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波斯人信札/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波斯人信札》由孟德斯鸠所著,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唯一的一部文学作品。本书的主人公郁斯贝克是一位波斯贵族,他在法国旅游期间,不断与朋友通信,靠众多跟他来往的女人的信件进行意淫,以非凡的能力在脑子里去疼爱,去憎恨,去杀人。小说通过郁斯贝克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以令人着迷的笔力描绘了18世纪初巴黎现实生活的画卷。小说中所描绘流血、肉欲和死亡使人百读不厌,黑白阉奴与后房被囚妻妾的对话,身处异国他乡的主人的绵绵情话使人常读常新。《波斯人信札》写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胆,是启蒙运动时期第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

内容推荐

《波斯人信札》由孟德斯鸠所著,首先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头号封建主——太阳王路易十四残暴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残暴无道,刚愎自用,致使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对内苛捐猛政,对外连年征战,使得国力衰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及至暴君谢世,路易十五继位,新主年幼,由奥尔良公爵摄政。《波斯人信札》又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对新政的期待:“温和的王政”也许可以实现了。但国势已颓,积重难返,尤其财政制度,千疮百孔,摄政王病急乱求医,请苏格兰人约翰·劳出任财政大臣,饮鸩止渴,滥发纸币,使全国经济濒于破产。这就是“劳氏制度”造成的灾难。孟德斯鸠在书中对之大加抨击。

《波斯人信札》不仅批评时政,而且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政治主张,例如反对专制和苛政,指出比较温和的治理方式,反而能使百姓更好地遵守法律;荣誉与自由不可分离,人民只有在政治上获得自由,才会重视荣誉。

目录

译者序

《波斯人信札》序言

关于《波斯人信札》的几点思考

《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附录

 附录之一:《波斯人信札》的旧资料

 附录之二:查理·路易·孟德斯鸠生平年表

试读章节

第二封信

郁斯贝克致伊斯法罕内院黑人阉奴总管

你是波斯最美丽的女人们的忠实看守者。这个世界上我最宝贵的东西,我托付给了你。那些只为我开放的禁门的钥匙,全掌握在你手里。我这些心爱的宝贝有你看守,就不会有惊扰,十分安全。不论是寂静的夜晚,还是喧扰的白昼,你都克尽看守之职。你不懈的看守,使道德得以维持,不致动摇。你看守的女人有非分之想,你就让她们断绝妄念。你是邪恶的克星,贞节的柱石。

你既要管制她们,又要顺从她们。她们的一切意愿,你要盲目地遵从;内院的一切规矩,你要让她们盲目地遵守。你要以最卑贱地听从她们的使唤为荣,毕恭毕敬、诚惶诚恐地服从她们正当的命令,小心在意地侍候她们,就像她们的奴才的奴才。但是,你也要行使权威,当贞洁与操守的纲纪面临松弛的危险时,要像我本人一样,以主子的身份发号施令。

要时刻记住,你本是我最低贱的奴隶,是我使你摆脱了毫无地位的处境,把你放在现在的位置,将我心爱的尤物托付给你。在我所宠爱的这些女人面前,你必须低三下四,同时你要使她们感到,她们处于绝对从属的地位。无邪无害的娱乐,可让她们尽情享受,让她们排遣烦忧,用音乐、舞蹈和甜美的饮料为她们提供消遣,还要劝她们经常聚会。她们要去乡村,你可以带她们去,但凡是出现在她们面前的男人,要派人撵跑。要鼓励她们保持洁净。身体洁净是心灵洁净的表现。要时常对她们谈起我。将来我要在那因她们而变得更美好、更迷人的地方与她们重聚。

