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精)》收入了中国当代经典名著《活着》作者余华的随笔作品《我能否相信自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尔赫斯的现实》《诃夫的等待》《鲁佐德的故事》《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心之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福克纳》《安·鲁尔福》等24篇。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巴西、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科威特、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泰国、缅甸、印尼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徳里奇文学奖(2018年)等。
目录
我能否相信自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布尔加科夫与《大师和玛格丽特》
博尔赫斯的现实
契诃夫的等待
山鲁佐德的故事
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
内心之死
卡夫卡和K
文学和文学史
威廉·福克纳胡安·鲁尔福
前言和后记
序言
两位从事出版的朋友提出建议:希望我将自己所
有的中短篇小说编辑成册。于是我们坐到了一起,经
过几个小时的讨论之后,就有了现在的方案,以每册
十万字左右的篇幅编辑完成了共六册的选集。里面收
录了过去已经出版,可是发行只有一千多册的旧作;
也有近几年所写,还未出版的新作。我没有以作品完
成日期的顺序来编辑,我的方案是希望每一册都拥有
相对独立的风格,当然这六册有着统一的风格。我的
意思是这六册选集就像是脸上的五官一样,以各自独
立的方式来组成完整的脸的形象。
可以这么说:《鲜血梅花》是我文学经历中异想
天开的旅程,或者说我的叙述在想象的催眠里前行,
奇花和异草历历在目,霞光和云彩转瞬即逝。于是这
里收录的五篇作品仿佛梦游一样,所见所闻飘忽不定
,人物命运也是来去无踪;《世事如烟》所收的八篇
作品是潮湿和阴沉的,也是宿命和难以捉摸的。因此
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都是若即若
离。这是我在八十年代的努力,当时我努力去寻找他
们之间的某些内部的联系方式,而不是那种显而易见
的外在的逻辑;《现实一种》里的三篇作品记录了我
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
动着,这是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
有人认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我胆小如鼠》里的三篇作品,讲述的都是少年内心的
成长,那是恐惧、不安和想入非非的历史;《战栗》
也是三篇作品,这里更多地表达了对命运的关心;《
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十二篇作品,这是上述六册选
集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一册,也可能是最令人亲切的
,不过它也是令人不安的。
这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
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
留下了什么?我感到自己的记忆只能点点滴滴地出现
,而且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有时就像是翻阅陈旧的日
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为了同样
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的暗淡,使人难
以区分。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经历总是比回忆鲜明
有力。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
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同样的道理
,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
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
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虚
荣,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和饱满。我的经验是写作
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仅属
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
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
痕。我的写作唤醒了我记忆中无数的欲望,这样的欲
望在我过去生活里曾经有过或者根本没有,曾经实现
过或者根本无法实现。我的写作使它们聚集到了一起
,在虚构的现实里成为合法。十多年之后,我发现自
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
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
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因此,我现在越来越
相信这样的话——写作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我感到
自己的人生正在完整起来。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
,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
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下去。于是,
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平乏之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
异常丰富了。
这六册中短篇小说选集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
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
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
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
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
爱写作的理由。
一九九九年四月七日
导语
