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练水集(八百年说不尽一座城的珍奇)/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内容
内容简介

《练水集》是嘉定文史专家陶继明的一本随笔集。由风物、人物、西门、序跋、情怀等五个部分组成,共70余篇,以嘉定的人、事、物为主轴,说古道今,不少是从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新内核。

作者简介

陶继明,古城嘉定西门外人。嘉定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地方史及古代文学的研究和著述,间也写散文。著有《疁城漫笔》《疁城春秋:嘉定史话》《海上绝技:嘉定竹刻艺术》等。

目录

目录

风物篇

寻访嘉定古迹/003

走进嘉定孔庙/005

孔庙的树/012

法华塔下的风景/015

老街的音符/021

风淡淡,水茫茫,动一片晴光/023

刻在石头上的史书/026

三通碑刻与金氏家族的故事/034

风雨天恩桥/041

秦园琐记/045

檀园新生记/050

清廉书院风波/057

情洒震川书院/061

翥云峰传奇/064

风雅绝伦的嘉定竹刻/070

嘉定茶事/078

文化名人与南翔小笼馒头/081

人物篇

归有光与教化嘉定/087

松圆老人程嘉燧/091

寻寻觅觅/096

多才多艺的竹刻大师朱缨/100

金元钰——竹刻美学评论第一人/104

槎溪茶仙陆廷灿/112

惊涛骇浪中的学术之舟/120

一官唯养志 书生报国心/128

顾维钧的乡土情结/136

无瑕人生/139

故乡情/141

桂叶草堂的怀念/144

我记忆中的秦瘦鸥先生/149

悠悠练水情/154

故乡的怀念/161

练水河畔吊诗魂/166

飘零的花魂/168

陈四益其人其文/171

诗人之吟 学者之思/175

西门篇

风雨沧桑话练祁/179

练祁之根护国寺/187

人性光芒/190

上林春书场/194

善牧堂轶事/197

曾氏瑞芝义庄/200

石马弄故事/203

信念的证明/207

陶家洋房轶事/214

古银杏悲歌/216

序跋篇

纸上的纪念馆/221

大海馈赠的城市/225

螺居笔耕几沉浮 斟字酌句心血凝/231

《震川》小引/238

第一等人/241

书友孙镇/244

穿越时空:一个世纪的嘉定沧桑岁月/248

古镇乡愁/251

空中的足音/255

那充满泥土芬香的画卷/259

芭蕉叶叶为多情/261

为中医药复兴鼓与呼/265

情怀篇

练川梦寻/271

小楼一夜听春雨/275

最忆街头叫卖声/277

那令人难忘的红烧肉/280

金色的翅膀/282

绵长的记忆/284

扬帆:从《疁城文博》开始/286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288

淘书记趣/290

我的《东坡乐府笺》/292

提心吊胆的三天三夜/294

纸上的余温:《疁城漫笔》回音壁/296

我为嘉定地名“平反”记/299

随笔三章/303

精彩书摘

走进嘉定孔庙

嘉定,江南的一片“清嘉之土,安定之地”,自古就是精致发达的吴文化圈中的一个重镇,历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嘉定的文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定孔庙。

孔庙位于历史文化名镇嘉定镇南端,掩映在一片绿色的丛林中,素有“吴中第一”的美誉。十分庆幸的是我服务的嘉定博物馆就在孔庙内。我终日与孔庙为伴,每天都能感受孔庙的气息,每当我触摸嘉定的历史文化时,一种“心向往之”的崇高美便迎面扑来。

嘉定孔庙已有八百年的历史,早在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即嘉定建立县治仅一年,首任嘉定知县高衍孙为“教化人民,培育人才”,手辟草莱,筚路蓝缕,建造了高峻雄伟的大成殿和化成堂(即明伦堂)。嘉定人民应当感谢这位非进士出身的宁波人,是他奠定了孔庙的基础。以后又历时三十年,直至南宋淳祐九年(1249),占地30余亩的孔庙建筑体制终于初具规模。从此,虔诚的嘉定人民视孔庙为文明的圣殿,对她珍爱有加。八百年来,无数次天灾未能改变她,无数次战火未能摧毁她,无数次动乱未能消灭她。如今,经历了八百年风雨沧桑的嘉定孔庙更加巍峨庄严,水木清华。

在古代,孔庙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古代地方官员和士子们祭孔的场所;另一方面又是当地的官办学校——县学,古时候也称为“学宫”,或“庠序”,从而使孔庙形成“庙学合一”的基本格局,全国各地一概如此。

