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铜墙铁壁/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内容
作者简介

1916—1978,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著名作家。1938年赴延安,曾任随军记者、文化教员等。1949年后历任《中国青年报》编委、文艺部主任,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副主席,1952年赴长安县乡村务农,后任长安县委书记。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全国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短篇小说集《地雷》,散文集《黄甫村的三年》等。

精彩书摘

早饭后,老葛同志从村东头一个砖瓦大门出来,头上戴着旅行用的大帽檐草帽。他后边跟着出来两个穿灰干部服的中年人,他们是中共米脂县县委书记和县长;因为防空,县级机关搬到城东十五里的这个大村庄。

下了大门外面的台阶,三个领导同志在下边有条小河的村道上,向村西头走去。

走在老葛同志左边的米脂县县长本地口音,告诉他从这村里出发,还要翻大大小小好几个山头,才能走上从乌龙铺到镇川堡的大路。那条路最近运粮的民工络绎不绝,道路拥挤,老葛同志到镇川堡恐怕要天黑。熟悉当地情况的县长说中午休息,最好是沙家店区上——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可是因为野战军进到本县的前边,县上干部忙不过来,只去了一封信叫区上办理。

“那个粮站也是归镇川堡你领导的分区支前委员会管。你顺路了解一下办理得怎样,指示指示他们。”显然是农民出身的县长非常诚恳地要求。

走在老葛同志右边的县委书记更加强调地说:

“你非去一下不行。照你昨晚上来给我们说的那个精神,我们对毛主席亲自制订的这回作战计划没看透的话,他们区干部更摸不着边。区委书记新去还不到一个月,积极性满高,可是不了解情况。区长是个老经验主义,我的印象他很固执:因为他资格老,除非事情明摆下了,平级的干部很难说服他。”

边走边说,三个领导同志来到村西头。总是急着早出发的通信员,手里拿着骡子的口嚼口带子,在村边等着他的首长。

老葛同志站住笑了笑说:“好。我去一下。不过不了解下边的情况,恐怕解决不了具体问题。你们回去吧。记着,不要只看见野战军要进攻榆林,要想着将来本县也可能是战场,就不至于临时手忙脚乱。”

说罢,和送行的人一一握了手走了。

从这里起身,老葛就完全变成另一种心情了。这种心情既不是调动工作时所有的,也不像下去检查工作那么轻松;因为从今天晚上到达镇川堡起,在那里等着他的一个繁重的艰苦的任务,就要落在他身上了。

战争中情况的变化是多快啊!几天以前,他连想也想不到他现在要去执行这个任务。那时他在机关驻的村里看见老百姓家家户户磨麦子,一打听,说是预备过六月十五日吃扯面。他查了查月份牌,恰巧这庄户人的节令正是阳历八月一号。在五个月之内经过了延安的保卫战,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的三次歼灭战,又横扫了侵占陇东和三边的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匪军,然后回师无定河西大理河川的西北野战军要过生日了。大家还以为今年的“八一”在陕甘宁边区具有特殊意义,正等着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关于纪念的指示,却接到召开高级军政干部会议的通知,部署一个新的军事行动。七月三十号黑夜,全军就分路向北出动了,至八月五号,各路大军都已到达了榆林前线。他从大理河川参加罢动员这回战斗的高干会回来,三天三夜没得闲,刚刚把各项动员工作搞出个眉目,又接到跟随前总的后勤司令部的电报,要分区派一个更得力的干部去镇川堡指挥粮食运输。地委马上决定他去,他既兼着分区党、政、民支前委员会的主席,自然要他去了。

出了米脂县上驻的村子走了二三里地,日头就满山红了。在路边上一卜柳树底下,通信员伪装起大骒骡的笼头和屁股,又给老葛同志用柳枝拧了一个圈圈,让他套在草帽上骑着先走。

老葛同志骑在骡子上问:“吴忠,你真知道这条路怎走吗?不要搞错了哇!”

“不是走沙家店吗?”吴忠仰起头问。老葛点头,通信员说,“走吧!眼合住也摸到哩。”

“嗬嗬,真会吹!”

老葛同志亲热地笑着,扯扯嚼口带子就走开了。吴忠把自己也伪装起来,跑步追了上来。

一路上棉麻五谷,瓜桃梨枣,正是山青水绿时节。可是受苦人却不多见。老葛知道:这回光绥德分区就动员起八千个民工,加上先后参军的和出长期随军担架的,眼前几乎所有青壮年都投入战争了。山坡上,星星点点有些锄地的老汉。山沟里,不断地碰见老婆婆或年轻媳妇压南瓜条。在一块一块河沟里的阳坪地上,时常看见一家一家婆姨娃娃总动员,在那里打掐棉花。有些妇女见他过来,急忙走到地畔上叫住他,喜气洋洋地要求他站一站。

“同志,”一个五十来回的老婆婆说,“我的小子叫招喜儿,官名叫李立成,年前冬里参的军,回来信说拨到新四旅上了。前几天开上去那么多队伍你晓得有新四旅没?”

“哎,同志同志,”另一个手里还捏一把小镢头的婆姨,直截了当问,“这回打榆林,有三五九旅哩没?我兄弟在七一八团打机关枪哩,我妈想得常念叨……”

内容简介

《铜墙铁壁》是一部书写陕北农民在解放战争中支援前线解放军战士的长篇小说,讲述了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1947年沙家店战役为题材,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写了主人公石得富带领群众办支前粮站等故事,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编辑推荐

(1)现实中小学教育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2)目前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被空前提高,强调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学名著和名作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

为配合国家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服务,我社经过认真讨论、深入调研,推出了这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3. 丛书特点

(1)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全部经过时间检验,并有很好的市场口碑,曾经几代中学生阅读。

(2)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都是现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曾经被多种现当代文学史著作提及。

(3)多种专有版权图书被收入书目。丛书依托我社雄厚的作者资源和版本资源,书目中多种图书为其他出版社所无。

(4)资深编辑团队策划打造。丛书发挥人民文学出版社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人员都具备多年文学编辑的经验。丛书的许多品种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几十年编辑出版的品种。

(5)颜值高。在尽可能接近学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封面重设计轻材料,颜色明朗清新,风格更鲜丽活泼,契合青少年读者的审美趣味。

总而言之,“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不仅版本完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且整体书感更棒,美誉度及*价比更高,相信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

内容推荐
该书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 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铜墙铁壁/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50793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1976-04-01
首版时间 1951-09-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2
CIP核字 2019042691
中图分类号 I247.51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3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