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夜色温柔/菲兹杰拉德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讲述奋斗者命运的美国悲剧,精彩再现了作者真实的跌宕人生。

美国“爵士乐时代”代言人的经典集锦;与海明威齐名的“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的巅峰之作;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流社会的“清明上河图”;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时期的人生百态!

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怎样遭遇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在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时间跨度为l917年到1930年,但小说所展现的仍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场景。

内容推荐

《夜色温柔》发表于1934年,是作者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它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怎样遭遇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小说的背景被安排在作者所熟悉的欧洲大陆,时间跨度为l917年到1930年,但小说所展现的仍是美国“爵士乐时代”的社会场景。

这是一部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的自传性小说,探索了一种酷似作者所经历的感情与精神崩溃的过程。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试读章节

马赛和意大利边境之间,法国里维埃拉风光宜人的海滨上,耸立着一座高大堂皇的玫瑰色酒店。门前大片的棕榈树浓荫蔽日,将泛红的外墙掩映在一片阴凉之中。酒店前方延伸出一小块亮晶晶的沙滩。十多年前,英国客人4月份去北方以后,这里就几乎人迹罕至了,但最近这里成了名流显贵们的避暑胜地,许多单层别墅涌现在酒店四周。但在本书故事开始时,酒店周围只有十几幢圆顶的破旧老式别墅,就像在高斯酒店和五英里外的戛纳。之间,点缀在密密松树林里的睡莲。

酒店前明亮的褐黄色沙滩宛如一块跪毯,和酒店浑然一体。清晨,远处隐约可见的戛纳市,粉红与浅黄相间的古老要塞以及法意边界紫霭缭绕的阿尔卑斯山,一并倒映在水面上,在清澈的浅水区,随着海生植物摇曳出的丝丝涟漪微微颤动。不到八点,一位身穿蓝色浴衣的男子来到海滩,一边把清凉的海水泼到身上,一边哼哼地大声呼吸,随后下水扑腾了一会儿。他离开后,沙滩和海湾一片宁静,一个小时内都这么静悄悄的。远处,商船缓缓地向西航行,餐厅服务员在酒店的院子里吵吵嚷嚷,松树上的露水也渐渐地干了。摩尔山脉低矮处的公路静静地蜿蜒盘旋,这条山脉把法国的沿海地区同真正的普罗旺斯隔开。又过了一个小时,公路上传来汽车的喇叭声。

离海岸一英里的地方,松树渐渐地稀疏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叶子上落满灰尘的白杨树。这里只有一座火车站,孤零零地坐落着。1925年6月的一天早晨,一辆敞篷汽车载着一对母女从火车站发车来到高斯酒店。母亲风韵犹存,但是脸上的细纹却已在悄无声息地蔓延。她看上去神态安详,明白事理,非常亲切。不过,人们的视线很快就会被女儿吸引过去。她那粉嫩的手掌似乎有一种魔力,脸颊像晚上洗过冷水浴的小孩子那样,娇嫩红润,令人心动。她那漂亮开阔的额头缓缓地向上倾斜到发际,金色和浅黄的波浪形卷发沿额际形成如徽章的盾形。脸蛋上泛着的自然红晕是那年轻有力的心脏进发出的色彩。她的体态微妙地徘徊在孩提时代的最后边缘——她快满十八岁了,发育几近成熟,但少女时代清纯的气质依然在她的身上若隐若现。

大海和天空交结成一条细线,地平线上弥漫着热气,就像在她们脚下。母亲说:“我有种感觉,我们不会喜欢这里。”

“总之,我想回家。”女儿回答道。

两人愉快地闲聊着,但是明显漫无边际,这让她们觉得很无聊。她们并不是要刺激疲惫的神经,而是想要高昂的兴致,就像得了奖,即将好好享受假期的孩子,怀着一种热切的期待。

“我们在这里待三天就回家,我马上去发电报订船票。”

到了酒店,女孩操着地道但语调平板的法语办理入住,像在背书一样。她们被安排在一楼的房间。一片阳光从落地窗透进来,女孩踏进这片亮光,几步走到环绕酒店的石砌走廊。她走路时,臀部紧紧绷起,瘦小的背挺得笔直,活像一位芭蕾舞者。户外炙热的阳光紧紧包裹住她的影子,她退了回来——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毒辣的太阳照射下,五十码外的地中海的颜色层层褪去,走廊的栏杆下,一辆破旧的别克车停在酒店前的车道边,忍受着太阳的暴晒。

