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唯有情难懂
内容
试读章节

又比如陈升作词并演唱的台湾歌曲《牡丹亭外》:“黄粱一梦二十年,依旧是不懂爱也不懂情。”《牡丹亭外》真是一首神奇的歌,用了《牡丹亭》的典故和《女驸马》的桥段,却让人搞不懂这首歌的内容到底和《女驸马》《牡丹亭》有何干系。虽然让人搞不懂,却饶有风味,且很感人,能触到心底的那种感觉。或许是在讲主人公也曾有一个类似《牡丹亭》那样的爱情梦吧。结果这个梦并没有成真,只把一段苍凉遗落在漫漫岁月。回头望去,觉得自己仍然没看透爱情是什么。

还有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台湾歌曲《爱的箴言》:“爱是没人能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爱是欢笑泪珠飘落的过程,爱曾经是我也是你。”罗大佑的词曲唱有一种书生气,有一种庄雅的感觉。带来感动的同时让人心中升起一种肃然感。这里讲的爱情让人不解之处在于:为何我们甘愿爱护一个人,哪怕让自己受伤?寄慨也很深。

看来,从古到今,“情为何物”都是普遍性的困惑和感慨啊。

爱这么难以明白,怎么办呢?周耀辉作词、林二汶演唱的《玫瑰奴隶》认为这不妨事:“但爱是怪东西,难明白都美丽。……但爱是怪东西,连幸福跟伤痛都美丽。”不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美。

周耀辉作词、卢巧音演唱的《佛洛伊德爱上林夕》这首歌也说爱情是不必明白、不必分析的。歌名非常巧妙有趣。大家都知道佛洛依德(注:内地一般译为弗洛伊德)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擅长分析人类的爱欲心理,有名著《梦的解析》。大家也都知道林夕是著名香港填词人,而林夕本名梁伟文,林夕这个笔名正是由“梦”字拆开而成的。林夕写的情歌歌词也擅长心理分析。所以这个歌名既是在说“佛洛依德爱上梦的解析”,也顺带调侃了一把同样喜欢分析爱欲的林夕。

这首歌也许是把“爱欲之梦境难解”写得最到位的一首歌。虽然这首歌调侃林夕,但写法的确是再典型不过的周耀辉式,非常西方的、抽象的、充满象征性和意识流的笔法,十分精致。卢巧音的唱腔带着一种深紫色的梦幻神秘:“黑太空飘羽毛,一千只金蚂蚁爬入窄路。痕痕如阵痛。拗得破什么煎熬。在晚上发的到今朝记住,敲你门钟很想讲梦。”爱欲好像混沌中降临的某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恍如一千只耀眼的蚂蚁涌进来。那种细小的钻心的啮咬,痒痒得发痛,真是难耐的煎熬。主人公很想把这种迷梦诉说出来,看有没有人能帮到自己。

歌中最好玩的句子要数:“我看见佛洛依德一丝不挂挂念着林夕。……我听见佛洛依德一声尖叫叫唤着林夕。”“一丝不挂”是讲企图卸掉装饰看到最真实的人性,而“一声尖叫”则讲那些人性中的乖戾处,或者指向心理分析中那些骇人听闻之语。歌的结尾唱道:“答应我你会天天专心倾听由我梦见的,无须分析。不要解,只要认。”那些爱欲的梦境啊,只要如是观照就好,只要陈述就好,只要去感受就好,其实不必要分析。

