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梦的解析
内容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变态色情狂”。
2000年,英国BBC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德文)版序
第三(德文)版序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1900年)
附录 1909年
附录 1914年
第二章 析梦的方法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实现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素材与来源
第六章 梦的工作
第七章 梦过程的心理学
精彩页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1900年)
本书将向读者介绍一种析梦的心理技能。我们运用这项技能进行研究,会发现梦其实是一种富含深意的心理结构,即便清醒时,也在我们的心理意识活动中独占一隅。而后,我将进一步向读者阐释各种诡异奇特梦境的成因,并由此推断出心理能量的本质,梦正是由这些心理能量相互交错影响而生。届时,我的研究将暂告一段落。因为至此,关于梦的问题已上升至另一高度,变得更为复杂,需要搜集更多不同的研究材料才能解答。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前人对于梦的研究,以及这一课题在当代科学界的地位。这些内容在后面的章节里将不再赘述。几千年来,人类一直致力于梦的探索工作,但收效甚微。学术界对此都已公认不讳,我不再引证。本书末附有这些著作的索引,读者可从中发现许多与梦相关的令人欣喜的观察资料以及大量有趣的研究材料。但能真正触及梦的本质,并揭开其中奥秘的著作却寥寥无几。至于那些潜心钻研却不得要领的外行,就更难深入其中了。
早在史前时期,原始人就对梦有了最初的概念。梦影响着史前人类宇宙观、灵魂观的形成。这个课题虽然非常有趣,但在此我暂且不作详述,只推荐一些好的作品,比如约翰·卢波克爵士、赫伯特·斯宾塞和E.B.泰勒等人的著作,读者可自行参考。还有一点我得补充,只有完成眼下析梦这项任务,我们才能体会这种种问题及推测的重要性。
史前时期所形成的有关梦的概念,奠定了古罗马人对梦的评价基础。①古罗马人深信,梦与他们信奉的超自然现象有关,能够传递神的旨意。对于梦者而言,梦还有着特别的含义,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预示未来。由于梦境离奇古怪,变幻莫测,因此很难对其形成统一的定义,也难以根据其价值和可信性进行分类。古代哲学家对梦的评价,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占卜术的盛行。
亚里士多德曾在两部著作中提及梦。他认为,梦属于心理学范畴,并非神谕,也非神赐之物。其源于“恶魔”,本质是“魔”而非神。也就是说,梦不是超自然现象的反映,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法则。当然,人类的精神与所谓神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人在做梦时处于熟睡状态,因此梦被定义为人在熟睡状态中所产生的心理意识活动。亚里士多德了解梦某些阶段的特征。例如,他认为,梦境能够将熟睡状态中细微的感觉转化为强烈的感觉(当一个熟睡中的人身体某部位轻微发热时,他会梦见自己在火中行走,灼热难耐。)。因此,日常生活中一些未被发现的早期病变,能够在梦中表现出来,并作为初次病症反映给医生。①
正如前文所述,在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学者并没有把梦视为做梦时的心理产物,而是看作神赐的力量。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古代无论哪一时期,对于梦的解释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梦是真实、有价值的,能够为梦者指引人生,预示未来;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梦是空洞、毫无价值的,终将贻误人生,甚至引导梦者走向毁灭。 格鲁佩在谈及梦的分类时,引用了麦克罗比乌斯和阿尔特米多鲁斯的观点②:“梦分为两类:一类梦只受现在或过去影响,与未来无重要联系。其中包括失眠症,即直接再现一个既定概念或其对立面,比如饿和饱。也包括幻觉,即幻想式地扩大某一既定概念,比如噩梦。另一类梦可决定未来,具体包括:
1.在梦里接受预言(神谕);
2.预见未来之事(梦幻);
3.需要解析的有象征意义的梦(如梦兆)。
这一理论延续了数百年。”
