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拓荒拓荒--百名老兵讲述的北大荒往事(精)
内容
作者简介
邱苏滨,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作家协会主席。
创作体裁涉猎小说、散文、电视剧、报告文学等。主要作品有:电影《魅妆》,电视连续剧《啊,中学生》《离婚女子驿站》《雨城平常事》等。有数十篇中短篇小说、散文在各级报纸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作品奖、第四届吉林文学奖。与人合作改编自《喜连成》的广播连续剧《牛子厚与喜连成》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
后记
修改完报告文学《拓荒,拓荒!——百名老兵讲述的
北大荒往事》的第四稿,竟然没有一丝的轻松,总觉得还
有什么事没做完,枯坐良久,心又飞了起来,飞向了距家
八百公里之外的北大荒,就想,等这部书出来的时候,我
们要带着书再去北大荒,去看看那些垦荒老兵。
我们知道,这部书写得太慢了。而对于有些老兵来说
,已经晚了,他们有的已等不及这部书的面世,等不及看
我们在书中怎样描述他们所经历的北大荒岁月,便匆匆走
了。那位为了接受采访、躺在病床上也要换上崭新军礼服
的孙香,那位年轻时就多才多艺、老来仍然乐观健谈的张
深远,那位一直以借调的身份留在北大荒、连复员费都没
有领到的吕长庆,那位妻子眼看着临盆、他却让等他下基
层回来再去医院的赵景财,还有……三年,仅仅三年的时
间,曾经采访过的一百多位老兵,竟然已经走了二十多人

我们知道这些老兵都已是耄耋之年,风烛残年的生命
随时都有可能逝去,必须有抢救式的采访速度、冲锋式的
写作姿态,才能不负他们那满怀期待的目光和嘱托,但是
,我们实在是不敢轻易下笔。我们偏得了一份宝贵的财富
,一笔不可多得也无法再生的素材,我们想用最饱满的激
情、最恰当的表现方式,让这部作品能承载起这样一份厚
重的题材,我们怕慢待或者浪费了,那将会是我们终生的
遗憾。所以,我们总是贪婪地想要挖掘到更多的素材,总
是不知满足地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和故事,我们一边写作
一边深入八五二农场,多次往返于吉林和北大荒之间。在
与老兵们的接触中,目睹了他们一年比一年更老;在一遍
又一遍的倾听中,体验着垦荒者们经历的艰苦生活;在一
次又一次的实地踏查和寻觅中,探寻着北大荒的开拓者们
走过的峥嵘岁月。
第一次去有北大荒之称的八五二农场,是2016年。这
个题材纠缠了我们差不多二十年,因为眭建平是一位垦荒
老兵的后代,他总是想写一写他从小生活过的北大荒,还
有那些老兵。那里面有历史有内涵有故事,但因为种种原
因一直未能实现。眭建平说再不去就晚了,老兵们都走了
,就没有人能说得清那段历史了。以往见诸各种媒体的新
闻报道或者相关文章都只聚焦了那些榜样人物,却很少有
人注意千千万万的普通复转官兵,他们才是开发北大荒的
真正功臣。于是,我们买了录音摄影录像设备,我们要抢
时间为老兵们做最后的记录,用镜头视频和声音为那段历
史存证。当我们见到那些老兵,听着他们操着南腔北调讲
述曾经的过往,淡定从容地回忆枪林弹雨下的生死经历,
乐观或者自嘲地叙述苦寒之地开荒拓土的艰辛磨难时,我
们感动了。
那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体验,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细节
,是躲在书房泡在电脑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我们想象不出,在朝鲜战场上,二十多个战士被美军
的炸弹炸死在眼前,当他一个个摸着毫无生息的战友并唤
着他们的名字时,那心里的感受会是怎样?
我们也想象不出,在北大荒的荒野上,当一只饿狼的
双爪搭到肩膀时,他竟然能背着这只狼一直走到有了人烟
的地方。
我们还想象不出,一串馒头从手腕沿着胳膊向上排开
直达脖颈下,然后一个个地吃下去。什么样的劳动强度,
能让一个人一口气吃下十三个馒头?
