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完十条进藏路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鹏遥,他是走完十条进藏路世界第一人,他是第一个走文成公主进藏路线——唐蕃古道的人,他是第一个车困唐古拉山三天三夜还能活着出来的人,他是第一个在无人区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的人。在《走完十条进藏路》一书中,他将为我们娓娓道来他的进藏历程。

内容推荐

1991年,张鹏遥还是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一名普通民警。因为要圆自己的西藏梦,张鹏遥跟着一辆从青藏公路入藏送货的卡车,第一次踏上了西藏的土地。一到西藏,张鹏遥就被那片蓝天和绿地所深深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二十年间,张鹏遥一次又一次的前往西藏,去体会藏传佛教的神圣和别样的藏地风情,甚至还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正是由于对西藏的热爱,张鹏遥萌发了一个想法,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进藏路线全部走上一遍。这个想法他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而这二十年他也见证了西藏的发展。

十余次进藏的旅途中,张鹏遥边走边写,记录下了近百万字的旅行笔记,他将这些整理成《走完十条进藏路》一书,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的美丽。

《走完十条进藏路》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条进藏路◎青藏线(109国道)

第二条进藏路◎中尼公路(318国道)

第三条进藏路◎滇藏线(214国道)

第四条进藏路◎青康公路(214国道)

第五条进藏路◎新藏线(219国道)

第六条进藏路◎唐蕃古道历险记

第七条进藏路◎山南至川藏南线(318国道)

第八条进藏路◎川藏北线(317国道)

第九条进藏路◎穿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藏北羌塘三大无人区

第十条进藏路◎丙察察线

试读章节

1998年9月20日上午7点,我与兰州一中的老同学老马、城关分局的同事小马出发了,准备从214国道进入西藏。这条道路是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所走的唐蕃古道,现在路况怎样,心中无数,只好走着看。

驾驶的212车吉普车是我向老朋友,兰运司六队胡棣队长借的,车虽旧了点,跑起来还行,再加上老马是个有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我们也不怕车出毛病。

中午到了西宁,要上高原了,买个氧气袋,这样心里踏实一点,有备无患嘛!

当晚我们到达龙羊峡,入住龙羊饭店,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一座大型梯级电站。它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和贵南县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海拔2700米。藏语中龙羊是“险峻的悬崖深谷”。龙羊峡长40公里,河道狭窄,最窄处仅有40米,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两岸山壁如刀砍斧劈。黄河以每秒500立方米的速度从大坝内奔腾而出,声如巨雷,水雾迷漫,惊心动魄。

次日上午,我们参观完龙羊峡水库大坝,中午在共和县恰不恰镇的路边小饭店吃烩面,我们三人每人一大碗,那个碗真够大,饭量小点的人还真有点吃不完。

倒淌河发源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海拔3300米,全长约40公里。全中国的河流基本是由西向东流的,而它却是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因此人称倒淌河。我们见到的倒淌河,只有一米多宽,加点助跑就可以跳过河对岸,充其量是条较小的小溪,它是青海湖水系中最小的一支,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犹如一条明亮的纽带飘落在草原上。

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到达日月山,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文成公主思念家乡,思念父母,泪流不止,汇成了这条倒淌河。倒淌河离公路不远,河边有一块刻有“倒淌河”三字的大石头。这里不收门票,停车参观拍照。

从共和出来,要经过头塔拉、二塔拉、三塔拉三个大草原。

9月下旬草原已经开始变黄,公路边上的芨芨草一丛一丛长得茂盛,我们停下车拍摄草原,拍摄远处巍峨的阿尼玛卿山。

沥青铺成的公路上跑的车很少,我们从龙羊峡到玛多县跑了一天,也没碰见几台车。草原那么安静,车停在路边我们听见苍蝇的嗡嗡声及沙沙的风声,我们三人同时感觉到草原的安静,而且安静的让人感到可怕,这种安静是城市里无法体会到的。  花石峡海拔4200米,因峡谷中的石头上有各色花纹而得名。这里天气变幻莫测,它与青藏路上的五道梁齐名,很多人到此都会有高原反应,它是214国道上的一座“鬼门关”。

到达花石峡已是下午7点多了。天空阴云密布,天色已晚,还是赶路要紧,大约晚9点,我们到了玛多县城,入住县招待所,住宿条件较差,服务员的态度更是不敢恭维。玛多县城海拔4250米,座落在大草原上,一棵树也见不到。我整夜未眠,早晨起来头疼,感觉好像是发烧了,找到县医院,医生说是高原反应。