与梦的各种不同评价紧密相关的问题便是“梦的解析”。人类始终希望从梦里得到重要的线索,但并非所有梦都易于解析。那些晦涩难懂的梦,也许正预示了重要的信息。因此,人们不懈努力,试图用容易理解、具有意义的内容,来解释那些晦涩难懂的梦境。在古代晚期,达尔狄斯的阿尔特米多鲁斯被认为是析梦的权威,其大量著作填补了析梦领域的空白。①当然,古人关于梦的史前观点是与当时的宇宙观相一致的,即膜拜仅存于精神层面的外来体。这种膜拜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清晨初醒时,留于梦者脑海的梦境残画面。梦境与其他心理现象不同,它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但如果你认为,梦源于超自然这一学说甚至在现代都缺乏追随者,那你就错了。我们远离的那些忠于神秘现象的虔诚信徒们,他们始终死守着一度占据主流地位的超自然理论余星不放,直到点点余星被科学的真理彻底扑灭。不难发现,这些奇人异士在其他许多方面并无奇思异想。一直以来,他们不过是因为梦境的不可思议,从而信奉超人类精神力量的存在和作用(参见哈夫纳的观点)。而那些对梦境内涵予以肯定的哲学流派——例如谢林学派——则很明显是古代盛行的梦神性论的残余。对于一些思想家而言,有关梦预言能力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这是因为目前持科学态度的思想家们,强烈坚持要摒弃封建迷信,但心理学理论又不足以解释搜集而得的所有梦的材料。
很难将科学界长期以来对梦的研究史做一个完整有力的介绍,因为种种研究虽然在某些层面上具有价值,但对于未来
导语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成名作,也是一部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理学基石著作。书中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提出“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此书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人类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
序言
本书旨在深入阐述析梦这一课题。我相信,这么做并
未超出精神病理学的范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系列病
态心理现象中,梦列居首位。而紧随其后的系列心理病症
——歇斯底里性恐惧症、强迫症、妄想症,基于现实原因
,也必将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如我们所见,梦本身并不具
备实际的重要意义,但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现象,其理论
价值不容小觑。对于心理医生而言,如果无法解开梦境起
源之谜,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恐惧症、强迫症、妄想症这类
心理疾病,更别说提出治疗方案了。
正是上述原因使析梦这一论题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
基于这一原因,本书存在着瑕疵,有关梦的形成与更为复
杂的精神病理学之间的联系的问题,未作阐述,因此论述
多次出现中断。日后在时间与精力都充沛的情况下,待我
搜集了更多的研究材料,一定会在其他专著中对此问题作
详尽说明。
由于我析梦时所援引梦例的特殊性,更加大了本书论
述的难度。读者在思考析梦的种种方法时,自然会发现,
为何我没有采用其他文献中载录的梦例,或其他来路不明
的梦例,而仅仅引用了两种梦例:一种是我自己的梦例;
另一种是接受我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梦例。后者的梦例其实
并不能用。因为患者在做梦时,受其神经质病症的干扰,
会使监测结果混杂。但用我自己的梦,势必要将我内心最
隐秘的部分公之于众,这并非我所愿,也不是一个科研人
员的作风,毕竟我不是诗人。虽然这么做令我内心痛苦,
但却不可避免,因为我得遵从论述的需要。否则,我的研
究便会付诸东流。当然,有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要删减这
些梦例,或是寻找其他梦例来替代,以减轻我言行之鲁莽
。但每每这么做,梦例的价值就被大大降低了。我只希望
,读者能够多多包涵,设身处地为我想想。如果有人认为
,我的梦例影射了其他人,那么请允许我在自己的梦里畅
游时,能有天马行空的权利。
内容推荐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作,同时也可队被看作是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作,曾被西方许多学者看作是一本震撼世界,改变人类历史的书。
本书第一次告诉曾经无知和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个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本书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对心理学的相关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梦的解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译者:李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15291
开本 32开
页数 5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538
CIP核字 2019057704
中图分类号 B845.1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10
143
3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