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转化与创新 |
内容 | 内容推荐 《转化与创新(迈向对话的文明)》由杜维明、张广智主编。嵩山论坛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河南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联合主办,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专家相聚嵩山之一麓,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启了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 作者简介 杜维明,1940年生,中国当代有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萤要思想家。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2010年12月,获聘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二十一世纪的儒学》《杜维明文集》等。 张广智,1957年生,河南省柘城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有多种著作公开发表。1992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安阳市委书记、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等职,2017年1月至今任河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 目录 第一部分主题发言 “对话文明”如何可能:一种儒家的视角 现代世界的转型和文明对话的障碍 “天下为公”的中国——在儒家、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之间 文明相遇、交融与共存的模式 第二部分世界文明的创造性转化 论华夏文化的本原性及其普遍主义精神 关于文明的本质的思考 多元、对话与民主 “道”与“心”:中国文化之中的宗教宽容精神何以可能 论儒家伦理的普遍性追求及其经济基础 合道性论纲 第三部分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发展 “文化中国”刍议 中国传统儒学的内在价值论 论之理与人类主导地位的确立 从天性与气禀的双重关系看朱子工夫论中“体认”与“求放”的根本特征 道物无际——道与万物的先在与同在之辩证关系 第四部分迈向对话的文明 中西之学与世界哲学 一带一路与对话文明 中国哲学之“道”及其真善美价值理想 重申家庭:对话性文明的“儒家一犹太教”范式 不同文明之“尚中”“尚和”思想的传承与对话 启蒙语境中儒学的命运与现代性 对话: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转化与创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杜维明,张广智 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5472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8千字 |
出版时间 | 2017-09-01 |
首版时间 | 2017-09-01 |
印刷时间 | 2017-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0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