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地域社会深描 |
内容 | 内容推荐 张曦、黄成龙主编的《地域社会深描(藏羌彝走廊研究新视角)》为跨学科的地域研究论文集,是2014年第二届藏羌彝走廊研究新视角研讨会精选参会论文的汇总。本论文集尝试着从语言学、考古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民族走廊中的语言、历史、文化、社会、宗教、灾难应对等诸多问题,力图整合多学科的民族走廊研究,为问题意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研究探索新的途径。 作者简介 张曦,男,四川理县人,日本东京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阅读与写作》《佛教精华故事大观》《台湾地区小说鉴赏辞典》《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等。羌族,1964年生于四川省理县薛城镇,1982年进入中央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学习,1986年留校任教。1996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文化人类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母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 黄成龙,羌族,1968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茂县赤不苏区,198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三系。2004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台湾地区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类型学、功能语法、认知语义学、语言人类学、纪录语言学等。 目录 跨喜马拉雅的藏缅语族语言研究 四川“藏羌彝走廊”的民族语言及其价值 吕苏语九龙县乃渠话概要 达让语判断句的生成机制研究 龙溪羌语施事者标记le31 以民族走廊的研究成果论中国西北边缘社会的文化边界 “藏边”与藏边社会 ――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藏族与周边民族 关于藏彝走廊研究的几个问题 色彩与认知 ――以羌族的色彩词汇为例 藏羌彝走廊文化域中的神职祭司:“毕摩”与“释比” 羌族文学艺术中的宗教文化研究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问题研究 茂县营盘山石棺葬墓地初析 ――兼谈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营盘山类型 试论震后羌族传统村落的保护 灾难记忆与文化重构 ――从岷江上游两次洪水灾难看羌族的灾难认知 灾后提升发展时期羌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调查 ――以汶川县威州镇为例 透视疼痛:身体记忆与疗愈 ――医学人类学视角下的羌族生命文化 藏羌彝走廊族群迁徙与文化空间 ――羌族灾后非物质文化空间变迁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地域社会深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曦,黄成龙 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091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34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5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