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魏晋清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唐翼明著的《魏晋清谈(精)》是一本关于“清谈”的学术著作,“清谈是一种高级的学术社交活动,不是瞎聊天。本书举出大量的史料,广泛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中、日、英语三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对魏晋清谈的名义、形式、内容及其演变发展结束的历史,做了迄今为止最为详尽且条理清晰的论述。全书思路敏锐,文辞典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经典。
作者简介
唐翼明,1942年生,湖南衡阳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1990年赴台侍亲,先后任教于文化大学、政治大学。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长江书法研究院院长。著有,《魏晋清谈》《魏晋文学与玄学》《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大陆当代小说散论》《大陆现代小说小史》《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散文集《宁作我》《时代与命运》等。
目录
《魏晋清谈》序
《魏晋清谈》再版序
各章内容提要
绪言
上篇 “谈何容易”清淡的名义、形式及其内容
第一章 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清谈名义考辨
“清谈”今义及其可能之起源
“清谈”原义及其可能之起源
“清谈”今义与原义的联系
“清谈”与“清议”的关系
“谈”与“清言”
试为清谈下一现代定义
附录:“清议”词义考
第二章 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
参与清谈的形式
清谈的参与方式
清谈的程序和术语
清谈的准备
清谈的理想境界
清谈的心智娱乐和社交色彩
第三章 论注百氏,皆言家口实
清谈的内容
对“三玄”及其注解的研究与讨论
对名家学说的研究与讨论
对佛经佛理的研究与讨论
新哲学命题的提出与辩论
魏晋清谈的其他内容
下篇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清谈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
第四章
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
清谈的兴起与成形
汉末太学的“游谈”之风
太和初荀粲等人的清谈
太和四年以后清谈的沉寂
正始谈坐(上):何晏与王弼
正始谈坐(下):夏侯玄诸人
堪称典范的正始之音
第五章
微言将绝,复闻斯言于君
清谈的将绝而复兴
竹林七贤与清谈
乐广:清言的绝而复闻
元康谈坐(上):王衍与裴
元康谈坐(下):郭象诸人
元康以后至西晋末的清谈
第六章
风范小颓,唯丘壑独存
清谈的重振与衰落
承先启后的清谈家王导
咸康至永和间的清谈热潮(上):殷浩诸人
咸康至永和间的清谈热潮(下):孙盛诸人
名僧之加入谈坐和佛理之进入清谈
太和以后清谈的逐渐式微
南朝的清谈尾声
余论
参考书目
索引
序言
《魏晋清谈》再版序
唐翼明
《魏晋清谈》是我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写的博士
论文,原文是英文,题为The Voices of Wei-Jin
Scholars:A Study of Qingtan,写于1989—1990年
间。1990年秋,我到台湾任教,次年把它整理为中文
,同时做了一些修改和增补,1992年由台北东大图书
公司出版,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台湾版是繁体竖排
,为了方便大陆读者,2002年又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了简体横排的本子,并且在书后增加了一个索引
表。这个本子的出版也已经十六年了。
二十六年来,中外学者对魏晋文化与思想的研究
续有新绩,但仅就魏晋清谈而言,却似乎没有什么新
的进展。故学术界对此书仍有相当需求,而坊间却无
书供给,今年台北东大图书公司决定再版此书的繁体
本,大陆天地出版社也决定重印此书的简体本。
作为作者,我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我当年
对魏晋清谈的研究总算功不唐捐,余英时先生在为此
书台北初版写的序言中嘉许我“填补了中国学术研究
史上的一项空白”,已为学术界所认可;遗憾的是,
学术界对于魏晋清谈这一重要学术文化现象仍然重视
不够,研究不够。
现当代中国文化人每每艳羡十八九世纪欧陆的文
艺沙龙,殊不知早于欧陆沙龙一千多年的我们自己的
魏晋清谈,无论就其谈论形式之精美,探讨内容之深
湛,哲理流传之广远,都超过欧陆沙龙甚多,对人类
文明的贡献也更大。不妨想想王弼、何晏等人认为天
地万物“以无为本”“始于无而后生”的思想,与当
代物理学关于宇宙生成,关于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
,岂非若合符节?仅此一端,即可知魏晋清谈及其玄
学主题实在非常了不起,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类似魏晋清谈及其玄学主题这
样未经充分发掘的宝藏尚多,有待我们刮垢磨光,去
芜存菁,给予现代性的诠解,以丰富人类学术思想的
宝库。
谨以此自勉,亦所望于来哲。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八日
导语
六朝时代是我国的文化宝库,那时人们的思想和精神远比当下,甚至文艺复兴后的欧洲都更为开放自由。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十分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是一种极为有趣和有思想价值的活动。其内容可以让闭塞在科技时代的人们大开眼界。
唐翼明著的《魏晋清谈(精)》在写作时查考了大量史料,广泛参考前人的有关研究成果,结合中、日、英语三种语言的文献资料,对魏晋清谈的名义、形式、内容及其演变发展结束的历史,作了内容详尽、条理清晰的论述。余英时评价:本书填补了文化思想史的一项空白。全书看似学术,但实际风格如名家讲历史,生动真实却不枯燥;思路敏锐,文辞生动典雅,是一部为普通炎黄子孙写就的历史大作。
书评(媒体评论)
所谓“魏晋清谈”,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知识
