P40

序言

这个纠结的书生

伍奕

宋育仁何许人也?

课本中难觅他的名字,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没背诵过他的豪言壮语。

生前叱咤风云,身后落寞无名。他在历史中消失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让人难以相信这个人曾有过的精彩。

虽然你可以说宋育仁只是一介书生,但换成你我,在那个变幻混乱的年代,读他所读的书,见他所见的事,也许会一样忧国忧民,一样地奋发激励,却多半难以做到他所做过的一切。

让我们试想一下,把你放到1894年,到英国担任前途光明的公使参赞,你敢不敢以自身为抵押,借下永远都还不清的债务,私自购置一支舰队,企图万里奔袭,为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的中国翻盘?

这种近乎魔幻现实主义的传奇行为,真是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宋育仁居然就这么干了,虽然付出了本来一帆风顺的仕途。

他一度赢得盛名,光辉灿烂。

挥毫写就《时务论》,引领维新潮流;贷款组织舰队,预备奇袭日本;首创巴蜀报刊,开启四川民智;推波宪政改革,义无反顾弄潮……这种种行为,他是新的、超越的、先进的,亮得耀眼。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宋育仁应该以更显赫的姿态青史垂名,绝不是像现在这样隐没在历史之中,提起这三个字,十人中倒有九个茫然。

他的恩师张之洞在去世后曾经得到这样的评价: “十年前之谈新政者,孰不日张之洞、张之洞哉;近年来之守旧者,又孰不日张之洞、张之洞哉。以一人而得新、旧之名,不可谓非中国之人望也。”

在这一点上,宋育仁跟老师学了个十足,事业和策略上趋新,文化与礼制上恋旧,一生都在矛盾冲突。

当辛亥革命的巨浪一来,昔日之新迅速沦为今日之旧,宋育仁似乎也成了过时的、落后的,只能以落寞的姿态长吟“凭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山种树书”,年轻学子甚至认为他“老得霉臭”。

这是他被遗忘的原因之一,但这不该成为我们遗忘他的理由。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数十年里,中国迎来了太多的波澜壮阔,国家的命运竟然像个普通人一样大起大落,民族的英杰们在和平与血火中穿梭,各种理想和制度更迭轮替,从没有过一个确定的未来。

电影《十月围城》里,热血在革命青年李重光的胸中涌动,他说自己每晚闭上眼睛,脑海中都会浮现中国的明天。

宋育仁的梦中也有一个明天,那是清末大多数知识分子曾期盼过的明天。只可惜,横跨他的一生,体验了形形色色的改变,洋务运动、维新改良、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接触过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李鸿章、张之洞、梁启超、孙中山……每个人都自以为手握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可宋育仁的梦、李重光的梦,乃至无数中国人的梦,依然似近犹远。  各有各的坚持,各有各的道路,谁对谁错?谁的未来,会真的到 来?

宋育仁没有洞穿时空的双眼,当然看不透躲在光阴背后的今天, 猜不透世界万千的幻变。他也曾怀疑过以往的坚持,可是更无法投向 另一个不确定的明天,只好用人生末尾二十载的沉默,替代了之前半 个世纪的求索与呐喊。不过,他怎么会闲着呢,晚年的文化坚守与作 为,或许更是毋庸置疑的书生本色。

时间是历史舞台最好的清洁工,新的演员你方唱罢我登场,数十 年过去,再没有几人还能记住一个提前卸妆的角色。

如果不是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给予肯定, 《剑桥中国晚清 史》提到清末早期维新思想家时,将他排在首位,也许宋育仁真的就 此隐没,安安静静地躺在黑暗之中。  当然,也许你会觉得这算不上多么悲哀的遭遇,历史永远在倒计 时,在“滴答”声中被抹去的总是大多数。

无所谓,你怎么看都行。

笔者在本书中,只是想把宋育仁还原,让他带你在那段历史中穿 梭,给你看看最后的古老中国,最后一批传统书生,他们的成长、理 想、奋斗与失落,以及陷入时代漩涡的纠结人生。

或许你还可以发现更多,或许你只是不再对这个名字感到茫 然——这就够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育仁(隐没的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伍奕//多一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61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