我们更想象不出,三年困难时期,守着公家的粮囤,
他竟然能让自己饿得昏倒在路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还有,一巴掌拍下去,能打死数十甚至成百只的蚊子
;几对年轻的夫妻住在同一铺大炕上过日子的窘态;用玉
米叶子玉米棒芯泡石灰水做成淀粉充饥……
好多的故事和细节,都令我们震撼不已。我们每天被
这样的故事和细节感染着,刺激着,态也在不断地调整中
,体会着各种人生的况味。同时,它也刺激了作为一个作
家的神经,我们要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之后,三年之间,我们又多次走进北大荒,走进八五
二农场。因为这里是还健在的垦荒老兵们居住相对比较集
中的地方,也是当年的垦荒者们最早开垦的荒原之一。有
两次我们都是特意选在四月份和五月份,因为当年的垦荒
者大批次进驻北大荒的季节,正是这两个月份。虽然已经
过了清明,可这个中国最北的地方仍然寒意未消,白桦林
旁的小溪上还封着一层薄冰,阴凉的春雨不时化作雪霰,
让人生出一阵阵寒意。我们想实地体验一下北大荒的寒冷
,感受一番当年的垦荒者初进荒原时的心态。但显然,这
只是我的臆想,如今的北大荒完全变了模样,老兵们口中
荒无人烟杂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原,经过六十多年的岁月
,已然变成了一座小城市,有高耸的大楼、宽阔的街道、
超市和商场、移动通讯和电玩城,哪里还有一丝荒原的景
象?便是那一望无际阡陌相连的田野,也几乎见不到作业
的人工,而是现代化的大机械在耕地、播种……
我们在想象中复原当年的荒凉,在和老人们交流时,
尽量问得详细一些琐碎一些。在采访的间隙,我们努力让
自己的脚走得更远一些、更往下一些,走遍每一个分场每
一个生产队,走进老兵的家。在那里,我又找到
目录
开篇的话
楔子
1 北大荒,一个泛地理概念
2 北大荒之荒
3 黑土地的诱惑
4 北大荒之缘

第一章 苍凉与激情:荒原承载的人类记忆
第一节 密山印象
第二节 荒原传说
第三节 一群走下战场的人
第二章 天意与意志:黑土地诠释的自然法则
第一节 黑土地的姿态
第二节 垦荒者的表情
第三节 荒原上的生机
第三章 抉择与命运:小人物演绎的时代运势
第一节 北大荒“谎言”
第二节 每个人的历史都带着颜色
第四章 生活与故事:男人和女人创造的绝域生机
第一节 北大荒的爱情
第二节 北大荒的女人
第三节 北大荒的日子
第五章 俗世与幻境:荒原上构筑的精神家园
第一节 电影,最奢侈的文化生活
第二节 学校,草棚子里的教学
第三节 文化人,磨难中修炼出正果
第六章 归去与来兮:新时代吟唱的英雄挽歌
第一节 逝者与生者
第二节 退休和离休
第三节 漂泊和归宿
尾声 这里,曾经有一座大礼堂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苍凉与激情
荒原承载的人类记忆
采访札记:
几乎每一个被采访的老兵嘴里,都说到一个名字:黄振荣。
这位原铁道兵八五三师代师长、八五二农场的创建者、北大荒开发的卓越功勋,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去世。人们在擦洗他的遗体为他更衣时才发现,他的九个脚趾甲没有了,那是他踏查荒原时被冻掉的。可以想见当时天气的恶劣,装备的简陋,还有忘我的牺牲精神。英雄已经长眠于北大荒这片黑土地,我们无缘亲聆他的讲述,但在老兵们的回忆中,他却是鲜活的。在他的儿子黄黎先生的回忆文章中,我们也能清晰地看到一位拓荒者的身影——
“1956年3月13日,迎着漫天大雪,爸爸带着三名干部,带着干粮、枪弹和地图,在宝清一位老猎手的前导下,按照王震司令员的主攻指令,走向完达山北麓,敲开了完达山北麓南北千里范围内的荒原大门,留下了开拓者的第一行足迹。在白雪皑皑的亘古荒原上,多次击退野狼的袭击,餐宿雪原,在军用地图上标满了一百七十六个垦荒点,标明了以后要建的铁道兵八五二部农场各团部(分场)、连队的位置(含现在八五三、五九七大部连队),历时七天后返回宝清。”
正是这次亲自踏查,摸清了完达山北麓有三百多万亩可开垦土地,黄振荣随即向在北京的王震司令员发电报告踏查情况。
此前,铁道兵八五二师、八五三师、八五六师、八五一师,刚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回国,正转战在中国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福建等地,修建黎湛铁路、鹰厦铁路、鹰潭铁路等。期间,面临复员转业的官兵组建起复转大队,一边学习动员,一边等候出发的命令。黄振荣的踏查报告,无疑为总部下达命令提供了决策依据。
1956年4月上旬,铁道兵复转大队先头部队两千多人开进了完达山北麓。可是,因为冰雪初融,本来就没有的路,更是被冰和雪水封住了道眼,先头部队寸步难行,被困荒原。
随即,王震司令员从北京来电:
虎林八五O党委并转宝清指挥部:
你们深入山北地区,行动迅速,意志坚强,很好,目前转建部队正在整装待命,大量机械已经集中完毕,即将向你们垦区进发,望务于5月10日打通虎林宝清直达公路,以便迎接部队到来,祝你们胜利。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
这就是战时的一道军令!垦荒的大军正集结待命,只等先头部队清除拦路的“敌军”,然后乘势进军!
