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一浮与国学(增订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马一浮是20世纪的学术大家,涉猎广泛,在经学、史学、哲学、佛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刘梦溪著的《马一浮与国学(增订版)(精)》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对马一浮的研究与介绍:一、马一浮的成长成才之路。二、马一浮的学术精神。三、马一浮的主要学术观点。四、马一浮的学术实践。正文后,作者又将代表马一浮学术追求与为人秉性的言语辑录出来,更有利于读者了解马一浮其人。
作者简介
刘梦溪,当代文化历史学者。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近年著述有《学术思想与人物》(2004)、《红楼梦与百年中国》(2005)、《中国现代学术要略》(2008)、《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2012)、《陈宝箴和湖南新政》(2012)、《陈寅恪的学说》(2014)、《将无同——现代学术与文化展望》(2015)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马一浮的文化典范意义
一 我们知马一浮先生很难
二 马一浮其人就是一个文化典范
三 马一浮是当之无愧的思想家
四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的学问结构
五 马一浮的学问是“达道之学
六 马一浮“国学论”的学理价值
七 马一浮言文体制的典范意义
八 马一浮的诗学成就
第二章 马一浮青少年时期的学问储备
一 早慧的天才
二 接触“外学
三 读书最多的人
四 陋巷高士
五 “任道不惑”,“必归于儒
六《悲秋四十韵》
七何处“遣悲怀
第三章 马一浮的学术精神和学问态度
一 马一浮学问经历的故事
二 马一浮对读书之道和学问义涵的阐释
三 马一浮的为学观念和进学途径
第四章 马一浮和“六艺论
一 “六艺”溯源
二 “天下虽干戈,吾心仍礼乐
三 “楷定国学名义
四 “六艺该摄一切学术
五 “六艺之道”炳然常存
六 “尚亨于野,无吝于宗
七 “救得一分是一分
第五章 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一 分析名相和排遣名相
二 理气:体用一原
三 智能:知行合一,性修不二
四 “言行者,君子之枢机
五 “敬”字工夫,圣门第一义
六 无无止之观,无无定之慧
七 说止:“外物不接,内欲不萌
八 去矜:“先遣我人相,次遣功能相
第六章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一 复性书院的立名、旨趣和办学方式
二 “自比方外而不绳以世法
三 因书院宗趣和老友熊十力的争论
四 围绕书院独立发生的困扰
五 马一浮决心辞去主讲
六 鬻字刻书惊动天下
七 书院的东迁与废止
八 尾语
第七章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思想
一 “儒佛俱是闲名,自性本来具足
二 “双立儒佛,同本异迹
三 借禅说义,以佛释儒
四《易》道与佛氏诸相
五 与儒学为终始,与佛学为终始
第八章 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一 读儒书须是从义学翻过身来
二 李叔同出家所受马一浮的影响
三 彭逊之的“观修”与“返其初服
四 马一浮的“方外三友
五 禅诗和题影
六 “花开正满枝
第九章 马一浮与国学
一 浙江大学的人文传统
二 王国维是否真的“烧书
三 学问太“热”未必好
四 马一浮是“儒之圣者
五 国学概念的取义及流变
六 马一浮重新定义国学
七 国学和“六经”的价值论理
第十章 马一浮国学论的施教义旨
一 “国学”一词的来历
二 现代国学如何发生
三 胡适对国学概念的分疏
四 马一浮重新定义国学
五 马一浮国学论的学科整合意义
六 马一浮国学论的立教义旨
七 马一浮国学论的施教内涵
八 学习国学从《论语》开始
跋语
增订版跋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一浮与国学(增订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梦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3205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4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38
CIP核字 2018101117
中图分类号 B261.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3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