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道地
内容
编辑推荐

顾益康和廉声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道地》是一部反映从土地改革以来到农村改革发展六十年三农巨变的史诗性文学作品。作家将自己从小所见所闻和亲历的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作为素材,以江南农村的传统公共场所——大道地作为展现农村变革发展的舞台背景,展现了中国农村六十年发展历程和江南农村农民独特风貌的一个缩影。

内容推荐

顾益康、廉声合著的《大道地》中的道地,是江南农村人家院门前的那块空地,家家连户建屋,门前的道地便自然地合在一起,成为公共场所,是农民们晒稻谷晒麦子、谈天说地的活动场所。

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地这个独特的场所也随之产生了戏剧性的演变过程,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和江南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道地》中白仑镇的那个大道地,在风云变幻的六十年里,成为白仑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演绎着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百姓春夏秋冬的平凡故事。六十年过去,大道地终于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不复存在,但它所演绎的这个镇子的历史仍然存在,并继续着它的传奇故事……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1

1948年初夏。

即将西沉的太阳犹如一头发怒的公牛,光芒四射,把整座山脊映照得通红一片。从白仑镇远远望去,梁皇山仿佛处在冲天火海之中。白仑镇的人们从未看到过这一奇异景象,有人说天下要大变,要改朝换代了。几个白头发老太太跪在自家的门前,手捧香火,双眼紧闭,念念有词,巴望着福气降临白仑镇,降临到自家门前。

正在地里干活的年轻小伙邵良田也看到了这一奇异景色。他没多想。他只觉得肚子饿,饿得一阵阵头脑发晕。他只想,要是这会儿姆妈给我送只热乎乎的馒头或是一张刚烙好的麦饼该有多好啊。可他又想到,姆妈怎么可能会给我送吃的呢?她生病躺在床上有两个多月了,虽说吃了父亲拔来的草药,病却不见好。有人说请郎中给她看看病,或许还能好起来。姆妈在床上挣起身子说,不要,不要请郎中,我躺几天就会好起来的。做儿子的听了,难过极了,仿佛有一把利剑在胸口用力搅拌。

邵家穷,只有两亩薄田,还有临街两间小屋。年长日久,风吹雨淋,老屋已破旧不堪。白仑镇地处东南沿海,每到夏季就会刮几场大台风。这时节,良田就担心两间老屋会被台风像吹走草帽一样刮走。大风呼啸的整个晚上,两间临街的老屋就像处在滔天海浪中的小船,在风中飘摇。屋外大雨滂沱,屋里是细水滴沥,端出家里所有的大小碗盆接都接不过来。这样噩梦般的夜晚自小就深深地留在良田的心里。

白仑镇仅数百户人家,几条或长或短的街巷,房屋大多连着挨着,邵家的住房左墙紧挨着地主潘仲富的大宅,右边贴着另一邻居的马头墙。这两间小屋就龟缩在潘仲富的高楼大宅和邻居的马头墙之间,显得非常矮小、寒酸破败。这极不相称的邻家偏偏还有一个共同的地界,是他们屋前那块十几丈见方的平坦场地。在江南农村,大村庄或小集镇,大家连户建屋,众人家门前通常会留有一块平坦的硬地,叫做“道地”。这道地,面积或大或小,农忙时用于晒稻谷晒麦子,闲常日子,各家便摆出桌椅,在那儿吃晚饭,纳凉闲坐。它是围居在周围一些农户的共有场地,也是本村镇农民闲时谈天说地的公共活动场所。

邵家的两亩薄地在溪边,全是沙石土,保水性不好,年景好时,勉强能打下几斗粮食,遇上干旱的年份,忙上大半年也是白费力。这年碰巧遇上年景好,冬天没起冻,开春雨水充沛,入夏后麦子长势很好,结穗的麦子颗粒饱满。待成熟收割回来后,良田去给陆百林家打短工,让父亲把麦子晒在门前的道地上。

地主潘仲富家有良田五百多亩,分布在附近几个村,大部分出租给佃农,自己留了百亩左右,雇长工耕种。收下来的麦子堆在大道地上,看起来有小山那么高。公众门前的这块道地,虽叫大道地,其实也不大,收成好了,光是潘家麦子就晒不下,何况别家的麦子也要晒。潘家的管家便说出怪话来了:哎呀,东家,你看,麦子收得多,愁得没地方晒了,只怕会焐、出芽来呢!潘仲富听管家这么说,顿时恼了,破口大骂起来:谁家狗日的敢占着我家门前的道地。让老子的麦子长芽?白仑镇没王法了吗?

