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南纪行/旧版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西南纪行》收录了作者抗战期间辗转西南各地写就的二十余篇散文。他的散文、随笔往往透着童真,内容质朴,文字洗练。本辑文字,不论描摹黔地的风情,还是三迤的风光,抑或巴蜀民情都给人予干净、澄澈之感,真切体现了作者的赤子情怀。
作者简介
钱桐荪,浙江绍兴人,1892年生,人文学者,抗战期间随南迁学校辗转各地,在多所大学兼职,毕生潜心学术研究。
目录
书前
杜叙
自叙
南京空袭
离京赴汉
转往长沙
南岳小住
奔驰大冶
由湘人滇
昆渝往返
空袭声里应秋闱
重来重庆
歇马场受训
陪都法院学习
胜利还都
离京来台
序言
书前
周良沛
从本书原版的得知,这本一九六二年由台北正中书局
出版的《西南纪行》,是作者钱桐荪先生“播迁来台,瞬
届十二载”之际,“吾侪怀念大陆,人同此心,斯编所述
,虽系个人观感,亦足为旧游者写照回忆,借供异日重临
故土之导游”之作。作者记述的,是“抗日军兴,故乡沦
陷,在暴敌绛镝之下,转辗流徙,长征万余里”,而“萦
萦于怀”的,数十年的往事,也是心事。此中的忆旧,是
“借供异日重临故土之导游”,还是作者为这“萦萦于怀
”,所不绝之心游和梦游呢?这是无需多用文字推论而不
言而喻的。“床前明月光”,是游子,不,此处不宜统称
“游子”,是被诱骗、裹胁到岛上沦落乃至落魄者的低头
所思;此时的“人同此心”,要我们怎样来读这些文字啊

这篇序文说到他们“怀念大陆”的“际兹反攻复国”
时,有的同志认为不妥,建议是否请钱桐荪先生的公子钱
南章音乐教授予以考虑,另作处理。我认为完全无此必要
。历史的真实就是这样,保留原貌的历史唯物态度,就在
于历史唯物,并无别意。在“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的今日,梳理两岸关系的种种,那也是不容忽视,今日
仍当牢记的历史。
一九四八、一九四九年之际,被蒋介石从大陆诱骗、
裹胁,逃退到台湾的大陆同胞,是多少个百万。在岛上叫
嚣“反攻大陆”时,这些大陆同胞思乡、回乡的梦,若寄
托在当局所谓“复国”的“反攻大陆”上,真是痴人说梦
;是诱骗后的再次诱骗,裹胁后的再次裹胁。这时,谁都
看得很清楚,不仅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就是这些被诱骗、
裹胁来的,也曾和新区的群众一样有过城市解放的经历。
或许由于被某种观念误导,他当时还不能相信新的政权,
但也目睹咱们部队打到哪儿他们就逃到哪儿,很多时候是
逃的还没有追的跑得快,逃的逃到他的所在时解放军已在
那儿等他们来被俘和投降。虽然他们的误判、糊涂成了被
诱骗、裹胁的原因,可在岛上所困的愁苦使他们不会再相
信当局新的骗局。后来,同志们热传毛泽东主席说蒋介石
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他只认“一个中国”。蒋介石
所谓的“复国”,还是要“复”炎黄子孙的中华民族,原
先他所专制的“中华民国”之“国”。
那时,还没有“台独”和“两个中国”之说,近七十
年后来看毛主席的话,他看得有多远、想得有多深呵!那
时,蒋介石死死抱着美国的大腿,求生挣扎的可怜相,绝
对是惨兮兮的。但有一股不知道应该叫什么的反动势力,
翻腾要台湾划为美国这个“合众国”的一个洲的声浪时,
蒋介石是从不附和;他绝不弃此去当儿皇帝,他要的,还
是要“复国”,重获他的“中华民国”。不然,我们眼中
的这个“反动头目”欲“反攻大陆”肯定是痴想,但搅和
这些烂事,同样肯定能推波助澜,使出他本性的能耐。这
时,毛主席实事求是地给他鉴定下这一条“好处”,现在
想来,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在蒋介石“反攻”不了“大
