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枪炮或玫瑰(公共外交中的音乐) |
内容 | 内容推荐 音乐和公共外交分属不同学术领域,在公共外交的开展实施及推进过程中,音乐及音乐事件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曾琳智著的《枪炮或玫瑰(公共外交中的音乐)》发掘外交与音乐之间“共振”的内在脉络和深层缘由,可为国际政治理论研究提供“心”的视角。本文融合了建构主义、软权力等相关理论,分析了音乐在公共外交中承担的角色,探索了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公共外交中,音乐或担任“政治先锋”和“观念大使”角色,开启善意对话、软化敌对情绪,促进观念认同,犹似“枪炮”攻心;或担任“身份标识”和“文化桥梁”角色,塑造身份认同、分享不同文明、增进相互信任,如同“玫瑰”余香。对于不可言说之深层次音乐艺术背后的探寻,亦有助于开拓不同文明之间的心灵话语沟通研究。对于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文化传播及公共外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曾琳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博士后面上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外交评论》、《国际观察》、《对外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教材两部。曾到美国、匈牙利等国家进行访学交流,研究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同时从事音乐创作,曾为《剃刀边缘》、《流星蝴蝶剑》等多部电视剧创作主题曲、为著名歌星胡彦斌的音乐《waiting for you》等填词,并众筹制作自己的原创音乐专辑《蕞美的年华》。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引子 序曲 第一乐章 文献回溯 第一节 国际政治中的公共外交研究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音乐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第二乐章 “枪炮”外交的进攻 第一节 政治先锋 第二节 观念大使 第三节 案例分析:美国爵士乐在冷战中的运用 第三乐章 “玫瑰”外交的防御 第一节 身份标识 第二节 文化桥梁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中俄(苏)关系中的音乐文化传播 第四乐章 音乐在中国公共外交中的奏鸣 第一节 中国主流乐团的公共外交 第二节 音乐运用于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 尾声 音乐外交的“弦外之音”及理论初探 第一节 音乐观念的模糊性与政治理念的偏离 第二节 音乐审美的独立性与政治权力的疏离 第三节 音乐外交的理论初探 第四节 余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专访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文化外交不是events(事件)而是business(事业) 附录二 专访俄罗斯文化研究专家章自力:人文交流是水滴石穿的过程 附录三 “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中国主流乐团出访媒介内容分析指标、赋值及说明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枪炮或玫瑰(公共外交中的音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曾琳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58177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7 |
CIP核字 | 2019027100 |
中图分类号 | J60-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9 |
宽 | 15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