嘉定孔庙是嘉定文人智慧的产物,凝聚了他们的奇思妙想。在国内也堪称独一无二。孔庙由内景和外景两部分组成。

外景以碧波荡漾的汇龙潭和林木葱茏的应奎山为主体。明代中叶,嘉定士子们认为孔庙前半里许的一座留光寺破坏了孔庙的风水,妨碍了他们的中举。嘉定知县就下令在佛寺与孔庙之间堆一座土山,又挖了一个大潭,当时孔庙附近有五条河道纵横,于是形成了“五龙戏珠”的胜景。依我看,士子们提出佛寺破坏孔庙风水不过是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为孔庙营造惬意的山水自然景观,体现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美学理念,满足自己亲近山水的文人情结。

汇龙潭东为魁星阁,初名魁星亭,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十三年(1735)改建成魁星阁。传说魁星是上天执掌文运的星宿,也是士子们顶礼膜拜的命运之神。全国各地的孔庙都建有魁星阁,但都建于庙内,唯有嘉定文人将其建于水畔,使魁星阁与水景配合,可以入诗入画。也许是嘉定的教化发达,故魁星阁造得特别大,重楼飞檐,底层四面有门,阁影映入潭水,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思。

汇龙潭北,有三座高大的牌坊。东西对峙的是分别建于宋代的“兴贤坊”和建于元代的“育才坊”,显示了举才任贤的传统办学理念。明代中叶,在东西两坊之间、直对棂星门处又建造了一座“仰高坊”。“仰高”语出《论语·子罕》中的“仰之弥高”一语,赞扬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三座牌坊器宇轩昂,其中仰高坊最为高敞雄伟,四根高七米的石柱,粗可两人合抱,上覆重檐屋顶,配有鸱吻等装饰,檐下斗拱小而紧密,造型精美古朴。三坊之间以石栏连接。石栏杆柱顶上,坐落着姿态各异的七十二尊石狮子,象征着孔门七十二贤。两侧是十几棵有两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枫树,形成一条绿色的长廊。

跨进“棂星门”,就是孔庙的内景,进门便给人以藏龙卧虎之感。泮池平静如镜,绿水盈盈,游鱼可数。泮池上飞架三座石桥,中间一座雕龙石桥称为“状元桥”,只有考中状元的士子才有资格走过。有史以来,嘉定有三位士子考中了状元,他们是清代王敬铭、秦大成、徐郙。可以想见这三位蟾宫折桂的嘉定才子,当年走过状元桥时,是何等的风流倜傥,威风自在。

走过泮桥,只见古木森森,最引人注目的是植于元代的桧柏,它已经670多岁了,在同类树种中名列第一,三人方能合抱。它半身已经枯死,另半身却依然生机勃勃,如一位阅尽人间沧桑的历史老人,默默地守望在大成门前,极富智慧之美。传说孔子曾在家门前亲植桧柏,从此相沿成习。据地方志记载,这棵桧柏栽于元代至顺三年(1332),当时种植60棵,如今就它硕果仅存。1961年,被周恩来称为“国宝”的文博大师、版本学权威徐森玉先生在这棵桧柏下徘徊抚摸良久,临走时,充满感情地嘱咐孔庙管理人员:“桧柏不仅是孔庙一宝,更是上海一宝,它像一位老人,每年春天你们要在它的根部浇一些烧酒,刺激它焕发青春,千万不要忘记呵……”

穿过朱漆高槛的大成门,有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直通大成殿。甬道两旁苍松翠柏,生机勃勃,每逢春天杂树生花,可闻鹧鸪的啼叫声。院内还有三棵枝干虬曲、苍老遒劲的古桧柏,它们虽已枯死,但死而不倒,老而弥坚,抚摸其干,滑泽坚润,叩之有金石声,外形如刺向天空的巨笔。看着它们,你就会理解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名言,不只是指松柏的颜色,更是指松柏的精神。

大成殿是历代官员和士子祭孔的场所。大殿雄伟宏敞,重檐歇顶,飞檐高翘。里面有孔子塑像及祭孔器具,还悬挂着清代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雍正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以及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等匾额,显得庄严肃穆。

大成殿前是石板铺成的月台,这里是举办祭孔活动的场所。每当祭祀时,士子们演奏祭孔乐,跳祭孔舞,场面十分壮观。如今,这宽敞平整的月台显得年深日久,当你漫步在上面时,可以感受到这里曾经的漫长岁月。

东部明伦堂,是孔庙中学校的部分。我翻阅有关史料后得知,旧时,这里是学官讲学、入学秀才就学之所。明清时期,新进秀才由县官率领到孔庙,先入大成殿拜谒孔子,然后到明伦堂见学官。每月学官负责考核,还召集文、武生员上课。明伦堂内还布置本县士子科举成绩的匾额,以鼓励士子们努力求进。如今,这里是“中国科举文物陈列”,展出各种考卷、作弊用具,还有复原的考场,生动地展现了旧时士子们科举之路的艰辛。