肥头大耳脸色红润的潘仲富身穿丝绸衣裤,站在自家高高的屋檐下,对着大道地,双手撑腰,像条疯狗一样大骂起来。旁人听得真真切切,这明明是在骂邵家等几户挨着他家居住的穷人家嘛!

在自家门前道地上用一张旧竹簟晒麦子的良田父亲,听着潘仲富不绝于耳的叫骂声,就像台风中的一棵小树,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轻声自语似的说:这道地一向是各家都能用的,怎么能说……

潘伸富没听清他说什么,更气恼了,说:你想说什么?姓邵的,你收了这么几斤麦子,也要摆到大道地上显摆,你凑什么热闹?是摆给我看吗?你难道没看见我家的麦子堆积如山,没地方晒,要发芽了吗?你这点麦子能算粮食吗,给我家的看门狗塞塞牙缝都不够,想跟我斗富吗?

良田父亲哆嗦着嘴巴想辩解几句,潘仲富不容他说,手一挥,手下几个帮工就挑着担子过来。他们把邵家的晒簟用力一掀,晒在簟上的麦子哗哗哗地全撒了,而后把潘家十几张大竹簟一字铺开,整个道地都占了,一直铺到邵家门前。

良田父亲看着潘家做这不讲理的事,颤抖着身子,气得说不出话。病在床上的良田母亲拖着身子出来,气愤地指着潘仲富,颤着声说:你,你为富不仁,强行霸道!潘仲富伸手猛地推她一把,骂道:病得快死的女人还要吵什么?老妇人被重重推倒,瘦弱无力的身子倒在散乱的麦堆上,便昏了过去。

在地主陆百林家做帮工割麦子的良田,听说家中父母被恶霸地主潘仲富欺负,放下手中镰刀,操起田塍上一根扁担,心急火燎地往家里赶。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手握扁担,面色通红,一边跑,一边恨恨地说:我一定要打死狗狼养的潘仲富,为父母出口恶气。潘仲富你这个恶霸,我要一扁担劈死你!

地主陆百林从自家屋里走出来。

他个子瘦小,小鼻子小脸,戴着一顶破草帽,拿着一把破了半边的芭蕉扇,这副模样十足是个叫花子,不像个家有数十亩田地的地主。他看见匆匆跑过的邵家身强力壮的儿子,大声喝住:良田,你不在我家麦田干活,跑回来做什么?你还要不要拿工钱?

良田站住了,用破汗衫擦了额头上的汗水,带着哭腔对陆百林说:我家门前晒粮食的道地,被不讲理的潘仲富占去了,我父母也被气昏了……我得回去看看我父母,我要,我要……

陆百林吃惊地伸长脖子问:你要干什么?你不会想杀人吧?良田挺直身子,猛地挥一下手中的扁担,大声说:对,我要劈死潘仲富这个大恶霸,就是拼了命也要把道地夺回来!陆百林把脖子缩回去,撇着嘴巴看着邵家儿子,说:好小子,你够胆大的,你敢劈死潘仲富,你不要命了吗?良田恨声说:我不怕,我要劈死他,我要抢回属于我们家的道地!

陆百林忽然露出一丝笑容,走到良田的身边,拍拍他结实的肩膀说,好小子,你倒是有志气。那好,你回家去看你父母吧,今天的工钱不会少你,还要多给你一升米,算是我对你父母一点安慰吧。良田看看陆百林,想不通为啥他今天这么大方。镇上谁都晓得他很小气,从来是一毛不拔,一根成菜要过三餐饭的。

陆百林又笑眯眯地说:对了,听说你母亲病得很重,那得请郎中看病呵!

