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战国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代次更迭以及主要历史事件。作者有着深厚的学养和新旧交汇的文字功底,凸显出这本普及读物的一种朴素单纯。本书视野开拓,见解独到,行文轻松畅达,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自然,对史料来源逐一做出了说明,更方便读者查证。
目录
第一章 春秋简史——社会转型(上)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日渐衰败
二 “尊王攘夷”,华夏民族的自救运动
三 秦穆公称霸西戎
四 楚庄王陈兵雒邑,问鼎王室
五 “弭兵之盟”,通向民族和解之路
六 吴、越“尊周争霸”,民族融合关系的扩大
第二章 战国简史——社会转型(下)
一 韩、赵、魏“三家分晋”与魏、齐“徐州相王”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 从改“税户”为“税亩”到“除井田,民得卖买”
四 秦王政(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
导语
本书为了解中国春秋战国历史的一本比较有趣的读物。
全书仅用了不足四万字,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中国春秋战国这一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历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历史人物,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等。由于分量适当,宜教宜学,内容系统,重点突出;观点新颖,不袭旧说;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精彩页
第一章 春秋简史
——社会转型(上)
东周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自周平王东迁雒邑至韩、赵、魏三家分晋(前770-前403)为春秋时期,自三家分晋至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前403-前221)为战国时期。“春秋”之名来源于记载这段历史的主要文献《春秋》一书,“战国”之名来源于当时人称秦、楚等不断进行战争的七大国为战国。就整个历史全面考察,这两个阶段属于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都处在转型的过程中。为了论述的方便,今将春秋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上)”,战国时期作为“社会转型(下)”。前者讲述六大事件,而其所体现社会转型的内容有三大问题:第一,宗法制度破坏,贵族政治瓦解;第二,天子权力削弱,诸侯互相兼并;第三,华夷关系由紧张走向融合。
一 平王东迁,贵族政治日渐衰败
周平王逃到雒邑之后,往日的天子权威几乎丧失殆尽。
1.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西周隆盛时期,对邦畿内的管理还算有效。这个范围大致包括了西部的关中地区,以丰镐为中心;东部的河洛地区,以雒邑为中心。可是平王东迁之后,关中几乎尽为戎人所有。秦襄公曾以西陲大夫的身份将兵救周,又曾以兵护送平王至雒邑,因而以功封为诸侯。《史记》卷五《秦本纪》记载平王封秦襄公的命词说:“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可见平王在关中已无权益可言了。至于河洛东区,在周幽王时,郑国由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迁来,建都新郑(今属河南),已占地十邑。东周初,郑国更有扩展,多占邦畿之地。河洛北区又多为晋国蚕食,或为戎狄侵占。大小诸侯与东周王室的关系渐冷,朝觐、述职、纳贡、勤王等制渐同虚设,王室的财政日益困难。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去世,本属国丧。其制: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亲戚奔丧与否,都应照制度行事。可是许多诸侯若无其事,连起码应以财物助丧事的“赙”都不肯送纳,其中就包括了与王室的关系最亲密的鲁国。《左传·隐公三年》经文日:“秋,武氏子来求赙。”即指此事。周王还多次派人向诸侯“求车”“求财”。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王无甚威信可言,只能低声下气地与强大的诸侯打交道。王室大臣也时常提醒周王,对强大的诸侯要谦恭一些,要怀感激之情。例如《史记·周本纪》记载王室大夫富辰一再对周王说:“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平、桓、庄、惠,皆受郑劳。”《左传·隐公六年》也记载周桓公的话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虽是这样,强大的诸侯仍日益飞扬跋扈,对周王亦很蔑视,总想将周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愿。周平王时,由于郑对平王东迁有救护之德,即任郑武公为王室卿士,掌大权。武公死后,其子庄公继任卿士,仍掌大权。周平王对郑氏两代掌王室之权心怀疑惧,想重用西虢公以分郑氏之权。郑庄公闻知此事,很不满意,曾当面质问平王,平王不敢承认,说“无之”。于是“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至此,周与郑已无君臣之义可言了。前720年,平王去世,桓王即位,遵从平王的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郑庄公既不为平王奔丧,亦不到雒邑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周王室的疆土,抢收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左传‘隐公三年》)。前717年,已是周桓王即位的第三个年头,郑庄公才来朝见他。桓王对郑国抢收他的庄稼一事十分恼怒,对郑庄公很不礼貌。郑庄公对周桓王更怀愤怒,从此不再朝周,还干了一些有辱于周桓王的事。例如《史记》卷四二《郑世家》载:“(郑)庄公怒周弗礼,与鲁易枋、许田。”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说:“许田,近许之田,鲁朝宿之邑。枋者,郑所受助祭太山之汤沐邑。郑以天子不能巡守,故以易许田,各从其近。”桓王为此而震怒,于前707年亲率周军,又联合陈、蔡、虢、卫四国之师,共同伐郑。郑庄公亦不示弱,集中兵力迎击,一战即大败联军,且射中周桓王的肩部,桓王狼狈逃回雒邑。从此,周天子的威信更一落千丈,天下共主之名迅速消失。
西周时,周天子对于诸侯的行政尚有一定的制约力。至此时,情况已开始急剧变化。《论语·季氏》记载孔子的评论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陪臣执国命。”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曰:“先王之制,诸侯不得变礼乐,专征伐。”据文献记载,春秋前期,有诸侯一百四十余个。后来小国相继被灭掉,大国则更加强大。如齐、鲁、晋、秦、宋、楚、吴、越,初立国时,其疆土不过方数十里或百余里,至春秋中期,多为方数百里或千余里,为一方的侯伯,或是霸主。而周王室之邦畿日益缩小。
2.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宗法制的破坏,始于西周幽王。他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废太子宜臼,立庶子伯服为太子,引致王室内讧。申侯为了复仇,与犬戎侵入丰镐,致使幽王国破家亡身死。幽王事件加速了宗法制度的破坏。平王东迁以后,宗法制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战国史话/新编历史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传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004081
开本 32开
页数 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80
CIP核字 2019050745
中图分类号 K225.09
丛书名
印张 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