走过明伦堂前玉兰老桂、梅花兰草的一条石径,前面是当湖书院。嘉定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十个书院,如今仅剩这一家书院,同时它也是上海地区仅存的书院建筑。当湖书院是嘉定文人为纪念康熙时期曾任嘉定知县的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陇其所修建的。他任职期间,传播理学,推动教化,为嘉定文化注入了一种独特的道德美感,深得嘉定士子的拥戴。

明伦堂和书院都与科举密切相关。科举刺激了嘉定文化的发展,嘉定士子以读书为荣,敢于搏击科场,孔庙成为“教化嘉定”的沃土。从这里走出了七千多名秀才、五百多名举人、192名进士,星汉灿烂,云蒸霞蔚,堪称奇观。有清一代三名状元金榜题名,科举夺魁,为上海地区之最。发祥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在嘉定这块烟雨之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孔庙是“教化嘉定”的脊梁。无论是名震江南文坛的“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程嘉燧、李流芳,仗节而起的风骨之士侯峒曾、黄淳耀,科学家孙元化,还是著作等身的乾嘉学派巨擘钱大昕、王鸣盛……哪一个不是从孔庙中走出?

孔庙是“教化嘉定”的源头。明伦堂里精彩的论辩声,当湖书院中朗朗的读书声,横沥河潺潺的流水声,汇龙潭汹涌的波涛,以及孔庙八面来风声,嘉定的诗海文潮,生生不息,清初著名学者阎若璩称“天下文章萃于嘉定”。

孔庙内林林总总的碑刻则是另一道风景。一百多通碑刻如一本可圈可点的大书。这里有宋代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的大字碑,全碑由五幅青石组成,气势不凡,行书点画波磔,合乎法度,端重谨密,气韵生动,被人赞为“笔法险劲,精彩四射”;有元代大画家倪云林、诗人顾阿瑛的自撰墓志铭,但死后并没有置于墓中,想不到经过六百多年辗转,到了嘉定孔庙;还有“嘉定四先生”的画像、诗词石刻。这些历史的积淀,无处不渗透出浓烈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导语

《练水集》审视嘉定镇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出练祁之市、此间城池、城中、城西、城南、城东、城北与今日之城八个时空节点,通过联点成线,以点带面的方式,串联起这片水土的古与今、人与事。本书客观反映了城市个性与温度、肌理与格局,注重表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前言/序言

自序

2000年初冬,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随笔集《疁城漫笔》。此书面世后,自己忐忑不安,不知社会评价如何。承蒙方家、读者的错爱,普遍反响较好,出乎我的意料,大大激发了我的勇气和信心。否则,本就不太自信的我可能就此搁笔了。

近二十年来,我继续在文学园地里笔耕,自觉小说与诗歌非我所长,没有勇气去涉及。就在研究文博和地方史的同时,继续写与之相关的散文随笔。因为人疏懒,有不少文章是被媒体逼出来的,数量不少,但趋时应景,遵命文字,在所难免,有的作品尚缺乏精打细磨。此次挑选时,都舍弃了。

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一晃我已年过七旬。近二十年来,我又在各种媒体上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作品还获了奖,甚至收入了大学语文教材。这本集子是我从50岁到70岁这二十年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跨越了从知天命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阶段,是自己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其间,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而这些思考都自然融入到作品中。嘉定是我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血地”,我一生都未离开过故乡,偏隅一地,视野窄,是其短;而聚焦一方,开掘深,又是其长。所幸嘉定是个人文底蕴十分深厚的地方,丰富的资源让我有讲述不完的故事,倾吐不尽的感情。只要我的健康状况许可,我还会继续写下去。

《练水集》是我的第二部散文随笔集。取名《练水集》,是因为练水即练祁河,为嘉定的母亲河,我是喝着练祁河水长大的。这本书由风物、人物、西门、序跋、情怀等五个部分组成,共70余篇文章,以嘉定的人、事、物为主轴,说古道今,不少是从故纸堆中发掘出来的新内核,应属乡土文学的范畴。而将西门也列为一辑,是因我是嘉定西门外的原住民,对西门有特殊的情感,虽迁至城中已三十年整,但旧梦依稀,余温犹在。《练水集》与《疁城漫笔》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有承接关系,故它也是《疁城漫笔》的续篇。

走笔至此,感慨万千。都说书比人更长寿,但真正能留得下的作品实属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作品将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若在数十年、数百年之后,有人偶尔翻到这本《练水集》,知道嘉定历史上曾有一个叫陶继明的人,则不胜荣幸也。

2019年暮春于古疁练水东滨菖蒲书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练水集(八百年说不尽一座城的珍奇)/新时期嘉定作家群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继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30356
开本 32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32
CIP核字 201925227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9.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