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蝴蝶飞过的村庄
内容
试读章节

处女的冬季

出于一系列的缘故,蓝妮特别害怕冬天。假如这个世界,是人,必有死穴的话,那么冬季就是蓝妮的死穴。当年拿破仑和希特勒不也毁在了冬季?蓝妮无来由地胡乱想着,自圆其说地翻了个身,伸出右手掖了掖背后的小毯子,顿觉舒展了许多。清冷的月光像无数条吐着火信子的银蛇,呼啸着从列车的镂花窗帘里探进来,悄悄舔舐着她丰盈的胸。蓝妮的心连同整个身子,为之一颤。

这是蓝妮回国后赴的第三个约会。约会地点商定在两人距离的中间地带——上海,说好了各走一半路程,这就注定了男方由珠海北上,而蓝妮从京城南下的态势。男方姓韩,名索文,祖籍辽宁大连,目前在珠海一家澳洲独资的华文传媒公司任总裁。索文是蓝妮的北京同事绣屏的婆表弟,说是在澳大利亚待了十七年,持有澳国绿卡,两人要是成了婚就跟男方到墨尔本去定居。

蓝妮眨了下乌沉沉的眸子,问:“为什么要去墨尔本呢?”

绣屏会意,进一步解释道:“索文前些年在墨尔本置下两套房子,离婚时都给了前妻,可那毕竟是他打拼过的地方,熟门熟路的,也好东山再起。”见蓝妮一言不发,绣屏的丹凤眼紧着忽闪了几下,叹道,“哎,凡事儿都得两头看,虽说没了房子,但你从中感觉不到一个男人的慷慨与厚道吗?”

蓝妮眼下看重的是两个人能否聊到一起,其次,就是缘分了。

虽说对方比她大八九岁,又离过婚,但蓝妮丝毫不介意。之前倒是先后结交过两位与她同龄的小伙子,一个比一个帅,均属京城白领,可不知啥原因,相处下来都不约而同地管她叫姐,小猫小狗似的扎进她的小屋蹭吃蹭喝,还那么心安理得。不错,蓝妮在国外读过几年酒店管理,精通中西餐烹饪,烧得一手好菜,又是那种善解人意不计得失的一个人。可久而久之,蓝妮心里也不免失衡:我身为女性难道只有奉献的份儿,怎么就不懂得呵护呵护我呢?比如有一次,她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回京城,提着大包小包打电话让对方来接她。男孩直着嗓门不耐烦地说:“我正在芍药居陪客户吃饭,腾不出身啊!”而后来她跟另一位帅哥的分手,则是因为春节前的那个夜晚,蓝妮的住处遭了盗贼。当时她正蹲在厕所,浏览刊登在晚报上的一起发生在她老家的矿难,忽然听到一阵翻箱倒柜的动静。蓝妮一声惊叫,室友的男朋友闻声赶来,盗贼落荒而逃。蓝妮盯着窗台上的大脚印和碎了一地的玻璃碴,再扫一眼“兵荒马乱”的房间,惊魂未定地拨通帅哥的手机。

她本以为帅哥会放下电话,立马赶过来安慰她一番。此刻,她是多么想搂住一个男人的肩膀,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啊!可蓝妮汪在眼里的两泡热泪,硬是被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憋了回去:“反正不是什么都没发生吗?不十白的,安心睡一觉就好了,乖!”

蓝妮呆呆地望着明暗交替的窗外,欲哭无泪。接下来的黑夜比她想象的要难熬得多。模糊的路灯在夜幕下发出一束束可疑的光,疾行的货车不堪重负地吼叫着,谁家的大花猫在阳台上哭哭啼啼地求爱。蓝妮听得见自己的呼吸,意识尤其清醒,疲惫的神经出奇地亢奋。她盯着天花板上的一条裂缝翻来覆去,不知不觉地琢磨起盗贼的样貌体征来。要过年了,都市的流浪汉离开京城之前趁机偷一把;或者是哪家工厂的打工仔,遇到了赖账的老板,颗粒无收,索性爬上一个窗口,铤而走险。她甚至想起老家的风俗,出门时家里须得留几个钱,放在明处,不能叫小偷一无所获,否则,见什么毁什么……

伴着清晨的第一声鸟叫,千万道霞光如紫罗兰的花瓣纷纷洒落房间时,蓝妮已经把所有的小男人,从心底彻底删除干净。她希望将来与自己朝夕相伴的那个人,知冷知热,温厚包容,有担当。索文的短信就是在这个时段,“叮咚”一声闯进来的。这人一搭话,就在她的心里腾起一股细浪。只听那头说:“丫头,国外学习和国内打拼,都吃了不少苦吧?”

