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萨布素传/清代戍边将军
内容
编辑推荐

《清代戍边将军》(黑龙江卷)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共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传》、《寿山传》、《程德全传》、《依克唐阿传》、《恩泽传》、《特普钦传、《奕山传》和《丰绅传》九册,计126.2万字,共收集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200多年间,90位黑龙江将军的传记,其中包括61位将军的传略和29位将军的简介及萨布素、寿山等8位著名将军的单独列传,丛书史料丰富厚重、图文并茂,填补了我国东北清代边疆史学术空白,为我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提供了翔实的基础史学资料。

本书为《萨布素传》,由特尔巴衣尔编著。

内容推荐

这部“清代戍边将军”,较为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本书为《萨布素传》,讲述了历史进入到17世纪,黑龙江流域的静谧被呼啸的枪炮声打破,这里沦为清朝与沙俄角逐的战场,兵燹所及,土著居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经过“雅克萨之战”,清朝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双方边境暂告安宁。为了控制东北边疆,清政府特设黑龙江将军,派兵驻防于瑗珲城,保卫清朝疆土。萨布素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黑龙江将军,他任期长达17年之久,在抵御沙俄、安抚百姓、建设地方、巩固边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萨布素传》由特尔巴衣尔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清代黑龙江建制与黑龙江将军衙门

第二章 满族的来源与萨布素的出身

 一、满族的来源

 二、富察氏与萨布素家族

 三、萨布素的出身

第三章 由笔帖式到将军

 一、萨布素的早年生活

 二、由笔帖式到将军

 三、萨布素的奋斗与成长

第四章 萨布素的抗俄斗争

 一、沙俄入侵东北与当地军民的反抗

 二、雅克萨之战

第五章 喀尔喀动乱与萨布素的东方防线

第六章 萨布素对黑龙江的开发

 一、建城堡戍守边疆

 二、萨布素规划屯田和建立学校

第七章 萨布素的晚年生活与悲剧结局

附 录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清代黑龙江建制与黑龙江将军衙门

提起黑龙江大家并不陌生,翻开中国地图很快能找到其位于我国东北部。黑龙江群山林立,河流密布,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我国有名的旅游胜地,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总是游人不绝。黑龙江景点多如繁星,令游客流连忘返。当您踏上这块黑土地,漫步于众多景点中时,不知有没有在宁安县月牙河河畔留下脚印?如果您曾到此造访,不知印象如何?有人可能会说,那不就是个衣冠冢吗!不错,这里虽然是衣冠冢,但黑龙江将军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里埋藏着一段传奇,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赫赫有名的萨布素将军。虽然萨将军的遗体并未安眠于此,但它带着萨将军的威严,带着萨将军的光辉伟绩,庄严矗立了三百七十多年。这不仅让后人引以为荣,同时这里也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少代边疆儿女为之感慨,为之涕下。

徜徉在萨将军安息之地,缅怀萨将军坎坷的经历和传奇的人生,您才会理解当地老百姓对萨将军的深厚感情。如果您对这座将军坟深藏的历史感兴趣,别忘了还要去渤海镇兴隆寺前的广场看看。那里的萨将军墓碑,刻有著名诗人吴兆骞怀念萨将军的诗文。诗云:

彤墀诏下拜轻车,千里雄藩独建牙。

共道伏波能许国,应如骠骑不为家。

星门昼静无烽火,雪海风清有戍笳。

独臂秋鹰飞鞋出,指挥万马猎平沙。”

萨将军在当地是位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在黑龙江和吉林一带广为流传,萨将军成为了富察氏儿女引以为荣的英雄先祖,化作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领袖,世代传诵。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传奇故事,为民间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那么历史中的萨布素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说萨布素是清代黑龙江首任将军,是因为在此之前,黑龙江并没有将军制度。至于黑龙江省的出现,是清末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以后的事了。那么之前黑龙江地区建制是怎么演变的呢?黑龙江将军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立的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清代黑龙江建制的沿革,以便理解今天黑龙江格局的形成。

黑龙江地区,顾名思义,地以江命名。“黑龙江”之名最早出现于《辽史》。黑龙江真正成为地区之名,并且被有效统治是在清代。但清代的黑龙江并不是现在的黑龙江省。清代的黑龙江与现在的黑龙江省有很大区别:第一,在清代前中期黑龙江不是省,而是将军统辖地区。第二,清代的黑龙江并不像现在这么繁华。清代的黑龙江除了一些驻军和少数当地土著民族之外,并没有多少人,物产与经济就更不用说了。第三,清代的黑龙江将军辖区和现在的黑龙江省管辖范围有很大不同。翻开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清代卷》黑龙江部分就会知道当时的黑龙江属将军管辖,下辖三个副都统区和一个总管辖区,后增至七个副都统区。

《清朝文献通考》记载,黑龙江将军辖区东部、东北部和东南部都与吉林接壤,西部与外蒙古接壤,西南与内蒙古接壤,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接壤。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在清朝黑龙江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均与吉林接壤。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吉林是在黑龙江南部。而且现在的黑龙江省北部是以黑龙江为界的,但当时的黑龙江却是以外兴安岭为界。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得不再度回顾历史寻找答案。

