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Ⅱ)
内容
编辑推荐

周小平著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Ⅱ)》讲述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尚处于探索时期。在探索时期,当然会有高峰,有低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没有从历史的局限思维中走出来,依然难以摆脱文明自卑感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在这个时候,我们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周小平思维范式”,也就是“新轴心时代的文明自信”。

在中华文明追求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今天,周小平的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稀缺的。

内容推荐

2014年,周小平出版《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在中国舆论界引起轰动。同年10月,全国文艺工作座淡会上,周小平受到习总书记亲切接见,并被殷切寄语“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

此后,站在时代转折点上,周小平著的《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Ⅱ)》再次以一个80后独立思考者的沉静与信仰,思考家国世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为我们这个时代沉默的英雄代言,用诚挚的爱国之心向读者传达正能量,为这个时代唱一曲赞歌。从个人情感到家时情怀,作者娓娓道来,内敛而温柔,“有热爱也有沉思,祖国如此壮丽,历史如此波澜,我愿以一笔柔情温暖这多娇河山。”

目录

我们的英雄都去哪儿了?

中国护照的硬度

少年,你真的了解这个国家吗?

海权VS陆权

你的中国你的党

我待祖国如暖男

从马卡洛夫到罗阳

论民主、道自由、谈人权

谈中医、化工和转基因

联邦就是分封建制

美国对华文化冷战的九大绝招

不忘英雄不忘心

后记 一叶知秋

后记 一名海归眼里的周小平

后记 论“周小平思维范式”价值所在

试读章节

还有过记者跟我说:“周小平,我跟你说,全世界真的只有中国有污染。我去巴黎出差,连空气都是甜的。而且我回国那天,飞机刚一飞人中国国境我就开始咳嗽,你说我们都污染成啥样了?”我回答他说:“首先飞机是在平流层,那里不仅没有PM2.5,连PM0.5都没有。其次法国、英国、美国的PM2.5每年冬天也有爆表的时候,前几天指数一直都是好几百,这几天正在搞单双号限行呢,限行后好几天才刚刚恢复成一百多,比今天北京的还高呢。外媒的报道你没看吗?”然后他就开始骂我。

更有过导演跟我说:“周小平,你看我们中国什么都不行,中央还要我们宣传中国梦,这可怎么办呢?我们中国科技不行,民生不行,文化不行,体制不行,创新不行,环境不行,什么都不行,怎么和外国比呢?因此我们只能这样,就是找一些孤寡老人啊,留守儿童啊,街头艺人之类的来说出他们的故事,这样老百姓就会觉得自己其实还算幸福,这就是中国梦啊。你觉得怎么样?”我回答:“你凭什么说中国什么都不行?你知道不知道中国在追赶西方工业体系和民生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产生了多少罗阳式的英雄?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他茫然摇头。然而正是这些主持、记者、导演们,掌握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喉舌。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个别媒体人的奇葩想法,直到最近每次打开视频网站或电视,看到一些关于中国梦和正能量的节目时,我才发现这绝对不是个案。那些试图描述中国梦和正能量的节目,总是在讲述三四种同样的故事,其中一种是关于癌症患者的,另外一种是关于残疾人的,还有一种是关于街头艺人的。并不是说癌症病人不可怜,残疾人创业不值得赞扬,更不是说街头艺人不好,但是这是关于中国梦和正能量的节目啊,又不是“感动中国”。

是的,这个国家的各类媒体中都充斥着这种脑洞大开的奇观,我们又怎能指望这台戏能好看又好听呢?也许在某些媒体人眼里,中国唯一的正能量就是残疾人、癌症患者和街头艺人。至于这个国家的英雄,那些沉默的脊梁,他们永远都看不见。经历了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前三十年的辛苦和后三十年的改革,今天的年轻人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引领他们积极向上的光荣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是像祥林嫂一样絮絮叨叨自己家里有多少孤寡病患的“正能量”。人们只会爱慕一个强大的祖国,一个勇敢的祖国,一个自信乐观的祖国,一个纵横捭阖的祖国,而绝不会去爱慕一个病病歪歪、自我贬低、自惭形秽的懦弱祖国。同情不是爱国主义,崇拜才是。一个国家的气质若不能引人崇拜,那就只能任人践踏。

