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舶来盛宴(百年电影中的译制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目前第一本详细而生动地介绍中国电影制片机构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自建国初期迄今历经半个多世纪以来翻译各国故事影片所经历的发展轨迹。

本书是目前电影界、出版界和文学界研究、参考和广大影迷爱好者最为欢迎和喜爱的通俗性电影读物。

该书的撰写和出版将填补这一领域长达60年的空白。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与海外引进译制片的密切关联和追根溯源、建国以后从东北电影制片厂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翻译片历史的发展轨迹、从上影翻译片组到上海电影译制片历史的发展轨迹、译制片业务领导事业成就、东影(长影)、上影、上译主要配音演员介绍、配音的相关技术流程、有关配音幕后的精彩故事、“文革”期间的特供片和内部参考片的奇特景观、主要外国经典译制影片的个中花絮、与之相关的国际著名影星简介、令人难忘的经典台词赏析、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译制片发展历程、目前译制片现状及今后发展的趋势等等内容,将有关译制片里里外外的范畴全部涉猎且一网打尽,融知识性、史料性、通俗性、文学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具有学术性与导向性相互结合和贯通的电影宝书,也是几代广大电影译制片爱好者多年来渴望已久的枕边宠书。

目录

原来电影是这样诞生的

 逝水流年

 行走在路上的电影百年

 卢米埃尔兄弟:开启世界电影的先驱者

 梅里爱:梦幻般的幕后蒙太奇

 《月球旅行记》:开创电影神话的先河

 布列顿学派:从贵族专享的晚宴到平民大众的快餐

 百代时代:电影生产的工业化开端

 格里菲斯:无声电影进入全盛时期

 卓别林:喜剧鼻祖享誉世纪辉煌

 爱森斯坦:电影默片时代的里程碑

 费罗迪奥:古罗马题材先盛后衰

 乌发公司:电影工业庞大的“托拉斯”

 路易·德吕克和亨利·朗格卢瓦:法国“印象派”电影的萌芽

 爱迪生:从无声到有声美梦成真

 好莱坞:有声电影创造黄金时代

 梦工厂:领跑电影的法国“新浪潮”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苏联、日本和印度:异军突起的电影大国

西洋镜,请进来的艺术奇幻

 上海徐园“又一村”:摩登西洋镜进了大宅院

 北京丰泰照相馆:中国第一部本土电影在这里诞生

 维多利亚影戏院:有声电影在这蹒跚起步

翻译片,从解放区走向全国

 “新中国电影的摇篮”N个第一

 《普通一兵》:新中国第一部翻译片的出现

 上影厂:齐头并举中的后来居上

 《大众电影》创刊号封面:《团的儿子》(《小英雄》)

 “着火了!着火了!……”:“漏音棚”内外的虚惊一场

 麻雀变凤凰:翻译片组华丽转身

 八一厂、北影厂:候补的“作战兵团”

 特供片:“文革”年代中奇特的景观

配音人,那些不该遗忘的名字

 舒绣文:我是怎样给母亲配音的

 白景晟和张伐:用声音的独特魔力再现伟大革命导师列宁

 高博:为苏联影帝邦达尔丘·克配音

 上官云珠、孙道临:爱恨情仇中的不朽光芒

 卫禹平和冯喆:导而优则配

 程之:观众喜爱的“坏蛋专业户”

 张同凝、朱莎:令人动容的另一种塑造

 陈叙一:南天一柱传授“真经”

 慕容婉儿:扎根在上译厂的明星翻译家

 肖章:“忠于原作,还原原作”

 丁建华:神奇万变的“百灵鸟”

 乔榛:导、配合一的一代“儒将”

 邱岳峰:让每一个呼吸都有角色

 童自荣:潇洒风流的“王子”

 富润生:独具特色的“沙哑馅”

 李梓:富有活力的“花旦”

 刘广宁:甜美高雅的“公主”

 毕克:浑厚有力的“硬汉”

 尚华:张弛自如的“斗士”

 于鼎、杨成纯:不可复制的声音

 曹雷:以假乱真的明星代言人

 苏秀、赵慎之:出神入化的“贵妇”和“老妪”

 向隽殊:永葆青春的“配音皇后”

