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蜕变之痛(艰难转型中的俄罗斯军队)/俄罗斯进行曲
内容
编辑推荐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就是为实现“战略协作,世代友好”夯实中俄友谊的社会基础。《俄罗斯进行曲》作为一套开放性、多体裁、多视角的大型图书系列,也因此应运而生。

本书是《俄罗斯进行曲》丛书的军事卷《蜕变之痛》,反映了15年来俄罗斯军队建设的这一复杂历程。

内容推荐

本书反映了15年来俄罗斯军队建设的这一复杂历程,着重介绍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军队建设、军事改革及军事斗争准备概貌,特别是普京执政六年来俄罗斯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军事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目录

《俄罗斯进行曲》丛书总序李凤林/1

前言/1

第一章 谁是敌人——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左右摇摆

一、“不把任何国家作为敌人”——一厢情愿的战略选择/4

二、调整政策,犹抱琵琶半遮面/8

三、幻想破灭,矛头重新指向美国和北约/10

四、改弦更张,在反恐旗帜下与西方较量/12

五、实力政策,让俄罗斯对西方说“不”/18

第二章 百万瘦身——俄武装力量重建与改革的艰难历程

一、1992—1995年,浪漫主义时期:希望与失望/26

二、1996—1999年,鲁莽改革时期:成功与失败/33

三、2000—2005年,实用主义时期:大转变的开始/44

第三章 公民监督——揭开俄军高层领导体制的面纱

一、国防部一长制领导体制的建立/56

二、集中配置的高层领导指挥机构/58

三、仍然强大的军事情报机关/60

四、瞄准未来战争,重组作战指挥体制/63

五、打造一体化联合指挥的“神经中枢”/68

第四章 擎天之剑——支撑俄罗斯世界大国地位的军事实力

一、机动灵活的现代化陆军/75

二、重出大洋的“蓝水”海军/79

三、攻防兼备的空军/85

四、可穿透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核利剑”——战略导弹兵/88

五、迎接新天战的太空兵/91

六、“出击敌后”的空降兵/95

第五章 塑造精英——俄罗斯军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一、军官队伍职业化——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102

