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从童年创伤中复原)
内容
内容推荐
父母离婚,亲人离世、酗酒或成瘾,家庭暴力,冷暴力,校园欺凌,各种程度的虐待,等等,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这些经历对于经历者的影响是持续的,会影响他们成年后的性格、亲密关系、亲子关系、社交以及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除了少数人有条件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大多数人即便长大成人,依然将童年遭受的黑暗当作自己秘不可宣的隐私,不能与人言说,甚至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只能在别人无法看到的地方,悄悄与之搏斗。而这些人当中,有些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这本书将他们称作“超级常人”。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一书的作者梅格·杰伊博士,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结合自己经手的案例故事,剖析了这些“超级常人”是如何应对童年创伤对自己的影响的。梅格博士在书中指出,战胜创伤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即使是那些“超级常人”一路走来也是充满了各种艰辛,但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有积极预期并为之努力,辅以有效的应对方法,我们终将可以爬出童年创伤的泥潭。
这本书将会给那些曾经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带来巨大的心理认同。
作者简介
梅格·杰伊,临床心理学家,弗吉尼亚大学教育学副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临床心理学和性别研究博士。她的作品曾经发表和出现在《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今日美国》《今日心理学》,以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BBC、TED上。 目前,她的书已经被翻译成超过12种语言。
目录
前言
第1章 超常者
第2章 起点故事
第3章 秘密
第4章 战斗
第5章 逃跑
第6章 警觉
第7章 超人
第8章 孤儿
第9章 面具
第10章 疏离
第11章 反英雄
第12章 重启
第13章 氪石
第14章 秘密团体
第15章 蜘蛛侠的披风
第16章 复仇者
第17章 爱的力量
第18章 永无休止
致谢
序言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育工作者,过去近
20年我一直在倾听别人诉说心声。前不久,我开始写这本
书,想以此记录我听到的内容。下面我讲一下为什么要写
这本书。很多时候,人们遇到了难题,觉得无人倾诉,或
者担心无人理解,就去找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学老师寻求帮
助。近20年来,我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关起门来,倾听别人
诉说那些往往在隐秘情形下发生的事情。我从中总结出的
一件事是,人们在遭遇某个问题时往往产生一种疏离感,
觉得自己的问题与众不同,感到孤独无助,但太多人面临
的问题其实是相似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并不孤
独,他们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并不独特。
此外,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找心理医生治疗或求助
于心理学老师,毕竟大家都面临着经济、交通或文化等方
面的障碍。我不仅在倾听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事情,而且在
研究和阅读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我希望通过这本书
把这些信息讲出来。这样一来,不仅能让那些有条件求助
于心理医生或心理学老师的人了解到这些信息,还能让那
些不具备条件的人通过网络、书店或公共图书馆了解这些
信息。格洛丽亚?琼?沃特金斯(Gloria Jean Watkins)
是一位知名的女权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她更为人熟知的
是其笔名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如她所言,教育
是一种干预。
因此,我接下来所讲的内容都是非虚构类叙事。全书
我借鉴了数百名研究人员的数百项研究成果,但考虑到可
读性,正文里面只是提到了部分研究人员的名字。如果你
想了解完整的引用信息,或者想知道可以从哪里读到更多
信息,可以参考本书末尾的注释部分。我还引用了许多回
忆录、自传、传记和小说中的文字。在大多数情况下,我
引用的都是原文,但有时候,为了便于阅读,我会把引用
的内容缩减一些,虽未使用括号或者省略号,但能确保原
意不会改变。要想获得更完整的引文或上下文,可以在注
释部分了解如何追溯数据源头。
最重要的是,我在讲述有幸接触的客户和学生的故事
时,是原原本本讲述的,跟他们向我讲述的内容一样。本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基于真实事件,并努力传递出他们
真实的情感。为了保护那些同我分享隐私的人,我对那些
可能泄露他们身份的细节做出了一些改动。但这些故事的
基本情况,比如,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他们的想法以及他
们在克服这些问题时的感受等,都没有改动。我在本书中
所描述的对话是根据我记住的内容来写的。我希望每个读
者都能在接下来的字里行间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如果这些
内容与某人经历有相似之处,则纯属巧合。
导语
樊登读书会推荐,心理学大师菲利普·津巴多、《另一种选择》作者亚当·格兰特联袂力荐!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结合多年临床案例与精辟分析和总结,提供巨大心理认同,助力读者解开原生家庭魔咒,爬出童年创伤泥潭,实现自我救赎与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有时候我们会被逆境或者
挫折打倒。梅格杰伊关于如何重新站起来的卓越研究
,对于我们当中那些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英雄的人来
说,非常值得一读。
——菲利普·津巴多,博士、“英雄想象计划”
创建人
就复原力这个话题,这本书教给我的比我读过的
其他所有书都要多。梅格用自己善于倾听的耳朵和像
小说家一样精彩的文笔,探讨了在遭遇创伤之后,我
们可以从哪里获得力量。通过阅读这本书,每个人都
可以在书里看到自己,和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亚当·格兰特,《纽约时报》畅销书《另一
种选择》合著作者
逆境要比我们认为的更普遍存在。复原力也是如
此,就像梅格在这本卓越的书里所讲的。她像讲故事
一样,用心理学专业的视角,解释了那些日常生活中
的超级英雄是怎样战胜各种创伤的,以及我们怎样用
他们的方法和经验,改变自己的生活。
——丹尼尔·平克,《纽约时报》畅销书《驱动
