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内容
作者简介
韩浩月,1970后,出生于山东郯城,资深文学爱好者,—个身份感常错位的异乡人。时而理性,时而感性,理性时写时评,感性时写随笔。曾以为对生活都懂了,现在发现活着活着又不懂了。人届中年,常自诩有少年心。出版有时评、随笔、散文等集子十余本。
目录
一生所爱,山河故人
父亲看油菜花去了
母亲在远方
有关爷爷的坏话,正在消失
奶奶的葬礼
故乡守墓人
他是世间一枚笨拙的陀螺
六叔,他是传奇
在艰难的日子里哭出声来
坐绿皮火车去参加三弟的婚礼
我们缓缓前行,他知道无需急促
我已与故乡握手言和
给××的信,兼致故乡
如果故乡不能给你安慰,异乡就更不能
县城里的中国故事
近乡情更怯
我以奔跑的心态重走故乡
一条河流和我的命
过去的麦子与现在的麦子
可不可以在田野里再跑一回
我怎么成了家乡的游客?
一穗玉米的呼喊
县城小书店
和记忆喝酒,这怎么能戒得了
火车火车你慢些开
和电台有关的日子
我的录像厅往事
“冬天”是我生命中的敏感词
曾和我一起晃荡的少年朋友
那个年代,我为什么爱文学?
去过的大城市越多,越喜欢小城
精彩页
父亲看油菜花去了
有许多个清晨,醒来拉开窗帘看到外面清亮的阳光、听到鸟鸣、感受到微风、内心充满喜悦的时候,会有一个声音说,父亲,我知道,这是因为你的缘故。
对父亲唯一的记忆
父亲大约去世于一九八。年的某一个季节,那个季节可能是春天。
不要怪我说得如此含糊。因为父亲的离世,导致我童年与数字有关的一切均发生了紊乱:父亲的去世纪念日,我具体的生日,父母结婚的日子……青少年时期由于忌讳谈论这些话题,没有去确认与父亲相关的一些年份数字。
父亲去世那年我大约五岁,也可能是六岁。父亲自然是陪伴过我一段时日的,于是我也曾有错觉——父亲曾像别人的爸爸那样,把我举过肩头,带我走街串巷,从口袋里掏出卷曲的旧钞票给我买糖葫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被我写出来的与父亲有关的记忆,逐渐被证实只不过是青少年时期臆想的延续。比如:父亲从田里回来,带回一兜甜甜的荸荠;傍晚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在屋檐下吃饭,收音机里播放着评书。现在想来,这些画面不过是为了证实父亲曾在我生活里真实出现过,而我是把别处得来的画面进行了嫁接。
事实上,对父亲唯一清晰的记忆,来自他去世前数天的一个昏黄的下午。父亲的脸色苍白,他在久久失去意识后偶尔清醒,无比艰难地要求(我猜他那会儿拼尽了全身的力气)我到他身边。我的叔叔们和姑姑一阵呼喊,把躲在角落的我抓过来塞到父亲面前。父亲看清了我,想说话却说不出口,只是用手把一瓣橘子放在我嘴里——那是瓣冰凉、苦涩的橘子,至今我还记得那味道。
五六岁的我并不知道恐惧,面对将要离世的父亲,表现出完全不属于一个孩子的理性与清醒,可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反反复复地提醒我:“记住他,记住他的样子,别忘记,别忘了他……”于是,父亲喂我橘子,便成了在我心中经得起岁月侵蚀的画面。当父亲去世的那一刻,命运的洪流从我脑海席卷而过,与父亲有关的一切都消失了,唯有父亲喂我橘子的画面,如同灾后的遗产,倔强地矗立在那里。
父亲的消失
我的手里没有保留任何一张与父亲有关的照片。某天早晨醒来,我看到母亲坐在堂屋的门槛上,用剪刀一点点地把父亲从我们的家庭合影中剪去,母亲说,“他把我们扔下了,我们也不要他了”。
即便在我的童年逻辑里,这也是不成立的事情。但对母亲的说法,我不敢反抗,只是不去配合她去销毁那些照片。在农村,与去世之人有关的一切物品——睡过的床,穿过的衣服等等,都是要烧掉的。如果放弃父亲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像,是为了我们以后能够好好地生活,那么,母亲的做法,或许也是对的。
母亲在生下我第二个妹妹后,将做结扎手术。母亲怕疼,父亲就替母亲挨了这一刀,做了男扎手术。这一刀之后,父亲躺在床上就再没起来过。先是手术感染,后又查出别的疾病。在熬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之后,父亲没有等来他的好日子。在家里可以每天都能够吃到小麦煎饼和白面馒头的时候,父亲告别了他短暂的人生。按照我的年龄推算,他享年二十八岁,或者二十九岁。P3-5
导语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
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不少篇目具有经典品质,能够引发读者共鸣。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文笔流畅,细节生动,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者以最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最朴素、最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悲欢离合与乡村愁绪。
作者以坦诚和勇敢扣问内心与故乡的呕心沥血之作。作为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韩浩月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
序言
一枚陀螺的勇气
小的时候,陀螺是我最爱玩的玩具,它可以是木头的
、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
用绳子仔细地一圈圈地缠上,展臂一放,陀螺便颤颤巍巍
地转动起来。而想要它旋转得更快、更稳定、更具美感,
则只有用手里的绳子,一鞭鞭地抽打它。
在冰湖上,在尘土飞扬的地面上,无数孩子沉迷在这
个游戏里。他们比赛,看谁的鞭子抽打得更响亮,看谁的
