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癫狂的财富/癫狂的历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财富——人类最原始、最刺激的玩具,比小说更荒诞离奇的金钱秘史!

徐树明编著的《癫狂的财富》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谁都无法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不能同时获得所有幸福与财富。我们每个人都该接受平凡的生活,我们追求财富的脚步应该沉稳而踏实。而当财富的光芒“轻佻”地在你眼前闪烁,并似乎唾手可得时,请诸上你的眼睛,以免自己陷入癫狂!

内容推荐

近现代与远古相比,人类的理性,反而有被财富带往越来越远的不归路的趋势。资本主义对财富的追逐,发掘出了人类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同时又为这种欲望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和最现代的工具;进入当代,不断衍生的金融工具和翻新的花样技术,又一次次兵不血刃地将人类带往癫狂的彼岸,然后再上演舟覆人亡的戏码。

《癫狂的财富》是“癫狂的历史系列”之一,由徐树明编著。

《癫狂的财富》所述的种种故事中,除个别人获取暴利外,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因泡沫的破灭而倾家荡产,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恐慌。它所要展现给读者的,除了那些在特殊环境下人类的不可理喻和无可救药外,更重要的是,提醒每一个读者,当我们即将陷入极度兴奋时,当我们以为世界的美好将超出我们的想象时,就是该抽身而退的时候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金融投机前传:荷兰郁金香炒作

 一、好一朵美丽的“绝世奇花”

 二、一朵小花换一栋别墅

 三、“博傻理论”风行于世

 四、“美丽”泡沫的破灭之殇

 五、世上第一次经济危机的反思

第二章 密西西比阴谋:现代金融业诞生之初的疯狂

 一、“怪杰”约翰?劳来了

 二、危险,法兰西

 三、一个赌徒的疯狂计划

 四、法兰西的癫狂与愤怒

第三章 南海泡沫事件:从王室到平民的集体藏狂

 一、感染“病毒”的南海公司

 二、绅士和赌徒的快乐时光

 三、乐极生悲,泡沫崩溃

 四、审判:疯狂的终结

第四章 1929年:最大的繁荣与最大的灾难

 一、打了“激素”的美国梦

 二、星条旗下最牛的“牛市”

 三、遭遇“黑色星期四”

 四、世界经济跌入低谷

第五章 血腥聚敛:疯狂的奴隶贩卖和鸦片贸易

 一、一个不简单的公司

 二、黑色的奴隶,血色的贸易

 三、烟、烟、烟,钱、钱、钱

第六章 黄金:通向天堂大仃的钥匙

 一、金色诱惑——闪亮的欲望之源

 二、一路向西——圈出来的西进运动

 三、掘金目标——加利福尼亚

 四、黄金时代——卓别林的调侃与讽刺

第七章 日本地产泡沫:“海市蜃楼”的消逝

 一、经济腾飞,土地也起飞

 二、小东京可以换大美国

 三、泡沫崩溃,黑洞浮现

 四、噩梦降临,失去的十年

第八章 2000年:新纪元破灭的泡沫神话

 一、互联网发迹,制造“暴富神话”

 二、股民与投资者疯狂撒金

 三、一场“烧钱”的狂欢派对

 四、神话破灭:纳斯达克指数遭遇滑铁卢

第九章 绑架、金子:肆虐的海盗的生财路

 一、渔船上升起的海盗旗

 二、绑架,财源滚滚而来

 三、横行肆虐,紧抓带血的金子

 四、多国联合护航,疯狂仍在继续

第十章 豪赌的黑洞:世界=赌场?

 一、拉斯维加斯之梦

 二、赌神的圣坛

 三、方兴未艾的亚洲博彩业

 四、优雅与粗犷——贵族小镇与逍遥之都

试读章节

二、绅士和赌徒的快乐时光

1720年初,南海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计划承诺南海公司接收英国政府全部的5000万英镑国债,将一切不可收回国债的未清偿部分一起接收进入公司的资本,而政府只要每年向公司偿还部分债务就可以。公司允许股票投资人也可以按分期付款的方式来购买公司新发行的股票。

1720年2月2日,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员会研究认为南海公司的计划对国家更为有利,于是接受了南海公司提出的交易计划。消息传到伦敦的各大交易所,全英国的股票经纪人陷人空前的亢奋之中,南海公司的股票瞬间跳涨了30多英镑。

为了能够顺利将这块肥肉吃掉,南海公司向英国国会的主要议员们支付了高达120万英镑的贿赂,终于英国国会把非南海公司持有的3100万英镑国债的特权判给了南海公司。当上议院顺利地通过了这个计划时,南海公司股票价格一下涨到了300英镑。而事实上,就在议会正在为是否实行南海计划投票的时候,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就已经大幅上涨了30%。