黑龙江流域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最早是肃慎人活动地带;秦汉时被匈奴控制;汉末鲜卑在此兴起;魏晋时有勿吉活动于此;隋朝时黑水棘鞨居住在这一带;唐朝曾是黑水都督府辖地;辽国时这里属上京管辖;金国设蒲与路统治;这里是元朝开元路辖境;明朝曾设努尔干都司进行控制;后来这里一直是女真、索伦、赫哲等民族游弋渔猎之地。  清以前尽管曾在黑龙江等边远地区设府、设司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多流于形式,实际上这些地区与中原王朝关系并不稳定。当中原王朝强大时,当地土著居民则表示顺服,接受中原王朝册封,中原王朝也“委托”当地首领进行管辖,不过当地社会结构并无多大改动。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没能在当地进行实际有效的统治。很多时候当地首领只是为了贸易需要而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当中原王朝衰落时,当地首领则脱离其控制,恢复原有不羁的姿态,始终保持半独立状态,这种状况直到后金统一东北才发生根本性改变。P1-3

序言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之一。它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与中原相距最近;地域辽阔,南北贯通,无门庭之限;生态资源丰富,可耕可牧可渔可猎。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渔猎及农耕诸民族世代生息的家园,相互角逐的舞台。

东北地区的肥土沃野,培育出一代代强族,不断崛起,雄飞中原,如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先后占有北方半壁,或一统天下。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东北长久处于战略地位,不断给中原王朝以强大影响,甚至决定其盛衰或兴亡。

东北之重要,朝鲜李氏王朝中有识之士作出这样的评论:“天下安危常系辽野:辽野安,则海内风尘不动;辽野一扰,则天下金鼓互鸣……此所以为中国必争之地,而殚天下之力守之,然后天下可安也”(《辽东大野记》)。

中国人感同身受,也作出了同样的判断。明朝镇守辽东的巡抚王之浩说:“辽……中国得之,则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国。故其离合实关乎中国之盛衰”(《全辽志·序》)。

所谓“辽…r辽野”,确指辽东,相当今之辽宁省境。在清以前,东北还没有一个整体性的统一名称,只有辽东为历代所通用,或指为行政区划,或用为地区名称。在辽东以外,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除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有过短暂的行政区划名称,并无一个与辽东并列的通用名称。故上述引文中的“辽”,亦泛指东北。古人洞察东北的战略价值,其识见当不在今人之下。

至清,尤重东北,更远胜历代。东北为清朝的发祥地,还是满洲及其先世的古老故乡。清朝视东北为其“根本之地”,而盛京则是“重中之重”。清入关后,设盛京为陪都,并开始在东北区划设治。先于盛京设将军衙门,几度更名,最终定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衙门;顺治十年(1653年),再设宁古塔昂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称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十五年(1676年)将军徙驻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不久改为吉林等处将军衙门。吉林之名,沿用至今。黑龙江地区尚未设治,归于吉林将军衙门管辖。30余年后,迟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反击沙俄入侵,正式设黑龙江等处将军衙门,标志清在东北基本完成行政设治。一改历代在此两个地区所行的羁縻之策,正式派将军、设首府,驻八旗,收赋税,纳入到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在中国编年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央王朝对盛京、吉林、黑龙江地区即东北的完全统一。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东北三将军衙门改设行省,比同内地,以东三省总督统辖。从而完成了管理体制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变革。

比较历代统治东北,唯清代统治最长久,以其完善的管理体制,实行一系列治边措施,推动并加速了东北社会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东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领先于诸边疆,成为最富庶的边疆地区。不言而喻,清代东北二百多年中所发生的变化,无不与一代代东北三将军的有效管理及其实践息息相关。这就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即以东北三将军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用以阐述有清一代东北历史与文化演变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揭示东北地区的历史真相。

东北地方史学者对东北史的研究已经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对东北三将军的研究尚未启动。在东北三将军衙门存续的二百二十多年中(最早建将军衙门的盛京将军已达二百五十多年),任此职位的将军几近400人。除个案研究,尚缺乏“群体性”研究。例如,将这些将军们的生平事迹写成传记,即是其中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学者们捷足先登,率先包揽有清一代120多位黑龙江将军,编纂《清代黑龙江将军丛书》,打开此项研究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足以起到示范作用。

在东北三将军中,黑龙江将军居于特殊地位。首先,黑龙江将军所辖之地,与中央王朝政治中心相距遥远。无论是远古,还是清以前,无论是清代与沙俄划界前,还是划界后,黑龙江流域都被称为我国东北的“极边”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鞭长莫及,一旦发生不测之事,难以迅速得到中央王朝的指令,如需支援,也难以迅速到达。这使黑龙江将军之处事,较之盛京、吉林两将军更难。其次,这里自然条件虽说资源丰富,但气候更严酷,冬季漫长而寒冷,生存条件远不如盛京与吉林两地区优越。以致地广人稀,除游牧、渔猎等少数民族外,长期以来,汉人少见。这又使黑龙江将军为政之难,又难于盛京与吉林两将军。第三,更难更具危险性的是与沙俄为界,直面野蛮、贪婪,也更具侵略性的沙俄,其处境远比盛京与吉林两将军更严峻。与沙俄分界,是在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地区之后,清军首度激战雅克萨,才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是为中国历史上首次与毗邻的国家划分边界。自此,黑龙江遂成为名副其实的边防重地,在此任职的一代代将军们也置身于边防最前线,负有守土之责,亦比盛京、吉林两地区的将军更重;办理外交、解决与俄的各种边务问题,又多了一份重要职责。