P1-3

序言

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发展中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今天,以代表中国工农大众为主体的全体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九十年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曾经落后贫弱的农业大国已经崛起为一个屹立于东方的世界经济大国。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九十年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闹革命、做主人、搞建设、奔小康的历史.凸显了党始终与农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主线。尽管其间有过急于求成的合作化和人民公社等曲折和失误,但最终还是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发展路子。

历史是可鉴的镜子,文学是壮丽的史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围绕这一历史主线创作了众多农村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有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农民闹革命的《高玉宝》《红旗谱》《保卫延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吕梁英雄传》等小说,有反映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暴风骤雨》《艳阳天》《三里湾》《创业史》等作品。在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的新时期,人们也呼唤着有反映这一伟大时代农村大变革、农民大创造的文学作品的出版。

由我的同学顾益康和浙江作家廉声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道地》,是一部反映从土地改革以来到农村改革发展六十年三农巨变的史诗性文学作品。顾益康是著名“三农”专家,廉声则是浙江土生土长的专业作家,他们两人各取所长、珠联璧合,将其从小所见所闻和亲历的浙江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作为素材,独具匠心地将江南农村的传统公共场所——大道地作为展现农村变革发展的舞台背景,把发生在中国农村大地上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包产到户的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大事件、大变革有机地串联起来,并且将浙江农民率先创造的改革发展经验,诸如20世纪50年代的粮食超纲要、永嘉的包产到户,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发展社队企业、80年代的农民闯市场、乡镇企业异军崛起、个私民营经济大发展以及新世纪的统筹城乡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新农村新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众多的创新实践嵌入到小说之中,并将其浓缩为几个小村镇、几户农民、几代人的奋发图强、创业创富的生动故事,从而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能够反映中国农村六十年发展历程和江南农村农民独特风貌的文学作品。

我通读了《大道地》这部小说之后,感觉到“三农”专家与专业作家联手创作反映现实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使得这一小说既有思想性又具可读性,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这段复杂历史和变革的轨迹,准确地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幸福的宗旨,赞颂了一大批对“三农”有深厚感情的党的领导与基层干部,讴歌了执著地跟着党追求富裕和幸福的农民群众。作者把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倾注在字里行问.对农民群体的崇敬之情跃然纸上,对中国“三农”的历史思考贯穿整篇小说,把新中国三代农民的思想行为特质生动地反映在故事情节中。

我希望广大读者阅读了《大道地》这部新的农村题材小说,能增进对我国三农发展历史和现实的了解,感悟党领导农民群众共创共富走向美好明天的内在规律和锦绣前程,更加关心关注农村改革发展的事业和亿万农民的命运。

期待两位作者创作出更多反映我们新时代农民伟大创造的新作品。

陈锡文

辛卯年夏

(作者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后记

我们联手创作的长篇小说《大道地》终于可以付梓了。创作这部作品是我们的一次初步尝试。一个是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农村工作者,一个是专业的文学工作者,两人的联手既是巧合也是必然。这一作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将近四年时问。一开始的起因是即将从农村工作岗位上退休的顾益康,发现当时电视电影和小说等反映现实农村题材很少,反映作为农村改革前沿阵地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改革作品更是鲜见,有的也只是北方农村轻喜剧的故事。由此他萌发了要以自己亲历的浙江农村变革和广大农民群众与基层干部的创新实践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写作冲动。但是政策研究与文学创作毕竟有很大跨度,隔行如隔山,因此有了与专业文学创作者联手创作的想法。在有关方面的牵线下顾益康与对浙江农村题材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专业作家廉声一起开始了全新的创作探索。

在创作过程中,我们系统地整理研究了浙江六十年农村历史大事记,一起考察了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地的农村,走访了北仑区霞浦镇、春晓镇、东阳花园村、奉化滕头村、萧山航民村、鄞州区湾底村、勤勇村等,这些地方欣欣向荣的农村新面貌、新农村建设领头人和农民群众创新创业的生动故事,县乡村基层党员干部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我们,像20世纪50年代率先搞包产到户的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同志、80年代初期大胆支持农民建市场的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同志等一批优秀领导干部,他们无私无畏为三农的精神品格深深感动了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努力写好这部小说的决心。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也感到,要把六十年如此宏伟的农村变革实际,如此众多的人物故事表现出来,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只能采取艺术再造的形式,把这些人物事件转化到小说中的几个小村镇、几家农户、几代人的奋斗生活的故事中去。因为这是一个创新型的探索,因此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但是我们的心是虔诚的,是真切的,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尝试,探索出一条反映农村现实题材的文学创作新路子。小说《大道地》可以说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品。在此特别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创作支持与帮助的各级领导和各位朋友,我们也特别感谢中农办主任陈锡文同志为小说作序。希望朋友们和广大读者能从小说《大道地》的阅读过程中,增进对三农问题新的了解、新的认识、新的感悟,期待大家为小说提出宝贵意见。

顾益康 廉声

2011年6月于杭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道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益康//廉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2213
开本 16开
页数 4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4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