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马(在藏地幸遇自己)
内容
试读章节

放下

老敖说,其实他不知道去哪儿,只是随遇而安地继续走,然后在公路边遇见了一个独自放牧的藏族少年,就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一起放羊,一起风餐露宿,一起跨过雪山和草原。他说他很开心,很多年没这么开心了。

前段时间,六子从黄山特意赶到台州来看我,还带了几盒他老家的茶叶。酒桌上,我跟六子天南地北地海聊,突然六子感慨了一声,给他续上酒,我问:“你Y失恋了?”

六子满脸纠结地说道:“失恋算个P啊,前几天工作时,我的相机不小心进水了,没备份,里面好多照片全废了,想起来就心疼可惜,唉……”

“我还当是你跟哪家小姑娘夜黑风高被父母双规,就这点小事。没了就没了呗。”我喷出一口烟,“身外之物,缘尽于此。”

六子反问:“我记得春节在西藏时,你的狗4也丢了。你一路徒步的照片视频也全部没了,大片做不成,你不心疼得死去活来?”

我忙摆摆手:“心疼是肯定的,但是后来也想通了。”

“来来来,具体说道说道,让我也学习学习如何放下。”

干了杯中酒,我眯着双眼,开始回忆起那趟旅程。应该从哪里说起呢?对了,就从拉萨开始吧。

在拉萨过完春节和藏历新年后,我跟晓荣一行好友打招呼,独自再去趟山南转几天。老敖跟我同行至汽车站,随后,他前往日喀则,我前往山南。

老敖是一个资深摄影师,第一次进藏,因缘巧合下,我结识了他。话不多,精练,憨厚,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老敖跟多年前的小路一样,对西藏一无所知却心生向往,于是跟着心,来到了西藏。车上的四川司机问我:你朋友怎么不和你一起去山南,我看你们两人背着包以为是一起的。

我笑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需要强拉着对方去走自己想走的路。

这是自私,不是友情。

两天后的凌晨,我到达了桑耶寺,朝圣后,继续前往青朴。出发前的晚上我跟老敖通了电话,他去了江孜,去了日喀则,然后继续向珠峰方向前行,他向我展示了他的干粮,一大袋的馒头。老敖说其实他不知道去哪儿,只是随遇而安地继续走,然后在公路边遇见了一个独自放牧的藏族少年,就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一起放羊,一起风餐露宿,一起跨过雪山和草原。他说他很开心,很多年没这么开心了。

其实,我看得出来,老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我不会刻意问他的事,也不会刻意去猜,

他只是需要一个人的空间跟时间,正如我。

本质上来说,我和他是同类人。  前几次进藏,我都带着太过强烈的目的性,这一次,我非常随性地放空自己的心。

所以,我只是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老敖正处在旅行中最淳朴最轻松的状态,这个时候不应该过多打扰。

我突然又想起了豆豆。那个萌到天然呆的金华妹子。天真烂漫而无邪,一个相信世界永远美好,相信路上遇见的都是好人的妹子,就如天下无贼里的王宝强。因为在贴吧咨询青海跟西藏的相关问题,我纠正了她的错误路线由此相识。

因为豆豆的性格,晓荣一直私下跟我抱怨,怕她遇人不淑,然后性情大变,由爱生恨,变为新一代的白发魔女。两人也因为此事经常三天两头的斗嘴。我跟老敖也乐得在旁边边喝酒边看他们气急败坏的可爱劲。

我跟晓荣说:“我不会去给她洗脑。告诉她,这个世界真的很危险,很险恶,人心坏得很,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能相信任何人。如果人心真险恶,那我不知道死在路上多少次了。相信这个世界美好,正如相信自己内心的美好。这是一种信念,是值得尊重的。所以,你跟她这么多年的朋友,不如多费点心来保护她的这种信念,岂不更好。哈哈!”