由于化油器漏油,老马一上午都在修理,中午12点我们出发前往距玛多县城60公里的黄河源头鄂陵湖,有一条砂土路直通湖边。据说这条路是因为前几年胡耀邦同志去黄河源视察而专门修筑的。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车速连20公里都上不去,人都快颠散架了。无奈之中老马只好把车开到草原上,这才跑得比公路快一点。60公里路我们硬是跑了两个半小时,途中车内突然一声爆炸声,把全车人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放在后车窗的氧气袋被晒爆了,救急的氧气袋没了,但第二天我们仍然决定翻越巴颜喀拉山去玉树。

鄂陵湖、扎陵湖两个姊妹湖,是黄河源头相连的两座高原淡水湖。黄河从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流到这里,形成了黄河源头的这两个湖泊,两湖之间有九条河道相连。

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这里的地势高,地域辽阔,低矮的牧草承载着大量牛羊,我们看到草原上成群的羊在吃草,草原严重沙化,鼠害严重,到处是高原鼠掘出来的一堆堆土,不时可见到胖胖的、圆头圆脑的高原鼠从车前跑过。

虽然是在深秋季节到达鄂陵湖,倒并不觉得有多冷,已是下午2点半,湖面风平浪静,蓝天白云下湖水与雪山交相辉映,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激动,老马将车开下公路直冲湖边,我们手忙脚乱跳下车,尽情欣赏高原的美景,抓紧时间留影。

本来我们还想去看看扎陵湖,有经验的老马发话了:“必须天黑前回到县城,否则迷路了,没人救我们。”的确是这样,中午从县城出发时,当地老乡曾告诉我们,“单车进去,万一车坏了就麻烦了。”我们在湖边玩了一小时,下午3点半动身返回,终于赶在天黑前平安回到县城。

第二天早晨9点半,出县城不久,看到了黄河第一桥,这是一座不大的桥梁,毫不起眼,可它却是黄河从源头出发后,横跨黄河的第一座桥,我们不能不将它收进镜头。

由玛多到玉树这一段路全是土路,养护还可以,车行不觉得太颠簸。

巴颜喀拉山海拔5080米。车到山下,不知疲倦的老马终于累了,我换他休息。山顶风很大,我们下车照相都穿上了军大衣,有座石碑标出了山口的海拔。

巴颜喀拉山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山的北边是黄河流域,见到的是高原草甸。翻过巴颜喀拉山进入长江流域,越走越低,植被变化明显,到通天河大桥时看到树了,这说明海拔已低于4000米,高于4000米树是存活不下来的。

通天河是万里长江上游的一段,过了通天河大桥进入山区,在山谷中行进,两边是茂密的森林。

下午6点,我们到达玉树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入住农行宾馆。

第二天上午我们沿214国道南行,沿途都是土路,8公里处进入一条岔道,顺山沟进去不远,就看到文成公主庙了。寺庙坐北朝南,规模不大却格外灵巧,据说文成公主进藏时,路过这里,依山雕刻了一尊如来佛,以后金成公主进藏时又在佛像上加盖了寺庙。

原计划从214国道经囊谦进入西藏,后来打听到此路不通,只好原路返回,在玉树吃过午饭踏上了归途。

当时的214国道虽然是土路,但是养护得很不错。返回途中一名养路工人搭车,他告诉我们,10月他们就下山了,来年4月开春再上来。每年如此,工作半年,休息半年。

翻越巴颜喀拉山,车外鹅毛大雪,气温骤降,我们都穿上大衣,不一会儿雪就将挡风玻璃全部覆盖,降雪的速度比雨刮的速度快,眼看着窗口马上要被雪全部盖死,我和小马一左一右跳下车在狂风暴雪中以最快速度猛擦挡风玻璃。时间不长积雪又把车窗挡住,跳下车去再擦,车外冻得要死,动作要快,擦得时间长了人受不了。

天很快黑了下来,车在暴风雪中艰难行进,风雪越来越大,车灯只能照几米远,天地一色,大地一片银白。老马的驾驶技术我们不用担心,担心的是车,希望上帝保佑我们,这时候车千万不能出问题呀。如果抛锚了,我们非冻死在山上不可,有几次因为雪太大看不清路,我与小马跳下车,在狂风暴雪中裹紧军大衣,借着可怜的一点灯光,引导汽车慢慢爬行。

P88-92

序言

对待西藏有两种人,一种被西藏的海拔所吓倒,一种被西藏的神秘所吸引。老汉(兰州话中,“老汉”也是儿子对父亲的一种亲切的称呼)就是第二种人。

两年前,“西北尕老汉”(“尕”读“ga”三声,西北方言“小”的意思)策划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就给老汉说,“不要叫‘走完’,叫‘走过’比较好。”事实证明,我是有先见之明的。两年时间之内,当时的《走完八条进藏路》变成了今天的《走完十条进藏路》(实际走完了十一条)。且不说阴法唐爷爷题写的书名变了三次(《走完八、九、十条进藏路》),我可以肯定,进藏的路老汉是要一直走下去的。两年前是这样,今后仍然是这样,只要有了新路——新修的或他新发现的。