陆”时,作者为“人同此心”之情,以个人对故土所恋的
记忆,以抚慰那么多被当局诱骗、裹胁到海岛的大陆同胞
之乡愁。六七十年过去,我们还得感谢作者的这番好心,
那种温暖游子心田的亲切,是“一个中国”很强烈的愿望
——温暖于人永远的天性,也是今日两岸分割不了的、天
性于永远的一家亲。
这些唤起亲情的文字,当年在台湾也是一种时尚,铺
天盖地。连小学的作文,也是反反复复地以“乡愁”为题
,叫孩子们都腻烦得越来越不知道这个“作文”该怎么写
了。当局,当时,想以此煽动人们思乡之情,做他“反攻
大陆”精神的原动力;比之此前,光以“共产共妻”的咒
语叫人仇恨共产党的政工,真的不知要高明多少倍。可是
,真的思乡之情,若套在这种政治活动的公式里,原有的
真情也要被异化为非他等的所想了。仅以“乡愁诗”来说
,从配合当局政治任务的舆论阵地到青少年的作业,真的
不知道有多少多少万了;可是到后来,能留下来的,可能
也就是那么几首诗,只为它的真情动人。当局可能也曾借
它为他们的“政治任务”服务,可思乡的真诚,在这特定
的政治背景、特定的已痛于被诱骗、裹胁的人群中,怕很
难,甚至不可能叫他们寄希望于“反攻大陆”吧。这是真
正的乡愁,由不同的人之不同的所想,愁苦于隔岸的海岛
,为两岸割断不了的一家亲。
这本“吾侪怀念大陆,人同此心”的忆旧之作,既有
它共同于当时当局的政治宣传所需要的内容,又绝未沦于
当局的宣传工具,此中没有任何奥秘,全在作者没有一笔
为那种宣传所有的宣传文笔。如行至丹池公路,“山高坡
陡,盗匪出没,黔境时有覆车劫车之危,故雇向导伴行,
冀免不测。饭后续行,再越凤凰山脉,坡度既高,山势绵
亘,车行山间,计达四十余公里,而以七里坡为最大”。
记述平实,并无渲染、夸张,直至之后见“丹池公路殉职
工题名塔”,才有“足见昨日所经河池至南丹公路建筑之
艰险”的感叹。这样写来,有时也有些像流水账,可是平
实写下的现实又很不平实,如:敌机频频的轰炸中,已经
炸乱了生活秩序,人们要循人生活的轨道,凌晨三点起床
去考场考试,法院也在夜间开庭。哪怕只是就事写事的一
笔带过,它也具有很高的典型环境的典型性。以此的一切
,它真实于作者乡愁中的回忆,朴素于往事历历的再现,
真诚于自己不言愁的烦忧,驰骋于笔墨横扫西南为寄其愁
之所托。
作者战前在中央电工器材部门,既非官员也非一般的
人物,从本书所涉及的细节,在各地都有这个部门直属的
或相关的单位,是全国这一行当的权威。从途中有一车的
车轮陷入泥坑,车上推出为之垫路救援的钢板,在战争年
月,拥有此种物资者岂能一般?抗日战争自“九一八”始
,现在已经不是八年,是十五年;但在日军进关后的八年
,作者不仅本人,并携夫人及三个孩子随行,千里、万里
。从他后来成为音乐教授的公子看,他们从小受教育的条
件在当时也是不一般的。在来去的押送中,他负责的都是
公文,也是重任。我们也无需知道他有个什么头衔,有了
他的活动空间,才有他行文之中为读者提供的空间。
看来,它不仅为海岛的乡愁者,同样也可以为大陆的
读者所动心。书的开卷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九一八”强占
了我国东三省后,又继续往关内扩张它的侵略,往一些内
地的中心城市空袭烂炸,为它后面的陆军部队向内侵犯开
路前行。强敌施威,敌机疯狂对百姓示威时,人们只能在
警报声中惶惶不安地“躲警报”、疏散、钻防空洞以逃命
求生。书中有一细节,是作者在鼓楼寓所的一位同事,当
“敌我空军激战,屋面枪声密集,急躲至床下,迨停战后
,发现背上棕绷内嵌有子弹一颗,弹透入屋顶砖瓦,又穿
帐被而下,为绷孔夹住,竟未受伤,可谓万幸”。就是在
此“幸”中讨得一命,所受的惊恐,同样催命。比之今日
的现代战争,那还是较原始的。可是,不论它是“现代”
还是“原始”,战争的挑起,都是对一方的欺侮、侵占,
都是对生命的残害,都是流血的悲剧。至于一颗原子弹死
伤千万人,和用一根刺枪活活捅死一个人,虽然是很不相
同的方式,要论两者谁更见战争的残酷,这就很难说了。