军令如山。先头部队的十几个连队、两千多名官兵,迅即在一百二十公里的战线上伐树、烧树根,在沟壑溪流中打下了四十八座桥桩。
1956年5月10日,虎宝线全线通车。
1956年6月1日,黄振荣陪同从北京赶来的王震参加了在老三号(原日本大东开拓团所在地,后为种畜站,人称老场部)举行的开荒典礼。王震宣布铁道兵八五二部农场成立,并坐上了第一台拖拉机,指挥着拖拉机手谭光友,开出了铁道兵部队开垦北大荒的第一犁。
1956年10月,铁道兵农垦局统一单位名称时,将八五二农场定名为八五二农场,场长为李桂莲,黄振荣为副场长,不久,李桂莲调往新疆,黄振荣被任命为八五二农场场长。仅1956年,黄振荣就率领七千多官兵,开荒达二十多万亩,还扩建了三分场(后扩建为八五三农场)。到1957年时,开垦耕地面积五十一万亩,又扩建了八五五农场。
1958年,人民解放军“十万复转官兵”从全国各地陆续进入北大荒。
P1-4
导语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被称为北大荒。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应该浓墨重彩记录的一段特殊历史。
两位作者只有一个目的,尽可能多地采访到健在的老兵,让那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详细、鲜活地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
序言
古时候,这一片土地被称为苦寒之地,所谓绝域。
冰天雪地、水泡沼泽、密林荒草、飞禽走兽、蚊蝇蠓
蜱……所有中国文字中描述荒蛮的词语尽可以用在此地,
还有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所传达的意境,尽你想象、铺陈
……
“天苍苍,野茫茫”,这是最容易让人想到的也是最
恰切的一种意境,空旷、高远、苍凉。尽管这首古民歌唱
的是敕勒川的阴山下,阴山离着这里尚有着千里之遥,但
它那时候的荒蛮却是与这绝域一般无二,足可以拿来比拟
,只是,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却只能当作是歌
者的想象,因为,“风吹草低”之后,“见”的很可能是
熊瞎子、野猪或者狼……
“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狼,光长野草不打
粮。”这是民间歌谣对“北大荒”的真实描述。
似乎,自盘古开天地之后,这里便被刻意地保护了下
来,天道轮回,自然嬗变,生灵自在……这生灵,包括尚
未开化的人类,与一切生灵的相食相克,都只是自然生态
的法则。
人类总是要开化的,开化的人类创造了文明。于是,
文明与野蛮一同生长,人类用文明破坏自然法则,满足自
身的生存欲望和膨胀的贪念;同时,用诗意歌唱野蛮,慰
藉日渐贫瘠的精神。当代著名作家聂绀弩曾站在这片土地
上吟唱:“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大烟炮
,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无昼夜,迷八方。
雉不能飞,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无虎狼……偶为暴客
捕逃薮,何作逸民生死场……天地末日情何异,冰河时代
味再尝……”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与自然不再和谐相处,反倒成
了一对搏杀的敌人?是人类索要的太多,还是自然变得吝
啬?人类与自然的角力,拼的是体能,更有精神,这便有
了一个悖理:天不遂人愿,人却定要胜天!
结果……
其实,没有什么结果,但在这片土地上,却生长出许
多故事。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被称为北大荒。
内容推荐
《拓荒,拓荒!——百名老兵讲述的北大荒往事》是一部再现北大荒发展建设史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邱苏滨和眭建平二人深入黑龙江省素有北大荒之称的852农场实地采访,找到当年参加北大荒建设的上百名老复转军人、支边青年、因历史原因在北大荒劳动改造的各类人员,由他们口述,真实再现开发建设北大荒那段波谰壮阔的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拓荒拓荒--百名老兵讲述的北大荒往事(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苏滨//眭建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61511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20
CIP核字 2019184018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2
16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