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玉篇文献考述 |
内容 | 内容推荐 《玉篇》是汉语史上重要的辞书之一,在汉字文化传播和汉字文化圈的确立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玉篇》不仅在我国流传有序,还通过文化交流,跨越国界,流播四方,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其版本源流也最为复杂。吕浩先生有志于《玉篇》之学,在国内外不断搜访,搜集到了不少关于《玉篇》版本的一手资料。在《〈玉篇〉文献考述》一书中,作者从版本文献学的视角,对原本《玉篇》残卷、敦煌本残卷、吐鲁番残卷、宋版分段本《玉篇》残本、日藏《宋版玉篇》,以及元明清各版本(包括明代增修本),还有和刻本(包括覆刻本、添加假名音注本)等诸版本进行了系统考辨,厘清了《玉篇》在流传过程中的诸多疑问。书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一是原本《玉篇》残卷的校点本,附录二是《玉篇》佚文辑录。这两项研究也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吕浩,男,1970年生,安徽蚌埠人。2003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漢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上海市社科項目及市教委創新項目各1項。曾4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资助,1次獲得國家出版基金资助,1次獲得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資金資助,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研究方向為漢字發展史、域外漢字、古辭書、古文獻整理,發表專業核心論文50餘篇。 目录 緒論 第一章 《玉篇》源流考 一、唐寫本《玉篇》 二、宋版《玉篇》 三、元版《玉篇》之版本 四、明版《玉篇》之版本 五、清版《玉篇》之版本 六、和刻本《玉篇》之版本 第二章 關於宋本《玉篇》的幾個問題 一、宋本《玉篇》的底本問題 二、宋本《玉篇》所做的改動 三、關於宋版《玉篇》 四、宋版《玉篇》與元明《玉篇》的關係 第三章 宋版分段本《玉篇》考述 一、序錄與《宋版玉篇》及元明刊本不同 二、正文格式及收字列序 三、宋版分段本可校訂《宋版玉篇》 四、宋版分段本與《宋版玉篇》音義有異文 第四章 關於《玉篇》的一個公案 一、《玉篇》在唐代 二、關於《大廣益會玉篇.敕牒》 三、《玉篇》佚文 參考文獻 附錄一原本《玉篇》殘卷校贴本 附錄二《玉篇》佚文輯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玉篇文献考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29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16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1 |
CIP核字 | 2018143117 |
中图分类号 | H162 |
丛书名 | |
印张 | 2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28 |
宽 | 152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