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景观观景(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书稿一共10个专题,20篇文章,800多幅景观照片。每个专题有三个组成部分:1专题开篇(对本专题的综述文章,字数千字以内);2景观欣赏(对景观的科学、审美、观念解读,文字长短不一,由景观内容决定。);3考察文章(非游记,而是带有专业性、人文性的考察文章,有的是按日期写的,比如南极、三江源考察。)。书稿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图文并茂,突出景观和观景。阅读轻松,既可视觉审美,又可感悟审美、心灵审美。2、全部为原始素材,所有景观照片均是作者30年亲历考察所拍摄,很多地方非旅游地,照片素材珍贵。3、突出天人合一、区域认同、积极审美等观念在景观欣赏中的价值。
作者简介
蔡明:江苏省苏州中学地理特级教师,二级教授级高级教师。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领衔主持的“湿地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项目成果获得2014年全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酷爱自然,旅行30年。到达南极、北极、珠峰地区,亲历无人区荒野,用镜头记录冰川、雨林、秘境、原始部落、文明遗存等景观,以地理视角欣赏世界,以天地信仰寻归自然。
目录

写在卷首
一 冰川地貌
景观欣赏
1.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川地貌
2.昆仑山的玉珠峰冰川
3.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原
4.班芙同家公园里的冰川地貌
5.贡嘎山的海螺沟冰川
6.天山一号冰川
7.慕士塔格冰川
8.卡若拉冰川
9.阿里地区的冰川
10.阿根廷莫雷诺冰川
考察笔记
梅里雪山,美妙绝伦的金字塔
二 河流景观
景观欣赏
1.莫日格勒河的曲流
2.凝固的曲流
3.安集海大峡谷
4.祁连山的河流景观
5.长江源沱沱河
6.长江虎跳峡
7.长江三峡
8.黄河龙羊峡
9.黄河壶口瀑布
10.黄河蛇曲
11.尼亚加托大瀑布
12.伊瓜苏瀑布
考察笔记
洛扎峡谷,少有人走的危险峡谷
三 喀斯特
景观欣赏
1.罗平的峰林溶蚀平原
2.桂林的峰林峰丛
3.下龙湾“海上桂林”
4.路南石林
5.武隆天坑
6.武隆天生三桥
7.武隆龙水峡地缝
8.织金洞附近的竖井1
9.串珠状岩溶漏斗
10.明河与暗河的转换
11.溶洞里的“宝物”
12.马岭河岩溶峡谷
13.通灵峡谷
14.岩溶瀑布
15.白水台钙华景观
考察笔记
荔波喀斯特,石漠化背景下的“绿色孤岛”
四 自然瞬间
景观欣赏
1.自然光影
2.火山景观
3.花岗岩景观
4.地质奇观
5.植被景观
考察笔记
“欧若拉”,我在极寒之地遇见你
木吉乡火山群,秘境中独一无二的美
五 神山圣湖
景观欣赏
1.珠穆朗玛峰
2.纳木错
3.冈仁波齐峰
4.玛旁雍错
5.拉昂错
6.纳木那尼峰
7.当惹雍错
8.羊卓雍错
9.普姆雍错
10.扎日南木错
11.希夏邦马峰
12.拉姆拉错
13.色林错
14.恰规错
15.巴木错
16.盐湖
17.“上帝的眼泪”
18.达则错
考察笔记
阿里大环线,心灵的修行之路
六 高原秘境
景观欣赏
1.可可西里
2.黄河源区
3.长江源区
4.澜沧江源区
5.羌塘高原
6.柴达木盆地
7.墨脱
8.察隅
考察笔记
可可西里,生命的禁区
三江源,美丽而脆弱的保护区
七 净土南极
景观欣赏
1.魔幻仙境中的冰山
2.巨大的平顶冰山
3.浮冰里的蓝天
4.南极冰川
5.海冰
6.南极版“三峡”
7.企鹅
8.生命世界
9.日月奇景
考察笔记
南极巡游十日纪行
八 原始部落
景观欣赏
1.贝都因部落
2.辛巴部落l
3.马赛部落
4.亚马孙印第安部落
考察笔记
辛巴“红泥人”,不可抗拒的野性美
九文明遗存
景观欣赏
1.古埃及文明
2.玛雅文明
3.阿兹特克文明
4.印加文明
5.吴哥文明
6.复活节岛文明
考察笔记
复活节岛的秘密
十 城市记忆
景观欣赏
1.哈瓦那
2.墨西哥城
3.布宜诺斯艾利斯
4.不丹城市
5.加德满都
6.纽约
考察笔记
寻找最古巴的“味道”
后记
序言
我与蔡明老师是君子之交,淡泊而心地相近。学生毕
业后在交流中被我称作老师的不是很多,蔡明便是其中的
一位。称“蔡老师”带有对她独立思考的品质、极其认真
的工作态度以及深深地理情怀的一种尊重。
约30年前,我教他们班地貌学。那时我刚从美国访学
回来,受美国“地貌景观”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喜欢从
景观的综合视角来解析各类地貌。蔡老师这个班人数多,
能独立思考的人也不少,蔡老师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她的作业报告从不像其他人那样依赖教材和参考资料,常
常独辟蹊径,从自己观察的角度运用地理综合思路提出想
法。她给我留下的初次印象就是独立思考。
本世纪(21世纪)初,江苏省招办组织命题,我和蔡