这就是令全英国人为之疯狂的南海计划刚刚登陆英格兰时的情形。

议院通过南海计划之后的第五天,南海公司董事会又发行了100万股股票,票面价格100英镑,实际售价则为300英镑。此举吸引了社会各界纷纷抢购,首次发售收入就超过了250万英镑。就如当初计划中提到的那样,股票购买人可以先付发售价格的25%,然后分期付清总价款。2天内,票面为100英镑的新股票价格就涨到了340英镑,认购价格也相应提高了两倍。

在人们对南海公司的股票进行疯狂的抢购之时,持有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当时的下议院议员沃普勒先生就说:“这将是一次危险的股票投机,英国的工商业精英们将会被股市所控制。它就像魔鬼,眼前你们看到的是他施放出的种种诱惑,让人们陷入对金钱的幻想中不能自拔。越来越贪婪的人们会忘记用正当的劳动去赚取财富。它会把人们引向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个计划在实质上是一种罪恶的骗局,他激起大众对金钱狂热的追逐,这种狂热会持续不断地保持下去。股票的价格肯定会被发行者随意操控,直到到达不可想象的顶端,所有发行股票时口头承诺的红利是永远不可能被兑现的。”他还预测了计划实施后的后果,一种是计划成功了,南海公司就会通过债权控制英国政府,变成大英帝国实际的主事,这些股市新贵将可能因此控制立法,干预国家行政;另一种结果是计划失败,多数股票持有人因此而破产,同时对政府表达不满,也许会危及整个国家的政权。

可惜的是沃普勒的忠告在全民癫狂的购股大潮面前很快被淹没了。在这种诱人的投机机会面前,人们被牢牢吸附住了,被金钱弄得迷失了方向。大家纷纷前往股票交易所购买南海股票,伦敦的鄂雷交易所里挤满了争吵着抢购股票的人。

社会各阶层都做着发财梦想前去交易所购买南海公司的股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挠这种欲望的冲击。这时,南海公司派手下四处散布谣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极为美妙的故事,告诉大家南美丰富的金矿和宝石是如何被公司开发出来的,甚至传说南海公司组建了庞大的商船队已经开往南美做贸易和运输。这更让南海公司股票的购买者们兴奋不已。连续不断的股票被印刷并送到交易所,各种做短期炒作的股票经纪人使出浑身的手段,只想在短期内把股票炒到最高值,于是传言四起,股票交易市场前面的大街被来往购股的马车堵得水泄不通。

4月21日,南海公司宣布发放当年第二季度的股利,分红比例为10%,所有认股的股东都将享受到优厚的股利。这样的结果印证了很多人的预期,人们都觉得南海公司有着无比光明的盈利前景和巨大的投资潜力,那些犹豫不决、曾经怀疑南海公司可靠性的观望者们最后的防线也被打破了,在捶胸顿足一番后,他们急急忙忙加人到了新股申购的大军中。

4月30日,南海公司第二次发行了100万新股,发行之初溢价就高达400%。刚刚分到了股利的认购者们由此变得更加疯狂。他们用第一次赚到的股利再加上房产抵押来的钱再一次投入股票市场,当天被申购的股票数达到了150万股。这些投资者中半数以上是事先和南海公司董事会打好招呼的众参议员们。据说连国王也禁不住这样的诱惑,特地事先和南海公司打了招呼,抢先购买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这一消息传出,人们的投资热情更是像火山爆发一样,整个伦敦的投机情绪都被点燃了起来,抢购潮不断。

5月中旬,南海公司股票价格被抬高了500%,到6月末价值更是翻了9倍之多。紧接着,公司进行了第三次募集,以10倍于票面值的价格发行500万英镑股票,结果当天就超额募集完成。

受南海公司股票带动,英格兰银行股票一个月之内涨了110%,东印度公司也是如此,在同一时期涨了240%。

在南海公司的示范效应下,英国各地迅速出现了数百家新的股份公司。如果说人们对于南海公司的股票信任只是源自于错误的信息分析和判断的话,那么这些新股份公司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则完全是因为对股票投资的盲目认定。当时的英国实际上发行股票的公司非常少,股票发行量相对于人们手中的闲散资金来说,明显偏小很多,于是,丧失了理智的人们才不在乎这些公司是不是刚刚开设,也不去查询他们的经营范围和经营状况。因为在南海公司股票的影响下,股票这个词在人们眼中已经是暴利赚钱的代名词了,只要某家公司发言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人们就投人大部分身家准备大捞一把。一时间,英国所有的公司股票平均涨幅都超过5倍。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公司几乎都是子虚乌有的“泡沫”公司,当时发行股票的公司居然有专营人类头发买卖的,还有利用锯末制造交易机械的,更加荒诞的是居然还有名为“孩童运气提升”的公司也发售股票!显然这些公司都想搭上利用发行股票捞钱的末班车,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欺骗的手段获取利润。因此这些新成立的公司有的只持续了一两个星期,募集到资金后就此销声匿迹了。