就目前而言,中国乃至世界已走完十一条进藏路的恐怕仅此一人(我不敢完全肯定)。

老汉走过的这十一条进藏路中,我对其中的两条印象极其深刻——第一条和第六条。

老汉第一次去西藏的时候,我还在上中学,对西藏的概念仅仅停留在地理课本的那些毫无生动可言的文字信息上。在我那时的脑海中,西藏的神秘和路途的艰辛非常模糊,几不可见。老汉的这次出行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比原定日期推迟了一天出发,而我则约了女同学在他出发那天来家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们对于中学男女生交往的态度远没有今天开放。结果可想而知。那天,我因为看到老汉的出现,而紧张得出汗。

16年之后,老汉又一次让我紧张得出了一身汗,这次不是因为他的突然出现,而是因为他久久不肯出现。也正是这一次,促成了我的第一次西藏之行。这是老汉的第六条进藏路——唐蕃古道历险记,也是影响面最宽,波及亲友最广,他最愿意拿出来晒(三声。兰州话,显摆的意思)的。

老汉走完十一条进藏路的时候,我的儿子已经可以向小朋友吹嘘自己爸爸会骑马、潜水和跑马拉松了。直到这一刻,我才如此清晰懂得这就是儿子对父亲的崇拜,亦如我在酒桌饭局中向人绘声绘色的大侃老汉进藏的光荣历史。所以,我想《走完十条进藏路》不仅是一本游记或路书。也是父亲留给儿子的一笔重要的财富和永远的纪念。

张望于2010年11月21日

后记

1991年9月第一次走进西藏至今已历时20年,现在终于走完十一条进藏路:其中八条正式公路,两条探险路,一条铁路。路走完了,作文也写完了。虽然走了十一条进藏路,但书名仍定为《走完十条进藏路》,还是这个书名叫起来顺口。

如要成书,先要成路,把路走完,才能成书。前年走完第八条进藏路——川藏北线。我请老前辈、老西藏,原成都军区副政委、西藏军区政委兼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将军题写了书名《走完八条进藏路》,当时的确想就此停步,但是终究没有抵挡住无人区的诱惑,又走了第九条进藏路——穿越无人区。

去年9月去北京参加虎年“老虎”聚会,见到原兰州一中同学王南宁大姐,她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劝我就此停步,毕竟60岁了,身体要紧。原兰州师大附中郭毛英同学同意南宁大姐的意见,她说书名叫《走完九条进藏路》就行了。儿子劝我劝得更直接:“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同学、朋友、亲人劝我。令我感动、感激!但是这不符合我的性格,一辈子做事追求完美,这次依然一样,我义无反顾地走进第十条进藏路,顺便又走了第十一条进藏路—青藏铁路。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阴法唐将军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曾担任过西藏军区群工部长、藏字419部队政治部主任的魏克同志为本书题字;感谢西北民族大学藏语系山夫旦教授为本书题写藏文书名;感谢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兼出版社社长旷听先生为本书出版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从小的朋友北京乐天公司王小明。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王小春对本书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曾经一起走进西藏的各位团友们(书中均已写到,在此不再一一列名),有你们才有我的十一次进藏路,有你们才有本书的这些故事。书中如有不周之处,还望海涵,并请批评指正。

原兰州一中蒙建东同学为本书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现在的书名就是根据她的建议最后敲定的。

在我历次进藏以及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了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刘钇局长、王弘主任以及陶小虎、陈红光、秦志国、席立华;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张文晏、张三娜、马小卫、周书田、王玉强、陈芮;原兰州一中的同学王家宁、蒙建亚、苗珍、张洁、马宪斌;深圳市中医院副院长邸振福、深圳市人民医院刘强博士;深圳市委赵力、钟锦以及兰州运输公司胡棣,西北民族大学于玲等许多同学、同事、朋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

感谢本书的编辑、旅行作家谭讳波,美编罗湘宏同志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感谢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打字员孟玮、于春浩、肖利利、王金芬,以及深圳市交通局会务中心张金秀为本书书稿打字付出的劳动。

我的老伴“西北尕老太”对我走进西藏虽然从不言支持,但是一直在幕后默默地关心,在此提出表扬。

在《走完十条进藏路》出版之际,再次对阴法唐、魏克两位老前辈以及上述同事们、同学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鹏遥(西北尕老汉)

2011年6月6日0时33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完十条进藏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鹏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94210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4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2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