关于“问世间,情是何物”这个问题,以上两首周耀辉写的歌词认为其实爱情不用明白,不用分析,这的确是通透之言。我觉得,焦安溥作词、陈珊妮和张悬演唱的台湾歌曲《Dear you and the boy))写得也很通透。歌中唱道:“很多原因适合考虑用完了就丢弃。……亲爱的,若你觉得爱情一定要有自己能懂的道理。你继续,我有空听。”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总是免不了加入自己的分析。哪怕声称“爱情不用明白,不用分析”的周耀辉其实也在分析爱情。但这首《Dear’yotJ and the boy》则说,分析就分析吧,就当这些理解方式只是一种工具,犹如渡我们摆脱失恋悲伤的津筏,或者让我们感到生活甜蜜的糖果。但不要太在意和执着于这些分析,这些理解方式,用完了就可以丢。就如同舍舟登岸、见月忘指的道理。我们日常对爱情的谈论,就当是有一搭没一搭的消遣就好,不必太在意的。不过既然这样,还是选择一个比较愉快的理解方式为好,所以我很喜欢一个叫董惜白的小姑娘写的一句词:“只从好处窥前事。”人应该从好的方面去看待过往的爱情经历。黄伟文作词,王菀之演唱的《小团网》那句“镜破了,看着那闪亮,而不是碎片”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本书因为要写到种种色色的人之种种色色的爱情,所以免不了又生出种种色色的分析。关于这些种种色色,希望大家也记得《Dearyou and the boy》这首歌的态度,无须执信,轻轻地扫过一眼,哼唱几句,不必在心中留下什么滞碍。

P8-9

作者简介
方灵子,自由撰稿人,1989年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曾做过《家庭》杂志记者。研究诗词和香港流行乐中的情感叙事多年,为此辞职写书。曾在《南方日报》发表过专栏《诗经中的现代情感》。
目录

经线部分

缘 起

 问世间情为何物

 遇见:不是冤家不聚头

 占卜:凭运气决定我生死

 暗恋:心悦君兮君不知

 暖昧:陪着你天天在兜圈 

 友情和爱情暧昧吗

浪 漫

 那些年,我们为爱情做过的傻事

 爱情中的时空相对论

 我想和你谈一场很慢很慢的恋爱

 送花:折芳馨兮遗所思

 昵称:如何叫你会更动听

 调情:檀郎(静女)故相恼

 撒娇:媚恐情生娇恐妒

 相思极尽转庄严

 不浪漫的罪名

代 价

 情人的眼泪

 多情岂自由

 低到尘埃里

 士(女)也罔极,二三其德

 直道相思了无益

 所有的爱都是冒险

 换位思考:换我心,为你心

 Shall We Talk

两 面

 爱情冷暖与世态炎凉

 恩与怨

 是与非

 忙与闲

 爱与痛

 爱与美

 不完美的爱人

 梦与醒

 梦到醒时始有吾

分 手

 浮世本来多聚散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分手后的三条路

 决绝词

 交绝不出恶声

 生怕情多累美人

 不归也合分明说

 弃置今何道

 距离产生美

 不如怜取眼前人

 歌单:适合失恋听的治愈系歌曲

逆 旅

 爱如逆旅

 浮云游子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

 谁能凭爱意要富士山私有

 等到风景都看透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灵气大概早被污染,不如不见

 此心安处是吾乡

纬线部分

 沿路旅程如歌褪变(时代史)

 沿路旅程如歌褪变(个人史)

附录一

附录二

后 记

序言

提起古典诗词,你有什么看法?你很可能会说:“那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已经和我们的时代脱节,是老古董了。如今读起来,有些不明所以,很难产生什么共鸣。”

提起现代流行歌,你有什么看法?你很可能会说:“流行歌唱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感情,而唱流行歌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喜爱的娱乐之一。不过这些流行歌词嘛,难登大雅之堂,也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还是古人的文采好呀。”

关于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上述的观点非常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而我呢,同时是一个古典诗词和现代香港流行歌(简称“港乐”)的脑残粉,既渴望看到古典诗词受人喜爱,又希望现代流行歌中一些优秀作品的价值得到正视。所以每当听到上述这种观点,我总忍不住替古典诗词辩护几句,又替现代流行歌辩护几句。但这种短暂的激辩总是没有足够的空间让我展开我的观点和证据,根本不能和别人互相说服,常常只能在混乱中不了了之。于是我感到愧对我所钟爱的诗与歌,十分郁闷。

这种郁闷心情简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我便想了一个近乎荒唐的法子:一个人躲进书房,听歌读诗思考,然后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不被别人打断地阐述我对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的看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我想到的比较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的方式是,让它们来谈恋爱!现代华语流行歌的绝大部分都是情歌,古典诗词也有非常多的爱情叙事。让大量的古今诗歌文本来谈论同一件事情,就有很多可供比较的地方了。

