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关中水利科技史的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学术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李令福,男,1963年生,安徽省萧县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本科毕业,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毕业,现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都学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利科技史,参与陕西省及西安市城市建设,主持一系列实践应用性的科学研究。出版专著8部,编著书籍6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1项。学术论著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其他奖励5项。
目录
第一章 引泾灌溉水利
第一节 战国秦郑国渠的若干问题
一 郑国渠的修建及其淤灌性质
二 郑国渠的引水方式及渠首遗存
三 郑国渠的渠系路线与“横绝”方式
四 郑国渠的淤灌面积与持续时间
第二节 唐代引泾灌渠的渠系变化与效益增加
一 北部郑国、六辅渠系的逐步分化
二 白渠的修复活动及三白渠系的完善
三 灌溉效益的扩大及碾硙的开发
第三节 宋元明时代泾渠上的水则
一 宋元时平流闸旁的石龟
二 元代王御史渠渠首的水尺
三 元明时代三限口的石人
第四节 秦郑国渠灌区的发展与演变
一 秦郑国渠是沿北山由泾到洛跨流域供水的大型淤灌工程
二 汉六辅渠、白渠改造郑国渠为南北两大干渠的灌溉工程
三 唐中后期北系各河流发展起各自独立的引水渠系
四 唐代南系白渠渠道体系得到完善,灌溉效益提高
五 宋元明清南系白渠的发展与衰落
第二章 秦汉都市水利
第一节 秦都咸阳城郊的水利
一 秦陵北侧K0007陪葬坑所见的河池水景
二 渭北区兰池的建设与凿井汲水
三 渭南的湖池泉源利用
四 秦都成阳城郊水利开发的历史地理背景
第二节 汉唐长安昆明池的建设与功能
一 前人的研究成果
二 昆明池的兴修及其规模
三 汉都长安最大的蓄水库及其多种功能
四 唐都长安郊区著名园林及昆明池的干涸
第三节 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
一 汉武帝兴修昆明池及其人工环境
二 昆明池上游涌滴水的人工改道及交水的形成
三 昆明池下游引水渠通过泬水及其支渠向长安供水
第三章 唐代都市水利
第一节 龙脉、水脉与文脉——唐代曲江之于都城长安
一 曲江——盛唐长安的文脉
二 曲江——龙脉与水脉的交汇处
三 继承盛唐文脉,创建西安现代新文化
第二节 唐代曲江的园林建设
一 唐代曲江园林建筑的兴衰
二 唐代曲江文化区的规模及其园林风光
第三节 宋代以来的曲江
一 曲江宫殿、游乐燕喜之地皆为野草——宋代的曲江
二 曲江池畔黍离离,芙蓉园中牧儿讴——明代的曲江
三 曲江、杏园、乐游宴喜之地无涓流残址之可寻清末民国时的曲江
四 曲江文化胜迹,新世纪重现辉煌——当代的曲江建设
第四节 大唐芙蓉园:盛唐长安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一 古典园林先河——曲江芙蓉园是中国第一公园
二 唐都长安文脉——曲江芙蓉园地区是长安文化中心
三 进士风流韵事——曲江流饮与杏园探花
四 新修大唐芙蓉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第五节 曲江新区经济社会开发的地理基础与水土资源
一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二 水资源条件
三 土地资源
第六节 唐代昆明池的建设及功能
一 唐代昆明池的建设及规模
二 唐代昆明池的景观及游览
三 唐代昆明池的经济与文化功能
第七节 临潼华清池御温泉之都的历史文化特征
一 建筑规模帝王级,无与伦比御温泉
二 历史连绵六千年,持续发展数第一
三 四美女神话流传,三帝王爱恨情长
四 骊山温泉得天独厚,沐浴文化博大精深
第四章 关中综合水利
第一节 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
一 渭河与沂河的水路联运
二 傍渭漕渠的开凿、渠系与效益
三 褒斜道漕渠的尝试
四 洛渭之间的漕渠
第二节 关中水利开发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规律
一 影响水利开发的地理环境因素
二 环境对水利开发的影响
三 水利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古代水利基础
第一节 淤灌是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一 中国水利的起源及各门类的形成
二 漳水、郑国、河东、龙首诸渠的放淤性质
三 白渠的“且溉且粪”是淤灌的另一类型
第二节 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
一 艾山渠的修建过程
二 艾山渠的引水与输水技术
三 艾山渠的现实效益与历史意义
第三节 西安咸阳间渭河的北移速率及其原因
一 唐东渭桥处
二 汉中渭桥处
三 汉西渭桥处
四 影响渭河侧蚀北移的基本原因
第四节 地形因素对黄河决徙变迁的影响
一 地形大势决定了黄河频繁决徙及其泛滥范围
二 平原低谷是黄河决徙泛滥的天然通道
三 邙山与大侄山控制着黄河的基本流向
四 地形与黄河决徙的关系
第六章 西安市《水与长安》陈列馆——告诉你一个《水与长安》的故事
前言
一 八水绕长安:神奇的西安小平原
二 水与西周丰镐
三 水与秦都成阳
四 水与西汉长安
五 水与隋唐长安
六 水与宋至民国西安城
七 西安水利重现辉煌
内容推荐
本书由关中水利科技史论文与水文化建设成果编辑而成,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研究历代引泾灌溉水利工程。第二、三章两章论述秦汉与隋唐时代的都市水利,主要涉及昆明池、华清池与曲江。第四章探讨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以及关中水利开发与地理环境相互之关系。第五章分析中国古代水利基础科学的四个专题。第六章是为西安市“水与长安”陈列馆撰写的文字与图片介绍,从七个主题告诉你一个“水与长安”的故事。本书贯彻历史地理学最基本之“历史文献考证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科学技术史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手段,特别关注社会实践对科研的推动作用,在关中水利科技史与历史地理等领域作了一定深度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关中水利科技史的理论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令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50433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水利水电
图书小类
重量 538
CIP核字 2019204152
中图分类号 TV-092
丛书名
印张 2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