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文化身份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共设六章。第一章在厘清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背景——媒介融合进行梳理阐释,明确其与电视之间的关系,探讨以文化身份视角切入进行电视研究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第二章在论述媒介融合背景下;在对电视文化身份建构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及各要素之间互动联系的基础上,以文化权力为讨论核心,深入分析当前电视文化身份建构中的权力话题,探析各文化权力之间的竞争与博弈。第三章对当前我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表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在客观审视电视传播者与受众文化观念变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电视发展中的症候所在。第四章在明确电视文化主体定位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探讨其建构具有自我主导力的文化身份的路径。第五章针对具体电视内容,从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剧、娱乐节目的文化生产与传播分别阐释我国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多维度实践。第六章深入阐释电视文化身份建构背后深刻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明确电视在新型文化语境中所背负的新使命。结语部分,对电视文化身份建构中的“体”“用”关系、“和”“同”原则、“旨”“归”目标进行概括总结,并从“媒介融合—文化融合”的视角对传媒文化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作者简介 张雯雯,广播影视文艺学博士,现就职于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受聘为中共昆明市委宣传部阅评专家。先后在《中国电视》《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期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参编著作4部。成果获国家广电总局飞天电视剧优秀评论奖、星光电视文艺优秀评论奖,多次获云南省新闻论文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媒介融合与电视文化身份 第一节 作为研究背景的媒介融合 一、融合与分化 二、媒介融合的多元审视 三、现实语境中的电视媒体融合 第二节 电视文化研究视角 一、电视:作为观念的显示 二、文化:作为表意的实践 三、电视文化刍议 第三节 作为研究对象的电视文化身份 一、电视文化身份研究的合理性 二、电视文化身份的继承性 三、电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 四、电视文化身份的融合性 第二章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外置因素 一、媒介融合:技术力量的彰显 二、互动参与:民主政治的表征 三、经济改革:商业力量的浸染 四、多元融合:文化生态的变迁 第二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内置因素 一、电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 二、电视文化传播方式变革 三、电视文化接受方式变革 四、电视文化消费方式变革 第三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权力博弈 一、媒介即意识形态 二、文化资本与商业资本的转化 三、市民阶层的利益诉求 四、专业主义及独立话语权 第三章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时代表征 第一节 传播者文化观念变迁:电视作为“可延展的媒体” 一、从“庙堂”到“广场” 二、从“崇高”到“感动” 三、从“封闭”到“开放” 第二节 受众文化观念变迁:电视作为“可参与的媒体” 一、受众收视行为变迁 二、现代公民意识的作用机制 三、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诉求 四、受众文化权力的彰显 第三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时代症候 一、文化失语的窘境 二、自我体认的危机 三、媒介融合与身份焦虑 四、大众狂欢与娱乐至死 第四章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路径探索 第一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主体定位 一、“他者”:身份建构的必要参照 二、当新媒体文化成为“他者” 三、“融合”中的文化主体定位 第二节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受众认同 一、媒体形象——认同基础 二、内容消费——认同表征 三、情感共鸣——认同途径 四、价值示范——认同目标 第三节 建构具有自我主导力的文化身份 一、从被动融合到主动融合 二、挖掘电视文化优势资源 三、创新借鉴新媒体文化 四、打造中国电视文化品牌 第四节 传统文化作为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有力支撑 一、当传统文化被视为“他者”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 三、传统文化深化创作理念 四、传统文化提供内容资源 第五章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多维度实践 第一节 电视新闻:引领社会价值 一、立足民生报道 宣扬人文精神 二、回归生活本源 凸显家国同构 三、丰富新闻语态 强化社会共识 第二节 电视纪录片:弘扬民族文化 一、发掘文化价值展现民族特色 二、立足物态展示强化民族意识 三、凝结乡土情感促进民族融合 第三节 电视剧:锤炼文化精髓 一、历史题材剧:拟化历史镜像 实现文化濡化 二、革命题材剧:唤醒民族记忆 增强民族自信 三、现实题材剧:凝聚时代精神 促进思想认同 第四节 电视娱乐节目:力求卓越品质 一、深化娱乐精神 追求寓教于乐 二、熔铸公益理念增强现实观照 三、提倡互动参与 实现公众赋权 第六章 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时代使命 第一节 促进个体文化身份体认 一、新媒体时代主体异化的表征 二、电视文化承载个体文化身份信息 三、电视文化促进个体文化身份认同 第二节 强化国家话语认同 一、电视文化彰显国家话语 二、电视文化尊重民间话语 三、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的缝合 第三节 推动民族文化复兴 一、电视文化与文化自觉 二、电视文化与文化和谐 三、电视文化与文化复兴 结语 一、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体”与“用” 二、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和”与“同” 三、电视文化身份建构的“旨”与“归”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融媒体时代中国电视文化身份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雯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23565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5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8 |
CIP核字 | 2018242402 |
中图分类号 | G2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