陀螺旋转的速度更快……玩够了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伙
儿喊个“一、二、三,停”的口令,最后倒地的陀螺的主
人,便成为当天这场游戏胜利的玩家。夕阳西下,炊烟四
起,散场的孩子收好自己的玩具,奔向闭着眼睛也能找到
的家。
在孩子的眼里,陀螺只是个简单的玩具,但用大人的
眼光看,陀螺便有了诸多的象征与隐喻色彩。诗人北岛在
他的回忆文章里写童年时玩陀螺,开始还是愉悦的语气,
结束时就有了警世的味道—“抽得越狠越顺从,不抽就东
摇西晃得意忘形”。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腊诗人塞弗里斯有一首名为
《光线》的诗歌,把孩子形容为陀螺,“那些从船头斜桅
跳进水去的小孩/像些仍在旋转的陀螺/赤条条地潜入漆黑
的光中/嘴里咬着一枚硬币/仍在游泳”。这些诗句不禁令
我怀疑,国外有陀螺吗。查询后才知道,十七世纪中国发
明了一种玩具叫“竹片蜻蜓”,十八世纪传到欧洲的时候
被称为“中国陀螺”,说起来,“陀螺”这个名字还是欧
洲人命名的。
诺兰电影《盗梦空间》的片尾,那枚旋转的陀螺究竟
有没有停下来,成为令影迷们挠头的悬念。从诺兰对陀螺
这个元素的使用手法看,他也是觉得,陀螺是个充满了哲
学意味的符号,的确,有什么玩具能比陀螺更具命运感呢

不用为《盗梦空间》的结尾操心,只要是陀螺,就一
定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刻。比起停不停得下来,更值得关注
的,是去问询它在旋转的时候,或者被抽打的时候,有没
有时间思考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而旋转?就像
问一个漂泊许久的人,你在年轻的时候,离开故乡与母亲
,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一枚被鞭子奋力甩打出去的陀螺?在
借着惯性慢慢地滑远的过程里,有没有花点心思琢磨,为
何自己生来像一枚陀螺,活得也像一枚陀螺?是否真的像
北岛说的那样,被抽得越狠而变得越顺从了呢。
陀螺和风筝一样,都是很容易失去家乡的,这两者有
诸多相似之处。如果风筝的旅途是天空,那么陀螺的行程
便是大地。如果风筝惦记的是一条细细的线,那么陀螺牵
挂的便是一根长长的鞭子……如果风筝的归宿是在大风中
被撕碎散落四方,那么陀螺又岂能顺着早年留下的淡淡印
痕找回出发的原点?
记得有一次站在某个城市的天桥上,看着人行道,忽
然觉得,行人是如此匆忙与孤独,脑海里便出现了一个画
面:他们在早晨旋转着走出家门,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
静静地保持着体力,迈向城市中心地带的时候,又不禁加
快脚步,他们的肩膀偶尔会产生一次碰撞,但顾不及有什
么语言或肢体上的交流,便又匆匆旋向各自的目的地……
这个画面让我有些惆怅,也有点想要微笑,生活无非是这
样,很多时间并不用借助任何外力,你都要努力地加入到
人潮当中。
还记得有一次与朋友在酒店里喝酒,一开始的时候有
女人和小孩,满满一屋子的人,热闹非凡。我们俩喝酒的
过程实在漫长,大家逐渐散去了,只剩下两个“酒鬼”,
计划要把房间里剩下的酒全喝光。但不知不觉间,酒喝不
动了,话也说不出了,面无表情地倒在各自的座位上……
这多像两枚被遗弃的陀螺,他们有着各自的心事,不能毫
无保留地倾诉,保持着距离,不能相互搀扶。人到中年的
陀螺,大抵如此吧。
有没有漫画家愿意以陀螺为原型,创作出一系列表现
都市人生活的漫画作品?要是有的话,那该是多么形象:
它有着重重的脑壳,肥硕的身体,但全部的重量,都由一
只细而尖的脚支撑;它全部的责任与理想,就是保持身体
的平衡,不要跌倒,因为只要跌倒一次,就有可能没法再
站起来了。在这组假想中的漫画作品里,会有骄傲的、谦
卑的、亮闪闪的、灰头土脸的、从容淡定的、焦头烂额的
各种形象吧。
民谣歌手万晓利在二○○六年的时候,为那些旋转着
的、舞蹈着的、匍匐行进着的陀螺们写了一首主题曲,歌
的名字就叫《陀螺》,“在田野上转,在清风里转,在飘
着香的鲜花上转。在沉默里转,在孤独里转,在结着冰的
湖面上转。在欢笑里转,在泪水里转,在燃烧着的生命里
转……”每当我写到往事时,脑海里总会浮现这首歌的旋
律,这旋律并不悲伤,反而有些淡淡的温暖与美好。这是
时间的缘故,原先的那些尖锐、疼痛、寒冷、挣扎,很神
奇地消失了。一枚陀螺的勇气,源自它所经历的疼痛;同
样,它的释然,也来自对过往深切的理解和深情的拥抱。
二○一七年的时候,我认识了《财新周刊》的文化专
栏编辑灵子,在她的邀约之下,开始撰写本书收录的主要
文字。本书出版的时候,她已经去英国与哥伦比亚尝试新
的人生旅程,因此,有关陀螺的故事,在这本书里开始,
也在这本书里结束。亦要感谢策划编辑傅兴文、责任编辑
金晓燕,帮我完成了这个为故乡与亲人写传的愿望。
内容推荐
一个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对亲人和故乡的回忆、反思与追问。韩浩月著的《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以最真实的笔触为亲人和故乡立传,以最朴素、最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漂泊者的复杂乡愁、亲情困境与人生际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浩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815736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44
CIP核字 201901606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31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