看够了某些媒体人的昏庸无能,让我们来看看国外的宣传工作是怎样做的吧。美国的超级大片里,拯救地球的绝大多数是那些了不起的科学家,而中国的电影里,你看不到中国的科学家在干什么。美国在每一部超人电影里都会安排各种桥段来弘扬雷锋精神,而我们,对好人好事却只有质疑。美国塑造雷锋,中国却推倒雷锋。

美国可以把有利于自己的英雄——宇航员、科学家、工程师都包装成人类的明星、偶像、英雄。阿姆斯特朗一句话,连农村的孩子都知道。而中国的科学家、宇航员、工程师却永远是沉默的英雄,他们凭什么就非得沉默?(P4-5)

序言

我,为何心动?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它,它就会照出一个怎样的你。

经历得多,会铸就人一些特殊的记忆,这些记忆又会慢慢凝聚成一个人的性格。而这些性格又会促使人在遇见不同事情的时候作出不一样的反应,所以也许每个人的行为在别人眼里都是奇特而怪异的,因为没有哪两个人的记忆会完全相同。千思万绪,总难言表。

如今的我,每一次按动单反相机快门的时候,心都会微微颤动;每一次在超市冷柜前准备拿鲜果汁的时候,心也会突然颤动。多少年了,总治不好这心病。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这很怪异,但其实仅仅是因为不了解而已。

我出生在祖国西南部的小县城边上,高中毕业后舍不得拿父母当时所有的积蓄去上大学,因此选择了当兵。退伍后拿着退伍费来到北京打工,和许许多多北漂一样,尝尽人世冷暖。从当兵开始养成的抽烟习惯,一天两包,不多不少。来到北京后养成了加班的习惯,有时候会到凌晨两三点,不然睡不着。

来到北京后,我一边打工一边报考大学自学考试。有一段时间为了省房租住在通州区,但很不幸找到的新工作地点却在海淀区上地,于是我不得不每天挤几个小时公交车去上班。早上五点半起,晚上有时候忙到十点多才离开公司,到家基本都凌晨了。因此一直到今天,每当路过大望路看到那些排着长队的人们,一手肉夹馍一手公文包,一脸倦意地等着开往燕郊的班车时,总想起当年的自己。

那时候的我对未来没有太多想法,微薄的薪水,繁重的工作,拥挤的公交车,不断高涨的房租,每年翻着跟头往上涨的房价……我没有时间去感伤,只能催促自己埋头工作。就这样,许多年,我一直在这个无依无靠、无亲无友的大城市,用自己单薄的身躯试图和命运抗争,无论输赢。

爱情总是在不该来的时候不期而遇。尽管我时刻谨记“穷则独善其身”的古训,却仍忍不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会在周末坐长时间的班车去她租住的小区等她,只是为了一次不确定的共进晚餐。有时候她在QQ上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就足以令我一整天心情愉悦。我们会在假期一起出门旅行,却发现自己连照片都拍不好,不会单反,不懂构图,只能用卡片机拍一些很糟糕的作品。

尽管对未来不确定,但仍年少轻狂,曾在山顶指着远处城市璀璨的灯火对她说:“有一天,我会把这整座城市赚给你的。”年少时的轻狂透着轻薄与无知,年少时渴望飞翔的翅膀也总是容易折断。我拿出自己打工几年攒下的钱,尝试创业,想着也许不能为她买下一座城池,但我至少应该能为她买下一套房子。可是当了老板才知道柴米油盐贵,工资、房租、税收,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年轻的我喘不过气来。那时候我一半的时间在公司熬夜加班,一半的时间在外面跑融资。2009年,经熟人介绍拿到了世界银行旗下一个创投基金200万美元的投资意向书,我激动得好几个晚上没有睡觉,于是立刻扩招人马,大张旗鼓研发新产品。但天不遂人愿,这笔意向投资最后终因金融危机余波的影响而被取消了。

