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建筑美学史/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承在整体性上的历史脉络为基础,同时依托于考古文物、文献典籍等两大知识系统,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史的内在肌理、外在轮廓作出了精细入微而极富思辨性的分析、梳理、还原、概括。本书的特色再与,一方面,在章节安排上,仍旧以朝代为分期,却更为重视文化类型的前后关联所带来的复杂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在行文逻辑上,既描述了建筑作为一种实用匠术的操作“记忆”,同时,意在探索建筑如何可能成为一种人们用来寄寓灵魂向往的艺术“语言”。
作者简介
王耘,1973年6月生,江苏仪征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原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2001)、复旦大学(2004)。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2013),主要研究中国美学史、佛教美学、建筑美学、生态哲学等。另为美国佛罗里达州亚特兰大大学(FAU)访问学者(2012-2013)、韩国外国语大学(HUFS)客座教授(2014-2015)。已出版专著《唐代美学范畴研究》(2005)、《复杂性生态哲学》(2008)、《隋唐佛教各宗与美学》(2010)、《江南古代都会建筑与生态美学》(2012)等。在《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文艺争鸣》、《江海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数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美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科学技术哲学》、《造型艺术》等转载。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09FZX013)、一般项目(13BZX093)、中华外译项目(15WZX013)各一项,曾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2014)、二等奖(2007、2009)。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作为美学范畴之‘空’的历史沿革研究”(13BZX093)的最终成果。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宇宙:先秦时期建筑美学的原型
第一节 建筑观念的萌发
一、建筑的职能
二、子学中的建筑观
第二节 建筑形式的积淀
一、“树”与“船”——地穴与干栏
二、土木——建筑的材质
第二章 制度:秦汉时期建筑美学的架构
第一节 规矩方圆
一、“圆”者象天
二、从“方”到“中”
第二节 从道德诉求到权力欲望
一、践履道德的处所
二、塑造权力的符号
第三章 开放:魏晋时期建筑美学的胸襟
第一节 在乎山水间
一、魏晋士子的“岩栖”
二、山水与风水
第二节 在乎生死间
一、接纳生死的依托
二、建筑与精神信仰
第四章 程式:唐宋时期建筑美学的理性
第一节 操作的法度
一、斗拱与壁画:技术的圆熟
二、时尚与约束法度
第二节 从工匠到文人
一、工匠的文人化与文人的建筑体验
二、建筑:“向内”的生命
第五章 雅俗:明清时期建筑美学的情调
第一节 园林之为建筑“标本”
一、历史的回溯
二、“八卦图”与“唯心主义”
第二节 建筑美学的“涟漪”效应
一、建筑的“场域”
二、石之意蕴
三、明清建筑艺术之众相
结语:中国建筑美学之“意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中国建筑美学史/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以“空间”“结构”“场域”作为介入建筑美学的理论路径,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唐宋、明清这一从古至今的时间跨度,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研究、解读,对我国建筑美学的思想渊源及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建筑发展历史中所包含的美学意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建筑美学史/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300679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06
CIP核字 2018221237
中图分类号 TU-80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1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