据说有一位印刷工手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股票,正郁闷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登记公司、印刷股票,于是自己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登记了一家所谓的“有潜力”公司,他到股票交易所大声宣布他有一个很有潜力的生意项目,这个生意需要筹集200万英镑并且回报相当丰厚,不过生意的内容出于保密原则暂时不能揭露,要等公司股票发售完之后自然会告诉大家……就这样,这个印刷工仅仅依靠三言两语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整个市场已经接近疯狂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丧失了根本的判断能力,毕竟谁都不想错过任何一支可能成为新南海股的股票,于是在短短不到半天的时间里,这家“有潜力”的公司就卖出了2000英镑的股票。然而让投资者们郁闷的是,第二天这家“有潜力”的公司就和那个不能说的秘密一道在人流密集的伦敦街头消失了,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类似的欺骗之举在当时的英国成了不法分子们的一个求财之道。不断升高的股价把人们的心理防线彻底击碎,陷入疯狂状态的民众成了最好的行骗目标。

P43-47

序言

财富,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便似乎占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华严经·离世间品》:“所谓不著味,不著欲,不著财富,不著眷属。”我们用财富来形容一切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

然而,财富在带给我们快乐、幸福、健康的同时,也常常会扮演邪恶的角色。它腐蚀我们的心灵,软化我们意志,污染我们的善良。它使人类纵欲,癫狂,变得不可救药。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大的人为灾难,都与对财富的疯狂追求密切相关。而财富诱惑所导致的千年以来的一系列集体癫狂行为,至今犹在我们眼前。

公元1636年,郁金香的故事在荷兰上演与谢幕,几乎每个荷兰人都参与其中,可怜的是,没有谁是其中的主角,所有“参演者”都成了最后的牺牲品。当郁金香黯然凋谢,财富也如云烟般散去,只听见在集体癫狂中停下来的荷兰人奄奄一丝的喘息声。荷兰人为郁金香这小小的花株、那淡淡的香气付出了血的代价。显然,郁金香是无罪的,罪过是人类被欲望蒙住了双眼,被财富诱进了陷阱。

人类本是善于吸取教训的智能生物,可惜的是,人类也是最容易忘记伤口的智能生物,只有原始的欲望,对财富的无限追求永远主导着一切历史。所以,郁金香的故事注定要不断上演。

荷兰郁金香泡沫事件后,仅仅80年,欧洲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居然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再度上演了类似的闹剧,这便是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而它们也被后世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并称为近代欧洲三大泡沫事件。

近现代与远古相比,人类的理性,反而有被财富带往越来越远的不归路的趋势。资本主义对财富的追逐,发掘出了人类内心最原始的欲望,同时又为这种欲望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和最现代的工具;进入当代,不断衍生的金融工具和翻新的花样技术,又一次次兵不血刃地将人类带往癫狂的彼岸,然后再上演舟覆人亡的戏码。

20世纪50年代,美国淘金潮涌来,被那金黄色所吸引,数以万计的人,深入荒山,风餐露宿甚至客死他乡;1986年,一个东京能买下4个纽约,日本人以为自己的小岛是被“钻石”打造?他们疯狂购房,然后……在自己的房中自杀;2000年,虚拟的网络世界给了人类最大的想象空间,然后在人类的所有欲望都被吸进这虚拟的生活中后,再将人类抛进现实,于是人们迷失了方向。甚至在今天这个时代,美丽的亚丁湾依然上演着海盗抢劫的游戏。财富,给人类以美好,也给人类以毒药。

本书所述的种种故事中,除个别人获取暴利外,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因泡沫的破灭而倾家荡产,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恐慌。它所要展现给读者的,除了那些在特殊环境下人类的不可理喻和无可救药外,更重要的是,提醒每一个读者,当我们即将陷入极度兴奋时,当我们以为世界的美好将超出我们的想象时,就是该抽身而退的时候了。

我们谁都无法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不能同时获得所有幸福与财富。我们每个人都该接受平凡的生活,我们追求财富的脚步应该沉稳而踏实。而当财富的光芒“轻佻”地在你眼前闪烁,并似乎唾手可得时,请闭上你的眼睛,以免自己陷入癫狂!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癫狂的财富/癫狂的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树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606418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9-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