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以动物为师】动物思维
内容
内容简介

《动物思维》作者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描述了深入动物世界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得。作者身体力行地观察并实践了人类学习身边的动物,利用“生物学思维”的更大可能性。

作为进化的“适者”,獾比很多“强者”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水獭为了适应生存规则,不断找寻更佳的生态位;狐狸适应了城市的变化,享受着多样性带来的红利;处于食物链底端的赤鹿,努力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樊篱;雨燕翱翔于空中,时刻都在行动。通过本书,你能够观察到人类身边的动物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波动中找寻机会、生存甚至受益。

要在波动的世界更好地生存,你要习得生物学思维。

要从根本了解何为生物学思维,要看《动物思维》。

作者简介

查尔斯·福斯特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物学家——拥有聪明的头脑、有趣的灵魂,勇敢的内心,强健的体魄,理性的思维和诗意的表达。

他毕业于剑桥,工作于牛津,从小就是令人钦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曾是一名高傲、自信、成功的律师,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医疗法律案件,目前则是牛津大学法学院的客座教授,教授医学法律和伦理学,也是牛津大学格林坦普尔顿学院的研究员。

他是英国地理学会和林奈学会的会员,也是一名探险与极限运动爱好者,参加过有“地狱马拉松”之称的 “撒哈拉沙漠马拉松”。

目录

序 言 动物的思维远比人类认识到的更复杂

第一章 跨越物种:人类思维局限 - 001

贴近动物,以它为师 - 004

与动物共享感官体验,联结自然 - 008

通过对话理解其他生命的思维 - 019

第二章 “适者”比“强者”更有生命力:獾 - 023

以獾为始 - 026

重组大脑 - 029

打破“人类”的幻象 – 036

“适者”比“强者”更适应“天择” - 065

第三章 动态寻找生态位:水獭 - 071

水獭也有“资产负债表” - 073

处境艰困时需争分夺秒 - 079

危机四伏,也能获益 - 085

残酷的背后是公平的规则 - 100

第四章 多样性才能带来红利:都市之狐 - 107

成为狐狸的条件 - 109

向狐狸学习更具多样性的三种能力 - 113

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决定你的生存状态 - 131

第五章 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樊篱:赤鹿 - 143

来自猎食者的反思 - 146

死亡源于对变化的猝不及防 - 154

群体生存的三个真相 - 163

第六章 时刻做个行动派:雨燕 - 177

雨燕的生存法则 - 182

从时间视角理解工作的价值 - 186

持久改变始于行动 - 190

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 195

结语 唯有融入生态之中,才能在波动的环境下获益 - 203

致 谢- 209

注释与参考文献-211

精彩书摘

贴近动物,以它为师

有一位研究动物的人曾表示,物种之间的界限是可以跨越的。

怪医杜立德(Dr. Dolittle)的能力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了。人们可以和动物沟通,动物也会做出响应,但这样还不够,还无法完全反映出人类与动物的亲密程度,而且也不够实用。有时候,动物仍不愿透露它们危险也珍贵的秘密,比如,遇到干旱,兽群会往哪里移动,或者鸟类为何要遗弃湖泊北边的泥滩。

如果要挖出真相,那么你先完全相信:人类和动物拥有共同的起源。你绕着营火,随鼓声起舞,一直跳到脱水、流鼻血;或者站在冰封的河面大声吟唱,直到你感觉“灵魂”快要从喉咙中蹦出来;或者吃下毒蝇伞毒菇,看着自己一路“飘”到整片森林的高处。如此,你才能突破世界与世界之间的薄膜,从你的物种世界进入其他物种的世界。当你费力推进,并且越发醒悟的时候,薄膜便会将你包覆,一如人类母亲用她的羊膜囊包住还是胎儿的你一样,接着你将以一匹狼或一头牛羚之姿重生。

早期的人类艺术会以此类变形为主题。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神经网络经过进化,似乎一次迸发出了意识的火花,这促使原始人爬进冰冷的洞窟,在穴壁上画下半人半兽的图案:长着兽面兽蹄的人类,或者用人手持矛的野兽。宗教始终带有半人半兽的色彩,即使是当时文明程度较高的埃及和希腊文化,也时常会出现动物的身影。希腊诸神会变身为动物监控人类,埃及宗教艺术则充斥着人类和动物的身体部位。印度教也保留了半人半兽的传统。在我动笔的此时,我正面对着一幅象头神迦内什(Ganesha)的画像。对数百万名信众来说,唯有这些兼具人兽双重身份、可穿梭于不同世界的诸神值得敬仰,而不同世界指的正是人类和动物的世界。这样看来,人类从很早的时候起就真诚希冀人类和动物的世界能够合二为一了。