强撑了几个月之后,我对她说:“公司不行了,我打算从头开始。东山再起不知何年何月,女人的青春经不起等待。我不追你了,就此别过吧。”她拉了拉我的衣袖,犹豫了片刻说:“我卡里还有一些钱,是我这些年打工存下的,要不先给你顶一阵吧。”我愣了愣,笑着说:“别傻了,男人怎么能用女人的钱呢。”然后转身快步走掉,不敢回头,强忍着悲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终于没有掉下来。

此后的日子过得很艰难。一边重新打工从零开始,一边还得清偿上一次创业所留下的债务。有一次想她想得太心痛,连续一个月咳嗽不止,白天微笑着工作、奋斗,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总忍不住想要拨打她的号码,或者在QQ上发个消息说一声“好久不见”。可每当有这种念头的时候,我都会提醒自己别耽误女孩子的青春,最终颤抖着删除了有关她的一切联系方式。

“你会不会忽然的出现,在街角的咖啡店。”

面对痛苦时,有的人借酒消愁,有的人用尼古丁麻痹自

……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过去的我原本只是一个商人,经营一家小公司,过着还算过得去的日子。但时代的洪流推着我成为一个文化工作者,所以我会迅速适应这种变化,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过去写文章比较随意,发微博也比较随性,引用网友的描述时大多都是口头打个招呼,连个协议都没有,这些都可能成为问题。在我还是一个普通网民和文化公司小老板的时候,这些当然算不得什么。但如今作为一个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文化工作者,就不得不留心这些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了。

一如既往,未来对于网上所有的议论和质问我亦不会回应,我唯一会做的就是交出一份份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回肠荡气的作品来,作品就是我最好的回答。谁说我只能写文章呢?也许我会做MV,也许我会拍电影,也许我会做纪录片,也许我会开视频节目。未来无限可能,你们总会在某些地方看到我的作品。

每一份作品,都将是我给这个世界的答案。

我说过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不管有多难。就像戒烟,抽了十年的烟,每天两包,但五年前我戒了,并且从戒烟的那一天开始,就一支再未抽过。尽管当时经常连做梦都在吸烟,可我不为所动。人的意志是能战胜低等欲望的。

我对生活的态度从来都是遇见喜悦之事,放轻脚步表现优雅;遇见哀伤之事,驻足片刻颔首沉默。  在这个歌手王芳仅仅因为唱了首爱国歌曲就在微博上每天被人发帖侮辱,郭敬明仅仅发了张国旗图片都被万人刷屏谩骂,刘嘉玲仅仅是站在天安门前拍了张照片亦被几万人刷屏诅咒的年代,站出来高调表达热爱这个国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虽千万人吾往矣,只愿我未来的作品能带给你更深的感动和思考。

最值得庆幸的是,我并没有像当年西方的布鲁诺那样,因为提出的观点太新锐,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旧常识而被五花大绑着送上火刑架。我所经受的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谩骂、诋毁和流言蜚语罢了。这还得感谢中国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人心中所存的那份独特的宽容与善良。

最后一次敲打这篇文字的时候,是2015年的夏天。我站在院子里,在夏天的微风下,在明媚的阳光中,微微仰头感受空气中清甜的气息。我待家国多温柔,家国待我亦如是。

周小平

2015年夏于武侯祠

后记

论“周小平思维范式"价值所在 阴化礼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曾预言“中国文明将照亮21世纪”。