力》作者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复原力的积极同时又具有
现实意义的故事。我们都能做到从创伤中复原。但即
使这样,整个过程也充满痛苦。我向所有寻求引导或
者灵感以应对日常压力或者终生难忘的创伤的人推荐
这本书。
——罗伯特·E.埃默里,弗吉尼亚大学博士,美
国儿童、家庭与法律中心主任
一本迷人的书,关于年轻人如何战胜对自己影响
深远的创伤,以获得更有意义的生命。
——《明星书评》
这是一本引人注目和充满希望的书。梅格·杰伊
充分阐明了这样一件事:尽管精神世界的冲突持续存
在,但我们永远有可能从平和的生活中获得快乐。这
是一本内容丰富、具备相当可读性的社会科学著作。
——《柯克斯书评》
这本书终结了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些从巨大创伤中
复原的孩子们“从此快乐地生活下去”的神话,却又
不止于此。这本书研究深入、充满智慧与洞察力,可
以为那些思考如何度过人生的悲欢离合的人提供指引

——史蒂文·拉格菲尔德,伍德罗·威尔逊中心
公共政策研究员
精彩页
海伦(Helen)看起来镇定自若,就像她在电话里给我的感觉一样。
她坐在沙发上,挺直腰板,一只手紧握着,另一只手搭在上面。我们相互寒暄了几句,然后问她来我办公室的路上是否一切顺利。海伦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先是开了一个工作会议,但散会晚了,会议一结束,她就冲出会议室,钻进车里,结果半路上轮胎没气了,便就近找了一个汽车服务点,把钥匙往工作人员那儿一扔,就急匆匆地离开了,边走边回头大声说一个小时后再过来取车,她跳上了一辆方向正确的公交车,过了大概1英里之后下车,最终跑了几个街区后才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你听起来像个超级英雄。”我说。
泪水开始从海伦的脸颊上滑落,她苦笑一下,悲伤地凝视着我。“有些糟糕的事情,你还不了解啊!”她回答道。
海伦说,大学毕业后的这些年里,她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一个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各地到处跑,为了缔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奋斗,比如为了非洲的社会正义,为了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气候正义,为了东欧和加勒比地区的青少年司法正义。
我问她:“这种状态持续了多少年呢?”
她停顿了一下,数了数,说:“差不多10年或11年了吧。”
无论什么地方,只要需要海伦,她都愿意去,直到后来忽然有一天,她的母亲告诉她说家里需要她。
海伦的父亲自杀了,就在她从小到大生活的那栋房子里。他们住在旧金山郊区,距离市区两小时车程。她家的房子看起来普普通通,有一个院子,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嬉戏玩耍。海伦和两个弟弟各有一问卧室。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那个年龄较小的弟弟半夜偷偷溜出房子,朝后院的游泳池走去的时候,没有人能听到。当他溺亡的时候,也没有人能看到。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海伦在十几岁时也开始在夜里偷偷溜出去。起初,她只是想知道弟弟生前深夜溜出去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但后来海伦发现这种行为她欲罢不能,因为这给她一种逃离的感觉,至少有一段时间是这样。她的父亲并不主张举家搬到别的地方重新开始。她的母亲也不愿意搬离那栋房子,因为那里承载着她对幼子的记忆。白天,校园里的海伦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的学习成绩还挺好。她的父母需要她成为强者,而她在学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但在夜里,海伦却喜欢溜出家门,连续走上好几个街区。行走在昏黄的路灯下面,她不需要为任何人佯装坚强,也不需要去拯救任何人。
放下满世界奔波的工作回到家后,海伦开着租来的车,行驶在同样的街道上,那里的房子看起来都相似,但她感觉自己的房子就是与众不同,她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她去了父亲的办公室,在那里她把父亲的私人物品装进了一个纸箱,其中有一个空水瓶藏在桌子最下面的抽屉里,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她拧开瓶盖,把鼻子凑到瓶盖上闻了闻,她闻到了一股酒味。海伦也想喝酒,她坐在父亲的办公椅上,靠着椅背,转了一圈,环视了一下办公室椅子上杂乱堆放的数百份文件。在离开的路上,海伦礼貌地感谢了她父亲的同事们,他们笨拙地表示了哀悼,同时也祝贺她做了许多好事,说:“你知道的,你父亲为你感到骄傲。他经常提起你。”海伦知道这一点。她过去是,而且一直是家人的骄傲,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家庭是完好的。
很快,海伦在家乡附近找到了一份新丁作,这次是为总统竞选活动充当筹款人。她的理由是,美国这边也有一些工作需要她来做。此外,她的母亲也需要她。于是,她便放弃了为世界其他国家奔波的工作。在新的办公室里,她和众多捐赠者们进行友好而热情的交流。但有一天,她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话筒中传来了母亲那悲痛欲绝的声音:母亲曾经发誓永远不搬离的房子可能会因为无力还贷而被银行没收。就是在这个时候,海伦来到我的办公室,给我讲了她的故事。
“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这些。”海伦倾诉着,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有些人知道一些事儿,但没有人知道全部。别人看我时,往往看到我所做的那些伟大的事情,他们可能知道一点儿关于我家的事情,这令他们感到吃惊,但没有人真正了解我。我想是这样的,没有人真正了解我。我真的很孤独。”
海伦沉默地坐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张纸巾在她手上反复折叠着。
“我太累了,”她继续说,“当我想到世界上有人经历了比我还艰难的生活时,我还坐在这里哭泣,感觉挺尴尬,我好像没权利像现在这样疲惫和悲伤。我不知道我怎么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有时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任何地方,好像没有一个词可以形容我……我总是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是一个不正常的人。”(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从童年创伤中复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梅格·杰伊
译者 译者:蒋宗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7199
开本 32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2019-08-01
首版时间 2019-08-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9116950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