1711年赛法尔月18日于道里斯

第三封信

贾琪寄道里斯郁斯贝克

我们叫阉奴总管带我们去过乡村,没有发生任何意外,这他会告诉你的。过河的时候,我们下了轿子,按习惯钻进箱子里,由两个奴隶扛过去,以免有人看见我们。  亲爱的郁斯贝克,你伊斯法罕府中的内院,让我时刻想起往昔的欢乐,每天激起我更强烈的欲念。在这样的地方,我怎能生活下去呢?我踯躅于一套套房间之中,不停地寻找你,却总是找不到,所遇到的,尽是往昔的欢乐留下的回忆。有时,我发觉自己处在自己平生头一回把你拥抱在怀里的地方;有时,我发觉自己来到了你裁决你的妻妾们那次轰动性争芳斗艳的地方。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声称比别人美丽,各自挖空心思装饰打扮,然后拥到你面前。看到我们的打扮所创造的奇迹,你兴高采烈。我们都那样热烈地想博得你的欢心,你大为赞赏。但是,不久你就厌弃了这种造作的艳丽,而倾心于比较自然的风韵。你让我们放弃一切打扮。我们不得不卸下令你感到不舒服的饰物,而以自然纯朴之美出现在你面前。我呢,不把羞耻放在心上,只想获得荣宠。幸福的郁斯贝克,多少娇姿媚态展示在你眼前!我们看到,你在一个个迷人的女人面前久久地徘徊,心里犹豫不决,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每一副新的娇容都渴求得到你的宠幸;转眼间,我们每个全身被你吻遍,你好奇的目光投向每一个最隐秘的部位。你让我们在片刻间摆出千百种不同的姿势,你的命令不断花样翻新,我们也随之花样翻新。说实话,郁斯贝克,我希望讨得你的欢心,与其说是出于强烈的野心,不如说是出于强烈的情欲。我感觉到我渐渐主宰了你的心。你搂住了我,又离开了我,然后又回到我身边。我懂得如何吸引住你。胜利完全属于我,绝望属于我的情敌们。世间仿佛只有你我两个人,周围的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关心。真希望我的情敌们留在我们身边,充当我如何接受你百般宠爱的见证!她们看到我冲动的情状,就会体会到我的爱情与她们的爱情有何不同,就会明白她们虽然在魅力上能同我竞争,却远远不如我多情……

瞧我说些什么!说这些废话又有何用?未曾被爱是一种不幸,不再被爱则是一种屈辱。你离开了我们,郁斯贝克,去野蛮的国度漫游。怎么!被爱的好处,在你心目中居然一文不值?你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成天叹气,没有人听见;我终日流泪,没有人心疼。这内院之中似乎还充满爱情呢,可你无动于衷,越离越远!唉,亲爱的郁斯贝克,要是你懂得享福……

1711年马哈兰月22日于法特梅内院

第四封信

泽菲丝寄埃泽龙郁斯贝克

这黑鬼终于下决心要把我逼到绝境,不择手段地赶走我的女奴泽丽德,赶走尽心竭力服侍我、一双巧手把我浑身上下打扮得优雅动人的泽丽德。他并不满足于这种分离给我造成痛苦,还要利用它来损害我的名誉。这个奸贼硬说我信任泽丽德是出于罪恶的动机,因为我经常把他赶出房间。他待在门外感到无聊,居然信口雌黄,说听到和看到一些连我自已都想象不到的事情。我真冤枉啊!我足不出户,恪守贞操,也不能免去他的无端猜疑。一个卑鄙的奴才肆意诋毁我,企图抹去你心中对我的爱,因此我不得不自我辩护。不,我十分自尊,不想降低身份为自已分辩。我行为端正,关于这一点,我可以担保的,我想不是你别的东西,而是你本人,是你对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爱,还有呢,亲爱的郁斯贝克,说实活,就是我的眼泪。

1711年马哈兰月29日于法特梅内院

P4-7

序言

孟德斯鸠这个名字,是与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都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以他们的活动和著作为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孟德斯鸠1689年出生于波尔多城附近一个贵族家庭。由于不是长子,他不能继承父亲的产业和爵位,但在1716年他继承了伯父的家业和孟德斯鸠男爵的封号。青少年时代的孟德斯鸠是在教会学校读的书。当时的学校全是教会办的,虽然他对学校讲授的那老一套教材不感兴趣,却被吹进校园的进步思想之风所吸引。1708到1714年间,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专门研究法律,二十五岁时被录用为波尔多法院参事。两年后,担任法院院长的伯父去世,他便承袭院长的职位,不过他对诉讼事务兴趣不大,而对历史、法律,尤其自然科学的研究兴趣浓厚。于是他卖掉了法院院长的职位,而成了波尔多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个勤学深思的人,深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在直接参与当时的革新运动的同时,致力于著书立说,写过多篇科学论文,尤其1721年发表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而一举成名。1728年,他被遴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之后,他丢弃官职,离开波尔多,到欧洲各国游历,考察风俗民情、政治、经济、法律、政体,为后来创作伟大的巨著《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孟德斯鸠平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著书立说方面。他的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在写作《论法的精神》的过程中,他出版了另一本重要著作,即《罗马帝国盛衰溯源》。这本书他最初是想作为一篇历史附录,收在《论法的精神》里的。