显而易见,研究黑龙江历任将军们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尤为丰富,特别是在抗击沙俄一次次入侵的斗争中,更见英雄本色。如,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军反击沙俄侵占我国的雅克萨,建树功勋;至近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沙俄大举进攻,寿山将军组织军民奋起抵抗。在兵败之后,愤然自卧棺材,吞金自杀殉国,死得十分惨烈。他们中,还有一些将军为治边、开发边疆作出了显著的业绩,因而推动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向前发展。当然,并非个个将军皆英雄,实际上,也有庸懦之人,亦有不廉不清之辈。如同其他群体一样,黑龙江将军群体,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的将军生涯,各种实践活动,都在《丛书》的各个将军的传记中得到了充分的评述。认真总结他们治理边疆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充分认识他们的品质作风,对于当代人,确有参考与借鉴的重要价值。

这部《丛书》,较为翔实地展示了各个将军在黑龙江的历史活动,如把他们各自在黑龙江的历史相互衔接起来,就组成了一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全史。若想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或想了解每位将军的生平事迹,这部丛书值得一读。同时,它也为史学工作者研究清代黑龙江地区史提供了新思路。

黑龙江齐齐哈尔地方历史学者首次编纂这部大型人物传系列,颇具创新的学术意义。但这仅仅是开始,有待于展开深层次的学术研究,给予每位将军以准确的历史定位,给予他们以中肯的评价。若想达到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将军们在黑龙江任职,他们向朝廷的奏疏必然不少。除了《清实录》略有记录,大都保存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与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无疑,这些难以计数的档案,是研究黑龙江将军的重要的史料来源。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期待齐齐哈尔地方史学者继续努力,为地方文化的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丛书编纂成功,可喜可贺。是为序。

后记

历史进入到17世纪,黑龙江流域的静谧被呼啸的枪炮声打破,这里沦为清朝与沙俄角逐的战场,兵燹所及,土著居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经过“雅克萨之战”,清朝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双方边境暂告安宁。为了控制东北边疆,清政府特设黑龙江将军,派兵驻防于瑗珲城,保卫清朝疆土。萨布素被清廷任命为首任黑龙江将军,他任期长达17年之久,在抵御沙俄、安抚百姓、建设地方、巩固边疆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个值得书写的人物。

经导师推荐,我接受了为萨布素立传的写作任务。我们多次讨论后,确定了写作提纲。但是进入搜集资料阶段,我们发现有关这位重要人物的史料凤毛麟角。查遍清代各种人物传记、地方志及翻检实录、方略、起居注等官修史书,关于萨布素的史料只有寥寥数千字。我们注意到,虽然关于萨布素的民间传说非常丰富,但口碑毕竟不能简单引为史料,因为这些传说缺少旁证,无从查考。作为主要将领和封疆大吏,萨布素参与过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雅克萨战争,签订尼布楚条约,出征噶尔丹、筹建黑龙江城、组织屯田等。但是,在清朝官书记载的所有事件当中,康熙帝才是主角,萨布素只能作为配角出现。根据相关记载,我们知道许多东北边疆重大事件都有萨布素参与或主持,并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的身影总是被事件主角康熙帝的光芒所遮蔽,因而关于他的资料大多缺乏细节,我们无法复原历史,将萨布素相关作为娓娓道来。这给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只能详细叙述事件始末,这看似疏离主线,但我们相信,萨布素就在其中。以此之故,本书所撰萨布素事迹,大多放在相关历史事件进程中记叙,这也是我们在面对数千字萨布素传记史料不得己之举。尤其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再加上学业紧迫,时间仓促,我们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未能加以利用。该档内容丰富,是研究黑龙江将军的第一手资料。与如此重要资料失之交臂,实为本书最大缺陷与遗憾。再者,本人才疏学浅,未曾有过“著书立说”之经验,驾驭史料力不从心,完整叙述史实和考订人物对我都是不小的考验。另外,本书文字枯涩,不知是否影响读者阅读兴趣。

上述告白并非白谦,意在掷砖待玉。古人云,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我以为,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是得是失,尚祈众智者指正。

在本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结合书稿的具体情况和内容需要,以合理使用为目的,适当引用了少量图片,对此,出版社严格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要求注明图片作者和出处。对于个别无法找到图片作者和原始出处的图片,谨在此对相关人员一并表示谢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萨布素传/清代戍边将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特尔巴衣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667933
开本 16开
页数 1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