二、职业化军官的基本特征/103

三、俄军官职业化之路曲曲折折/106

四、厚植军官知识基础,打造受社会尊重的高素质群体/115

第六章 谁来保卫国家——俄罗斯兵役制度改革展望

一、“围猎”与“反围猎”,不断上演的游戏/123

二、社会乱象,使兵役威望受损/125

三、苦寻良策,缓解征兵压力/128

四、保家卫国,军人如何度过军旅生涯/135

五、改弦更张,征兵工作走向何方/138

第七章 反恐利剑——俄罗斯特种部队探秘

一、炼狱之旅,铸就车臣反恐精英/144

二、反恐尖兵:“格鲁乌”特种部队/146

三、“阿尔法”与“信号旗”: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l49

四、“栗色贝雷帽”:特种部队最高职业水准/155

第八章 军中克格勃——神秘的国防部第八总局

一、谈“八”色变——国防部第八总局的秘密职能/163

二、“斯梅尔什”——诞生于战时的除奸反谍机关/166

三、时事难料——军事反问谍局的变迁/167

四、近距离接触——领略军事反问谍人员的风采/169

五、成效卓著——防奸保密的有力手段/171

第九章 科研先行——“撒手锏武器”层出不穷

一、制度保障:军工科研生产潜力长盛不衰/l75

二、白杨-M能穿透美国NMD“天网”/179

三、S-400“凯旋”全面超越“爱国者-3”/182

四、图-160“白天鹅”优于B-1B”枪手”/184

五、S-37“金雕”领先F-22“猛禽”/187

六、苏-34“鸭嘴兽”挑战F-35“闪电Ⅱ”/189

七、米-28N“夜空猎手”可敌AH一64D“长弓阿帕奇”/192

八、“北风之神”优于“俄亥俄”/194

九、“伊斯坎德尔”:大威力的地面火力兵器/196

十、“红宝石”:21世纪的航母“克星”/197

第十章 注重实战——俄军演习训练的新变化

一、突出核力量演习,提高战略威慑能力/206

二、加强战略机动演习,谋求打赢局部战争与武装冲突/209

三、重视反恐演习,全面应对非传统威胁/212

四、演练信息攻防,探索未来战争的获胜之道/214

五、组织跨军种演练,提升整体作战能力/216

六、增加演习透明度,扩大演习的政治影响/218

第十一章 重塑军魂——俄军思想教育工作的演变

一、“非党化”改造,军人思想教育工作的缺位/223

二、牧师变“政委”:俄军组织思想教育的新形式/225

三、实至名归:军人教育工作机关的变迁/228

四、培养武德,凝聚军心的重要举措/232

五、重塑军魂:从军事爱国主义教育做起/235

六、精神激励、物质刺激必不可少/240

第十二章 输出影响——俄对外军事合作的新特点

一、拓宽军售市场,扩展军事影响力/246

二、组织联军演习,展示本国军事实力/254

三、开展军事教育合作,建立军人友谊纽带/260

第十三章 浴火重生——俄军两次车臣战争的坎坷经历

一、仓促出兵,第一次车臣战争一波三折/265

二、同仇敌忾,第二次出兵洗雪军耻/274

三、同一个车臣,同一支军队,两次战争为何结局迥异/282

第十四章 绝地反击——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东扩的较量

一、政策摇摆,北约启动东扩,俄且战且退/292

二、讨价还价,俄在争斗中接受北约首轮东扩/296

三、苦心周旋,俄以韬晦应对北约再次东扩/301

四、绝地反击,俄能否阻止北约第三轮东扩/308

第十五章 瞄准美国——俄军战争准备新构想

一、地缘争夺,俄美军事冲突的新样式/319

二、确保摧毁,对美核威慑的可靠基石/321

三、太空亮剑,不让美国夺取太空优势/323

四、空天防御,抗击美国空天突击的有效手段/326

五、体系破袭,破解网络中心战的撒手锏/328

六、精确突防,出其不意胜强敌/330

后记/333

试读章节

在地理大发现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把西欧看作是欧洲文明的中心,而把落后的俄国人视为“蛮族”,俄罗斯人所在的东欧平原被认为是欧洲的边缘地带,伏尔加河以东属于亚洲的范畴。彼得大帝为了使俄罗斯在地理上融入欧洲,沿乌拉尔山脉画了一条线,说乌拉尔以西都是欧洲,俄国从总体上讲是欧洲国家。从历史上看,在苏联解体前的近700年间,俄罗斯从来没有停止过侵略与扩张,它几乎与欧洲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打过仗、交过手,特别是中东欧国家,不是有过被沙皇俄国侵略的历史就是有过被苏联干涉的痛苦经历。这些国家的人民一提起俄罗斯,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沙皇”、“扩张”、“干涉”以及“大国沙文主义”,这种惯性思维使欧洲国家从心底里就不愿将俄罗斯纳入“先进民主国家”的行列。但俄罗斯人却没有因此放弃融入欧洲的“理想”。19世纪,俄著名哲学家、西欧派的头面人物恰达耶夫曾说过,“我们从来就不曾属于亚洲。亚洲有东方的历史,其历史与我们的历史毫无共同之处”。他甚至坦言:“俄罗斯会因与西方相像而感到幸福,会因西方迁就地同意将我们纳入其行列而感到骄傲。”对西方的强烈向往,使西欧派对本土文化持一种“虚无主义”态度,强调俄罗斯只有放弃东正教信仰,吸收基督教的精神,沿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前进,才能实现社会进步。到20世纪末,推崇“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戈尔巴乔夫再次表现出了对西方的渴望,叶利钦执政之初,也一度把俄国政治思想中从未完全成功的“西方化”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与俄罗斯“融入西方”的迫切心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方从来就没有把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同宗兄弟。从古至今,西方人始终对俄罗斯抱有一种深深的歧视,认为俄罗斯文明与欧洲文明有着明显的差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谈道:“俄国位于欧洲的边缘,由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大块缓>中地带构成。由于这一位置的缘故,俄罗斯人的历史经历完全不同于其他欧洲人,他们所发展起来的文化也相应地不同。”美国著名安全问题专家亨廷顿也强调,俄罗斯没有或很少经历过那些界定西方文明的历史现象,“西方文明八个特征当中的七个——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制机构、个人主义——几乎完全与俄罗斯的经历无缘”,“俄罗斯文明是基辅和莫斯科的本土根源、拜占庭的强大影响和蒙古长期统治的产物,在这些影响下形成的社会和文化,与西欧社会和文化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不过,西方人对俄罗斯的歧视并没有阻碍它登上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舞台,并以惊人的速度取得显著地位。这使西方人对俄国人的认识更增添了复杂的情感因素:在蔑视俄罗斯文明的同时,他们又对俄罗斯“坐大”怀有强烈的恐惧。这种复杂的情感导致了西方对俄罗斯政策的摇摆不定,西方在某些特定历史时刻想把俄罗斯作为“小兄弟”纳入自己的体系,但更多的则是对俄罗斯的排斥与遏制。用基辛格的话讲:“俄罗斯是一支庞大可怕的力量——神圣而深具侵略野心,令人生畏,必须以合作或对抗来加以遏制。”