小孩子体内保留的兽性要比大人的还多一些,所以他们更懂得与动物融合的方法。他们会扮成小狗,会在脸上画出老虎斑纹,会抱着泰迪熊入睡,甚至会在房间里养仓鼠。到了睡觉时间,小孩子会央求爸妈念故事书,故事里都是穿着、谈吐跟人类一样的动物。彼得兔和鹅妈妈可以说是半人半兽形象的典型代表。小时候,我也同样想要接近动物。一部分原因是我相信动物知道许多我不知道的事,不知为何,我就想搞清楚这些事情。

那时候,我家花园有一只黑鹂,它那亮黄色眼眶中的黑眼睛看上去无所不知,这使我抓狂。它肆无忌惮地炫耀着自己的见识,这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无知。那对眼睛一眨一眨的,仿佛一张若隐若现、皱巴巴的海盗藏宝图。我看见了地图上那个明确标示着宝藏所在地的红叉;我看见了深埋的宝藏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果能将它们挖出来,那么人生就会因此而改变。但是无论如何拼命,我就是想不出那个红叉会在哪里。

我和认识的人能想到的所有方法,我都试过了。我是个“黑鹂狂”。我会在图书馆待好几个小时,读遍所有提到黑鹂的篇章段落,并且会拿一个作业本记笔记。我将附近黑鹂巢的位置(大多在郊区的水蜡树上)绘成了一张地图,天天带着一张用来垫高的凳子“拜访”它们。我用一本会计簿,以分钟为单位记录黑鹂的活动。

我的卧室有一个抽屉,里面装满了黑鹂蛋的蛋壳。每天早上起床,我会把蛋壳拿出来闻,希望闻了之后就能进入黑鹂雏鸟的大脑,让那一天的自己更像一只黑鹂。到了夜晚,我会再次闻一闻蛋壳,希望能在梦中重生为一只黑鹂。我还会把被车撞死的黑鹂捡回家,用镊子拔下它的舌头并风干,放在天鹅牌火柴盒里铺着的棉花堆上。

制作动物标本是我的另一项嗜好。我床的正上方有一只展翅盘旋的黑鹂,它被丝线悬挂在卧房天花板上;还有一只全身严重变形、正从胶合板栖木上呈斜角俯冲而下的黑鹂。我的床边有一罐福尔马林,里面泡着一颗黑鹂的大脑。每晚入睡前,我都会拿着罐子在手上转啊转,试图让自己进入黑鹂的大脑,结果常常是握着罐子就睡着了。

一切努力都是枉然,黑鹂仍是一团难以解开的谜。我很庆幸小时候没有解开这个谜团。要是当时自以为看穿了黑鹂的奥秘,那么恐怕我的人生将变得一团混乱,我可能会成为石油商、银行家或掮客。太早认定自己掌握了全盘局面、通晓了所有道理,会让人变成怪物。神秘的黑鹂不断打压着我的自负,所以我始终相信所有生物都很难理解(这点我喜欢),尤其是人类。

精彩书评

人类对动物思维的描述总是带着拟人化的不真实烙印!《动物思维》一书为读者推出了全新解读:动物的思维与人类不同,而且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本书作者贴近动物,师法动物,共享动物的视、听、嗅、尝等感官体验,基于对动物入微观察记录的一手资料,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不同环境下动物思考的真实画面。——卢宝荣  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我研究动物与生态已经有很多年了,研究动物其实也是在寻找人性的答案。生态文明的尺度其实就在于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动物思维》的作者通过像动物一样生活,与五种非人生命进行身心碰撞,为想习得“生物学思维”的读者,找到了解自我、了解社会规则的新方式。——赵序茅  动物研究所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这是一本集神经科学、自然写作于一体的著作,福斯特借此将他对动物学的痴迷推向了新的高度。——《华尔街日报》

这本书能够迅速抓住你的注意力。不管你正处于怎样一种状态,你都能很快进入福斯特的神秘世界,与福斯特一同探讨动物的意识、认知、情感等心理问题。——《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福斯特在这本书中展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幽默感,加上他一直努力地避免使自己落入人类主义和拟人主义的俗套,所以《动物思维》一书具有其他同类书没有的优势。

——《出版人周刊》

 福斯特风趣而深刻,他“变身”动物的成功大大体现了我们与其他物种的亲密关系。——《卫报》

通过像动物一样生活,福斯特在某种程度上明确了我们与动物之间的距离,这有助于使它们和我们之间的界限更加清晰。——英国《金融时报》

《动物思维》告诉我们,向动物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它们,还能让我们更有人情味。——美国《人物》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以动物为师】动物思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查尔斯·福斯特
译者 译者:蔡孟儒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93159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8
CIP核字 2019101957
中图分类号 Q958.12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71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1: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