“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快成她老爸了!”晓荣盘腿坐在沙发上,继续捏着佛珠闭眼打坐。

晓荣,我习惯叫他逗比荣,离家出走,厌恶内地的生活环境与三观,深埋在中国西藏边境,发誓永不回内地,独自在尼泊尔呆了好些年,成了一个专业的尼漂倒爷,常年穿行在加德满都与拉萨之间。有个心上人,马来西亚的妹子,一见钟情后自此无法自拔,因各种现实无可奈何。喜研佛法,又不得其法,但内心虔诚,过早地脱掉了90后的稚气外衣。

不论是豆豆还是晓荣还是老敖甚至是我,我们都有各自放不下的人,各种放不下的事,所以,我们需要旅行,需要行走,需要更多更多的美好,需要更多更多赋予自己生命意义的信仰。

豆豆回到了金华,交了个新疆的小男友,应该逐渐遗忘那个不淑之人了吧。

老敖回到了深圳,继续为他的摄影事业挥洒汗水,依然保持着神秘,有时候微信会偷偷问我,阿扎,我在东莞哦,来玩不?

逗比荣留在了拉萨,跟着岚子一边学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佛法,素食大半年后的某天,他苦笑着告诉我:阿扎,我今天吃了个鸡腿,感觉整个人生都要完蛋了。

P3-7

作者简介
阿扎,真名郑雷涛,默默无闻的流浪汉,兜售希望的梦想家,出现在很多人的生命里,却始终走不出自己的三亩地。“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漂泊十年后,突然醒悟,然后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折腾。
书评(媒体评论)

阿扎的故事就如一个个佛教经书里的小典故,平淡朴实,真实细腻,每次读完后,总会去反思那些想抓又抓不住的东西。

——天台山桐柏宫◎钩玄轩主

选择不同形态生活的阿扎,执着得令人钦佩,消受不了这样个性人生的你可以选择消费他的《风马》。

——音乐人、鼓师◎张志远

城市里孤僻的异类,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在雪山顶与真实的自己对饮。不祈阿扎的故事让你醍醐灌顶,只愿读完有片刻思考——什么是自己。

——背包客◎六子

目录

序一 侠之大者

序二 先媚世俗 后达理想

放下

我生命中的那条狗

无人区

格桑梅朵

三个男人的那些事

见与不见

神的孩子

把汤喝完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也许以后都不会做了。

你好,再见

岚子

色即是空

不再孤独的孤独

老狗

杀死那个男人

一个驴友的自我修养

信仰之名

命运

序言

侠之大者

我和阿扎相识多年,属于那种不用喝酒、K歌,光坐在马路边啃着西瓜、打着蚊子,就可以通宵聊哲学的挚友。

我和他出身不同。他是干部子弟,偏偏天生反骨,任侠洒脱,天真而不卖萌,风流而不下流,为人处世带着几分似中世纪骑士的贵族作风。我是农民子弟,市井流氓出身,尝尽人间辛酸和苦乐,偏偏又是嫉恶如仇、嗜书如命。很多人问我为何和阿扎惺惺相惜。他们认为“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我唯一的解释就是:我们都讨厌娘娘腔伪文青。我经常扯下伪文青的“花内裤”,他经常脱掉伪文青的“棉毛裤”。骨子里都透着对媚俗的反动。

没跟他会面前,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比我年长的好汉,至少会在嘴唇上留两撇放荡不羁的八字胡,眼神中透着几分冷峻和侠气。

与阿扎见面的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已经两年,做过小贩、厨师,当过工人,在媒体界码过豆腐块小文,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唯一能找到一点读书人尊严的,就是和他一起写几篇文章嬉笑怒骂,掀起一阵又一阵妖风。那年冬天,我约他线下见面,还叫上几个志同道合而又未曾谋面的文青们聚个餐。我让人从仙居带来两只三黄鸡,并手忙脚乱地筹划着亲自下厨给大伙儿做鸡汤。

那天傍晚,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吃了一惊,这跟想象中的文人形象反差太大:五短身材,不胖不瘦。板寸头,嘴里叼着一根烟,看到人就眯着眼睛、放肆地笑着。天还没冷,他就戴着一顶棒球帽,上身着宽大的夹克衫,挎着一只不知品牌的斜背包。下身穿牛仔裤,球鞋擦得很干净。逮住人就拥抱、蹭脸皮,显得十分热情。要是在火车站遇到他,我会误以为是个皮条客。