一句话击中了蓝妮的软肋,她的眼泪顺着脸颊簌簌直流。国外学习与国内打拼——屈指数来,总有七个年头了。东边日出西边雨,蓝妮的心头不知怎么,竟闪出新旧社会两重天的老话来。这七年对她来说,简直是生吞活剥,血肉模糊。她经历的不只是苦,还有心灵上的皮开肉绽。学业,求职,最要命的是房租的连年飙升。刚从萨尔茨堡学习归来那年,蓝妮寄居在北京远郊,正是腊月天,房子里没有暖气,滴水成冰,她裹着大衣缩在电脑前四处投递求职信。白天忙着应试,晚上奔走于大街小巷找房子。为了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蓝妮在风雪弥漫中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精力和体力消耗殆尽,她被病、寒袭倒了,呼吸艰难,双颊红肿,加上父母冷战多年的最终解体……她几近崩溃。P1-3

作者简介
方丽娜,祖籍河南商丘,现居奥地利维也纳。早年毕业于河南省商丘师院英语系,曾从事英语教学、外事旅游管理及翻译。后赴德国及奥地利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高研班学员,欧洲华文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远方有诗意》《蓝色乡愁》和《漂泊者的奇遇》。入选“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文丛”。小说发表于《作家》《十月》《中国作家》《香港文学》《小说月报原创版》《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部分作品收入《中国文学作品选》《世界华人作家》《欧洲华人作家文集》等。
书评(媒体评论)

陈晓明:方丽娜的小说温婉细腻,笔触游走于人性的那些关节点,于平实优雅的讲述中。一点点透出故事的底蕴。方丽娜的小说有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有爱与错过的心理刻画,有回望故土的情愫,亦有对生活的无尽渴望……读她的小说,可以领略到人生的曲折和世界的宽广。

邱华栋:方丽娜是新海外华人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她异军突起的写作姿态,超越了诗情消解的日常生活场景,细腻的笔触已自觉指向人物的生存境遇和困境。七篇小说,伴随着世间行走与穿越、海外漂泊与碰撞、全球异质文化与故国经验的沉淀,在呈现与反思的过程中,不避生活的阴冷,正视人世的困厄,带着悲悯情怀,隐隐透出对生命永恒绝境的思考与叩问。亲和生动,无法抗拒。

朱文辉:方丽娜小说的语言爽利、沉稳、含蓄,符合人物心理情境的氛围铺陈,读来如饮抽去了甜腻的葡萄酒,清甘舒爽。人与景的互动不拖泥带水,形象而生动地勾勒出镜头般的文字效果。小说的艺术处理手法圆熟,中西方情境交融,人物心理与场域,富有强烈的具象感,足以撼动读者的感官摄知。

李进祥: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点上,方丽娜的小说视角独特,视线深邃,视域开阔。文明之间的碰撞与冲突、吸引与拒斥,对故国的回望与述说、反思与审视,产生了一个个饶有兴味的故事,构成她小说的外在面貌。而对人性的挖掘,对人生的思索和对人类的信心,构筑起她小说真正的内核。

后记

在写作中回望故土

生活在奥地利以来,我对这片土地上的朝露流霞、俗世烟火,既深情凝望,又百感丛生。窗外的尽头是阿尔卑斯山下的欧洲原野,那里有田园牧歌,谦恭人道;亦有贫弱、晦暗和西式荒诞,对他们笑容下的纹理与褶皱的追问,构成我隐蔽的兴趣与思索。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回望。把故乡与自己的距离拉开,从而获得一种躬身反照的机会。距离不可避免地产生差异,也产生不受拘束的想象和对心灵的深望。异域生活的形形色色,多元文化的纠结与碰撞,不同族群的交织牵绊,提供了多种表达的可能性。我感谢这种距离和差异,它无形中拓宽了我想象的空间,使得笔下的土壤变得丰厚而寥廓。

写小说之前,确切地说,是走进鲁迅文学院之前,我曾有过一段随心所欲自以为是的写作状态。那些充斥着自恋、唯美与抒情的文字,一度伴随了我好几年。2010年的那个夏秋之交,我从鲁迅文学院学习归来,之后的整一年,我都不敢轻易动笔。独倚窗前,我望着从鲁院带回的两大本日记和导师、学友赠送的诸多作品,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我的鲁院学友当中,不乏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让我汗颜,让我自惭形秽。所幸的是,无论我有过多么轻浅的写作历史,都不耽误我重新开始。因为对文学的敬畏之情和真诚面对生活的勇气,始终都在心中。