的确,整个这片地方只有海滩上有点生气,三个英国保姆坐在那儿慢慢编织费时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毛衣毛袜。这种样式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很流行。她们一边织一边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像是在念咒语。靠近海边的地方,十几个人躲在各自的条纹遮阳伞下。他们的孩子,也有十几个,要么在浅滩上追逐那些不怕人的鱼,要么光着身子躺在沙滩上,涂满椰子油的身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罗斯玛丽来到海滩上,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从她身边跑过,兴奋地大叫着,一头扎进海里。她觉察到周围的人都盯着她仔细打量,就脱去浴袍跟着跳进海里。她闷头游了一会儿,发现水很浅,便摇晃着站了起来,迎着海水的阻力,像拖着重物似的拖着两条纤细的腿,吃力地往前走。走到水齐胸口深的地方,她回头朝岸上一望,一个穿着紧身裤的秃头男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他戴着单片眼镜,挺着毛茸茸的胸脯,丑陋的肚脐眼朝里凹陷进去。看见罗斯玛丽看他,那个男人摘下眼镜,往他那滑稽的胸毛里一塞,又举起手里的瓶子给自己倒了杯喝的。

罗斯玛丽脸贴着水面,展开四肢用自由泳的姿势朝橡皮艇游去。海水朝她涌来,温柔地把她从炎热的空气中拉进自己的怀抱,渗入她的头发,钻到她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她尽情地嬉戏翻转,拥抱着海水。当游近橡皮艇的时候,她已经累得喘不过气来了。P3-6

序言

《夜色温柔》的构思可能从《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后就开始了。后者的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当时菲茨杰拉德打算写青少年性行为入门或者时髦女子指南。康拉德和法朗士创作的人物给《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的成功提供了基础。1925年12月,艾略特在一封写给菲茨杰拉德的信中鼓励他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是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作品后迈出的第一步,这可能使他认为社会小说是他力所能及的领域。因此,他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出版后,于1952年5月1日给斯克里布纳杂志的主编麦克斯韦·帕金斯去信,信中他雄心勃勃地谈到他的新书将会是一本在形式、思想以及结构上都非常新颖的著作。《夜色温柔》一书最初设想为是一个谋杀故事(但不是侦探小说),菲茨杰拉德像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对两起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起是1924年发生的利奥波德一恩洛布谋杀案,另一起是在1925年多萝西-伊琳森谋杀母亲的案件。后一起案件起因是母女在女儿任性冲动行为的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吵。第一起案件似乎引起了菲茨杰拉德的极大关注。它发生在芝加哥,一位十四岁的少年波比·弗兰克斯被两位家庭富有的芝加哥大学学生内森·利奥波德和理查德·恩洛布杀害。这两个罪犯说他们的犯罪动机是他们想导演一次完美的谋杀(而弗兰克斯是被随意挑选出来的)。因此看来,整个事件就是一种骇人听闻的智力训练。菲茨杰拉德将这起案件的报道保存完好,夹在他的文稿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对这起案件的关注程度。这部小说最后表明他关注的并不是犯罪动机和处决结果,而是两名罪犯具有典型的恶魔特征:他们智商高并且敏感,而且他们富有的家庭背景似乎加剧了他们行为上的堕落。换句话说,他们是因财富带来社会优越感的牺牲品。同时,审判时呈上的证词和证据大多都具有心理分析的色彩,这也让菲茨杰拉德认为行为的罪恶程度可以用科学词汇来解释。这种科学词汇并不同于道德魅力或早期几代人笃信的宗教信仰,而是表明在20年代初现代化就已初露端倪。

一些学者给《夜色温柔》最初的构思冠以不同的书名,比如,《榜样》、《麦拉卡案件》或《杀害生母的男孩》。故事中,一位叫弗兰西斯·麦拉卡的年轻人被西点军事学校开除后跟随其专横霸道的母亲来到欧洲。他们与一群定居在当地的美国人生活在一起,尽管这些美国人有时候风度迷人并且貌似纯洁,却导致了一场无法避免的腐化堕落历程。在第一节故事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到受到多萝西·伊琳森谋杀母亲案的启发,主人公弗兰西斯最后会将其母亲杀害(我们应该十分感谢菲茨杰拉德没写这部小说)。尽管1925年菲茨杰拉德告诉帕金斯和奥伯小说进展顺利,并承诺将于1926年6月在《自由》杂志上连载该书,然而小说的创作时断时续。继《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的是他的第三本短篇小说集《那些悲哀的年轻人》(1926),其中大多数是在1922-1924年完成,而非他的新书。

