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针灸三十讲(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的内容,主要有针灸发展概况、经络学说、常用腧穴、刺法灸法、针刺补泻手法、常见病的针灸治疗及其研究概况,还介绍了针灸美容、保健灸与健身防病、针刺戒烟和针刺麻醉等内容。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又在针灸学的基础上,重点突出针灸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目录

前言

修订说明

第一讲 针灸源流的探讨/1

一、针灸的起源/1

二、针灸的发展/4

第二讲 经络学说概述/11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13

一、概说/11

三、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14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25

五、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28

第三讲 十四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及其主治病候/31

第一条经脉  手太阴肺经/31

第二条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34

第三条经脉 足阳明胃经/36

第四条经脉 足太阴脾经/39

第五条经脉 手少阴心经/41

第六条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43

第七条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45

第八条经脉 足少阴肾经/48

第九条经脉 手厥阴心包经/50

第十条经脉 手少阳三焦经/52

第十一条经脉 足少阳胆经/54

第十二条经脉 足厥阴肝经/57

任脉/59

督脉/61

第四讲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64

一、经络现象的研究概况/65

二、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66

三、经络现象出现的条件/69

四、经络现象的临床意义/71

第五讲 关于经络实质研究的概况/74

一、神经论/75

二、神经——体液论/78

三、功能系统说/80

四、特殊组织系统说/82

五、其他一些研究和设想/82

第六讲 腧穴概论/87

一、腧穴简介/87

二、腧穴的作用/91

三、特定穴/95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97

第七讲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常用腧穴/103

一、手太阴肺经/103

二、手厥阴心包经/108

三、手少阴心经/112

四、手阳明大肠经/117

五、手少阳三焦经/123

六、手太阳小肠经/130

第八讲 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常用腧穴/137

一、足太阴脾经/137

二、足厥阴肝经/143

三、足少阴肾经/148

四、足阳明胃经/153

五、足少阳胆经/165

六、足太阳膀胱经/176

第九讲 常用任脉、督脉腧穴

及经外奇穴/194

一、任脉/194

二、督脉/203

三、经外奇穴/211

第十讲 毫针刺法/222

一、针刺方法/222

二、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228

三、针刺注意事项/231

第十一讲 艾灸疗法/233

一、灸用的材料/233

二、常用灸法/234

三、艾灸的作用/239

四、灸法的注意事项/239

附:灸法研究参考资料/240

第十二讲 其他常用施术方法/243

一、拔罐法/243

二、皮肤针/246

三、皮内针/248

四、三棱针/249

五、刺络疗法/250

六、挑刺/254

七、火针/254

八、捏脊/256

九、刮痧疗法/256

十、电针疗法/260

十一、耳针疗法/264

十二、头针疗法/279

第十三讲 针刺法研究概要/287

一、传统针刺法的研究/287

二、针刺补泻法的研究/289

三、得气的研究/291

四、针刺强度的研究/292

五、新针法的研究/293

六、针刺工具和仪器的研制/295

七、针刺的保健预防作用/297

第十四讲 关于针刺补泻法的探讨/300

一、病有虚实之辨,针刺手法必有补泻之别/300

二、针刺补泻手法的实用价值/301

三、针刺的基本补泻手法/303

四、几点体会/304

第十五讲 针灸治疗概论/309

一、针灸治疗原则/309

二、针灸配穴处方的基本方法/312

三、常用配穴法/317

第十六讲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320

一、五输穴/320

二、原穴、络穴/323

三、俞穴、募穴/325

四、八脉交会穴/326

五、八会穴J/328

六、郄穴/328

七、下合穴/329

第十七讲 针灸临床研究进展/331

一、高血压病的针灸疗法/332

二、针刺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334

三、针刺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疗效观察/336

四、针刺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337

五、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339

六、溃疡病的针灸治疗/341

七、艾灸至阴穴矫正胎位/343

八、电针加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343

第十八讲 针灸治疗痛证及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345

一、中医学对痛证的认识/345

二、疼痛的辨证/346

三、针灸治疗痛证的方法/347

四、针灸治疗痛证举例/350

五、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359

第十九讲 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362

一、概说/362

二、临床方面的观察/363

三、原理方面的研究/369

第二十讲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的临床研究/372

一、概说/372

二、病因病机/373

三、辨证/373

四、治疗/374

五、同面瘫有关的几个问题/375

六、注意事项/377

七、参考资料/377

第二十一讲 浅谈小儿麻痹后遗症

的针灸治疗/381

一、病因病机/382

二、辨证/382

三、治疗/383

四、其他疗法/384

附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72例临床报告/385