那晚,我们一见如故,边喝边聊,聊到十二点多,把鸡骨头啃了一遍又一遍。

“鸡汤会”以后,我跟阿扎各奔东西很少见面。大部分时间,我们是通过手机和QQ在沟通。他的感情世界丰富而又容易受伤,虽然表面看起来落拓不羁,但有时候也是玻璃心。因为从小成长环境的影响,容易陷入恐惧和不安。阅读写作与宗教,就是我们寻找心灵庇护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写作,总能为我们编织活下去的理由。由于年轻气盛,抑或是年少无知,我和阿扎一有空就大聊特聊尼采的超人哲学。超人哲学读起来很带劲。那时我特想改变生存的状态。虽然混成狗一样,但我还是一本正经地鼓励他要时刻保持战士的状态,不仅要向世俗、痿人宣战,更重要的还是要顽强地活下去。

“听说你变圆滑了!”三年前他在我的QQ上打下这句话。“人嘛,总得转型升级嘛。”我无耻地回了一句。

从此他孤独地过上了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么多年来,我经常听说他独自一个人背着包跑到哪个说不出名字的山旮旯里,啤酒一瓶、花生米一袋,有些像菩提树下枯坐思索的佛陀。

后来听说,他又回西藏朝圣了,给我发来一大堆蓝天白云、碧水古寺的照片。每到一个地方都要留一张标志性的神秘背影。

一开始我不禁大笑,没想到一向独来独往的烟圈同志也不甘寂寞,跟一帮伪文青混到一块,搞不好在艳遇墙还混出了名堂。

所以当他在无人区的黄沙路上孤独地行走时,我懒得理他,我在淡定地写着八股文。

当他在大昭寺虔诚地跪拜时,我懒得理他,我在淡定地写着八股文。

当他数次遇险,死里逃生,涕泪横流时,我还是懒得理他,我还继续在淡定地写着八股文。

当他在凤凰读书等多家媒体刊登他的《西藏往事》系列时,我猛地吃了一惊,这真的是他吗?

我突然感动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变得粗俗不堪、圆滑世故。而阿扎却依旧纯洁得像个孩子,文笔依然灵动、接地气,对现实依然保持着怀疑和批判,对底层人物依然怀着浓浓的大爱。在他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有血有肉,那样的朴实、可爱。文风依稀可见沈从文的影子。

他有信仰,但是不惹人厌烦,不像有些所谓的修道人士那样两眼直直、道貌岸然、神经兮兮,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他极其反叛,但是不故作高深、扭捏作态,浑身上下透着浓浓的西部泥土味。

细细读完阿扎的书稿,我家的女文青在一旁笑我:对比现在的他。我认为你以前像一条狗,现在就是一条狗。

是为序!

竹子山人王斌,丙申年四月初九晚写于灵湖北岸

内容推荐

《风马(在藏地幸遇自己)》是作者阿扎用他自己的方式去寻找追逐他苦苦思考的信仰与梦想,在藏地一路前行时留下的文字。阿扎的故事就如一个个佛教经书里的小典故,平淡朴实,真实细腻,每次读完后,总会去反思那些想抓又抓不住的东西。

编辑推荐

《风马(在藏地幸遇自己)》是一部旅行散文故事,都是在旅行时构思而成的,这些文章看似在讨论旅行和食物,又是在思考社会、人性和人生。

他是城市里孤僻的异类,背起行囊走四方,不为天宽,不为地广,只为在雪山顶与真实的自己对饮。选择不同形态生活的阿扎,执着得令人钦佩,在藏地,他与自己相遇,反复诘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何为漂泊?何为梦想?何为自由?何为信仰?”在这样的自我思考与追寻中一路前行。不祈阿扎的故事让你醍醐灌顶,只愿读完有片刻思考,思考到底什么是自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马(在藏地幸遇自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阿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011928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7-03
首版时间 2017-03
印刷时间 2017-03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0
CIP核字 201703668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