两年后即1928年7月,他从巴黎写信告知帕金斯“小说进展顺利。其剧情精彩,我认为凡是阅读过的人(我大致浏览了一下)都会感到无比兴奋”。很明显,新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他在信中也提及詹姆斯·乔伊斯告诉他新作能在三年或四年内完成。这也是在暗示帕金斯他可能要比预期的时间等待得更长。虽然菲茨杰拉德还在一味地承诺“我的作品必将在9月份完成”。1928年10月,帕金斯读完小说的前两个章节后给他去信说第二部分中的“有些内容是你前所未有的杰出之作……”然而帕金斯得到的却是菲茨杰拉德不断的书信承诺,其中一封是1929年6月来自戛纳的信件,其中写道:“我正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夜以继日地写作,我相信以前的困难现在都会迎刃而解。”五个月后即1929年11月,他告知帕金斯“自8月来,我第一次看清了写作的方向”。虽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创作时断时续,但是毫无疑问他正在重塑作品。在此期间,他继续出版短篇小说以维持生计,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短篇小说中寻觅到他重塑作品的痕迹。两篇短篇小说《爱之舟》(1927)和《最初的街口》(1929)的共同基调是:一男子娶了位醋意十足的老婆,老婆发现了丈夫对婚姻的不忠。作品《最初的街口》描述的是一位31岁的剧作家阿德里安·史密斯爱上了一位十八岁的姑娘。这个故事让我们想起了菲茨杰拉德痴恋一位他在1927年遇到的叫洛伊丝·莫兰的年轻的美国女演员。当然这也为《夜色温柔》中男女主人翁迪克·戴弗和罗斯玛丽·霍伊特的关系埋下了伏笔。另一短篇小说《外出》(1930)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法国南部的美国社区,讲述的是一对富有的夫妇的婚姻破裂的故事。丈夫纳尔逊·凯利关掉生意希望能成为一名画家,却与妻子尼科尔共同堕落,败坏道德(特别是酗酒和出轨)。菲茨杰拉德在1929年6月的信中提到的新视角似乎和这个故事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在小说里,主人公变成了柳和纳尔逊·凯利,丈夫是位电影导演并迷恋上了一位他在跨大西洋去欧洲的途中遇到的年轻的美国女演员罗斯玛丽。

随即,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由于他妻子的病情而被迫中断。1930年4月他的妻子姗尔达精神崩溃。菲茨杰拉德把她带到瑞士的蒙特勒精神病医院就诊。在这儿,她被诊断为患上了精神分裂症。7月他从瑞士写信给帕金斯说道:“姗尔达病得极其严重……”和他“在6月里极其不安,她的病情不容乐观。我无力于写作,进展滞后……”但他总算看到了一丝光明,姗尔达的病情以及她与医生的对话内容可以使他重新构思《夜色温柔》和其他一些还未成形的短篇小说的写作题材。所以电影导演又变成了医生,而这位医生不再是19世纪小说中所描写的医生,而是现代社会中“新兴”的心理医师或心理分析医师。这样,这部小说是新旧的融合体:一是对主人公的全新诠释;二是来自最初版本如《麦拉卡案件》和《杀害生母的男孩》的旧题材。这样就形成了《酗酒者的假日》一书。菲茨杰拉德最终没有选用这个书名,而是使用了另一个书名。就这样《酗酒者的假日》变更为《迪克·戴弗》。在1932年夏的某个时候,菲茨杰拉德已经很清楚小说的结局应该怎样安排。他在最初的手稿中写道:“小说内容应该这样发展,表现出一位理想完美主义者、众人追捧的牧师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原来的信念去顺应资产阶级,却在追逐社会顶层地位的过程中失去了理想和才能,并最终转向嗜酒如命、放荡不羁的生活。故事背景设定在休闲一族,他们才华横溢,举止迷人如墨菲。”

墨菲是杰拉尔德和萨拉·墨菲,他们是居住在法国南部的生活富裕的美国朋友,菲茨杰拉德写此著献给他们。这个主题使他精神焕发。交付的手稿完成于1933年10月。当时的书名为《理查德·戴弗》,而《夜色温柔》一名则形成于反复修订的后期。这部新书酝酿于“兴旺的20年代”,出版于大萧条的艰难时期,于1934年1月到4月分为四个部分在《斯克里布纳》杂志上连载,并在1934年4月12日装订成书出版。

书评(媒体评论)

它是奇迹的时代,它是艺术的时代,它是不加节制的时代,它是讽刺的时代。

——菲茨杰拉德评价“爵士乐时代”

菲茨杰拉德就像一个没有受到邀请的小男孩,脸紧贴窗户,看着里面的聚会,想知道谁将去付账。

——评论家麦克尔姆·考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夜色温柔/菲兹杰拉德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菲茨杰拉德
译者 李清清//李东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52946
开本 32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5
142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