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7年纪实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7年中国最佳的纪实文学作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7年中国纪实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本年度的大事甚多,大事记式的报告文学并不少见。但大多是“新华体”的报道,于报告文学的体之味淡然。我这里所选两篇,一是刊发于《中国作家》第10期的《冀东大发现》,二是发表在8月2日《南方周末》的《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冀东大发王见))是一篇关于石油勘探与开产的及时报告,作者为何建明。何建明擅长报告文学的国家叙写,此篇所写也关涉宏大的题材。所谓“大发现”,发现的是冀东南堡油田,这个油田目前探明的储量为10亿吨。据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让国务院总理“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一时还影响到股指。何建明敏感于这种具有新闻效应的题材,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人和事。石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关乎国计,也影响民生,2007年油价一路飙升,有些油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感念此种情景,我更能体味冀东大发现其“大”的意含了,对油田发现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篇主题正面的作品。但读此篇我们自然会链接到2007之夏“太湖蓝藻”事件。悄然而至的深度环境污染,犹如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将和平生活中的人们打得措手不及。《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的作者是相当智慧的,其表征为将问题说事处理成业绩叙事。但细读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作者指向的正是问题本身。一个城市之所以会与污染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其要害在于“苏南模式”内生着的“污染效应”。作者对事像是具有某种穿透力的,洞察到曾经的“苏南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产生利润的同时产生污染”。在普遍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时尚中,环保的被搁置就不足为奇了。

目录

序:纪实文学,人生命运与人性况味的书写

冀东大发现

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

感动中国的桂西恩

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

走进黄帅

千金一诺

父亲聂荣臻的晚年岁月

30年,被高考改变的命运

河南首富的隐秘世界

中国跨世纪之痛

一家疯狂医院的最后疯狂

2007年纪实文学大事记

试读章节

一、难以置信的惊喜

《石油风云》的作者、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说过: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21世纪,人类对石油的依赖将更加严重,并且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进步与生存。

日益强大的中国已经越来越感受到这个深藏在地球深处的黑色物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甚至关联着国家的内政与外交的走向。顷刻间,原本简单的事复杂起来,复杂的事变得简单了;同样,我们13益富裕起来的人民也越来越强烈地体味到“因油而动”的这个世界,对自己日常生活的震荡与影响,比如汽车用油、股票涨跌、口袋里的钞票和衣食住行的质量……

石油,几乎无处不在地继续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2007年的“五一”国际动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渤海湾的冀东油田,面对海洋边一座座耸立于云霄的高高钻塔和熊熊四起的海洋试油火龙,他对石油工人和科技人员们高声说道:冀东南堡大油田的发现,让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干地质工作出身的国务院总理之所以兴奋得睡不着觉,是因为在渤海湾一隅的这块冀东海域,有了一个“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

两天后,新华社播发的“渤海湾发现储量10亿吨的大油田”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香港股市的中国石油(0857.HK、)股价,在两天之内累计升幅高达14%,中石油公司的股票市值一下增值了2000亿港币,而与此相关联的国际油价下跌超过1美元。

两个多月后,中国评估地下资源储量的权威机构——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宣布:冀东南堡油田已落实油气三级储量为11.8亿吨。

11.8亿吨的概念是什么呢?这让人们自然会想到40年前发现的大庆油田。据专家介绍:大庆油田发现后第一次向国家提交的储量是20亿吨。大庆油田自1959年正式发现到现在,已连续几十年高产稳产,一直雄踞我国石油开采的“半壁江山”,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那么,11.8亿吨规模储量的南堡油田发现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油田主要发现者、中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周海民向我们介绍说:大庆油田包括了松辽平原的26万平方公里面积,而冀东南堡油田则是具有丰富石油储藏地——渤海湾的一小部分。渤海湾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南堡油田是渤海湾盆地的一小块地方,只有1570平方公里,仅为大庆油田面积的1/160,是渤海湾盆地的1/140。“可我们南堡油田的单井油层厚度都在80~100米,是国内油藏地质条件超常好的油田,而且单井产量能稳定在100~500吨,全国陆上油田的平均单井产量仅为2~3吨。另外,南堡油田的储量丰度高,每平方公里500万吨。”周海民说到这儿,眼镜下的双眸,闪闪发光,“还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的油质特别好,属于轻质油。南堡大油田的发现井出来的油,透明得让我们有些不敢相信那是石油。后来我们倒在盆里一试,‘哗’地一下燃烧光了,火光金黄金黄的,燃烧过的盆底只留下一点点儿黑尘……可以说,南堡油田的油是罕见的好!”