《罗马帝国盛衰溯源》发表于1734年。它概括了罗马帝国的全部历史,但该书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历吏著作,而更多地是一部理论著作。孟德斯鸠并不作历史事实方面的叙述,他感兴趣的不是一桩桩历史事件,而是对它们的认识和看法;不是历史本身,而是观察历史引出的哲理。这本书具有辩论的性质,是直接针对当时很有影响的波舒哀的观点的。波舒哀在《世界历史论》一书中认为,历史事件的演变和历史的进程,是由神的意志决定的。孟德斯鸠驳斥和批判了这种观点,把对历史的阐述和分析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认为,罗马帝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它的人民对自由和祖国的热爱,在于使它的人民经常意识到大敌当前的军事训练,在于他们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共同关心,在于他们改正错误吸取教训的能力,以及他们在逆境中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精神,等等。相反,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则主要在于执政者的腐败和过度向外扩张的穷兵黩武行为,以及世风的败坏。较之于波舒哀,孟德斯鸠的历史观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仅如此,他在论述罗马帝国的历史时,还着意联系法国的现实加以对照和议论。例如在述及罗马帝国的财政危机、苛捐杂税和行政机关的贪污腐败时,都注意到法国正发生着同样的现象。他根据罗马帝国历史的经验教训,批判法国的专制政体的不合理,提出改良这个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本书对法国社会的思想变革,起了革命性的启蒙和推动作用。

孟德斯鸠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于1748年问世。这是孟德斯鸠穷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杰作。他在决定写这部著作而未动手之前,游历了欧洲各国,实地考察了意大利、匈牙利、德国和英国的风俗民情,以及其制度和立法,尤其在英国逗留达一年半之久(1729年10月一1731年4月),深入考察英国的国家制度和它的立法,旁听议院会议,研究英国宪法,收获很大。这次游历为他写作《论法的精神》提供了大量生动活泼的第一手材料。《论法的精神》是一部内容极为广泛的巨著,它包涵了孟德斯鸠在历史、哲学、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诸方面的知识和观点。这是一部人类法律的“自然史”,它阐述了人类法律的前提,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其保障。作者认为,政治自由的必要条件和最好保障,是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行政应由君王掌管,因为它要求行动果断、迅速,最宜于让一个人独揽、执行;立法权原则上应属于全体人民,但实际做起来行不通,故由人民把自己的权利委托给他们选出来的代表,即议会(院)进行立法;司法则专由施法机关施行,政府不得干预。这个著名的三权分立的理论,后来成为许多国家资产阶级宪政的基础。《论法的精神》为后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做了广泛的舆论准备和理论准备。在这部作品里,孟德斯鸠激烈批评了专制政体,痛斥了对宗教的盲从和迷信,为人权、民众自由、人文主义和信仰自由进行了强有力的辩护,并且影射和抨击了法国社会的现实,指出了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正因为这样,这本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震动,该书出版后的1748至1750两年间就重印了二十二次,并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它引起了广大读者和人民对整个腐朽的旧世界的强烈痛恨,因而被列入教皇的“禁书目录”。

前面先介绍了《罗马帝国盛衰溯源))和《论法的精神》两部著作。但实际上,《波斯人信札》是这两部作品尤其是《论法的精神》的准备。《波斯人信札》问世于1721年,大约从1709至1720年花了十年时间酝酿和写作。全书由一百六十余封书信所组成,主要是两个波斯人郁斯贝克和黎加游历欧洲,特别是游历法国期间,与波斯国内人的通信,以及两个人不在一起时相互间的通信,还有他们与少数侨居国外的波斯人和外交官的通信。书信体小说在18世纪的法国十分盛行。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游记与政论相结合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它为18世纪法国文学所特具的哲理小说体裁奠定了基础。