从20世纪的探索到21世纪的逐渐发展,中国所经历的一切正在证明着先知的先觉。但讽刺而又无奈的是,很多国人不仅难以认同哲人对历史规律的发现,反而苛责和诋毁。这虽然看似难以接受和理解,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的时代,“周小平思维范式”的出现,来得正好。这也是为什么习总书记鼓励周小平创作更多正能量作品的缘故。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在《周小平的意义》一文中,总结了周小平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中国确实存在着很多缺点;二是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绝不能乱,只能循序渐进地发展。如果我们通读周小平的文章,就会发现张教授总结的这两个基本观点非常到位。当然,到位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这是历史事实。

如果我们站在历史事实阐述者、普及者、扫盲者的角度上,再去分析周小平的学术价值,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周小平对于当今中国崛起这一特殊历史转折期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的“思维范式”。

那么,“周小平思维范式”到底是什么呢?

显而易见,那就是“新轴心时代的文明自信”,这是周小平所有文章的立论底气之所在。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当然有疑问这是正常的,毕竟这是独立思考的开始。但所谓的“大众开始反叛的独立思考”,绝对不能是为了质疑而质疑,为了反对而反对,因为这样只会是文明人的野蛮退化。

很多质疑者认为,周小平的文章基调都是我们现在过得很好,我们所看到的西方民主国家的文明很多只是表面上的,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面临着很多问题,但这都只是暂时的,发展需要过程。周小平表面上刻意无视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如高房价、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等。但实际上,周小平从未回避过这些问题。他说,侮辱不是批判,谩骂也不是批判,要分清侮辱谩骂,还是深刻批判。

因此,这些质疑者恰恰是最为自卑的。说到底,这都是文明自卑的症结,是对历史历时性的无知,是在全球化普及过程中对西方现代化的盲目崇拜。如果要想说明一个国家是否发展进步,对比的对象一定是本文明历史自身的进程。因为,文明是有地域性、历史性的。

如果我们的记忆没有被刻意消除的话,我们不会忘记一百多年前丧权辱国、支离破碎的历史惨状。如果我们的双眼不是刻意无视的话,我们不会看不到今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独立自主。如果我们稍微有点历史常识,我们不会不知道65年前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历史事实。如果我们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我们不会感受不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给每个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正常来讲,这些任何人都不能磨灭的历史事实应该能让大家自信起来,但显而易见,受思维惯性的局限以及对西方的无知,很多国人依然十分自卑。即使,在外国友人看来,我们已经相当了不起。

我个人有很多外国朋友,他们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国家。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世界政治局势,比较各国现状。他们总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好,但中国人依然那么不自信?”在他们生活经历的对比中,几乎一致地认为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政府,中国人是很文明、很优秀的。但为什么我们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存在感呢?

这都是深受文明自卑感论的影响。

我举一个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有一次,我陪一个刚到中国的新西兰朋友逛街。走到一家玉器店门口,前台经理让我把这个外国朋友带到店里看看。这个经理让我帮忙推销商品,他当然不知道,这个新西兰朋友来到中国还需要我们这些朋友接济。当外国友人看到标价五位数、六位数的玉器时,吓得跑了出去。这个故事并不是想说明我这个外国朋友的窘迫,只是深刻地反映了国人的文明自卑感以及对外国的盲目崇拜。

很有意思的是,真正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的精英人士才能透过表面看清楚所谓发达国家的实质弊端,才能进而反思中国的好。往往一味盲目崇拜外国的人,不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是没真正感受过外国的生活,他们对外国的印象更多来自电影、杂志等这些美化了西方生活的媒介。

百年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尚处于探索时期。在探索时期,当然会有高峰,有低谷。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历史进步,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而我们普通老百姓还没有从历史的局限思维中走出来,依然难以摆脱文明自卑感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在这个时候,我们恰恰最需要的就是“周小平思维范式”,也就是“新轴心时代的文明自信”。

在中华文明追求实现伟大复兴梦的今天,周小平的这种思维方式恰恰是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稀缺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请不要辜负这个时代(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小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82987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6-10-01
首版时间 2016-10-01
印刷时间 201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607486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49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