如果说余华享誉世界的长篇小说是虚构的艺术作品,随笔集则更加直接体现了余华的艺术思想,并且是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余华,能从中更清晰地了解余华的创作历程。喜欢和研究余华作品的读者,阅读他的随笔集是不可或缺的。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精)》为余华著的随笔作品集。
后记
在一部作品写作之初,作家的理想往往是模糊不
清的,作家并不知道这部作品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我
的意思是,一如既往的写作是在叙述上不断地压制自
己?还是终于解放了自己?当一位作家反复强调如何
喜欢自己的某一部作品时,一定有着某些隐秘的理由
。因为一部作品的历史总是和作家个人的历史紧密相
连,在作家众多的作品中,总会有那么几部是作为解
放者出现的,它们让作家恍然大悟,让作家感到自己
已经进入了理想中的写作。
叙述上的训练有素,可以让作家水到渠成般的写
作,然而同时也常常掩盖了一个致命的困境。当作家
拥有了能够信赖的叙述方式,知道如何去应付在写作
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时,信赖会使作家越来越熟
练,熟练则会慢慢地把作家造就成一个职业的写作者
,而不再是艺术的创造者了。这样的写作会使作家丧
失理想,他每天面I临的不再是追求什么,而是表达
什么。所以说当作家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时候,他也开
始遭受到来自叙述的欺压了。
我个人的写作历史告诉我:没有一部作品的叙述
方式是可以事先设计的,写作就像生活那样让我感到
未知,感到困难重重。因此叙述的方式,或者说是风
格,那些令人心醉神迷的风格不会属于任何人,它不
是大街上的出租车招手即来,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名
拳击手,它总是想方设法先把你打倒在地,让你心灰
意冷,让你远离那些优美感人的叙述景色,所以你必
须将它击倒。写作的过程有时候就是这样,很像是斗
殴的过程。因此,当某些美妙的叙述方式得到确立的
时候,所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作家的才华和洞察力,
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勇气。
北京,一九九六年二月八日
精彩页
我能否相信自己
我曾经被这样的两句话所深深吸引,第一句话来自美国作家艾萨克·辛格的哥哥,这位很早就开始写作,后来又被人们完全遗忘的作家这样教导他的弟弟:“看法总是要陈旧过时,而事实永远不会陈旧过时。”第二句话出自一位古老的希腊人之口:“命运的看法比我们更准确。”
在这里,他们都否定了“看法”,而且都为此寻找到一个有力的借口,那位辛格家族的成员十分实际地强调了“事实”;古希腊人则更相信不可知的事物,指出的是“命运”。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事实”和“命运”都要比“看法”宽广得多,就像秋天一样;而“看法”又是什么?在他们眼中很可能只是一片树叶。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几乎成了狂妄自大的根源,于是人们真以为一叶可以见秋了,而忘记了它其实只是一个形容词。
后来,我又读到了蒙田的书,这位令人赞叹不已的作家告诉我们:《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愚蠢的》。他说:“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蒙田暗示我们:“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虚荣和好奇在作怪,“好奇心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则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
四个世纪以后,很多知名人士站出来为蒙田的话作证。1943年,IBM公司的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胸有成竹地告诉人们:“我想,5台计算机足以满足整个世界市场。”另一位无声电影时代造就的富翁哈里·华纳,在1927年坚信:“哪一个家伙愿意听到演员发出声音?”而蒙田的同胞福煦元帅,这位法国高级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军总司令,对当时刚刚出现的飞机十分喜爱,他说:“飞机是一种有趣的玩具,但毫无军事价值。”
我知道能让蒙田深感愉快的证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证人的错误并不是信口开河,并不是不负责任地说一些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他们所说的恰恰是他们最熟悉的,无论是托马斯·沃森,还是哈里·华纳,或者是福煦元帅,都毫无疑问地拥有着上述看法的权威。问题就出在这里,权威往往是自负的开始,就像得意使人忘形一样,他们开始对未来发表看法了。而对他们来说,未来仅仅只是时间向前延伸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对未来就一无所知了。就像1899年那位美国专利局的委员下令拆除他的办公室一样,理由是“天底下发明得出来的东西都已经发明完了。”
有趣的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未来却牢牢地记住了他们,使他们在各种不同语言的报刊的夹缝里,以笑料的方式获得永生。
很多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不知道的事就不要说。这似乎是谨慎和谦虚的品质,而且还时常被认为是一些成功的标志。在发表看法时小心翼翼固然很好,问题是人们如何判断知道与不知道?事实上很少有人会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大加议论,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知道的事物上发表不知道的看法,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不是知识带来的自信?
我有一位朋友,年轻时在大学学习西方哲学,现在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看法,有一天他告诉了我,他说:“我的大脑就像是一口池塘,别人的书就像是一块石子;石子扔进池塘激起的是水波,而不会激起石子。”最后他这样说,“因此别人的知识在我脑子里装得再多,也是别人的,不会是我的。”
他的原话是用来抵挡当时老师的批评,在大学时他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现在重温他的看法时,除了有趣之外,也会使不少人信服,但是不能去经受太多的反驳。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5291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2
CIP核字 2012168882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8
148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