不论怎么说,过来人是不容忘记的,在和平环境中成长的
新一代,也该从它知道和平是怎么来的。历史,对我们都
是生动、深刻的人生教科书。作者写到他当年流亡到昆明
所见的黑龙潭,昆明人,除了白痴,无有不知者;然而,
潭内独有千秋的“薛尔望先生全家殉节处”,知薛尔望者
、知其全家怎么“殉节”与“殉”的何种“节”者,寥寥
无几,只能望亭额“秋水为神”、睹其联“寒潭千载洁;
玉骨一堆清”而仰其人的洁清。作者所见的翠湖,我本人
就在当年的东陆大学、现今的云南大学正大门的对门,过
去推窗就见湖、出门就是湖的英国领事馆,解放后拆迁前
为文艺工作者的宿舍住了几十年。为此,总不放过有关资
料的阅读,可是,钱桐荪先生所记述它的种种,许多都是
我对翠湖所知的盲点:不仅不知道翠湖俗名“菜海子”,
乃昔日的“九龙池”,为“明沐氏别业枊营故址”;亦不
知原面积甚广,明末镇压李白成农民起军、引清兵人关的
辽东总兵吴三桂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一六五九年进入云
南拥兵割据,原有的翠湖就被他填去过半,为他儿子建豪
宅府第。从破坏生态讲,由此贻害世代千年,杀了他父子
也不足抵罪。可是在封建王朝下,封地为王,他就可以一
手遮天,无法无天;芸芸众生,怎能营生?人于此时,既
可庆幸我们身在一个埋葬了封建王朝的新时代,可它遗毒
的存在也不容忽视,如某些地方的地方主义、农村政权有
的家族式的构成,都是很地道的封建。而且,日常生活、
人际关系中,并不泛轻重不一地抹有此种色彩者;也许还
得多少年,并不是我等仍能在世时看到它的肃清,这也促
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该忘记的担当。
由此来看这本《西南纪行》,不论随它穿过那么一段
历史的隧道,或旁观、闲听那过往的故事,都能受益。它
绝不是教师爷,可总有它客观予以对那些历史的认识作用

导语
这本《西南纪行》,不论随它穿过那么一段历史的隧道,或旁观、闲听那过往的故事,都能受益。它绝不是教师爷,可总有它客观予以对那些历史的认识作用。
本书中的一切,它真实于作者乡愁中的回忆,朴素于往事历历的再现,真诚于自己不言愁的烦忧,驰骋于笔墨横扫西南为寄其愁之所托。
精彩页
南京空袭
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五日,为沪战爆发之第三日,适逢星期日,下午一时半,余正在中正路一小餐馆午饭,一盂既竞,空袭警报吼起,食客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一客以镇定之姿态告众日:“勿惊,此非昨日通告之防空演习耶?”余乃再进一盂,而紧急警报继发,马路上行人奔窜,情势严重,急付值离店,趋步至办公处,与诸同事避人防空壕内。此壕系往昔军训时所筑,深丈许,顶无遮盖,惟藤草滋蔓,交织壕面;旋闻机声轧轧,已达上空,全城枪炮声大作,仰望银灰色敌机三架,机身庞大,假秋云掩蔽,低飞掠顶而过。一小时后警报解除,始悉敌机九架,突来袭击,被我空军击落二架,一架堕落城郊湖熟镇附近,有同事曾往目睹,系木更津支队之巨型轰炸机,盖自台湾飞来。事后调查城区市民,颇有伤亡,余所处防空壕邻近,亦有三人被机枪击伤;壕旁草际,当时似闻索索落弹之声,则余等在露顶之壕内,实深危险。并悉一同事在鼓楼寓所,因敌我空军激战,屋面枪声密集,急躲至床下;迨停战后,发现背上棕绷内嵌有子弹一颗,弹透人屋顶砖瓦,又穿帐被而下,为绷孔夹住,竟未受伤,可谓万幸。
京城经初次空袭后,情势顿觉紧张,公务员眷属早由政府通告疏散,市民纷纷搬家,居城北者往城南迁移,以城北多机关,易为敌机轰炸目标;而城南居民亦有往城北者,则谓城南房屋栉比,城北较空旷冷落,固各有理由。次日敌机自清晨至下午,接连来袭五次之多,但不似昨日之低飞,已有所警戒。余等在办公处平房内躲避,我防空部队对敌机仅发高射枪炮,步枪经当局禁止射击。自后,日间必有数次空袭,我空军于城外截击,惟空袭时间,辄停止办公。全城住宅及沿马路之防空壕,竞相赶筑,屋顶及墙壁均改饰黑色,以避敌机目标。
