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一幢十几层楼的大厦里,邻居们很少往来,最常见面的地方就是电梯里。我家的孩子相继读了台北的明星高中之后,身上的制服经常引得邻居侧目。好几次我在搭电梯时遇到邻居对我说:“你是怎么教小孩的啊?女儿读‘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儿子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好厉害!”我总是发自内心地说:“那真的没有什么,我更看重的是‘读书’以外的其他部分。”
咦?还有其他部分啊?我的邻居们总会这么说:“小孩子不就是把书念好最重要吗?”但其实,我认为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都比读书重要,而我也更看重这些方面的表现。因此,我最津津乐道的是:我的孩子都会做家务。
记得女儿刚上小学时,我换了一个责任很重的工作,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居家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原来应该每天洗的衣服,要等到堆积如山时才有空洗;前一天的餐具都泡在水槽里,到第二天煮饭前才清洗;每周只能打扫一次家里的卫生;阳台上的花花草草,两天才浇一次水;晚餐常常是以水饺、蛋炒饭混过去。孩子们年纪虽小,倒也很懂事,知道妈妈为工作身不由己,从来没抱怨过。
儿子当时在念幼儿园,还不太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忙,常常要求:“妈咪,我要你第一个到幼儿园来接我。”天哪,只要不是最后一个,我就已经很满足了,怎么可能在放学时去做第一个接孩子的妈妈呢?儿子常会歪着头,想半天说:“妈咪,那你请假嘛!”他老记得我上回重感冒休病假时,天天提早去接他的“美好时光”。
而我那刚读小学二年级、年满七岁的女儿,她的一天是这样过的:每天早上用闹钟把自己叫起来,自己拿出衣服穿戴整齐、刷牙、洗脸,自己带着前晚准备好的书包上学,下午放学后去幼儿园陪弟弟(相当于她自己在那个幼儿园上“托管班”),回家后带着弟弟洗澡,饭后整理收下来的干净衣服,然后刷牙、自己去睡觉(有时还要帮忙讲故事哄弟弟睡觉)。
养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这些事能自己去做,不靠父母催促,并且视为自己的责任,多么难得啊!
女儿最让人疼惜的不只是她的独立,还有她的善解人意。有一天,她要求我教她使用洗衣机,我当然要问为什么,她说:“我看你最近好像很累,如果我会用洗衣机,能做的事又多一样啦!”
那一天晚上,我很坦然地接受了女儿的好意,让她独自去操作洗衣机,她很认真地搬了张椅子,踮着脚站在洗衣机旁,用心记着我所教她的每一个动作。而女儿独自操作洗衣机的时候,我打了几个电话,写了几篇稿子,做了很多原本不可能有时间做的事。
临睡前,我将女儿紧紧抱在怀里,告诉她:“谢谢你,你自己上了一天课也很累了,却还能帮妈妈的忙,减轻妈妈的负担,妈妈很感动呢。”女儿在我怀里深深地、满足地叹了一口气,仿佛一切辛苦都值得。
好长一段日子以来,女儿站在椅子上晾衣服的身影常浮现在我心头。我想:拥有这么棒的孩子真是自己的幸运啊!
P16-18
常有人问我:“你总是把两个孩子夸得有多好多好,难道他们都没让你烦心过吗?”嗯,这是一个好问题。
说实话,没有人是完美的,我的孩子当然有过让我操心烦心的时候,赖床、迟到、说谎、太小气、不环保……林林总总,小毛病总是有的,然而,我也不是完美的。对吧?我总是这样想:他们碰到我这种妈妈,也需要来理解我、适应我,我也有一箩筐的缺点呢,又怎么能苛求孩子们?
是啊,谁敢说自己从来没犯过错?假如要数算起父母的功过得失,那可数不完了!很久很久以前,不知道谁说了这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胆子可真大!我们每天看社会新闻,“不是”的父母可多哕!把稚龄小孩扔到热锅里的啦,把孩子打得遍体鳞伤的啦,对孩子性侵乱伦的啦,简直罄竹难书啊!