有人说,小说是文学中的一种核心形式,它的终极目的不是画出漂亮的弧线,而是描绘出人的心灵图景。从2011年开始,我一面加大阅读、思考和沉淀,一面战战兢兢地尝试着小说写作。几年来,我以跨国婚恋和文化冲撞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就文学而言,爱情乃至婚恋是永恒的主题。我和读者一样,对这一话题乐此不疲。

如今,重新审视和检点这些曾跻身于各种文学刊物上的作品,既有青涩、幼稚的早期之作,也有令我心仪的几篇近作。写作有时候就像人的成长,当你意识到自己幼稚的时候,你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前不久,我和先生到奥地利西部的阿尔卑斯高山地带滑雪,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丝与文学有关的联想:散文写作,如同夏季涉水,领略的是天光云影水花四溅的灵动;而小说创作,则像是冬季滑雪,务必先掌握起程、停顿、拐弯抹角、闪转腾挪之后,才可借助一定的手段攀向某一坡峰,继而迂回曲折,左右逢源,穿林破雾,最终滑出自己的风景。喜欢滑雪的人都知道,它需要足够的时间、耐力、技术和勇气,而一旦上手入路,那种速降和滑翔的幸福感,简直无与伦比。

总的说来,欧洲是缓慢的,讲究的,细腻的,与文学的缓慢、讲究和细腻十分契合。作为一个身在异域的写作者,我曾有过被连根拔起移植新土的阵痛,而阅读和写作的世界,给了我宁静、安适的内心,并呈现出另一个天地。它让我在现实和梦想的交界处,无畏孤独和失败,心怀梦想,相信奇迹,学会对周围的一切深怀悲悯。

我深知自己的小说创作才刚刚开始,我希望通过努力进一步打开人性的复杂迷宫,找到把握世界与人生的独特视角和叙述方式,其人物命运,不只归咎于环境与地域的改变,而是共同的人性使然。

感谢祖国的编辑,感谢祖国的读者,你们的支持和厚爱让我备受鼓舞,也是我独在异乡坚持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意义所在。

2016年3月28日于维也纳

目录

处女的冬季

蝴蝶飞过的村庄

不戴戒指的女人

回国清单

花粉

陌生的情人

迈克尔的女生

后记 在写作中回望故土

序言

“她们”的风景

海外华文女作家,一直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中的一支劲旅。她们的文学实绩有目共睹,并已然完成了代际的承递,对于这一点,文学史自会忠实记载,无须我在此一一列举。而收入这套丛书的作者,只是无数有成就的“她们”中的五位。五位作家虽分布于北美或欧洲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领略与生身的中国有差异的文化背景,并在文化的差异中以智慧感悟着文化的融合与进步,且以文学的形式记录之,表达之。她们一方面在国外营造和寻找事业与生活的新的基点,一方面一直在语言的深层创造上保留着对于华语文学传统的深度认同。当然这认同已然不是封闭僵硬的,而是融汇了不同文化之后创造出的新质地的华文文学。

有一种说法,海外华文女作家的成熟作品大都写于中年之后,原因在于生存的问题一一解决之后,对于精神的思索开始提上日程,并随着经历的丰富而渐入佳境。而回望个体生命的过程,同时更是用写作这种方式建立与祖国家园的精神联系的过程。所以这套“文丛”所收的海外女作家虽在文学上的起步有的并不算早,而大多在年龄上也不再年轻,其中有的是早年在国内发表作品很多,时隔多年才又重拾创作。看似应可纳入文学新力量的行列,其实这是符合写作金律的。这里的“新”,不过是对一种力量的确认。实际上,海外女作家近年的文学表现岂止不俗,她们对于人、人生与人性的沉思不仅深入,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国内女作家观察与写作的独异的角度,这种不同经验与艺术的补充,对于文学的整体创造而言,弥足珍贵。

五位女作家虽居地各不同,但收入“文丛”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也是她们的写作所呈现出的特点,就是大多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在海外的生活、工作、心理、情感(周洁茹除外)。她们的作品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而在女性视角之上的眼界之开阔,使得作品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与碰撞中,在对于不同文化的观察与体悟上,显出一定的优势。

比如,陈谦近年的作品之所以引人瞩目,不仅在她的叙事呈现出的细致温婉的风貌,更在其作品中深蕴的生命体验与人性思考。而《繁枝》《莲露》等对于女性内心的开掘与探索,极其深入,而且创造了我称之为“繁枝体”的叙事方式,艺术上的层层脱剥,使得被岁月层层包裹的内心一点点地袒露明亮起来。她的两部作品均进入我的年度中篇作品综述,打动我的不仅是其对故国家园往事细致耐心的打捞和梳理,对人性中最幽微最真实的反映与讲述,更是她对于女性命运洞若观火且又悲悯有加的关注与体恤。

