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中华文化的困境
西方药学研究的瓶颈和中医的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中医的核心特点与价值
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看中医学的发展路向
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
中华传统医学运行机制及其现代转型问题探讨
中医现代转型问题探讨
中医的理论特点
中医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传统中医的颠覆者——“互联网+中医”
关于中医信息化发展及与互联网结合的讨论
中国哲学与中医
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与困境
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闭幕词
附录
后记
图书 | 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丛书 |
内容 | 目录 中医与中华文化的困境 西方药学研究的瓶颈和中医的困境 中医药文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中医的核心特点与价值 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看中医学的发展路向 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 中华传统医学运行机制及其现代转型问题探讨 中医现代转型问题探讨 中医的理论特点 中医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传统中医的颠覆者——“互联网+中医” 关于中医信息化发展及与互联网结合的讨论 中国哲学与中医 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与困境 中医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闭幕词 附录 后记 内容推荐 浙江大学晨兴文化中国人才计划的主持者决定策划、主办“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系列论坛。考虑到中华传统医学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现代意义,中医的现代转型始终位居其他各传统学科的前列,拥有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既有足以引人深思和予人启迪之处,又具有示范的作用,我们遂决定将2015年“文化中国年度论坛”的主题定为:“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并将其置于“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系列论坛之首。 本次论坛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以下几大问题:何为中华传统医学,其基本特点是什么?中华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与现代意义何在?如何在保持其基本特点与核心价值的前提下完成中华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型?并据此邀请浙江中医药大学前副校长、国家级著名老中医连建伟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廖育群教授,中国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劳力行教授,美国耶鲁大学讲座教授、中药全球化联盟主席郑永齐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分别以“论中华传统医学的特点与核心价值”“中医、西医的历史及其启示”“中医药文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西方药学研究的瓶颈与中医药的救赎”“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看中医学的发展路向”为题,作了5场大会主题演讲。然后按思想、教育、制度、科技设4个分会场,以“中华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及其现代转型”“中医教育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型”“中华传统医学的运行体制及其现代转型”“科学技术与中华传统医学的现代转型”为题组织了讨论。周生春、李烨编著的《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即是在整理上述演讲与讨论,送交发言者审定,并加以增删而成。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以中医为例/中华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生春,李烨 编 |
译者 | |
编者 | 周生春//李烨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646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2 |
出版时间 | 2017-03 |
首版时间 | 2017-03 |
印刷时间 | 2017-03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78 |
CIP核字 | 2016290655 |
中图分类号 | R2 |
丛书名 |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39 |
宽 | 16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