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路与选择
内容
作者简介

张德旺,河北景县人。1946年生于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校基础学科教学带头人。以五四运动史为科研主攻方向,先后在《求是学刊》《北方论丛》《社会科学战线》《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百年潮》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在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起点五四及其政派研究》、《中国革命中的国际关系》(合作),主持完成《李昌传略》。

目录

引言:划时代的转折点
   

一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五四运动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叙事体系
  

三  五四运动的目标
酝酿
 

第一章  世界格局巨变
   

一  日本霸占山东
   

二  朝鲜爆发三一运动
   

三  美国的双重影响
   

四  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章  中国面临转折
   

一  “黄金时代”短暂
   

二  政治中心真空
   

三  社会能量在集结
   

四  学生在行动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  《新青年》创刊
   

二  蔡元培来了
   

三  开启文学革命
  

四  新闻改革肇始
   

五  学生社团潮动
   

六  与封建顽固派对垒
爆发
 

第四章  五四运动爆发
   

一  巴黎和会无视中国
   

二  国内群情激愤
   

三  五四这一天
   

四  营救被捕学生
   

五  蔡元培辞职离校
   

六  北京总罢课
 

第五章  各地和海外响应北京
   

一  天津:京外枢纽促联合
   

二  山东:动员早,众志坚
   

三  湖北:武汉学子洒热血
   

四  广东:学商工齐奋起
   

五  江苏:多地城乡联动
   

六  浙江:学联带动“三罢”
   

七  安徽:学生引领各界
   

八  江西:讲究策略实效
   

九  福建:两市带动全省
   

十  山西:各界配合学生
   

十一  河南:女生率先反抗
   

十二  湖南:抗高压,《评论》响
   

十三  四川:坚韧抵制日货
   

十四  陕西:学子并肩抗争
   

十五  云南:各方同仇敌忾
   

十六  贵州:官民共同对敌
   

十七  黑龙江:工运鼎力支持
   

十八  吉林:各族捍卫主权
   

十九  辽宁:学生勇破禁锢
   

二十  广西:波澜从东向西
   

二十一  内蒙:少年斗志顽强
   

二十二  其他各地:紧密联系,共同发声
   

二十三  海外:赤子忧国奋起
 

第六章  “六三运动”和“六五运动”
   

一  破坏与镇压愈演愈烈
   

二  “六三运动”北京学生大无畏抗争
   

三  “六五运动”上海“三罢”支持北京
   

四  上海各界持续斗争
   

五  “六三运动”和“六五运动”的鲜明特点
 

第七章  中国拒签对德和约
   

一  北京政府对签字问题的方针
   

二  陈独秀、胡适等人冲到前台
   

三  爱国团体的联合和发展
   

四  国内外协力抗争
   

五  中国使团毅然拒签
 

第八章  捍卫并发展五四成果
   

一  持续反对日本扩大侵略
   

二  决绝对抗军阀专制暴政
选择
 

第九章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一  新闻界全面改革
   

二  文学革命高歌猛进
   

三  “整理国故”运动发端
   

四  教育改革多方展开
 

第十章  西方学说思潮大力引进
   

一  实用主义全国滥觞
   

二  罗素临别明确回应
   

三  无政府主义思潮蔓延
   

四  人本主义不断渗入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一  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系统传播
   

二  国民党人积极传播
   

三  研究系热情介绍
   

四  多方参与宣传
 

第十二章  文化保守主义纠偏
   

一  杜亚泉东方文化派
   

二  章士钊新旧文化调和论
   

三  梁启超发表《欧游心影录》
   

四  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五  张君劢挑起“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六  学衡派攻击《新青年》
   

七  文化保守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十三章  社会改造的思想论战
   

一  指针之争问题与主义论战
   

二  道路之争社会主义论战
   

三  主体之争无政府主义论战
 

第十四章  改造社会的实践探索
   

一  工读互助团昙花一现
   

二  妇女解放发轫
   

三  非基督教运动开始
   

四  北京“驱彭挽蔡”
   

五  湖南“联省自治”
   

六  旅法勤工俭学起波澜
   

七  现代工人运动起步
 

第十五章  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分化
   

一  《新青年》编辑部分裂
   

二  “少年中国”分途
   

三  从《觉悟》右转到北大新派教师分裂
   

四  新文化统一战线解体
回望
 

结语:总论五四运动    

一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权
   

二  五四运动的中心
   

三  五四运动的原因与对象
   

四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和主导思想 

五四运动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页

引言:划时代的转折点从五四运动的意义、总体研究思路叙事体系和目标说起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提出“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历史起点”,有三方面考虑。
   

一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这是我们提出“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历史起点”主要原因。对此,已有诸多政治家、学者论述;这里,笔者强调三点。
   

其一,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历史进程角度看,五四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觉醒和革命精神,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转捩点,也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点。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左宗棠新疆平叛抗俄,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一再不惜鲜血生命粉碎了西方列强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但又一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的弱点和缺失,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帝国主义的软弱退让和义和团运动对西方事物的盲目排斥。五四运动则不同,中国人民通过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开始认清西方列强同属一个“强盗世界”,从而开始彻底消除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同时把反对日本侵华势力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把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和争取来自世界人民包括列强统治集团内部的同情和支持结合起来。
   

同时,中国人民认清了北洋军阀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高压专制的反动本质。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在不断进行的反对清王朝和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中,都不同程度地一再表现出对封建统治集团的残暴和狡诈认识不足的缺点。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向袁世凯求救,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旗号,孙中山让出大总统职位,原因当然有诸多方面,但其共同点之一是对中国封建势力的前述两面性认识不清。五四运动则不同,明确地把斗争矛头集中于一小撮亲日派军阀政客,同时明确指出,虽然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被罢免,但台上执政当权者与他们都是一路货色,不应对他们抱任何幻想。
   

正是基于以上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觉醒,中国各界民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高潮中迅速形成了中国社会必须“根本改造”的共识,并进一步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空前广泛、深入、集中的关于“中国社会如何根本改造”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才找到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个新方向和马克思主义这个新思想武器,中国革命才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其二,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高度看,五四运动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文化的自省意识和放手学习借鉴外国主要是西方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勇气,开创了中国空前的以民主、科学为显著特征的精神文化现代化繁荣活跃的新局面,开启了中国全面推进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新时代。
   P1-2

导语

从“外争国权,内怎国败”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青年运动始终同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
   

本书要回答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写克患主义为什么行?
   

本书全景式展现五四运动的过程与影响,从历史源头、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广设、改革事业的瘤导思想”的原因。    

“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五四运动的史实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阐明了五四运动本身发展的背景、起因、过程、影响,着重而详细地说明了五四运动在政治与文化上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作者以唯物史观的观点,从整体与微观两个层面,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如何成为现代中国的历史起点,如何成为中国全面融入由西方主导的世界现代化大潮的起点,如何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崭新开端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路与选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德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47627
开本 16开
页数 5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0
出版时间 2019-05-01
首版时间 2019-05-01
印刷时间 201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863
CIP核字 2019057619
中图分类号 K261.107
丛书名
印张 33.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9
170
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