“整个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储量应在200亿吨左右,我们目前只找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著名石油地质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这样认为。

呵,南堡发现大油田的意义原来如此!国人兴奋之余,自然而然地会更加关注一个问题:像冀东南堡这样一块弹丸之地,怎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冒出了一个大油田呢?

“不敢相信的人很多,连那些受人尊敬的老专家、老石油人听说后,来到南堡就直截了当地对我说:小周,你必须跟我说清楚,南堡大油田到底是不是真的?我告诉他们:绝对是真的,地质资料和油井都在那里摆着,你们可以看。他们又问我:如果是真的,为什么?这是最近一段时间内,我所要回答来自各个方面最多的一个问题。”看上去有些疲惫,但一说起话就激情澎湃的周海民笑道,“我的回答很简单:一是我们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找油的方向,路子走对了;二是发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是依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归根到底,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特别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蒋洁敏总经理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指挥。当然还包括地方政府和众多兄弟单位的全力支持。”

周海民,1963年出生,1989年才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现在是博士后),就是这样一位年轻的石油勘探专家,带领一支仅有4000多人的石油系统最小的队伍,在一个全国最小的勘探区域内,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发现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大油田,而且是在中外众多专家和队伍勘探花了几十年工夫后,认定“这是一块不可能有丰富油层的”老探区找到了新的大油田,谁会相信?没人相信。

但这是事实,铁的事实,让专家和业界人士甚至是中国全社会都不得不需要从多方面思考的事实!P1-P4

序言

在2007年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我曾就报告文学在新世纪的存在价值作了一简短的发言。在这样一个多种媒体共时存在、各擅其长的新世纪,以纸质报刊作为基本物质载体的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纪实文学,它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枯萎或消亡。报告文学或是纪实文学依然广有影响,大有读者。在第四届国家文学奖鲁迅文学奖(2003—2006)评奖中,朱晓军《天使在作战》、何建明《部长与国家》、党益民(佣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中国新教育风暴》和王树增《长征》五部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在我看来,就整体而言,这届获奖作品超过了上届获奖作品。作品无论是介入现实的力度,沉潜历史的深度以及所表现出的由思考和真情交融而生成的巨大的感染力,都标明了报告文学创作在新世纪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水准,这使我们有理由对这种文体的存在和发展充满信心。本年另一个重要的评奖可能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全国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评选中,入选作品39种,其中长篇小说17种,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17种,少儿读物5种。由此可见,非虚构文学在其中所具有的分量与影响了。鲁迅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奖当然更多地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取向。因此,这只是我们评估非虚构文学存在状态的一种维度,更权威更切实的评价也许应该是来自普通读者的。在金媒化的信息时代,多种文学制式细分着读者类群,谁在阅读纪实类文学,喜欢读何种纪实作品,阅读和喜欢的理由是什么,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关于纪实类文学的读者调查。可惜现在尚没有人或机构来做这样一件事。提出这一话题,我是想说,有价值的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研究,需要回到文学现场,回到作家,回到作品,进行基于调查的实证研究,个案分析。

作为读者,我阅读非虚构作品已有早先的意识活动,变成一种下意识的阅读习惯。就我而言,我期待能阅读那些有信息、有思想、有情彩的报告文学。所谓有信息,就是作品能让我了解我此前所有意义的未知,而有思想,倒并不一定是思想本身,而更多是作品提供给我的观察视角、思考方式、思维品质。至于有情彩,我当然不是希望报告文学一定要有小说的故事、散文的笔调或是诗歌的意境,而是它能体现出作为非虚构文本所特有的语言表现力。这种表现力可能包含了其拒绝虚构的写实性、还原对象的现场感、文约意丰的叙事处理以及主体有节制的思辨性表达等因素在内。报告文学与纪实文学它们处于不同的逻辑层次,其内涵和外延具有诸多的差异,大致说来,纪实文学意指一种文类,而报告文学是其中的一种文体,其外延有别,文体功能也有侧重。但都以纪实为名义,其写作的基本伦理具有许多共同的指向。从写作的实际情况看,报告文学更多的是报告现实,而纪实文学的其他体式可能走向还原历史。