老师分别代表高校和中学,两度一块参加了地理学科组的
相关_[作。每次入闱,都与她共事四十多天。整天忙于
交流研讨、专题梳理、规范对接、精确表达。这类事容不
得半点差错,几次下来,我感觉任务交给她是最放心的,
因为她不是一般的认真,而是追求完美近于执着的那种认
真。这种认真表现在她做任何想做的事都一丝不苟,甚至
入闱期间T作之余在打保龄球时也那么认真。地理组男老师
多,几天打下来,没有一个是她的对手。她做事时那聚精
会神的神态令人印象深刻,“认真”已经成为她的工作习
惯和人生态度。
多年以前,就听她说起自己在国内外进行地理考察的
经历。她去的地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热点,有不少是
地理学教科书上那种典型范式的所在地,雄险奇绝,人迹
罕至,即便是去的途中,也困难重重。她用镜头记录冰川
、河流、荒漠地貌、原始森林部落和古老大地上的文明遗
存,并富有诗意地进行地理解读,正如她在《写在卷首》
中所说:以天地为信仰的人,在漫漫人生旅行中,对景观
的自由解读,充满善意、诗意和理性,把苦与乐都当作风
景来看待。这类考察已不仅是兴趣所致,更是一种情怀的
驱动,这种情怀既包括又不只是地理情怀,促使她在考察
中实现自我超越,升华人生境界。
几天前,蔡老师发来微信,告诉我她在精选、梳理考
察笔记和照片的基础上,汇集撰写的《景观·观景》要出
版了。这本书不是坐在家里“编”出来的,而是经过千辛
万苦“考察”出来的,对大自然有兴趣的人都可以读一读
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分享她与自然和人生的对话。
我衷心祝贺她,功不唐捐,终成正果,但还要不忘初
心,继续前进。
沙润
2018年8月16日
导语
作者旅行30年,积累了大量景观素材。从纷繁复杂的素材中遴选出典型的景观编成此书。书中所有景观,记录的都是自然一瞬,在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扩展的今天,它们的美还能保持多久,心有所虑。为确保景观解读的科学性,作者收集了大量专业资料,反复研究、勘比、核对。这本书,不求功利,只是表达一种澄澈的心境。自然与人文、美丽与危险、荒凉与创造……
后记
此刻,长夜已至,万籁俱寂。一个人在一盏灯的陪伴
下,默默地敲下最后一个文字。用3年的时光,用每一个文
字,去照亮30年漫漫旅途中的每一个瞬间。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去写书?因为,我想凝聚天地的深
情,为所有爱我的人创作一件礼物,感恩他们在我30年的
考察旅行中,无怨无悔的陪护和爱。
感谢父亲为我选择的地理专业,让我拥有了一辈子的
恋人——大自然。感谢先生陪我行万里路。在西藏,先生
高原反应强烈,头痛欲裂,但毫无怨言;在阿拉斯加,忍
受着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陪我7个小时拍摄极光。感谢儿
子陪我旅行。冬天在天柱山,啃着干粮,走在冰雪覆盖的
山道上;夏天在青海,遭遇暴雨,车子抛锚,儿子顶着风
雨,在夜幕中拦车。感谢姐姐陪我远行。到亚马孙丛林,
需累计坐37小时的飞机;到南极,过“咆哮西风带”,需
经历31小时的晕船痛苦。陪伴我旅行的,还有很多好朋友
,蔡守龙、陆芷茗、蔡健萍、华露等都是我旅途中的好伙
伴。没有亲人和朋友的支持,我绝不可能实现漫长而艰苦
的旅行。
用行走阅读世界,我相信,这是地理带给我的素养和
能力。在旅行巾,从地理视角去认识世界,能欣赏到自然
和生命的多样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与心灵
的契合,能唤醒人们对内在生命的领悟。
旅行30年,积累了大量景观素材。如何从纷繁复杂的
素材中遴选出典型的景观?我制定了三条原则:一、突破
地域和时空界限,把景观内涵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二、
呈现即将消失的地理景观,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三、
展示人迹罕至地区的秘境之美,以启发人性的真与善。每
个々题包含专题序言、景观欣赏和考察笔记三部分,图文
并茂,期望创设一种“诗在远方”的美好心境。感谢陆群
给我的书名建议,“景观·观景”契合了书中想表达的内
涵。
旅行30年,我的相机也更新换代了好几次。虽然过去
的照片分辨率不够高,但资料是极其珍贵的。我在1999年
拍摄的天山一号冰川冰舌位置,现在已不存在了。书中所
有景观,记录的都是自然一瞬,在人类活动影响日益扩展
的今天,它们的美还能保持多久,心有所虑。
写作的过程,是一次专业学习、提升的过程。为确保
景观解读的科学性,我收集了大量专业资料,反复研究、
勘比、核对。但尽管如此,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由于资
料匮乏,仅凭我个人的观察、研究和推理,难免会出错,
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知如何给这本书定位。因为想得
太多,担心太多,奢求太多,说到底心里还是存有某种欲
念。后来,在读克里希那穆提《爱的觉醒》时,有一句话
深深地打动了我:“有时候若是你站在路边或驻足湖畔,