 车轩、刘雪婷、白玫、叶琳琅、从连文:熟悉的名字和声音

传世的电影光影不朽的银幕形象

 回眸看永不散席的舶来盛宴

 缤纷多彩的世界电影

 苏联电影

 朝鲜电影

 阿尔巴尼亚电影

 越南电影

 印度电影

 前南斯拉夫电影

 罗马尼亚电影

 美国电影

 英国电影

 法国电影

 德国电影

 日本电影

 墨西哥电影

 意大利电影

 埃及电影

 奥地利电影

 荷兰电影

 巴基斯坦电影

经验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从翻译片到译制片

 “魂的再塑”:译制片的精髓

 从“借尸还魂”到“魂的再塑”

 告诉你所不知道也看不到的事情

 配音训练的妙计和绝活

 锦上添花的语言奇葩

 语言形象再创造

 完全陌生的另一层艺术空间

怀旧情,挥抹不去的艺术经典

 曾经辉煌的昨天

 感怀和追忆那无奈的思绪

附录

 令人难忘的经典台词赏析

试读章节

逝水流年

流年穿梭。

由于现今广大观众的观赏口味,日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由于如今的外国影片、特别是引进的美国大片,要讲究发音地道的“原汁原味”;由于世界经济潮流在WTO的统领之下,英语素质教育占据主导地位,与国际市场要进行直接而必要的接轨;所以,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众多优秀外国译制片已经风光不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外国影片类型的逐渐完结、转型之缘故,又与中国整个电影文化发展以及世界影坛的风格定位和转换,乃至与多元化的娱乐形式严重冲击等相关联。

但是,那些在特殊年代里打磨透亮的老电影画面,还有永远定格在热情影迷朋友脑海深处的外国经典译制影片,那些为许多外国著名影片配音的幕后演员们的亲切声音,却随着年代的久远,显得熟悉的更加熟悉,清晰的愈加清晰……

上海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译制片分厂,这些在人们记忆深处的特殊厂标,连带人们倍感亲切的众多译制影片和幕后著名配音演员一起,深深地铭刻在影迷心头。

于是,记忆唤起,时光倒转,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在统领和主宰银幕的进口大片,成千上万部主要国家所有的译制片,特别是虽历经岁月风尘而不曾消退并被称为真正译制经典的传世影片,奉献给广大忠实的影迷朋友们:

《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鸳梦重温》、《北非谍影》、《简·爱》、《王子复仇记》、《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流浪者》、《佐罗》、《卖花姑娘》、《蝴蝶梦》、《望乡》、《人证》、《追捕》、《生死恋》、《蒲田进行曲》、《叶塞尼娅》、《冷酷的心》、《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老枪》、《基度山恩仇记》、《尼罗河上的惨案》、《苔丝》、《牛虻》、《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多瑙河之波》、《宁死不屈》、《第八个是铜像》、《虎口脱险》、《未来世界》、《摩登时代》等等。每每谈及诸如此类的译制经典片,就如数家珍,随手拈来。

世界电影的诞生,外国电影的引进,翻译影片的萌芽,译制类别的演化,那些曾经为影片配音而付出艰辛劳作的幕后“名嗓”们,重温许许多多译制经典的幕后故事,甚至是一幅难忘的画面,一个定格的镜头,一段记忆深刻的情节,一句让人反复品茗的台词,都能唤起某种记忆深处的往事涟漪。在百年的史海浪尖上穿梭,在旧日重光的往事星尘里辗转,追忆逝水流年……

行走在路上的电影百年

世界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的日月变迁,中国电影也紧随其后,迎来了它一百年的华诞。

电影,西方最早的传奇,被称作是“梦幻世界”。

如果说按照一种理念的看法和认同,把形象化的表现也算作是电影的起源,那么从中国的灯影戏、皮影戏到幻灯的出现,要把无穷连绵的岁月拉长到公元前5世纪的奴隶社会,从而把中国哲学家墨子在他的著作《墨经》中提出的“光至景亡”等光学论断,以及光影的生成、相互的关联、物像的反映原理等都看做是电影发明的先导的话,我们则可以无比自豪地说,世界电影的发源地是在中国,它的诞生远远超过了一百一十年。

而另一种有关电影出现的说法,是时光的隧道穿行到19世纪初,随着胶片生产、缩短曝光、连续拍摄、各类镜头的使用等一系列摄影技术的发明,破茧而出的电影就越来越与人们拉近了距离。

对于这一让人倍感兴趣而并不成熟的热门、稀奇品种,许多人开始昼夜埋在实验室里进行电影放映的实验,夜以继日。从19世纪初期开始,电影的发明就开始进人了轰轰烈烈的探索和实验阶段。

1825年,英国人费东和派里斯博士发明了“幻盘”;

1832年,比利时的约瑟夫和奥地利的斯丹普弗尔同时发明了“诡盘”;

1834年,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走马盘”;

