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卫东,满洲正白旗霍罗氏后裔,自幼向吴鸿迈、周铨庵、樊伯炎学习古文诗词、琴曲吟唱和昆曲,被朱家潘收为入室弟子。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兼任北京大学国学社导师,首创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大学昆曲选修课,被多所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擅演《烂柯山》《草诏》《写本》《骂贼》《望乡》《祭姬》等剧,著述颇丰,有《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张卫东演唱说戏牡丹亭》《喜庆堂会》《昆曲在北京》《昆曲艺术研习课教程》、商务印书馆国子监官韵诵呛《孝经》《道德经》以及“四书专辑”等图书音像作品。 目录 第一编 不懂昆曲的才宣扬创新 传承昆曲不能改雅为俗 按古人审美观念去理解昆曲 昆曲是礼乐文明的延续 昆曲何时来北京 明朝宫廷的昆曲演唱 明清喜爱昆曲的皇帝 不可忽视的太监昆曲艺术家 何为“京昆不分家” 盛世元韵大雅正声——昆曲与中国文化的传承 昆曲的行当家门与表演风格 明清昆曲传奇中的珍宝故事 而今吟诵的表里 虚怀若谷梨园人瑞——百岁老人侯玉山先生的晚年生活 育化幽兰曲传雅韵——与甘明智先生的因缘 第二编 《宝剑记·夜奔》表演传承始末 赏花有时度曲有道——执教北大二十年 从“依附权贵”到“傲视权贵”——论中国文人雅集 中庸之道与当代传统文化教育实践 附:经史为本诗曲为末——抱残守缺的张卫东 附录 快乐的带菌者 内容推荐 昆曲溯源际上进北京已经有五百多年了,在此期间也曾几经兴衰而立于不败之地,这都是因当时儒家治国的封建社会体制所造成。具有儒家思想的文人们,他们创作的那些传奇文本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而后则是不受儒家以及封建社会的制约时代,昆曲的振兴也就自然无力回天,现仅凭剧作者或艺人的努力,是不能改变它衰亡的命运? 张卫东著的《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还在与昆曲有关的艺术边缘作些介绍,特别是对昆曲是礼乐文明的延续做出总结,这些观点也是对昆曲美学上的新突破。面对儒学艺术教育,作为昆曲研究者的张卫东先生也是不断实践,有些对读古书吟诵的文章深入浅出,道出民间教育与当代社会需走的一条中庸之道。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赏花有时度曲有道--张卫东论昆曲续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卫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259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6 |
CIP核字 | 2016231955 |
中图分类号 | J825.5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