第二十二讲 穴位注射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391

一、应用器械和常用药物/391

二、操作方法/392

三、适应范围/393

四、常见病的治疗/393

五、注意事项/395

附 穴位注射治愈脑型疟疾后双目失明病例报告/395

第二十三讲 针灸治疗急腹症/399

一、概论/399

二、急性阑尾炎/400

三、溃疡病急性穿孔/403

四、急性肠梗阻/406

五、胆系感染及胆石病/408

六、胆道蛔虫病/411

七、急性胰腺炎/412

八、尿路结石/413

第二十四讲 妇产科病证的针灸治疗/416

一、痛经/416

二、月经不调/417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417

四、盆腔炎/418

五、子宫脱垂/419

六、乳汁不足/420

七、乳腺增生病/420

八、胎位不正/421

九、引产/422

十、产后尿潴留/422

第二十五讲 小儿科常见病证

的针灸治疗/424

一、百日咳/424

二、支气管哮喘/425

三、流行性腮腺炎/426

四、小儿腹泻/427

五、疳疾/427

六、小儿遗尿/428

七、小儿痿证/428

八、智能发育不全/430

第二十六讲 常见五官疾病的针灸治疗/433

一、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炎)/433

二、麦粒肿/434

三、近视眼/436

四、电光性眼炎/437

五、青盲(视神经萎缩)/438

六、聘耳(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39

七、鼻渊(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440

八、牙痛/441

九、咽喉肿痛/442

十、聋哑/443

第二十七讲 常见皮肤病的针灸治疗/446

一、概述/446

二、湿疹/448

三、牛皮癣/451

四、丹毒/453

五、风疹/456

第二十八讲 针灸美容/459

一、痤疮/459

二、扁平/46D

三、脱发和少年白发/461

四、黄褐斑/462

五、消除皱纹/463

六、肥胖症/464

第二十九讲 保健灸与健身防病/466

一、保健灸概说/466

二、保健灸常用穴位和方法/467

三、保健灸的应用/470

四、保健灸的作用J{加

第三十讲 针刺戒烟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472

一、针刺戒烟的方法/472

二、病例介绍/475

三、中医理论对针刺戒烟机制的初步探讨/476

四、讨论/477

附一 针刺麻醉简介/480

一、概论/480

二、针麻的特点和适应范围/481

三、针麻前的准备/482

四、选穴原则/483

五、操作方法/486

六、辅助用药与评级标准/487

七、术后工作和注意事项/489

附二 针灸歌诀选/491

一、十四经经穴歌/491

二、四总穴歌(六总诀)/493

三、八会穴歌/494

四、经脉交会八穴歌/494

五、十二原穴歌/494

六、十二募穴歌/494

七、十二经脉昼夜流注歌/494

八、十二经井荥输原经合歌/495

九、十六络穴歌/495

十、十六郄穴歌/495

十一、回阳九针歌/496

十二、行针指要歌/496

十三、千金十穴歌/496

十四、马丹阳十二穴治杂病歌/497

十五:孙思邈十三鬼穴歌/497

十六、常见病症治疗歌/497

试读章节

黄褐斑

1.概述黄褐斑是对称性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斑,亦称“肝斑”,其发生可能与黄体酮及雌激素的增加使酪氨酸酶不受谷酰甘肽的抑制,同时,垂体中叶分泌的黑色素细胞刺激素增P462加,妊娠时血清铜含量升高有关。多发生于产后或人流后的中青年妇女,好发于颧部、鼻部、额部及口周,且多无自觉症状。皮损为淡褐色或褐色色素沉着斑,边缘多清楚,表面光滑,无鳞屑,曝晒后色素可加深。祖国医学称“黧黑斑”,多由肾虚肝郁,血虚血瘀所致。

2.治疗

(1)体针:

取穴:大椎、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命门。

操作:每次选4~6穴。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2)耳针:

取穴:肺、肾、肝、内分泌、缘中、面颊。

操作:以耳压法治之。血瘀明显者加耳尖放血。P463

序言

中医药学是一门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具有独特的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医学学科。针灸理论及其治疗方法与技术,是中医药理论和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发展针灸学术,不仅能为广大患者及社群提供优质的针灸医疗和保健服务,而且对于弘扬中医药学术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道生、林秀芬教授,集针灸学理论和方法,及个人的临证经验于一体而成此书,使之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并举的特点。本书在内容编排上著重阐述经络与常用腧穴的理论与应用,以及针法与灸法的使甩方法和常见病证的治疗原则与选穴。使中医和针灸初学者能够执繁就简,提纲挈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同时作者亦对针刺治疗及针刺镇痛原理等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从事针灸研究者提供最新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经验。在写作技巧上,注重其适用性和可读性,例证翔实,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切中要领,释疑解惑。

本书自1994年出版以来。曾多次重印以满足读者的要求,也反映了此书深受社会的认同。此次重印出版,作者不仅增添了针灸研究的最新资料,而且介绍了各种简、便、廉、效的刮痧、电针、耳针、头针等治疗方法,使之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为此,本人谨向广大读者推介,此书将对从事中医药和针灸教学、临床、诊疗与研究等工作者,以及针灸爱好者颇有裨益,值得一读。

刘 良

香港浸会大学

中医药学院院长、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针灸三十讲(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道生//林秀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067690
开本 32开
页数 50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93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1994-05-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45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02
13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