就算不说这些让人发指的过错好了,单说日常小事,多少父母对孩子说话不算话、赖皮还嘴硬?多少父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天天发泄自己的不如意?很多父母声称他们做的事都是“为孩子好”,可是仔细追究起来,我们却看见了那里面充满了父母的私欲(例如,最常见的:面子),不见得是真正对孩子“好”的。假如身为父母的您有自我省察的习惯,我相信您会跟我一样,常常觉得惭愧心虚,又怎么敢大声地说自己都没有错或没犯过错呢?
只要想到父母自己也有数不清的毛病,或许您就能对孩子有更多的宽容。这宽容来自对人性的了解,也来自一颗善良悲悯的心。就像《圣经》里的故事:一个妇女犯了奸淫罪被抓住了,众人正要用乱石将她打死的时候,耶稣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罪的,就投第一块石头吧!”结果,众人都羞愧地溜走了。
同样地,当孩子做了一些事明显地不符合您的期待,甚至让您恼火时,我们不必对孩子“丢石头”,您可以跟我一样,先听听孩子这样做的理由,把你的想法不加评论地告诉他,然后,真诚地分享自己成长的经验。通常,这些恼人的小事只要协商一下,总是能找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之道。
最后,我要特别谢谢好友林蕙瑛教授、晏涵文教授、蔡惠子律师、郑丞杰医生、游干桂先生、江汉声校长等在百忙中为本书推荐。也要感谢正在阅读本书的您,慧眼独具,在浩瀚“书海”中选读了这本书。这本亲子教养书并不是严谨的学术著作,只是我的心得分享,欢迎读者把您所遭遇的问题提出来,我很乐于与大家继续切磋讨论。
认识瑞琪已二十年,她经常与我分享生活点滴的感觉与感想。她是如此地热情、真诚及坦率,我总是专心聆听她的大小事,跟着她开心或快乐,随着她难过或生气。每次跟她见面就如同在阅读她的书中的一部分,因为我知道,她对很多事情的感触及看法都会进入她往后的创作中,而我也在与她的互动中学习良多。
瑞琪是位著作等身的名作家,她的多产不是赶稿的结果,而是挑灯夜战,沉淀思考与情绪,用心琢磨出来的自身生活经验与人生百态观察的记录,每一本书都如见其人。《谢谢孩子会顶嘴》一书中,瑞琪自己及家里的人物跃然于纸上,女儿、儿子及三脚猫都是我所熟悉的,我仿佛看到两个孩子自小到大与母亲的互动。而当我在她家餐桌旁与瑞琪全家共享她自诩不甚高明的妈妈菜肴时,小小的饭桌上弥漫了浓浓的母爱。
《谢谢孩子会顶嘴》中的每一篇文章,不是瑞琪的亲身经历就是她亲眼看到的人、事、物。我尤其佩服她对周遭环境的观察入微,其文章描述生动、分析明确、笔调生活化,并且透过文字提醒父母,教育孩子需要爱心与智慧,而智慧则可以通过学习而来。
让我们人手一本《谢谢孩子会顶嘴》,由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资深心理咨询专家王瑞琪带我们进入亲子世界,以正向温暖的态度接纳孩子,与他们一起成长吧!
《谢谢孩子会顶嘴》是台湾资深专业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专家王瑞琪的十年潜心之作。作者从自己教养儿女的家庭经验出发,从“让孩子做家务”、“跟孩子博感情”、“和孩子谈学习”、“性与爱的教育”、“我的教养理念”五个角度,总结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沟通、自觉等能力和健康成熟的心理与人格等家庭教养方面提供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每一节内容后都设有关于加强亲子关系方法的便利贴,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好的实用型家庭教育手册。
《谢谢孩子会顶嘴》是台湾资深亲子教育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王瑞琪的亲子教育手记。作者成功教育出了两个学业有成、独立自主、人格和心理都很健康的儿女,本书主要以作者的亲子教育经验为案例,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家庭教育小故事传达出自己的教养理念,视角新颖,方法具有切实可行性,是不可多得的亲子教育实用指导手册,也是每个父母的亲子教育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