正是在西方继续奉行“遏俄、弱俄”政策的冷战后时期,俄罗斯却怀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强烈的夙愿一厢情愿地投向了欧洲的怀抱。

1993年11月2日,也就是在叶利钦“炮打白宫”、以武力消灭了自己政治反对派的一个月后,俄罗斯安全会议强行通过了第一部国家军事学说——《俄罗斯军事学说的基本原则》。它公开声称,“俄罗斯联邦面临直接入侵的威胁可以排除”,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将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危险,尤其是国内武装冲突对俄联邦的切身利益构成了现实的威胁。

P6-7

序言

《俄罗斯进行曲》丛书在中俄双方相互举办国家年之际(2006—2007)由重庆出版集团推出,这是可喜可贺的。

中俄两国建交走过了15年的历程,自从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已进入第二个10年。这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两国真诚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战略协作,双方在各国领域的合作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的范围,这不仅符合两国最高国家利益,也是维护亚太地区及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同时,中俄又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综合国力增长本身以及两国的战略协作,无疑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今年3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时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对国际政治重大原则的立场一致,在主要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立场相同或相近,使两国能够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应对新的挑战和威胁。此外,两国在发展战略和国内建设方面的共同点越来越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为两国的交流开拓了新的领域。目前,中俄关系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两国全面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正如普京总统在3月26日俄罗斯“中国年”开幕式的致辞中所说的:“在漫长历史时期中,我们都是各国/人民建立和谐与平等关系的楷模。”

胡锦涛主席今年3月访俄时同普京总统在会谈中指出,中方愿同俄方一道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做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做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做团结互助的安全合作伙伴。这就是今后中俄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为了保持这种良好关系的发展势头,做到战略协作,世代友好,需要不断加强互信,妥善处理双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相互信任上,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中俄的政治互信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比如相互不构成威胁,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中俄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合作在中国同其他国家之间是没有的i还有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等等。这些都是深层次的、战略层次上的合作。

但是另一方面,双方由于缺乏了解,还存在一些不信任的因素,俄罗斯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比如,我们希望俄罗斯变得更加强大,而有些俄罗斯人则担心中国强大,这种恐惧心理最初来自于对边界领土的担忧,现在则缘于中国的逐渐强大。这是同俄罗斯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特殊思维定式联系在一起的,比如长期的“堡垒意识”、“超级大国综合症”,等等,当然也不乏西方的挑拨离间。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从总体上来看是不太友好的。应当承认,中国人对俄罗斯也是知之甚少。一部分中国人对俄经济文化方面的印象还停留在50年代,他们对“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歌曲的钟爱程度远远超过中国的现代歌曲;而对另外一部分中国人来说,俄罗斯简直就是国家衰败、社会动乱、经济倒退、“光头党”横行的代名词。这些问题通过相互交往的增加,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至于具体合作中的利益摩擦,比如在能源合作上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上去解决。随着两国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这种矛盾会有所增加,这并不奇怪。