方丽娜对于女性的关切,多集中在对于跨国婚恋中的女性的情感成长与人格历练的探索上,其《处女的冬季》探讨置身于两种不同文化中女性的疑惑与迷茫。讲述生机勃勃又嗓门亮丽,其语风泼辣,每每切中要害。在旖旎迷人的风景、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传达出富有意味的人生主旨,在看似悲伤的结局中见出人间的温暖和坚定的希望。作品传达出的令人欣喜的强劲力量不仅使之在短时间完成了从非虚构文学到虚构文学的华丽转身,而且也一直是这位一手散文一手小说的作家追求的艺术之境。

王芜的作品看似中规中矩,略显坚硬与冷静。比如《路线图》,于平稳的叙述中呈现出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代女性的成长,母亲的迁就与无奈,做女儿的坚忍与脆弱,自己女儿的单纯与刚强,都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一一呈现。作品在描写女性或可于不同人生阶段所具有的核心性格与品格的同时,也流露出作家身为女性的温情和仁慈。其作品中对于“来路”的人生瞭望引人深思,在真诚中显现出的宽厚而稳定的底色,或来源于她在国内早就开始的文学历练。与王芫近年的一再“出走”不同,周洁茹走的是一条“回归”之路,她的这些小说没有将笔力放在书写海外生活上面,而是将触角探向小城人物的内心哀伤。《到香港去》,在她倾心于一个个“点”的“地理”叙述中,过往故乡的细碎与迷惘,都市格子楼的拥挤与窘迫,生活的无情挤压与撕裂,生存的伤痛、无奈与不甘,在她日常琐碎的书写与才情出众的文笔下,营造出特异的语境,散发出别样的魅力。两位女作家的写作“路线”虽有不同,但使这些似乎无法言说的平凡之事跳动着的疼痛感觉,都显现出她们不凡的文字之功。

最后我们说说曾晓文,这是一个作品中更多一些母性的温厚与女性的耐心,并无强化女性对于情感过多依赖的作家。她的眼光更为开阔的部分,使得她的叙述节奏获得了难得的速度,而在小说结构上的用心也见出某种艺术追求的成熟。比如《重瓣女人花》,写不孕女性的婚恋、心理与命运,开端则从案件入手,颇有个性。而这部小说娓娓道来式的“重瓣”结构也颇可圈可点,她甚至将海外男性的心理变化也放在这次第开放的“重瓣”结构中加以剖析解读,叙述人的冷峻让人注目。这是一位关注点从女性出发而更致力于社会文化与心理层面的作家,由此她探索的更广阔的界面,往往盛得下更悲悯的情怀,其延展到女性领域之外的诸多思考,也同时表达了海外当代女作家对于人与自我探索的同时对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而这一点或可视为女性作家越过自身性别关心之外创作的一种进步。

祝贺她们,同时也祝贺那些不断加入进来的新人。正是她们,跨越不同文化背景、解说不同文化内涵的写作,在这个文化不断融合而写作又需保持独特性的时代,成就了文学的新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文学的新的风景。

我相信,这风景才刚刚展开,而由“她们”带来的更美的景色还深藏在她们未来持续的强有力的写作之中。

为此,我们充满期待。

2016年10月6日北京

内容推荐

方丽娜著的《蝴蝶飞过的村庄》收入方丽娜近年来发表的七个中短篇小说,《蝴蝶飞过的村庄》《不戴戒指的女人》《处女的冬季》《花粉》等。伴随着世间行走与穿越、海外漂泊与碰撞、全球异质文化与故国经验的沉淀,在呈现与反思的过程中,不避生活的阴冷,正视人世的困厄,带着悲悯情怀,隐隐透出对生命永恒绝境的思考与叩问。亲和生动,无法抗拒。

编辑推荐

《蝴蝶飞过的村庄》的作者方丽娜对于女性的关切,多集中在对于跨国婚恋中的女性的情感成长与人格历练的探索上,探讨置身于两种不同文化中女性的疑惑与迷茫。小说温婉细腻,笔触游走于人性的那些关节点,于平实优雅的讲述中,一点点透出故事的底蕴。方丽娜的小说有中西文化差异的背景,有爱与错过的心理刻画,有回望故土的情愫,亦有对生活的无尽渴望……,读她的小说,可以领略到人生的曲折和世界的宽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蝴蝶飞过的村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丽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10307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7-01
首版时间 2017-01
印刷时间 201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0
CIP核字 2016253918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