凝视着一株花,一棵树,或者辛勤耕作的农夫,而此刻你
只是保持静默,不幻想,不做白日梦,不觉得疲劳厌烦,
只是极度地静默,也许,爱就会降临到你身上。”
是的,我写这本书,不求功利,只是表达一种澄澈的
心境。自然与人文、美丽与危险、荒凉与创造……凝视天
地的那一刻,心灵是宁静的、自由的。
我特别感谢沙润教授在百忙之中,给我的书稿撰序,
感恩他给予我的每一次鼓励和力量。成书过程承蒙卫新校
长的鼎力相助,感谢苏州中学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此书,献给大自然!献给所有爱我的人!
蔡明
2018年7月25日
精彩页
冰川,是一条缓缓流动的“冰河”。透明,可塑,略带微蓝色。它流淌在严寒之地,寂寞中输送着生命的源泉,纯;争里蕴含着不可阻挡的力量,冰川为亘古的山体增添了非凡的动态之美。
冰川形成在雪线之上。一个地区的高度如果没有超过雪线,就不可能有冰川。雪线之上,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经过一系列物理过程,积雪逐渐变成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下缓缓流动,就形成了冰川。
冰川是山体的“雕刻师”。冰川向前移动时会不断锉磨冰床,甚至把岩块掘出带走。冰川之所以能侵蚀地表,主要依靠冰中所含的岩石碎块(冰碛物)。当冰川底部的石块突出冰外时,就成为类似铁犁和锉刀一样的有力工具,不断“雕塑”出独特的冰川地貌。冰川还是巨大的“搬运工”,能将冰碛物搬运很远的距离。
冰川是可靠的“证人”,它留存着千万年的地史记忆。冰层中封存的空气和尘埃,可分析古地理环境的气候特征。冰川遗留下来的冰碛层,可用来识别古代大冰期的位置。
近年来出现的冰川消融量增加、冰舌位置后退、雪线上升等现象,预示着冰川正在不可遏制的退缩中。世间万物是一个统一联系的整体,若全球冰川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引发一系列环境连锁反应。
一个潜在的心理因素,不断激发我走近冰川,去领略、去记录它们在消失前的风采与魅力。
【景观欣赏】
1 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冰川地貌
1—1
从万米高的云端俯瞰壁立千仞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的雪峰,海拔7000多米的三角形峰体似乎不再险恶,而是云中天堂,神的居所。硬朗的山脊线圈出一个巨大的粒雪盆,这里是冰川发育的摇篮。
1—2
皑皑白雪说明这里水汽补给丰富,恣意洒脱的奔流诉说着不可抵挡的速度。由于受到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冰川积雪量和消融量都很大,活动性强。
1—3
两条冰川直泻而下,优美地交汇在一起,气势宏大,震慑人心。冰川表面各点运动速度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各种裂隙,裂隙在冰面上规则排列,如同姑娘的辫子。冰川上的深色条纹是携带冰碛物的缘故。冰碛物是进入冰川体的松散岩屑和山坡上崩落的碎屑,它们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图中分布在冰川边缘的叫侧碛,两条冰川汇合后,侧碛合并构成中碛。
1—4
名副其实的天湖闪耀着幽蓝沉静的光芒。图中的冰斗湖,是古冰川冰蚀地貌的遗迹。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岩壁陡峭,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石槛。冰川消退后,冰斗内往往积水成湖,形成冰斗湖。这类湖泊往往呈长条状,岸线平缓。 2 昆仑山的玉珠峰冰川
2—1
昆仑山东段的玉珠峰冰川(摄于2009年7月)
2—1
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玉珠峰是一座终年不化的雪山,海拔6178米,南北坡均有现代冰川发育。粒雪盆平缓而宽阔,冰川因含有冰碛物而呈灰褐色。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去观赏它,相对高度不大,因此雪峰没有高耸巍峨的气魄,反而有娴静温婉的气质,其冰雪融水成为昆仑河的上源。P2-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景观观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141539
开本 16开
页数 5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479
CIP核字 2019018838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3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6
174
3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