还有一点应该指出的是,对中俄关系的定位和判断始终不要脱离俄罗斯总体国情的实际变化。因此,在这里尤其要对俄罗斯的国内外形势的评价作出一个概括:一方面,俄罗斯结束了十年动乱。2000年以后普京的拨乱反正已见成效,现在俄罗斯已经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观察俄罗斯的形势时,我们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而要根据俄罗斯的特点来判断。从政治上讲,俄罗斯为实现强国目标确立了“主权民主”、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这三个价值支柱。在经济上,俄罗斯2006年的GDP已达到1万亿美元,恢复到了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在通向大国的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外交上,俄罗斯的战略收缩已经接近底线,开始从防守转入积极进取。

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从政治上讲,如何完善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如何找到符合其本国特点的政治体制和模式,还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外交上,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形势在恶化,其同美国的关系很难有实质上的改善。美俄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说到底,就是美国不会让俄罗斯变得强大起来。俄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很弱,双边贸易额仅100亿美元。所以,经济关系不会对俄美关系形成制约,俄美关系缺少经济支柱。美国在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同其欲保持势力范围的愿望相矛盾。这就使其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同美国的关系很难改善;另一方面,融入欧洲也不现实,俄罗斯永远也不会成为欧洲的一部分。2006年5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本人就讲到“俄罗斯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欧盟和北约发展关系,俄罗斯没有必要融入北约和欧盟,因为俄罗斯完全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俄罗斯不可能加入北约或者欧盟。如果俄罗斯加入了北约,北约也就不存在了;而如果俄罗斯加入了欧盟,欧盟也消化不了它。所以,俄罗斯只能是一个独立的板块。这一点对我们研究中俄关系甚至国际问题来说都显得相当重要。俄罗斯没有办法融入欧洲,也不被欧洲所接纳。从地缘政治上讲,俄罗斯幅员辽阔,地跨欧亚两大洲,所以其对一体化方向很难作出选择。

俄罗斯人的心理是不甘心当“老二”,不可能做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独立地发挥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大国心态”。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方面来讲,俄罗斯都具有这种资格。现实情况是,俄罗斯将成为单独的一极。

中俄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了保持这种发展势头,迫切需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中俄两国领导人提议互办“国家年”,即 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和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就是为实现“战略协作,世代友好”夯实中俄友谊的社会基础。《俄罗斯进行曲》作为一套开放性、多体裁、多视角的大型图书系列,也因此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献给“俄罗斯中国年”的一件精美的礼物,还将在今后的岁月里持续不断地把俄罗斯前进的步伐介绍给广大中国人民。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它能够成为一扇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的窗口,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使者和见证。

后记

俄军自1992年组建以来,已走过15个年头。15年来,伴随着俄罗斯经济、政治领域的剧烈变动,俄罗斯军事改革进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强军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有人说,凭借着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滚滚财源,俄军正在重振雄风,一步步接近昔日军事大国的水平;也有人说,业已老化的俄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真正实现现代化,更无力收复不断失去的地缘战略空间。目前俄军到底处于什么状况,其战略水平究竟如何?与其“冷战”时期对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作为长期跟踪、关注俄罗斯军事建设的研究人员,我们觉得有必要利用自己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多年的研究,全面、客观地向读者介绍俄军现代化建设的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却越发觉得自己对俄罗斯军事建设领域的了解不够充分,许多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层次挖掘。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们心里愈加忐忑不安,唯恐自己才疏学浅难以描述10多年来俄军建设的复杂历程和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这正是我们在今后学术研究中的努力方向。我们真诚地希望本书的出现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与广大同行和读者一道,进一步加强俄军建设领域的研究。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军事科学院科研指导部部长王振西少将的悉心指导,他在百忙之中对本书的结构框架提出了修改意见,使我们获益匪浅。感谢重庆出版社重点图书编辑室的吴立平主任为该书出版所做的努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蜕变之痛(艰难转型中的俄罗斯军队)/俄罗斯进行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民//李抒音//贾博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6571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51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6
16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