波斯贵族郁斯贝克不满宫廷的黑暗政治和腐败之风,受到排斥打击,遂奏准国王,带了青年黎加,离乡去国,游历西方诸国,最后辗转到了巴黎。他们虽然一路上考察各国风俗民情、政治经济、政体法律、人文宗教,但实际上是过着流亡生活。当时在波斯,宗教和法律都允许一夫多妻制,不但国王的后宫里嫔妃如云,一般贵族也都妻妾婢女成群。郁斯贝克去国之时,在伊斯法罕的法特梅内院留下了一大群妻妾,由忠于他的阉奴严加看管。起初,他与妻妾们还频传书信,互诉离情别恨,相思盼归之情。然而,既是流亡,他有国难返,年复一年,归期渺茫。久而久之,法特梅内院渐渐生变,妻妾们多有越轨行为。郁斯贝克得到阉奴总管报告,勃然大怒,命令残酷镇压,激起内院女人们的仇恨和反抗。其中以罗莎娜的反抗最为坚决、惨烈。她下药毒死了众阉奴,随后服毒自杀。她在寄给郁斯贝克的绝命书中写道:“不错,我欺骗了你。我勾引了你的阉奴,嘲笑了你的妒忌,把你这可怕的内院变成了寻欢作乐的场所。…你自己在为所欲为之时却扼杀我的全部欲望?你想错了,我是生活在奴役之中,但我始终是自由的;我按照自然的法则改造你的法律,我的思想一直保持着独立。”真是痛快淋漓,堪称被压迫妇女的一篇反抗宣言。而罗莎娜们所痛恨的那些阉奴,虽然充当了贵族老爷郁斯贝克的爪牙,但他们个个都身世凄惨,身心受到惨无人道的摧残,作品的字里行间,也渗透着对他们的同情。《波斯人信札》中的内院故事,应该说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它表现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维护人权,主张妇女自由、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仅就内院故事而言,《波斯人信札》就算得上一部不错的作品。然而,贯穿于全书的内院故事,绝不是整部作品的重心。《波斯人信札》的重心,是有关西方,尤其是有关法国的内容。孟德斯鸠借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郁斯贝克的观察和议论,发表自己对社会、政治、政体、法律、宗教等基本问题的观点和政见。内院故事其实只是为了掩护他的这些观点和政见免遭查禁而构思的。

《波斯人信札》首先无情地揭露了法国头号封建主——太阳王路易十四残暴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残暴无道,刚愎自用,致使奸臣当道,朝政腐败,对内苛捐猛政,对外连年征战,使得国力衰竭,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及至暴君谢世,路易十五继位,新主年幼,由奥尔良公爵摄政。《波斯人信札》又反映了当时法国人民对新政的期待:“温和的王政”也许可以实现了。但国势已颓,积重难返,尤其财政制度,千疮百孔,摄政王病急乱求医,请苏格兰人约翰·劳出任财政大臣,饮鸩止渴,滥发纸币,使全国经济濒于破产。这就是“劳氏制度”造成的灾难。孟德斯鸠在书中对之大加抨击。

《波斯人信札》不仅批评时政,而且提出了作者的一些政治主张,例如反对专制和苛政,指出比较温和的治理方式,反而能使百姓更好地遵守法律;荣誉与自由不可分离,人民只有在政治上获得自由,才会重视荣誉。

书中还以相当长的篇幅,集中讨论了地球上居民日趋减少的原因。作者认为,君主专制和天主教干政,不利于人口的繁殖;共和政体和新教的政策才有利于人口的繁衍。他反对奴隶制度和殖民主义政策,认为这是世界上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书中还正确划分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界线,认为君主为满足私欲或扩张领士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还有殖民主义战争,都无正义可言;主张各国都应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福祉,致力于和平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战争的发生。

作品还触及了种种社会问题,揭露社会黑暗和污浊,以讽刺的笔调描写巴黎上流社会各种人物的嘴脸、权贵们的骄横和私欲、政治圈子里的裙带关系,深刻揭露了妇女所受的统治和压迫,认为如果男女平等,受同样的教育,妇女会与男人一样能干,甚至胜过男人。

在宗教方面,《波斯人信札》抨击天主教,大胆怀疑基督教的基本教义,甚至认为上帝的预见性是有限度的,上帝不可能没有缺陷,反对地狱之说,断定天堂不可能存在,嘲笑放荡、贪婪、虚伪的僧侣,希望进行宗教改革,批判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相互倾轧和所造成的战乱,主张不同宗教信仰或同一宗教的不同派别相互宽容,和睦相处,这样在同一个国家同时存在数种宗教不仅无害,反而有益。《波斯人信札》中关于宗教的议论和见解,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处于酝酿时期人民思想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法国社会里,宗教统治和宗教信仰已开始动摇,而这恰恰标志着封建统治的基础已经动摇。

《波斯人信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首先在于它丰富而严肃的思想内容。它反映了在法国社会处于大变革的前夕、资产阶级革命处于酝酿时期,人们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为后来资产阶级大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准备,也为孟德斯鸠后来写作《论法的精神》打下了初步基础。它所提出的不少思想和见解,在《论法的精神》里得到进一步的阐述、修正、发展和系统化。同时,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部清丽隽永的散文名作。它为18世纪在法国风靡一时的哲理小说奠定了基础。在法国文学宝库中,《波斯人信札》至今仍是一部非但没有被人遗忘,而且颇有影响的杰作。

罗国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波斯人信札/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孟德斯鸠
译者 罗国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2995
开本 32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2013284742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32:57