十九日下午六时左右,敌重轰炸机十余架,来京任意轰炸,竟投巨弹炸我首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理学院大部被毁,其他亦有被炸起火者,当时有数同事寄宿该校,一同事躲于图书馆楼下,馆房所隔木板折拗成S形;另一同事于礼堂下之防空室内,因距爆炸地点过近,炸声震耳欲聋,室内灰泥四溅,致满身泥污,叙述当时情况,有谈虎变色之慨。
余寓自眷属离京后,即集同事数人合住,原于室内以二方桌相并,上铺厚絮五六层,人躲桌下,冀避枪弹及炮弹片,后觉房屋亦易震塌,乃于寓后园地建筑简单防空洞一所,遇有空袭时,日间在办公处新筑之防空壕,回寓则至自筑之防空洞内。敌机于白日连续袭击一周后,忽改变时间,乘月色于夜晚来袭,余等相戒于洞内勿吸烟、勿高声谈话。于洞外行走,勿穿白色衣服,勿用手电筒,免敌机察见。在洞口可窥探敌机有红绿二灯,于星光下疾驰,纷掷照明弹,照耀如同白昼。我方以探照灯搜索敌机,宛若长虹,迨发现后先放探照弹,炮弹即随之而上,火花进发,于高空成黑烟四团,历久不散,机枪弹密如连珠,火星成串,尤为伟观。余渐增空袭经验,可辨机声及落弹之远近,心理上较前镇定。
二十六日午夜一时许,于睡梦中为空袭警报声所惊醒,急自床上跃至棉被桌下,隐闻机声及疏落之炮声,旋复人梦,迨被解除警报声所醒,起视时计已午夜三时余。次晨始悉昨夜敌机二十余架,其中竟有自敌本国起飞者,分两批来袭,轰炸“中大”附中,毁屋甚多,立法院亦被炸,八府塘草棚中弹起火,无辜平民死伤綦众,断头残肢,惨不忍睹,传闻路旁一黄包车夫头已不见,仅剩身躯于车上。邻近立法院一住宅,全家躲人防空壕内,弹适中壕,人全毙,只一老妪以行动迟缓,不及人壕,得免于难,亦有幸有不幸。此项消息传遍全城后,市民离京日多,商店大半歇业,娱乐场全停闭,饭店减少,黄包车夫及女佣亦纷纷返乡。余寓所多方觅雇一女佣,洗衣煮饭,所索工资超出平日一倍;日用各品,因来源渐稀,价格趋涨,香烟尤昂贵。余等因警报频频,不敢远出,每于洗浴、理发、进饭甫半,而警报倏发,致行动不能自由,生活亦失常态。惟防空建筑日见巩固,组织民众防护团,将各店壮丁加以训练,平时照常营业,空袭时立即易服站岗,就近指挥行人、维持秩序、防备汉奸、急救罹难市民,故空袭时京中秩序至佳,除军警外,以得防护团之力为多,并捕杀野犬,敌机来袭时,五分钟内市街即肃静无声、防护周固,虽敌人亦加钦佩。
自二十六日夜间敌机大肆轰炸市区平民后,各国政府向敌方提强硬抗议,敌机亦知所顾忌,自后大都至机场轰炸,市民亦陆续归来,市容稍稍恢复,中秋节左右,渐形热闹。敌机屡屡袭京,被我击落不少,遂将残骸陈列中山公园,任人参观,机身庞大,可容七八人,设备齐全,莫不惊叹,当局检得敌机内地图,始悉轰炸地点,系指鸡鸣寺、飞机场、中华门及太平、中山两路,以红线划成一长圆形,目标处则有粗细红色之点,鼓楼一带因有外国使馆,画成一白圈,表示不炸,市民既知该处安全,迁往颇多。
九月十九、二十两日,敌机忽复在城区大肆轰炸,日必四五次,二十一日报载:敌人扬言,劝告驻京各使馆人员及侨民撤退,限至该日中午十二时为止,即大举轰炸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南纪行/旧版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钱桐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183193
开本 32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82
CIP核字 2019013323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185
130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