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欣,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副教授、乌有园社创始人、造园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从事传统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多年,致力于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设计的探索与创新。代表设计与研究作品有:《介词园之卷》《西江二号园》《苏州补丁七记》《五十四院》《破境·密林雅集》《如画观法二十四式》等。著有《如画观法》;另与金秋野联合主编“乌有园”系列丛书。编者:金秋野,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建筑理论、建筑评论、城市宗教空间。已出版专著《尺规理想国》等两部,并在各类刊物发表评论文章百余篇。同时潜心从事建筑理论文献的翻译工作,已完成《密斯评传》《光辉城市》《透明性》等17部专著的翻译工作。 目录 题语 Foreword 开卷 Open Books 作为异托邦的江南园林 石山壹品 乌有园实验 闭门即是深山 作品 Works 微园记 瞬时桃花源 静谧与喧嚣 双园捌法 泉州的“红房子” 研究 Researches 隐匿的转变:对20世纪留园变迁的空间分析 想象中的对话:利玛窦的晚明苏州 抱残守缺 藏书园林的想象与记叙——从“嫏嬛福地”的写作与在场谈起 园林的日常——基于“园林物件”的测绘 视野 Horizons 从“潇湘八景”看南宋山水画的禅意境 专题 Special Topics 阅读园林之二:假山的观法素描 内容推荐 在2014年12月出版《乌有园第一辑:绘画与园林》之后,两位编者王欣和金秋野继续借助“乌有园”系列,总结并呈现近年国内学者和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及其当代传承的探讨成果。除了两位编者的理论文章、实践作品之外,王欣、金秋野编的《乌有园第二辑:幻梦与真实》更邀请了董豫赣、李兴钢、鲁安东、宋曙华等其他诸位作者,从“作品”“研究”“视野”等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转化关系。 《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秉承了第一辑的学术严谨风格,在内容上亦涵盖了传统文化、园林、艺术、历史、建筑等范围,因此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读者、学者或是社会人文领域研究者、学生,或是任何对中国书画、器物、园林等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体悟到一些“幻梦”或“真实”。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欣,金秋野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王欣//金秋野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6529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728 |
| 出版时间 | 2017-01 |
| 首版时间 | 2017-01 |
| 印刷时间 | 201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58 |
| CIP核字 | 2016220206 |
| 中图分类号 | TU-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85 |
| 宽 | 177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