我不满足于让诗与歌笼统地来谈爱情,而是进一步细心地把爱情这个母题划分为诸多子题,这些子题既相对独立又非孤立,而是相互延展、印证、支撑、拆解、对峙,形成一个流动的不确定的平衡的系统性的整体,其中浪漫与现实交织,光明与阴影交织。这个系统架构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部分先讨论古今诗歌对爱情的追问,以及遇见、暗恋这些爱情的初始形态;第二部分讨论恋爱过程中送花、呢称这些浪漫元素,主要是讲爱情好的一面;第三部分讨论流泪等爱情的代价和爱情的一些风险性,主要是讲爱情不太好的一面;第四部分讨论恩怨是非这些爱情的两面性;第五部分讨论分手的相关事宜;第六部分把爱情比作一个旅程,这个旅程有风景、乘客、家、行李、街灯、纪念册。这六部分构成这本书的经线。

本书的纬线则是《沿路旅程如歌褪变(时代史)》《沿路旅程如歌褪变(个人史)》这两篇文章。古典诗词有好些本是古代历朝历代的歌词,是音乐文学。《沿路旅程如歌褪变(时代史)》从宏观层面粗略考察汉语音乐文学两三千年来的流变史,《沿路旅程如歌褪变(个人史)》则从微观层面谈论了历朝历代的歌曲是如何陪伴和见证当时的爱情。  每一篇文章中,我都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古典诗词和现代港乐(包括少量内地歌曲和台湾歌曲),从每一个细节将它们互相比较,用它们互相诠释。你会发现,虽然表面上,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长得很不一样,但其实它们的相似之处简直多到俯拾即是。很多人寻找现代流行歌和古典诗词的相似之处,只在“中国风”“古风”歌曲中下功夫。殊不知,这种流行歌曲刻意传承和模仿诗词造成的相似还是比较表面的。真正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在于,现代流行歌并未刻意模仿,却无意中和古典诗词想到一块儿去的情况。这些巧合,或许可以说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深层、基本的人性的秘密。

或许这些内容会让你惊讶道:“哇,我们和古人还是很像的嘛。人性真的有很多亘古未变的东西。古典诗词还活着,还能说中现代人的心事。很多我们以为是现代人独特的感受,原创的表达,其实古人早已感受过和写过。而且诗词中弥漫的清气、静气,以及那种精微的美感,也许能帮助我们反思这个时代的轻躁和粗糙。我们应该对古典诗词有更多的亲切感和敬意。”

或许这些内容还会让你惊讶道:“哇,现代流行歌虽有大量粗制滥造之作,也有不少佳作嘛。这些佳作诚非高雅脱俗,但也绝不低俗恶俗,而是致力于用一种世俗的语言去把世俗的情感写透彻。致力于采取现代的城市的意象,而非沿袭古典的意象。这种定位,这种努力难能可贵。在对人性的探索上,某些流行歌甚至比古典诗词更加深刻,也比古典诗词更多地正视了人性的不完美,也更多地尊重了情感的多样性。我们应该对我们当代的流行歌有更多的自信。”,

我除了大量采取古典诗词和现代港乐的文本讨论爱情,还借助了一些戏曲小说的资料,比如大家熟悉的《红楼梦》《西厢记》(包括其前身《莺莺传》)《牡丹亭》,有些素材甚至会反复使用。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有探讨爱情的名著《恋人絮语》,主要以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为分析底本。本书的写作方式有向其借鉴。

书末还有两个特别的附录。一个附录是从我搜集的近两百组诗词和香港流行歌词相似的句子中挑选出的五十组。这个附录更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词和当代流行歌词的相似性,体现了古今人性的相似性。从中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来。

还有一个附录是我用诗词翻译的香港流行歌。这是贪玩好奇,人为地给诗词和流行歌增添更多的缘分,同时也是在探索用诗词来表达现代情感的可能性。当然笔者水平十分有限,这些不成熟的文字实验就博大家一笑吧。

读者对本书可能还有一个重要的疑问:在华语流行音乐中,为什么选择了港乐作为和古典诗词比较的主要对象,而未选择内地或台湾的流行歌?