一般而言,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显见的新闻特性的文体,因而对重大或重要的题材作迅捷的报告,是其基本的职守。本年度的大事甚多,大事记式的报告文学并不少见。但大多是“新华体”的报道,于报告文学的体之味淡然。我这里所选两篇,一是刊发于《中国作家》第10期的《冀东大发现》,二是发表在8月2日《南方周末》的《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冀东大发王见))是一篇关于石油勘探与开产的及时报告,作者为何建明。何建明擅长报告文学的国家叙写,此篇所写也关涉宏大的题材。所谓“大发现”,发现的是冀东南堡油田,这个油田目前探明的储量为10亿吨。据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让国务院总理“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一时还影响到股指。何建明敏感于这种具有新闻效应的题材,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人和事。石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关乎国计,也影响民生,2007年油价一路飙升,有些油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感念此种情景,我更能体味冀东大发现其“大”的意含了,对油田发现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篇主题正面的作品。但读此篇我们自然会链接到2007之夏“太湖蓝藻”事件。悄然而至的深度环境污染,犹如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将和平生活中的人们打得措手不及。《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的作者是相当智慧的,其表征为将问题说事处理成业绩叙事。但细读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作者指向的正是问题本身。一个城市之所以会与污染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其要害在于“苏南模式”内生着的“污染效应”。作者对事像是具有某种穿透力的,洞察到曾经的“苏南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产生利润的同时产生污染”。在普遍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时尚中,环保的被搁置就不足为奇了。

……

《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在一组命运与人性叙事作品中是最具有分量的。此篇蕴有复调主题,其滋味苦涩。作品既摄录了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群类的命运图景,也状写底层生活者的人性崇高。知青的命运当然由大时代所规定了的。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但激情过后是漫长而难堪的艰苦岁月。返城的知青在都市各显神通,而留守的则大多在底层生活。命运似乎没有给予他们太多的微笑,但他们大多随遇而安。面对他们的随遇而安,历史和读者倒感到有些不安。《留守陕北的北京知青》最能打动人心的是高玉珍的故事。冬日深夜知青同伴的恶作剧,彻底改变了高玉珍的命运。长得“又矮又丑”的高玉珍的人生与一个“罗锅”、“拐腿”鳏夫的人生绾结在一起。这种人生似乎是畸形的,但在其间闪烁人性至善的光芒。这可让一些所谓的高贵者相形见绌。《千金一诺》《感动中国的桂西恩》两篇,都是关于平凡而又不寻常人物的报道。但是,作品并不只是一般地颂扬人物的先进事迹,而是着力于聚焦人物事迹中凝练着的人性灵光。这种人性灵光集中地体现出入物的真挚与善良。《千金一诺》写的是民警接受女犯罪嫌疑人“托孤协议”所发生的故事。但吸引读者的倒不是作品涉及的颇具新闻非常态的故事,而是贯穿在故事过程中的人性之脉流。《感动中国的桂西恩》写的是一位“感动中国”的防治艾滋病的医生桂西恩。桂西恩获得过艾滋病预防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美国《时代》周刊选出的全球医疗英雄。《感动中国的桂西恩》只是一个短篇,无法容纳人物许多的事迹与桂冠。作品以简约和寻常的笔墨,告诉读者这位医生自费并且冒着危险调查艾滋病疫情的遭际、无奈在家中接待接诊艾滋病病人以及接济他们的琐事。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叙说中,完成了对一种大爱,对人类、对生命的大爱的写真。“看着夕阳下的乡道上,桂西恩与他的学生步履蹒跚的背影,一种说不出的灵光在他们周围升腾。”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岂止于感动?再联想《一家疯狂医院的最后疯狂》中的人与事,同样是医生,不一样的是人性。

非虚构作品自然具有新闻的质性。但时光流逝,新闻性也会逝者如斯。新闻走了,报告文学或是纪实文学,还能给读者留下什么?

2007年12月写于尚湖与虞山之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7年纪实文学/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晓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332909
开本 32开
页数 3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3: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