这些各样各式的“盘”,就十分类似中国民间传统的“走马灯”,它利用人的眼睛中“视觉暂留”的基本原理,使转动着的单个图像变成了连续的动态图像。

1839年,摄影技术发明成功;

1840年,缩短曝光技术的出现,使摄影技术有了飞跃的突破;

1877年,法国人雷诺制造了“活动视镜”;

1882年,法国生理学家马莱发明了“摄影枪”,解决了连续摄影成像的难关。

1882年,同年并几乎在同一时刻,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创造了每一格凿有4个小孔的35毫米影片,并同时发明了一直到现代还在普及使用的“白热灯”。还在同一时刻,爱迪生那天才的头脑在飞速地旋转着,他采用了马莱连续摄影的方法,制作成“电影视镜”。这是一个可以安放50英尺影片的大铁柜,影片首尾连接成片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铁柜里面装上放大镜,人们凑在窥视孔上就能看得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后来,中国人将之称为“西洋镜”。

1888年,雷诺又创造发明了类似现代动画片技术原理的“光学影戏机”。

他们都是对电影无比热爱的发烧友,完全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电影创始时期的前辈和先驱。

然而,就像世界政坛上许许多多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政治家们,欲想引领时代潮流、改变世界风云、扭转世界乾坤一样,有关电影“闹革命”的神话传说以及这些沉迷其间的“革命者”们,都统统不可挽回地停留在电影最初期发明的原始阶段。只有伟大的爱迪生一系列有关光电的发明,让同样是伟大的电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即使如此,同整个电影发展的历史相比较,它也仅仅只是电影前奏曲的雏形。因为这里没有连续的镜头闪动,更没有连贯的情节画面。毕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爱迪生称作是“西洋镜”的“电影视镜”传人法国后,立刻被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这两个同样酷爱电影的聪明绝顶的兄弟俩所借鉴和采用。他们俩整天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谢绝一切来访的客人,对爱迪生发明的“玩意儿”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他们利用了马尔莱的“十字轮”结构原理,解决了影片间歇运动的问题,终于在1894年年底,成功研制成了世界第一台功能型的“电影放映机”。

P13-15

序言

无法数得清,

银幕上那似我非我的形象,

虽然你是一排排线条简洁的白杨;

亦无法理顺,

那音响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虽然你是一个个色彩鲜明的画廊。

我多想靠近你,

靠近所有的梦想,

领略你玫瑰般的气度;

我多想走进你,

走进所有的祈盼,

就把眼睛闭上,

让往事的小鹿在我脑际中冲撞。

想见你的时候,

就把眼睛睁开,

盼你的倩影印在我明亮的心窗。

为了中国的观众替你“代言”的时候,

最喜欢说的是真情和向往。

为了塑造下一个灵魂和你小别的时候,

不会忘记的是,

将你的嫣然笑容带上。

掌声与鲜花,

早已消逝在昨天的故事里,

我似无形无色的流水,

而你是有形有色的光芒,

唯有栩栩如生的你,

——我的影子,

静静地陪伴着我,

走向都市,

走向田野,

走向明日的远方。

这是中国著名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丁建华老师对于自己所钟爱和从事几十年的电影配音事业发自肺腑的心声。

一行小诗,几多沉湎;几句话语,温馨荡漾。那种似乎完全可以感受和触摸得到缠绵悱恻的真切情怀,自然会引发出由衷喜爱国外翻译影片的影迷朋友们的无限神思和遐想……

六十年前,一种非常特殊而具有重大时代意义的电影——刚开始被称为“翻译片”的新片种,在世界古老的东方、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北国和南疆相继诞生了。

异国的故事,异域的风情,曲折的情节演绎,蓝眼睛、大鼻子和西化的脸庞,本来对经历过太多战争和人生磨难的中国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根本理解不了、也看不懂的“西洋镜”,就在一夜之间奇迹般地出现了!

奇迹的出现,并不是国人从来没有领略过这种洋玩意的“舶来品”,因为早在19世纪末世界电影诞生之时,这些“会活动的小人儿”就赶时髦地出现于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上,先从富豪的后花园里,再到繁华的车水马龙闹市中,关键稀罕的是从这些电影画面里外国人的口中,却说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话,虽然在开始的黑白电影里,剧中人的语音中还明显地带有一些较为浓郁的地方口音,但是,观看的人们却倍感惊奇地为此瞪大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张开了嘴,真的和外国电影破天荒引进国门一样感到新鲜的不能再新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舶来盛宴(百年电影中的译制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25561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5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55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