大量采取港乐的文本首先是因为我比较熟悉和喜爱港乐,很想向人们推介其中的佳作。从港乐的特点来讲,粉丝对港乐最常使用的一个评语就是“到肉”。所谓“到肉”,就是“隔靴搔痒”的反义词,就是说这些歌的确能击中人的身心,挠到现代人真正的情感之痛痒,而非浮泛之辞。也正是因为港乐善于抒写世情,那么拿来和反映古人情感的诗词对比,非常有利于让我们观察古今人性的异同。当我把爱情分为诸多子题后,几乎每个子题都能找到写得不错的港乐,也佐证了港乐对各类情感现象都有较深刻的洞察。当然,零星插入的一些内地歌曲和台湾歌曲也很精彩,对本书探讨古典诗词和现代流行歌中爱情叙事的异同起了很大帮助。

从香港流行歌文化的内在诉求来讲,香港流行歌文化本身渴望和古典诗词相比较,已有多位重要的香港音乐人和乐评人表述过这一想法。比如香港资深乐评人黄志华在他所著的《香港词人词话》中,第一章《以古为鉴》第一篇就是《粤语歌词与宋词》,并陆续谈及柳永、周邦彦、苏东坡、纳兰容若这些词人,明显致力于将诗词和歌词放在一个系统里比较。而在香港资深乐评人黄志华、朱耀伟、梁伟诗编著的《词家有道——香港16词人访谈录》一书中,其中的词人普遍认为香港流行歌词的(文学)价值被低估。其中香港著名填词人卢国沾(获得过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的终身成就奖)和卢永强更大胆地点出,唐诗、宋词曾是当时的流行文化,我们今天的流行歌词是唐诗、宋词一脉相承的延续。当流行歌词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研究它的价值就是一个十分值得做的工作。卢国沾说:“今天的作品(指香港流行歌词)数十年,以至百年二百年后,自有人替我们分类和评价。”

于是我不揣愚陋,冒昧地去尝试了这个分类和评价的工作。虽然已有不少人呼吁乃至实践了对古典诗词和香港流行乐的比较研究,但对之做如此大型且细致的爬梳,我相信本书应属首例。

内容推荐

方灵子著的《人生唯有情难懂》第一部分先讨论古今诗歌对爱情的追问,以及遇见、暗恋这些爱情的初始形态;第二部分讨论恋爱过程中送花、呢称这些浪漫元素,主要是讲爱情好的一面;第三部分讨论流泪等爱情的代价和爱情的一些风险性,主要是讲爱情不太好的一面;第四部分讨论恩怨是非这些爱情的两面性;第五部分讨论分手的相关事宜;第六部分把爱情比作一个旅程,这个旅程有风景、乘客、家、行李、街灯、纪念册。这六部分构成这本书的经线。本书的纬线则是《沿路旅程如歌褪变(时代史)》《沿路旅程如歌褪变(个人史)》这两篇文章。古典诗词有好些本是古代历朝历代的歌词,是音乐文学。《沿路旅程如歌褪变(时代史)》从宏观层面粗略考察汉语音乐文学两三千年来的流变史,《沿路旅程如歌褪变(个人史)》则从微观层面谈论了历朝历代的歌曲是如何陪伴和见证当时的爱情。

编辑推荐

方灵子著的《人生唯有情难懂》是一本让香港流行乐词和古今的古典诗词进行一次对话的书,让诗词和流行歌一起来畅谈这个时代的爱情。本书旁征博引,多案例比对古典诗词和流行歌的异同。作者寻找了流行歌和诗词中相似的句子、篇章,甚至还尝试用诗词翻译了好些流行歌,在古典诗词中寻找当代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时代,在流行歌词中品味不亚于古典诗词的精致。作者热爱香港流行音乐,曾与林夕、黄耀明等港乐重量级音乐制作人和歌手频繁接触,获得长期近距离观察的机会,并以其极具个性的文字组织表达,通俗、流畅、优美,又不失幽默,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唯有情难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灵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166935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12
CIP核字 2017031348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6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