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青少彩绘版)》是鲁迅先生晚年创作的的回忆性散文集,是了解研究鲁迅早年生活、思想与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书籍。
本书还收录《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
图书 | 朝花夕拾(青少彩绘版)/青少年必读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青少彩绘版)》是鲁迅先生晚年创作的的回忆性散文集,是了解研究鲁迅早年生活、思想与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书籍。 本书还收录《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姓周,幼名章寿,字豫山,后改豫才。1898年起,改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笔名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卒于上海。鲁迅从小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很多野史、杂记,对民间艺术也有深切爱好,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资源。 鲁迅也被誉为“青年导师”,受他提携、指点和教导的后辈学生非常多,如孙伏园、丁玲、萧军、萧红、罗家伦、冯雪峰、台静农等,都深受鲁迅的影响。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琐记 无常 《二十四孝图》 藤野先生 五猖会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父亲的病 后记 自序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故乡 社戏 风波 端午节 白光 药 明天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鸭的喜剧 孔乙己 一件小事 序言 鲁迅(1881年9月25日一1936年10月19日),中国著名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落破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 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留学期间有感于国内同胞的 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劣根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 希望可以用文学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一1907年,参加革 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 等论文,其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 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 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 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 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 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 众上万人自发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 ,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 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 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10篇散文,写于1926年6月至 11月间,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发表在《莽原》半 月刊上,1927年5月编订成书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它 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 年鲁迅的完整形象。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 集,青年时的鲁迅充满壮志,希望中国能摆脱旧制度及陈 腐的传统观念。但遭受的挫折却令他逐渐感到绝望和寂寞 。后来钱玄同邀请他在《新青年》做文章,《狂人日记》 就是钱玄同催促他在《新青年》写出的第一篇小说,并且 头一次用鲁迅作笔名。其后,鲁迅连续发表多篇短篇小说 。一些小说结集出版,取名《呐喊》。 《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 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 情。它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国初期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 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呐喊》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 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 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 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导语 《朝花夕拾(青少彩绘版)》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文笔深沉隽永,集中回忆了鲁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不同生活体验和经历,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朝花夕拾》将对往事的回忆与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鲁迅先生关注人生、关注现实改革的极大热情。 本书还收录了其他作品。 精彩页 朝花夕拾 小引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竞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作《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己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1旦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己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角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干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L0.Dallnll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阉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朝花夕拾(青少彩绘版)/青少年必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鲁迅 |
译者 | |
编者 | 廉东星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206475 |
开本 | 18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0 |
CIP核字 | 2016015672 |
中图分类号 | I21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24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