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家广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罗云锋著的《儒家广论--松江先生卮言录》共分九章,其中靠前到第六章是作者若干次与松江先生见面闲谈的内容,稍稍寻绎其谈话重心而标题之;第七到第九章可视为作者的听课笔记:当时,松江先生拗不过作者之几番热烈请求,遂应邀讲儒学、佛学和经济学等,为了便于领会,靠前次尝试围绕某一书籍来谈。两篇附录乃是作者自己的两篇小文――一篇是有关新经学的一些思考,亦非全本;另一篇是应朋友约稿所写。 作者简介 罗云锋,文学博士,法学博士后,社会学博士后,曾分别在美国和韩国访学或工作。硕士、博士阶段主要钟情濡染文史哲,对中国近现代学术史、近代史与史学理论、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目录学等情有独钟。博士毕业后曾关注“礼治、人治与法治”,“传播与很好态的常态化”,“信任”,“成熟社会学”,社会(科)学治国等论题。近期重点关注人情社会学,文教、政教与吏治,治国学术体系的建构,常识教育与常识社会学,新经学与现代蒙书编撰等学术论题,并将进一步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出版有《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历史建构》、《纠与囿――常识批判集》、《礼治与法治》、《松江先生奥义书》、《文教与政教》等六七部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宗族与现代国家 重述《尚书》 礼义、礼仪与教养 论“尊师重道” 中经学与西经学:兼及常识教育 第二章 大国与王道 先儒论“诚”之若干材料 组织法度与水平:军事组织与社会组织 武功与文治 游牧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人之相与在于情意/尚武与尚义 第三章 《论语》与《孟子》 辩论与立法 专制与奴役弱民/“城”与“国” 心火 事业与爱情 华夏本亦诸夷之一/分层的礼义与普遍的礼义 第四章 略论孔、孟、荀、董 “无好的人,则无好的人生” 新经学文本 儿童读经与成人读经 经与艺 历史的细节 第五章 中国史与世界史 治国术的隐与显 儿童读经与儿童天性 东亚社会的五种社会组织形式 论“士治” 论“城” 第六章 士人党 道德与法律 城、镇、堡的功能 政教分离原则 组织资源与道德资源 理性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 第七章 读《东塾读书记》札记 第八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读书札记 第九章 来自佛学的启发:《来果禅师广录》 附录 传统经学在当代传受的三个层面 礼仪重审与礼仪重建的若干分析前提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家广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云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131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2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10-01 |
首版时间 | 2017-10-01 |
印刷时间 | 2017-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