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
种学术社交活动。
一一唐翼明(文化史专家、书法家)
读过这部书后,魏晋清谈以及玄学在我们心目中
的地位会大幅度地提高。而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效果,
这部书便也会在我们心目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由
于填补了学术领域的空白,由于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
术成就,这部书在浩瀚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思想史的学
术论著当中应占有突出的位置,称其为一部里程碑式
的作品,是绝不过分的。
一一王葆珐(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精彩页
第一章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
清谈名义考辨
为了探讨魏晋清谈,先要弄清“清谈”一词的含义。许多不必要的官司,常常是因为概念的混淆不清而引起的。“清谈”这个词在不同的地方就常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古今之不同,广狭之不同,褒贬之不同,泛指特指之不同,有必要细心加以区分。
“清谈”今义及其可能之起源
让我们从“清谈”的今义谈起。现代人使用“清谈”这个词,大约有以下三种含义:
(1)谈论、聊天。常常有贬义,意为只谈而不行动,空谈。这是一个泛指的非学术性名词。
(2)特指魏晋时代以《周易》《老子》《庄子》等“三玄”(东晋以后又加上佛理)为内容的谈论,亦称“玄谈”或“谈玄”。这是一个特定的学术名词。
(3)比第二义稍广,意指魏晋时代以清谈(上述第二义的清谈)为代表的学术思潮,大致与“魏晋玄学”或“魏晋思潮”同义。
第一、二义常见,不必举例。第三义如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贺昌群《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杜国库《魏晋清谈及其影响》等文中的清谈,显然指整个玄学思潮而非单指谈论。第三义常与第二义相混,使用者自己也往往不清,在同一篇文章中有时用“清谈”表谈论,有时又用“清谈”表思潮。
“清谈”以上三义究竟起于何时?准确的时间很难说,但我们至少可以指出,明末清初的学者已经这样用子。顾炎武《日知录·七》“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条:“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这里把清谈作为一种不切实用的空疏之谈、玄虚之谈来加以攻击,带有浓厚的负面色彩。今日“清谈”一词的第一义显然承此而来。而他同时定义魏晋时的清谈为“谈老庄”,也就开了今天“清谈”特指“玄谈”(第二义)的先河。又《日知录·一三》“正始”条:“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人于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人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日:‘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顾炎武在这里痛斥“魏晋人之清谈”,至于以“亡天下”归之,并举山涛劝嵇绍人仕为例,这个“清谈”显然就不只是谈论,而是整个魏晋玄学思潮的代名词了。今日“清谈”之第三义想即滥觞于此。以后学者,凡言“清谈”,大都不外此三义,于是相沿至今。
本书要讨论的是第二义的“清谈”,即作为特定的学术名词的“清谈”。如前所说,这个“清谈”至少也可追溯到顾炎武那里,不过顾氏只笼统地说了一句“昔之清谈,谈老庄”,还不能说是真正建立了“清谈”的学术用法。这个任务的完成要归功于清朝乾、嘉间的学者赵翼。赵氏在其所著之《廿二史札记》中,专列“六朝清谈之习”一条,对当时谈玄的内容、著名人物及时间起讫做了一个简要的叙述。“清谈”作为一个特指的学术名词从赵翼起才算正式确立了。
“清谈”原义及其可能之起源
但是,如果我们细检魏晋旧籍,很容易就会发现“清谈”一词的早期含义与现在的意思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有两点:一是当时的“清谈”一词完全没有负面的色彩;二是当时的“清谈”一词根本没有特指玄谈这种用法,例如记载魏晋玄谈资料最多,以至于被陈寅恪先生称为“清谈总汇”的《世说新语》就从头至尾没有“清谈”二字,不仅正文没有,连刘孝标的注文中也没有。
当时“清谈”一词的用法究竟如何呢?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推知“清谈”的早期含义大致有以下三种:
(1)雅谈。泛指一切美好的言谈,通常是个人性的,而不是公众性的舆论。例如《文选·二三·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二:“清谈同日夕,情盼叙忧勤。”②卷四二应休琏《与侍郎曹长思书》:“幸有袁生,时步玉趾,樵苏不爨,清谈而已。”
(2)美谈。通常指对人物的揄扬,带有舆论性。例如《艺文类聚·四八》引王隐《晋书》载晋武帝谓郑默语:“昔州内举卿相辈,常愧有累清谈。”《太平广记·三一八》引刘敬叔《异苑》“桓回”条:“乐工成凭今何职?我与其人有旧,为致清谈,得察孝廉,君若相见,令知消息。”《梁书·五○·伏挺传》载挺与徐勉书:“昔子建不欲妄赞陈琳,恐见嗤哂后代,今之过奢余论,将不有累清谈。”又同书卷一三《沈约传》:“自负高才,昧于荣利,乘时藉势,颇累清谈。”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魏晋清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翼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35846
开本 16开
页数 2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534
CIP核字 2018031406
中图分类号 K235.0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8
161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2: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